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24届高三五月模拟训练试题语文答案

2024-05-26 · 3页 · 176.8 K

武汉市2024高三年级五月模拟训练试题答案1.B【解析】“打破了这一陈规,让青铜器从个体走向群体”于文无据。2.A【解析】“单一且纯粹”于文无据。3.D【解析】“材料二侧重于两种文化间的相互影响”错误,材料二中只提到中原文化对巴蜀文化的影响。4.①巴蜀文明和中原文明都经历了辉煌的青铜时代(或巴蜀文明和中原文明同属中华文明的一元);②青铜器的用途(或作用);③生态环境。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1分,给满3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①重构了中华文明中青铜知识的图谱;②独自向内发展形成了神秘的宗教情结和对艺术的迷狂;③辐射影响范围广,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播力。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B【解析】“故弄玄虚”指故意玩弄花招,使人迷惑,无法捉摸。用在此处错误。“想帮我实现拍摄鱼戏莲的计划”错误,“他”其实另有所图。7.D【解析】“旨在为故事讲述营造轻松氛围”错误。8.①他没回我,因为他诱惑“我”不成,无利可图,表达了对“他”之流行事不正、功利世俗的讽刺。②他没回我,因为他送“我”昂贵的镜头,“我”忍住了诱惑,我们不是一路人,这反过来表达了对自我保持清醒、守住本心的认可。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二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①从形象来看,人与鱼的心理活动多次穿插对照,衬托了人物对本心的坚守;②从主旨来看,鱼对莲的执着与人对所欲的执着相互映衬,构成隐喻,深化了主旨;③从情节来看,场景的切换与剪裁更有章法,读来新奇有趣。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CEG【解析】原文断句:陛下三年之制未终,遽尔行幸,恐未契天心,灾异为戒。“三年之制未终”指未守完三年之丧(上年玄宗之父睿宗去世),句意完整,故应在其后断开。“遽尔”作“行幸”的状语,句意完整,故应在其后断开。“天心”作“未契”的宾语,句意完整,故应在其后断开。评分参考: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11.D【解析】两个“迁”意思相同,都是迁移、搬迁的意思。12.D【解析】“每月五日朝见一次”错误,应为每五日朝见一次。13.(1)作为大臣的可贵之处,是在于不违逆君主的性情,而循循善诱使他归于正道。评分参考:“……者……”判断句1分,“逆”各1分,句子大意2分。判断句要补充系词“是”。逆:违逆,违背。(2)张九龄离任后天下再没有谏诤的大臣了,李林甫这才能凭借才能被重用。评分参考:“去”“见用”各1分,句子大意2分。去:离职,离任。见用:被重用。14.①宋璟如山,壮勇刚强,意志坚定,以礼制、天意等为由直接驳斥了玄宗巡幸计划;②姚崇如海,清醒务实,善于应对,能够设身处地地为玄宗考虑,并且给出合理建议,实现玄宗的想法。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5.C【解析】“此处比喻诗人超脱尘俗,操守高洁”错误。“濯沧浪”在这里不是用来比喻诗人超脱尘俗,操守高洁,而是指隐居山林。整句诗表达的观点是隐居不必到山林。116.孔诗是说不必隐居山林,即使在朝廷当官,也可以有归隐之趣:黄诗表达了回乡归隐之情。(2分)①孔诗颈联连用两个典故,表明大隐可隐于朝堂闹市,不必超脱尘世。尾联写当官不陷于琐事,便心中无事,同样可以逍遥自由。(2分)②黄诗尾联通过“归船”“白鸥”之想,表达回乡归隐之情。(2分)17.(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2)云青青兮欲雨青冥浩荡不见底(3)示例一: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示例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示例三: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示例四: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第三小题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18.D【解析】文中和D选项的“含糊”都有逊色之意。A项指模糊不清:B项指马虎、不认真;C项指犹豫、胆怯。19.不加逗号,使用长句,使酱的颜色变化过程更连贯,(2分)更能体现我等待的急切,以及对酱的喜爱(2分)。20.①语言口语化,朴实而生动。如“日子一过”“掰开”“贪馋”等词语。②连用动词,生动而富有情韵。制酱过程使用大量动词,可见记忆深刻,表现了对这种生活的怀念。③句式灵活,轻快活泼。长短句灵活变换,表现出对制酱的期待与喜爱。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1.①学和不学有着很大的不同;②大家都认为政治思想工作不重要。