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24-05-14 · 13页 · 67.4 K

吉林地区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说明: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贴好条形码。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相应区域作答,超出区域所写答案无效;在试卷上、草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2023年,吉林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全面启动,粮食产量达到837.3亿斤,从全国第5位跃升至第4位,增产21.14亿斤,占全国增量的11.9%,粮食平均亩产958.2斤,居全国粮食主产省第1位。黑土地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协同并进,建设高标准农田791.2万亩,新增盐碱地改造耕地25.4万亩。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强劲,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2023年,吉林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上升6位、提升幅度全国第一,科研物质条件指数居全国第5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11位。汽车、石化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数字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提质增效……吉林省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梯次培育行动,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具有吉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2023年,吉林省还深挖潜能促进消费,举办汽博会、农博会、雪博会、房交会、航空展等活动,全力恢复扩大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9位。2024年,吉林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树立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粮食产量880亿斤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摘编自《率先突破,吉林底气何在?——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吉林全面振兴新机遇》,吉林发布2024年3月6日)材料二:早在去年9月,哈尔滨市文旅部门就推出颇具“网感”的宣传片,全网的关注“破天荒”来袭,造梗、造势、造话题,甚至推出大雪人表情包、顺势主动设置议题……政府部门不再将流量和舆情视为洪水猛兽,而是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吸引流量,扩大自身影响力。不仅保持“在网”看评论、促整改,更“借网”搞宣传、做推介,已成为政府部门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效的“新常态”。很多人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来“尔滨”享受“冰雪盛宴”,成了广大游客和网络达人竞相“种草”“拔草”的新风尚。面对这波流量,包括“尔滨人”在内的东北人都倍加珍惜,使出浑身解数,掏出全部“家底”,诚意展现一个营商环境变优、干部作风变实、投资机会变多的“好学生”形象。距哈尔滨280多公里的“中国雪乡”,曾被视作麻烦的雪,变成了开启致富之门的“钥匙”,浪漫雪景与民俗体验深度融合,当地百姓开起餐厅和民宿,捧着“金饭碗”,吃上“生态饭”。始于冰雪,不止冰雪。在东北,依托资源禀赋寻求特色化发展之路已是普遍共识和生动实践。毋庸讳言,在东北,“国字头”一度强势,体制僵化思维固化,民营经济发育缓慢,成为经济缺乏活力的一大原因。不过,今冬冰雪热这面镜子反映出,重要的变化正在发生:国企深化改革与创新展现出新活力。依托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黑龙江以哈电集团为代表的一批装备制造业企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变“制造”为“智造”;深挖风能、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吉林在新能源、碳中和领域寻求新合作;瞄准网红经济、互联网生意,辽宁引进大型直播电商平台,探索一场华丽转身。(摘编自《求解东北全面振兴:现象级冰雪热的启示》,《新华每日电讯》2024年2月21日)材料三:东北全面振兴,需要国家下大力气,采取系统、有力的政策措施,方可见成效。首先,要把握全球化重构、国际秩序与世界格局调整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发挥地缘区位和交通物流优势,将东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战略门户、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支点以及联通国内东北亚市场双循环的核心枢纽。由此需要在既有陆路货物运输能力基础上,联合海参崴、罗津等境外口岸,拓展东北内贸货运网络空间。其次,东北地区在发展实体经济方面,尤其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具有相当的基础和优势的,东北的人口素质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的布局也领先,在材料、自动控制、软件等领域是全国领先水平,在汽车、化工、航空航天、装备工业等方面仍然处于全国前列,因此,在上述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加强布局。第三,在空间上加强重点城市的建设,在沈阳、长春、哈尔滨和大连等中心城市之外,还可以选择一些以地级市中心城区为代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给予重点发展,逐步提升东北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同时利用好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打通中韩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便捷出海、联络内陆的大通道。第四,加大央企在东北布局的力度,目前总部在东北的央企有5家,分别是中国一重、哈电、鞍钢、一汽和中国华录,都处于竞争较为充分的行业,迫切需要国家尤其是国资委加大优势资源的布局和注入,体现国企、央企的责任担当。第五,发挥全国一盘棋的体制优势,加强区域之间的横向协作,尤其是东北地区人口的流入地如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与东北地区的对口联系;同时要强化东北地区在包括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在内的公共服务,并将公共服务与户籍相连接。