2024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答案

2024-05-09 · 5页 · 243.6 K

雅安市高2021级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3分)B【解析】原文“周代社会文明已具有了较强的人文理性精神,仁德意识明显提高,统治者尤为重视以德治国。”B选项“先秦时期”“诸侯国统治者都具有仁德意识”扩大范围。2.(3分)A【解析】B项“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证明孔子将施政的过程与统治者的德行修养完全结合起来。C项引用是为证明孟子为仁政找到了人性善的依据,援法入礼是荀子的政治思想。D选项材料并没有将孔、孟、荀三者进行对比。“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说法有误。3.(3分)C【解析】“只要用‘礼’就能消解‘法’对人情感与道德的漠视”说法有误。4.(3分)C【解析】因果倒置。原文“由于年龄、所在地区、从事行业、教育水平等的差异,人们接触人工智能的机会并不均等,实际使用人工智能的能力并不相同,这就造成了‘数字鸿沟’现象。”5.(3分)D【解析】根据材料一“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引发结构性失业大潮。由于智能机器相较于人类工人有着稳定、高效等优势,越来越多的人类工人正在被智能机器所取代。”6.(6分)【参考答案】①面对人工智能产品的普及,每个人都要有反思、批判的哲学思维,要作出审慎恰当的抉择。②业界要积极开展技术探索,防范技术风险,培训技术人员,夯实人工智能治理的基础。③国家要健全法律法规保障,搭建平台,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方案。【评分意见】6分,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7.(3分)C【解析】此处着重表现的是孩子们对“写春联”这一重大事情的郑重态度,担心影响私塾先生写春联,不是对先生的畏惧。8.(6分)【参考答案】①梁章钜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楹联的创作理念,推动了楹联艺术的发展;②梁章钜作为撰联高手创作出了优秀的楹联,为后人留下了富有极高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③梁章钜的楹联著作对后人创作楹联起到了积极作用,提升了我们的审美境界。【评分意见】6分,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9.(6分)【参考答案】①“春景”即春联中描绘的春天的美好景象;②“春景”是写春联、贴春联等美好风俗民情;③“春景”是春联体现的形式美、意趣佳、思想深的美学境界。【评分意见】6分,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得分。10.(3分)B、D、F【评分意见】每涂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QQABAYSAogioAJJAABgCQQkgCkOQkBAAAAoOAEAAIAIAyAFABCA=}#}11.(3分)A【解析】“善为秦声”的“善”意思是擅长12.(3分)C【解析】“唐太宗在太平盛世下已经不再接受正臣的谏言”说法错误13.(10分)【参考答案】(1)(5分)刚强正直的人害怕玩忽职守的罪名,忠诚正直的人担心诽谤朝廷的恶名。(擅权:玩忽职守;谠:正直;虑:担心;尤:罪过)【评分意见】“擅权”、“虑”“尤”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大意2分。(2)(5分)“仁、义、礼、智、信,废弃任何一项都不行。如果能够认真推行,(对国家)是有很大好处的。(废:废弃;勤行:努力推行;裨益:好处;省略句,省略“于国”)【评分意见】“废”、“勤行”、“裨益”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大意2分。14.(3分)D【解析】“诗人善用工笔,通过对早春景物精雕细琢”错误,原诗景物描写善用白描,简淡自然。15.(6分)【参考答案】①景物清新自然。诗中“湖山”“松云”“花雨”等景物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生机盎然早春图。②语言清爽活泼。诗中语言不事雕琢,简淡自然,生动活泼,如“白马摇鞭去,青丝络酒来。曲江春意早,直为丽人催。”③情感轻松愉悦。诗人沉浸在怡人的春色中,游目骋怀,骑马饮酒,好不轻松自在。【评分意见】6分,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16.