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卷】山东省济南市2024年(届)高三高考5月适应性训练(济南三模)(5.14-5.16)语文试

2024-05-22 · 3页 · 15.9 K

2024.5济南市高三统一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35分)1.C2.A3.B4.D5.黄诗写遇贤者动员其出仕;姚诗则宕开一笔,反面陈说(反问、曲笔皆可):朝廷用贤,贤士怎能不违背归田之志呢?(2分,黄诗、姚诗各1分)黄诗平浅直白,言尽意尽,显现刻露之弊;(2分)姚诗言尽意不尽,较黄诗更具唐诗蕴藉之味。(2分)6.C7.C8.①金银花在二人的情感转变过程中,起到了预示和推动的作用。(只答出一个词语即可)金银花的盛开成为了情感转变的催化剂,藤蔓纠缠,花香纠葛,唤醒了他们彼此内心深处对友情的渴望与珍视。②金银花的生长习性本身就寓意着坚韧与持久,即使在两人产生隔阂之后,金银花依然顽强生长,预示着他们之间的情感并未完全断裂,仍有修复的可能(如答“隐喻、象征、暗示”等词语,也可以)。(评分标准:答出任意一点得3分,答出两点得5分。)9.①为读者提供了金银花的背景知识,金银花作为一种草木,其特性和品质在某种程度上与小说中的人物以及人物间的情感形成了隐喻和对照。②金银花习性以及特征的介绍为后文金银花被移植后仍能顽强生长做了铺垫,也使得后文情节的展开自然顺畅。③通过描绘金银花的特征,暗示故事的主题或者寓意。金银花的生长习性和美丽外观,象征着生活中的坚韧和美好。④金银花的形态特征和观赏价值,也为故事增添了美感,奠定了温馨和谐的情感基调。(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给满分)二、(35分)10.C/E/G11.A12.C13.(1)虢王李巨拿其中的一半给濮阳、济阴二郡,许远坚决争辩,但没有成功。(赋分点:“其”“固”“得”各1分,句意1分)(2)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屏障,如放弃,贼兵就会乘胜鼓噪南窜,江、淮必亡。(评分标准::“……也”判断句式、“鼓”、“南”各1分,句意1分)14.①随机应变,机智有谋;②不畏牺牲,宁死不屈;③忠贞爱国;④远见卓识。(评分标准: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壬子(初六),叛军大将尹子奇又征兵数万名,来围攻睢阳。先前,许远于睢 阳城中积蓄资粮达六万石,虢王李巨把其中的一半给濮阳、济阴二郡,许远坚决争辩,但没有成功。济阴得到粮食以后,随即连城投降了叛军,而睢阳城中的积粮此时已被吃尽。将士每人每日给米一合,并夹杂茶纸、树皮而食,而叛军却粮道畅通,兵员充足,伤亡能够及时得到补充。睢阳守城的将士死伤得不到援兵,诸军粮食救应不至,士卒损耗得仅剩下一千六百人,都因为饥饿疾病没有多少战斗力,于是睢阳城被叛军紧紧地包围,张巡便准备守城的战具抵御敌人。叛军制作了云梯,高大如半个彩虹,上面安置了二百精兵,推临城下,想令士兵跳入城中。张巡事先在城墙上暗中凿了三个洞穴,等待云梯快临近时,从一穴中伸出一根大木,头上设置了铁钩,钩住云梯使不得退去,又一穴中出一根木头,顶住云梯使不得前进;其余一穴中出一大木,头上安置了一个铁笼,笼中装着火焚烧云梯,云梯从中间被烧断,梯上的士卒全部被烧死。叛军又制作木驴来攻城,张巡就熔化铁水浇灌木驴,木驴立刻被销毁。叛军最后在城西北角用土袋和柴木积成阶道,想借此登城。张巡不与叛军交战,只是每天夜晚,暗中把松明与干草投进正在堆积的阶道中,共十多天,叛军没有察觉,张巡乘机出军大战,派人顺风纵火焚烧阶道,叛军无法救火,经过二十多天大火才熄灭。张巡的所作所为都是随机应变,立刻办理。叛军佩服他智谋高强,不敢再来进攻。于是在城外挖了三道壕沟,并置立木栅而围城,张巡也在城内挖了壕沟以对抗敌人。材料二:原先,肃宗下诏命中书侍郎张镐接替贺兰进明为河南节度使,率浙东李希言、浙西司空袭礼、淮南高适、青州邓景山四位节度使互为掎角之势,以救睢阳。张巡死后三天张镐兵到,十天后广平王收复东京洛阳。当时议政者中有人认为:张巡开始守睢阳时,有兵六万,粮尽之后,不保存实力率队出城求再生之路,与其吃人,何如保全人?但是张浚、李纾、董南史、张建封、樊晃、朱巨川、李翰等都认为张巡护卫江、淮,挫贼气焰,天下不亡,是他的功劳。