(摘编自刘云中《东北全面振兴还需要下大力气》,《中国经济时报》2024年3月1日)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创新能力提升促进耕地面积扩增、亩产提升,助力吉林农业机械化程度全国领跑。B.吉林省优越的科研物质条件有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科技经济转化势头良好C.2023年吉林省在促消费方面表现不俗,增比高于全国均数,增幅位居全国第9位。D.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接近,表明前者为2024年工作重心。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常态”在文中指哈尔滨政府接受互联网思维,而已经形成的一条以网络为阵地的基本工作程式。B.“好学生”的“好”是哈尔滨全方位的优化转变,体现了哈尔滨对外来消费、外来投资的高度重视。C.“生态饭”在文中指在冰雪带来的旅游热潮中,出现新的经济需求,当地百姓乘势寻得新的致富路径。D.“国字头”在文中指国有企业,引入这一背景材料,既有从辉煌到落寞的酸楚,也展现了新的活力。3.下列对三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从多角度总结2023年吉林省发展成果,意在说明吉林省正在全面振兴。B.材料二在组材上,由点及面,从哈尔滨的“冰雪热”延伸到东北三省的特色化发展。C.材料三指出央企的数量,并罗列企业,形象表现了央企在东北发展中的责任担当。D.材料三采用了总分结构,提出了东北全面振兴需采取的若干政策措施。4.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做法符合材料三建议的一项是(3分)()材料一、材料二的做法材料三的建议A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梯次培育行动在材料、自动控制、软件等领域重点布局B深挖潜能促进消费强化东北地区公共服务C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拓展东北内贸货运网络空间D国企深化改革与创新展现出新活力国资委加大优势资源的布局和注入5.针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的东北发展现状,结合材料三思考东北三省可以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提振经济?请拟定一个申论提纲。(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燕山有棵沧桑树梁衡北京之北一百多公里处就是河北的兴隆县,境内有燕山的主峰雾灵山。正是秋高季节,几个好友乘兴登山,一路黄花红叶,蓝天白云。松鼠横穿于路,野雀飞旋在树,鸟鸣泉响,好不快活。正走着,忽见路边有一指路牌:沧桑树与见证桩。不觉好奇,就下路拐入荒径,攀荆附葛,爬上一高坡,顿现一树一桩。树是一棵奇怪的大松树,根基部十分壮大,盘根错节与山石一体,已分不清彼此。原树已经枯死,而在侧根处又长出一棵新树,有合抱之粗,浑身的鳞片层层相叠,青枝挑着绿叶在秋阳下闪闪发光。树身成“7”字形,斜出石缝向山外探去,蜿蜒遒劲,如一条苍龙欲腾空而去。大家正说这树像龙,当地的朋友说,这树还真就与龙有关。原来,历代皇帝都自比真龙天子。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是顺治帝,他就位后即在遵化县选定了自己的龙寝之地,后人称东陵。为使陵寝安宁,东陵以北兴隆境内这两千五百平方公里的山林,就全部划作“后龙风水”禁地。封建专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伸手一指,这两千五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占就是二百五十四年,直到民国成立后的1915年才解禁。山之禁,树之福,这棵龙形松,四季有人护,过了二百多年平静舒心的好日子。笑看冬去春来,静听花开花落。1931年日本人侵占东北,1934年南下占领兴隆,直逼北京,当年的这一片皇家禁地又成了敌我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一场残酷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在这里反复拉锯。其间数不清出了多少民族英雄。最著名的一个是孙永勤,本是一普通农民,小时曾读私塾,粗通文字,又习得一身武艺。他耻为亡国奴,便串联村里的十六位弟兄,拉起一支“民众军”、自任军长。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称“抗日救国军”,一直发展到五千多人。成为日军的心腹大患。以至于日本人诱降国民党,与何应钦谈判签订《何梅协定》时都将灭孙永勤作为一个筹码。而1935年8月正在长征途中的党中央为抗日发表著名的《八一宣言》,将孙永勤与吉鸿昌、瞿秋白等并列,说他们“表现我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精神”。孙永勤在最后一次战斗中,寡不敌众又腿部负伤,被团团包围。最后孙永勤以下七百壮士全部壮烈牺牲。这棵树目睹了一群英雄的诞生。“沧桑树”下还有一截二尺多高如水桶之粗的树桩,旁立木牌,上书“见证桩”三字,这是当年日寇掠夺当地资源的见证。我俯下身去想辨认一下树桩的年轮,只是经年的风吹雨打,横截面上的木质已经朽去,用手一捏,即成碎末。但整个桩子的大形还在,短粗挺直,身带焦痕,挺立于荒草乱石之中,似有所言。看完“沧桑树”我们又重回登山主道,继续上山。秋阳如春,正是果熟季节,路两边赤、橙、黄、绿,摆满销售和等待外运的核桃、柿子、苹果、山楂,排起两道长长的水果墙,农民的笑意都挂在脸上。近年来这里浅山处大力发展经济林,林果成了农民的主要收入,深山处开辟成国家森林公园,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全县的高山密林间有大小径流八百条,昔日的“后龙风水地”已经成了京城的重要水源地。随着山路上行,两边的树木愈来愈密,约一小时后终于穿出树海爬上燕山高处的雾灵山峰。我登上燕山之巅,遥望群峰从山海关一路奔来,长城起伏其间,脚下是一片树的汪洋,胸中荡起一幅历史的长卷。这时只见远处绿波中现出一团飘动的火苗,那是刚才上山时路过的一片花楸树林。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树种,大概只有这燕山深处才有吧。都说枫叶红于二月花,这花楸叶子是枫叶的三四倍大,叶面厚实。花楸树树身高大,只在悬崖深壑、人迹不到的地方生长。秋风一过它就红得像浸了血,着了火。我又想起了刚才那棵穿越战火而来的“沧桑树”和劫后余存的“见证桩”。这块土地在民国时和新中国成立初称热河省。热河,热河,好一片热土。先经过了二百五十四年的皇封冷藏,又经民国三十多年间的军阀混战、外族入侵和国共内战,终于回归于民,现已休养生息出这般模样。山不转水转,人会老树还在。一截树桩见证了一个民族曾经的苦难,一棵树记录了这片土地上三个半世纪的沧桑。无论是朝代更替、人事变幻,还是自然界的寒来暑往、山崩地裂,都静静地收录在树的年轮里。(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紧扣标题,介绍了燕山奇险壮美的自然环境,“忽见”“顿现”等词语饱含意外和惊喜。B.帝王的封山之举,虽是封建专制的典型表现,客观上也为古树的生长提供了一道天然屏障。C.文中“花楸红叶”意蕴丰富,既象征着这片热土上倾洒的英雄热血,也象征着当下人民火热的生活。D.不同于《故都的秋》中秋果淡绿微黄的清冷之色,本文中的秋果色彩斑斓,是农民丰收的果实。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多处出现时间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