(6分)(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3)答案示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7.(4分)【参考答案】①改为:“根据对仗的要求”或“从对仗的要求看”。②改为:“因为(不管)从意义上、语音上、结构上去衡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一处句式杂糅,第二处结合上下文可知关联词使用不当。18.(3分)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天衣无缝:形容事物非常完美自然,周密细致,找不出人为造作的痕迹或破绽。脍炙人口:原义是美味人人爱吃,常用来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所称赞和传颂。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念念不舍: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深切留恋和不舍。滴水不漏: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也形容钱财全部抓在手里,不肯轻易出手。朗朗上口: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QQABAYSAogioAJJAABgCQQkgCkOQkBAAAAoOAEAAIAIAyAFABCA=}#}19.(6分)【参考答案】①从语法结构看②才能做到对仗工整精巧③如果不这样【评分意见】6分,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第①处对应上文“从语法上看”“从音律上看”,再根据下文的分析内容,应填“从语法结构看”;第②处: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前文“只有这些都考虑到了”,在结合主题,后面应填“才能做到对仗工整精巧”;第③处:根据上文“律诗就要求中间两联是对仗句”和后文“就成了失对”,可知中间应填“如果不这样”。20.(3分)答案示例一:意义上,“鸟宿”对“僧敲”,“池边树”对“月下门”,一静一动,共同营造了清幽冷寂的环境。答案示例二:音律上,五个音节对五个音节,且“鸟宿池边树”五字为仄仄平平仄,“僧敲月下门”五字为平平仄仄平,音韵和谐答案示例三:语法结构上,“鸟”和“僧”都是名词,“宿”和“敲”都是动词,“池边树”和“月下门”都是偏正短语,一一对应,工整巧妙。【评分意见】3分,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即可。21.(4分)答案示例一:我认为原句表达效果更好,原句用“如果”“恐怕”进行假设推断,含蓄地表达了对联的人文内涵有助于景区吸引游客,用词也显得准确严谨。原句把“很多人千里迢迢去昆明大观楼”放在句首,更能突出大观楼对联的吸引力。答案示例二:我认为改句表达效果好,改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与前文句式保持一直,衔接更紧密,语气更强烈,更能凸显对联的人文魅力对景区吸引力的影响。【评分意见】本题具有开放性,学生能鲜明地写出自己的观点,并从句式、用词、语序等角度进行鉴赏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2.【立意指导】这是一道二元关系型引语式材料作文题。题干中“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提示写作时应从材料本身出发,由此及彼,进行相似、相反或相关等联想,并写出对“人需要合群”和“人都需要保持一点独立的精神”两者关系的诸多思考。材料主体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指出人需要合群,在群体中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同时用转折连词“但是”强调合群的要义——并不只是一味跟着群体走,继而强调“有时候,人也需要保持一点独立的精神”。接着在第二句进一步指出保持独立精神的重要性——可以让你不至于在茫茫人海中迷失自我。写作时,考生应当把握好两句话的内涵、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与思考。材料引导考生关注人与群体的二元复杂关系,以理性的眼光审视自我与群体的关系。一方面提出人需要合群的观点,强调人的从众性、社会性;另一方面强调合群并不意味着一味{#{QQABAYSAogioAJJAABgCQQkgCkOQkBAAAAoOAEAAIAIAyAFABCA=}#}从众,完全与众为伍,进而指出需要保持独立精神的观点,接着从个体层面分析缺乏独立精神的后果,强调独立精神的重要性。