材料三:大家议论向东转移,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屏障,如放弃,贼兵就会乘胜鼓噪南窜,江、淮必亡。称赞说:“张巡经历了大小数百次战斗,虽然力量用尽后死去,但使唐朝完全拥有江、淮的财物,得以用来援助中兴大业,用带来的利益去补偿弊害,就像用一百来换一万一样是可以的。”15.C16.①苏轼《题西林壁》所提示的主要在于“不同角度全面看事物”(2分)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2分)的哲理;②其五“岂知身在妙高峰”旨在告诉人们:站得高就看得远、看得清。(2分)(评分标准:每点2分)17.(1)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2)使六国各爱其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3)示例一: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示例二:箭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三、(20分)18.D19.第④句可修改为:多民族在白山黑水之间持续不断地融合;第⑧句可修改为:“大花”传递的浓烈、火热、奔放与豪放也契合东北人的性格;第②句可修改为:这也是“东北大花”受人喜欢的原因之一。(评分标准:每条2分,指出序号1分,修改正确1分。)20.C21.①句中把“在空中又烧着的麦粒”比作“夜晚燃放的焰火”,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②麦粒在空中燃烧的绚烂,与焰火在半空中的绽放,二者形态相似;③麦粒“弹蹦”到空中,与焰火升腾到空中的方式,二者动态相似。(评分标准:答出第一点得1分,答出二、三点各2分;共5分。)22.示例:①火焰像灵动多变的舞者,时而呼啸怒吼,时而缠绵呢喃;②火焰像变幻莫测的大海,时而海浪滔天,时而风平浪静;(评分标准:内容2分;句式相同或相似1分。)四、(60分)23.命题分析:这则漫画材料指向了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沉没成本效应”。“沉没成本效应”指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受到过去已经发生且无法回收的成本(即沉没成本)的影响,从而无法做出最理性的决策。这些沉没成本可能是金钱,也可能是时间、情感、精力……当沉没成本产生时,人们会本能地“硬着头皮继续下去”。写作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着眼“沉没成本效应”的表现,如面对明显失败的项目,我们往往因为过去的投入而难以放弃,会继续投入更多的资源;在情感关系中,即使对方已不再投入或关系已变质,我们会因为过去的付出而难以割舍;我们会因为习惯某个事物(某种生活方式、工作习惯等)而难以改变,即使这样做已经不再适合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沉没成本效应”产生的原因,“沉没成本效应”源于我们内心深处不愿接受失败、损失及浪费的心理。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解决“沉没成本效应”的办法:人不能永远坐在那里为曾经的损失而悲伤,不能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不要让过去绑架未来,要想办法弥补创伤;要学会设定止损点,能理性评估成本与收益;要学会放弃,能断舍离;要培养决策勇气,要积极寻求外部支持,等等。评分参考:阅卷采用综合分等打分,双评制。一等60—51分,二等50—42分,三等41—36分,四等35—20分,五等19—0分。建议:各等级根据语言水平上下浮动。扣分项:错别字:错一个,扣1分,上不封顶。书写:潦草扣1分,难看扣2分。抄写:抄写400字的,20分以下;抄写600字的,10分以下。其它问题,具体研究。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