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4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2.C项【解析】违反了同一律。A项违反了矛盾律:B项违反了充足理由律;D项违反了排中律。23.审题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旨在引导学生围绕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领域展开联想,理解和思考在万象更新的时代,“新与旧”的关系。根据材料“也不能随意丢掉‘旧’的东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证:其一,新与旧的传承。新事物如何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继承和发扬旧事物的优秀传统。其二,新与旧的突破。新事物如何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创新,打破束缚,实现跨越式发展。其三,新与旧的融合。新事物如何与旧事物融合发展,形成更完善、更先进的体系。如写议论文,紧扣材料中的“新与旧”展开联想和议论,符合题意;如写记叙文,讲述“新与旧”的故事,叙述中体现材料中“新与旧”的关联,符合题意。评分标准:作文评价整体要求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来源:高三答案公众号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具体评分细则参考202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的作文评分标准。扣分标准:不足200字不超过5分;超过200字,不足400字不能超过10分;超过400字,不足600字不能超过20分。以上三种情况,只打内容和表达分,发展等级不打分。600字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2只写标题给1分。写标题加一到两行字,给1—2分。每三个错别字扣一分,扣完3分为止,同一个字重复错误不扣分,没有标题扣2分。抄袭作文:通篇抄袭试卷中文本内容,1——2分。70%抄袭,少于10分。跑题作文:完全没提材料相关内容,不超过20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唐代(宰相中)姚崇、宋璟并称,但议论者多认为宋优而姚劣,我认为不是这样的。那壮勇刚强,意志坚定,毫不动摇,在朝为官,能使百僚邪心泯灭,这是像山一样伟岸的为臣之道。宋璟就是如此。沉静深邃,足智多谋,涵盖一切,“在机要政务上能够成就天下人的功业(几:通“机”,机要)”,这是像海一样渊深的为臣之道。姚崇就是如此。然而山虽然高大,蛟龙却不会居住于此;海水虽然浑浊,变化却无法预测。所以我说姚崇更胜一筹。君主固执己见、不听规劝而亲近小人,这是人之常情。作为大臣的可贵之处,是在于不违逆君主的性情,而循循善诱使他归于正道。不一定有排斥小人的迹象,但能使小人与君主日益疏远。姚崇回答巡幸东都的询问,与他贬退姜皎、罢黜魏知古的行为,都是宋璟不屑于做的,但也是宋璟做不到的。我曾经说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倘若宋璟还在的话仍然值得忧虑,但姚崇还在的话则不必忧虑。为何这么说?那唐明皇,是英明的君主。他敬畏宋璟而喜爱姚崇,这是由来已久的。源乾曜陈奏事情符合圣意,(明皇)必定会说是姚崇的谋划;不合圣意,就说为何不与姚崇商议。自从姚崇去世后,天下没有比得上姚崇的人,李林甫才会凭借才能受到任用。然而,(明皇)最终也不会待之以临轩目送之礼,是因为他始终明白李林甫不是姚崇。知道李林甫不是姚崇,然而还要任用他的原因,是天下承平已久,(明皇)乐于任用有才之臣以使自己闲适安逸,那么姑且任用他使自己称心如意。而张九龄这位宰相,是宋璟一类的大臣,(可惜)只有宋璟的为臣之道,而无宋璟的为臣之术,(他与明皇)道不合则谏诤,谏诤不起作用则离任。张九龄离任后天下再没有谏诤的大臣了,李林甫这才能凭借才能受到任用。假使当时有像姚崇那样的大臣,在内能使君主内心快意于他十分安适的事物,而暗中设计将小人排斥到外地,那么玄宗整个在位期间,李林甫始终不能独揽政权,而且安禄山也无法进入宫廷。材料二:春天,正月癸卯日,太庙中有四间房屋倒塌,玄宗(为此)身着丧服,离开正殿(到其他殿堂处理政事)。当时玄宗准备到东都洛阳去,便向宋璟和苏颋征询意见,(两人)回答道:“陛下三年之丧尚未守完,就急忙前往东都,恐怕与天意不符,因此上天才用灾异来示警。希望暂时取消巡幸计划。”(玄宗)又征询姚崇的意见,(姚崇)回答道:“太庙的木料,都是(三百多年前)前秦苻坚时的旧物,因年代久远而腐朽倒塌,碰巧与陛下的行期相合罢了,这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况且君主以四海为家,陛下因关中粮食歉收而巡幸东都,有关部门已经做好一切准备,来源:高三答案公众号。(陛下)不能失信于民,只是应将祖宗的牌位迁移到太极殿中,重新修理太庙罢了,(车驾)还是应该如期东行。”玄宗十分高兴,采纳了姚崇的意见,并赏赐给他二百匹绢帛。己酉日,玄宗在太极股举行享礼,命姚崇每五日朝见一次,仍像以往那样进入内股任职,对他的礼遇也更加隆重,每有重要政事便征询他的意见。3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