个人需要融入群体当中,与众为伍、与众同行,贡献个人的才智,开展团队合作,群体携手并进,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如航天科研团队,正是因为集合了一代代优秀的青年才俊,齐心协力共同研发,才能取得“嫦娥”探月,“北斗”导航,“祝融”飞火,“羲和”逐日等一系列进展。人与群体的沟通、交流愈加频繁密切,并不意味着个人完全跟着群体走。因为虽然人多力量大,但力量大并不意味着选择的方向、群体的理想追求、群体的精神信念等完全一致,所以个人需要保持独立的精神,保持独立的思想,不至于丧失个体的独特性。行文构思上,按照二元关系型特点展开,可以从人需要合群的原因、影响,人也需要保持独立精神的前提、原因、影响两个角度展开,以思辨的眼光分析二者关系;也可以以坚持合群的必要性,保持独立精神的有效性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辩证分析。总之,考生应充分分析“需要合群”“需要独立精神”二者的复杂关系,并写出思辨性。参考立意1.与众同行,不失独立;2.合群路上,保持独立;3.滴水融大海,人海自扬帆。具体评分参照2023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20~16分)(15~11分)(10~6分)(5~0分)基内础容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等2中心突出中心明确中心基本明确中心不明确级0分内容充实内容较充实内容单薄内容不当2思想健康思想健康思想基本健康思想不健康0分感情真挚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表达符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2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0分语言流畅语言通顺语言基本通顺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工整字迹清楚字迹基本清楚字迹潦草难辨发特展征深刻较深刻略显深刻个别语句有深意等2丰富较丰富略显丰富个别内容较好0级分有文采较有文采略有文采个别语句较精彩20分有创意较有创意略有创意个别地方有新意附:文言参考译文:{#{QQABAYSAogioAJJAABgCQQkgCkOQkBAAAAoOAEAAIAIAyAFABCA=}#}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斥退皇帝身边那些佞邪的小人,唐太宗对上书的人说:“我任用的人,都认为他是贤臣,你知道佞臣是谁吗?”那人回答说:“我住在民间,的确不知道谁是佞臣。请陛下假装发怒,来试一试身边的大臣们,如果谁不怕帝王的暴怒,直言进谏,那就是正直的人,一味依顺陛下,曲从旨意,那就是佞邪的人。”唐太宗对上书的人说:“我想要让大的诚信在天下实行,不想用欺诈的方法去教诲世俗,你的话虽然很好,但我不能采纳。”贞观十年,魏徵上疏说:臣听说治理国家的基础,在于道德和礼教,国君地位的保障,在于诚实信用。有了诚信,就不会产生二心,实行德政,边远的人民也会来归顺【格:来,至。意谓信服,归顺】。由此可见,德、礼、诚、信是国家的纲领,贯穿在君臣、父子关系中,一刻也不能偏废。所以孔子说:“君王以礼对待臣子,臣子以忠心侍奉君王。”自从陛下登基,实行王道[休明:原意是美而明,这里是太平盛世的意思],已有十多年了,神威遍及四方,各国使者前来朝拜,国家粮仓日益充实,国土日益宽广。然而,我认为如今道德和仁义仍然不笃厚,为什么呢?因为朝廷对侍臣子的态度还不够诚信,虽然陛下在贞观初期勤于政务,有一个好的开头,但却没能做到善始善终。贞观初年,陛下听到好的意见就很惊喜,到贞观八、九年间,仍然乐于接受意见。从那之后,陛下您渐渐讨厌直言,即使有时勉强接受,也不像早年那般纳谏如流了。因此,忠正的大臣【謇(jiǎn)谔之辈:忠诚正直、敢于直言的人】,逐渐为了避免触犯您不敢直言;而那些奸邪之人,正好大肆发挥他们巧舌如簧的本领。他们诬陷与朝廷同心同德的人是滥用职权,中伤直言进谏的人是在诽谤朝政。说一个人结党营私,即使他忠诚也会让人觉得可疑;说一个人大公无私,即使他弄虚作假也不会遭受责备。所以刚强正直的人害怕玩忽职守的罪名,忠诚正直的人担心诽谤朝廷的恶名。于是正直的忠臣不能完全陈述自己的想法,朝中重臣也不能与之争辩是非。圣上被迷惑视听,破坏了治政的原则,妨政害德的原因就在这里吧?因此孔子说:“厌恶那些口齿伶俐毁灭国家和家庭的人。”大概说的正是如今的情形啊。唐太宗感叹道:“如果不遇到魏徵,我怎么可能听到这样的肺腑之言呢?”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传》称‘失去粮食饿死也要坚持诚信’,孔子曰:‘得不到老百姓的信任就会垮掉。’从前,项羽进入咸阳,已经控制了天下,如果他能努力推行仁政,那么谁能和他争夺天下呢?”房玄龄对曰:“仁、义、礼、智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