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历史答案

2024-05-27 · 3页 · 257.1 K

合肥六中2024高三最后一卷历史·答案1~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B长安的神圣化是统治者为加强统治而有意为之,客观上促进了国家治理,神化和迷信思想是非理性的体现,B项正确。政府政策能影响社会记忆,但不能“决定”,A项错误;汉朝统治者并非宗教首领,不属于神权政治的范畴,C项错误;仅凭长安逐渐演化为“神都”不能说明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加强,D项错误。2.B779年处于安史之乱爆发不久,驻军大量内调,吐蕃趁机来范。在如此困难的局面下,新疆地区屯戍制度仍正常施行,折射出此时的边治状况,B项正确。屯戍制度始于西汉,A项错误;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新疆被纳入中国版图,C项错误;仅凭材料不能反映西域地区的开发程度,D项排除。3.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产权流转不仅可以通过自由买卖,还可通过政府赋予实现,D项正确。政府可以未经原主同意剥夺其土地所有权,可见对个人权益保护有限,A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的是立法,而非司法,B项排除;材料并未提及契约,C项排除。4.A从材料“学道”“义理”等可知,北方学术界理学兴起,南方地区理学早在北宋时已兴起,可见全国范围内儒学复兴已成潮流,A项正确。“开始”一词没有依据,B项排除;从“发明义理、性命之学”可知,这里的“道”指的是理学之“道”,而非道家思想,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5.C传统的朝贡贸易体制使中国轻视经济利益,不愿平等对待他国,也就不会重视西方要求,C项正确。明朝此时已废除海禁政策,A项错误;西方侵略中国的主因是追逐利益,B项排除;中国与西班牙的贸易是太平洋贸易,D项错误。6.C根据材料可知,祁门红茶创制于者同治十年或光绪二年以后,C项正确。《农商公报》的记载体现了政府的视角和立场,不一定更加客观,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余干臣可能也是祁门红茶的创制者,B项错误;三种记载说明祁门红茶诞生于晚清时期的祁门县,可以形成互证,D项错误。7.D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思想解放,提高了中国人对于帝国主义国家的认识水平,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无关,A项错误;“日美共同利益增加”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进步人士的爱国情怀无助于中国人对于帝国主义国家认识水平的提高,C项错误。8.B日本在华北地区只占领了部分城市地区,对广大农村地区则难以直接建立统治,而是依赖汉奸伪政权进行殖民统治,这为中国共产党进行敌后游击战提供了条件和土壤,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以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的主战场,C项排除;1938年10月以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D项错误。9.A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高校教师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和过度崇尚西方的心理,这说明新中国需要开展思想改造运动,A项正确。1951年6月,中国仍然处于过渡时期,B项错误;当时尚未提出“双百”方针,C项错误;材料表明,一些高校教师受到西方教育思想影响较深,而非新中国受到西方教育思想影响较深,D项错误。10.D亚里士多德认为,极富者不肯接受任何权威的统治,而极贫者不堪为政,可见他既反对寡头政治,也反对民主的滥化,带有一定的精英政治色彩,D项正确。亚里士多德认为极贫者不堪为政,而非平民对城邦没有丝毫贡献,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扩大公民政治参与,B项错误;“消除”说法过于绝对化,C项错误。11.C根据材料中“增加土地”“在国家周边地区加强海防”等信息可知,两个学派都主张对外扩张,而明治维新—1—后的日本走的就是对外扩张的道路,C项正确。古学派的主张是对中国儒学思想的曲解,并非是发展,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信息并不能反映文化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日本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项错误。12.D黑格尔将世界历史的形成归结于理性,而马克思将世界历史的形成归结于生产力的发展,这体现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D项正确。二者都不否认世界历史的整体性,A项错误;是否阐明社会分工的重要性并非二者的主要区别,B项错误;是否批判资本主义的剥削性并非二者的主要区别,C项错误。13.B企业实验室是一种由企业主导的新型科研组织,促进了德国工业化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科技发明,A项错误;垄断企业主要形成于19世纪末,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教育发展,D项错误。14.A1889年,国际工人大会强调要通过合法的政治斗争方式参与到资本主义政权中去,体现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影响了国际工人运功的斗争策略,A项正确。材料仅仅只是决议,不能体现国际工人运动走向高涨,B项错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工人阶级仍然将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民主主义,D项错误。15.C根据材料可知,一战期间协约国物价上涨速度相对较缓,说明其经济韧性强于同盟国,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同盟国财政崩溃,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部分同盟国和协约国价格情况,不能代表所有参战国家,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军事危机和经济危机同步发生,D项错误。16.A材料中美国的举措是知识冷战的重要政策,目的是与苏联争夺亚洲地区,并构建知识霸权,A项正确。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文化传播,并非政治上的外交往来,B项排除;促进亚洲国家的联合并非美国的主要目的,C项错误;“亚洲各国”说法太绝对,D项排除。17.(1)特点:和平性。背景:发达的农业基础;追求稳定秩序的思想倾向;崇尚和谐共生的传统思想。(8分)(2)贡献:军机处的设立促进了国家的稳定,提高了行政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皇权,实现了中枢制度革新;养济院、慈善组织的兴起,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总理衙门的设立,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经济的出现开启了近代化的序幕;“中体西用”思想客观上为思想革新奠定了基础。(8分)(3)统一性。中国自先秦至今,统一是国家发展的主流,政治上的统一决定了中华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带有明显的统一性。包容性。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国内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也得益于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吸收和融合,表现出鲜明的包容性。连续性。中华文明不仅根植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到了近现代时期通过将传统文化与外来优秀文化的融合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升华,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呈现出独特的连续性。(9分)(中华文明的五大特点——和平性、统一性、创新性、连续性、包容性为今年的学术和时政热点。如按教材答出“本土性”“凝聚性”等要点,只要言之成理亦可给分)18.(1)同: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与宗教联系密切;追求民主化的目标。(5分)异:英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属于内生型,而阿尔及利亚属于外源型;英国与资产阶级革命有关,阿尔及利亚则受民族解放运动推动;英国建立的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阿尔及利亚建立的是伊斯兰社会主义制度。(5分)(2)因素: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经济基础薄弱;政治精英的分化对立,政局动荡;外国势力的干涉。(5分)19.论题:改革开放推动社会生活变迁。阐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国家面临着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抉择,掀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我国的—2—社会结构,极大推动了我国的社会进程,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社会面貌,我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根本变化。改革开放前,人们穿着服饰的色彩、款式、成色都相对单调、沉闷,苏式“布拉吉”、上海“假领子”反映了人们当时对美丽的追求,改革开放让各种色彩和设计风格的服装走进了人们的穿衣日常。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物资紧缺,大白菜是人们过冬的主要蔬菜储备。随着改革开放,各类食物物资逐渐丰富,冷链物流技术极大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生活,人们越来越追求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新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改革开放前,电话、电报等并未普及,人们的主要通信方式是口耳相传和书信。随着改革开放,BP机、“大哥大”、磁卡电话、智能手机相继出现,如今我们已经进入5G新时代。总而言之,40年来,改革开放不仅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2分)—3—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