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预测历史答案

2024-05-27 · 4页 · 31.3 K

重庆乌江高考协作2024届高考模拟监测(二)历史答案(分数:100分,时间:75分钟)1.B 根据材料可知,半坡文化与马家浜文化在葬俗方面不同,半坡彩陶主题图像和河姆渡文化刻画图像在艺术和信仰方面不同,这表明当时中华文化多元并存,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华文化多元并存,未体现社会组织能力增强,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华文化多元并存,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华文化多元并存,“敬天观念”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2.B 根据材料信息,夏商西周时期,“氏族”“宗族”的构成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到春秋战国时代,国家的“编户齐民”主要以地域关系划定,说明宗法血缘关系遭到破坏,B项正确;小农经济才刚出现,未得到强化,排除A项;“名存实亡”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宗法血缘的解体与华夏认同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B 根据材料中从中朝官中选拔官吏出任外朝的信息,可知这些官员既是内朝的侍从顾问,又同时出任外朝官,一身二任,以及“贯彻盐铁官营,实行均输平准,改革币制,有的代替皇帝巡行各地”等活动,可知既打击了富商大贾的势力,又削弱了地方豪强力量,从而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B项正确;实现君权与相权间的平衡,说法错误,中外朝制度强化君权削弱相权,排除A项;“反噬”说法错误,汉武帝时期中朝官并未威胁皇权,排除C项;D项“优化”错误,中外朝制度是汉武帝时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手段,但同时也为西汉末的宦官专权外戚专权埋下隐患,从制度发展上看并非优化。排除D项。故选B项。4.B 根据图示内容可知,唐朝时期实行的两税法主要以田亩和家产多少为征税标准,不再将人口固定在土地上,从而有利于人口的自由流徙,B项正确;两税法的实行并不能限制土地兼并,排除A项;租庸调中的“庸”保证了生产时间,排除C项;两税法主要是改变了征税标准,但并不一定能够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排除D项。故选B项。5.C 元朝郊祀用酒制度,是对中原礼制的继承和蒙汉文化的融合,彰显了元朝政治文化的多元性,C项正确。“促进了汉族对草原文明认同”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A项;“延续了蒙古族传统习俗”说法明显错误,郊祀是中原王朝的传统制度,排除B项;“实现了华夏文化的重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6.B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862至1864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影响了外国势力在中国的态度和行动,戈登及其带领的英国工兵部队的行为与军事行动密切相关,表明他们在为军事行动做准备,B项正确;虽然他们确实使用了先进的测绘技术,但根据历史背景和行为分析,传播技术并非他们的直接意图,排除A项;洋务运动主要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虽然时间上有重叠,但戈登的行为更直接地与军事行动相关,而非洋务运动,排除C项;虽然地图测绘有助于了解江南地区情况,但考虑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戈登部队的具体行为,“开拓中国江南商贸市场”与他们的直接意图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7.A 根据材料“盛倡革命”“最新民权革命论”“论其罪状,何殊叛逆”等可知,当时维新并没有统一的思想与策略,有人宣扬新的民主思想,有人将民主思想视为“叛逆”言论,A项正确;当时维新思想与封建守旧思想激烈斗争,革命思想尚未成为主流,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群众动员的重视,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支持维新的人士内部的矛盾与分歧,而非新旧派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8.B 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并且在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的影响之下,民众的国家民族意识观念进一步增强,逐渐认识到自身力量对国家命运的重要性,说明国民思想的解放有助于推动民主政治的进程,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治动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公民意识的培养和确立是发展民主政治的重要支撑,并不是保障,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国民素养与共和道路实现的关系,其次近代中国并未实现共和道路,排除D项。故选B项。9.C 根据材料“1940年9月18日”“认识抗日战争没有长期艰苦城市工作的配合,最后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和所学可知,伴随着民族矛盾的日益加深,中共中央适时调整策略,积极深入城市开展工作,说明的是中国共产党对民族战争形势认识的深化,C项正确;工作重心转移是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排除A项;认识到城市对于抗战的重要属于表象,非本质,排除B项;此时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民族矛盾,并非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10.A 三线建设中,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得到快速发展,东西部间的经济布局得到改善,A项正确;三线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服务于国防,而并不是为了实现中西部地区的脱贫任务,且中西部脱贫任务的完成时间与材料所示不符,也不是为了优化产业结构,选排除BC项;“一五”计划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11.B 据材料可知,罗马帝国时期尽管法律赋予了男性家长非凡的权力,实际上妇女通常掌管着家庭内部事务,说明罗马法关于家庭关系的规范是不够严密的和相对宽松,B项正确。罗马帝国时期,主要体现了“万民法”而非“公民法”的灵活性,排除A项;虽然妇女通常掌管着家庭内部事务,但罗马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并未逐渐与男子平等,占主要地位的还是罗马成年男子,排除C项;材料只是提到妇女有较大的家庭内部事务管理权,未涉及男性家长非凡的权力的逐步淡化,排除D项。故选B项。12.C 材料所示为中世纪晚期,威尼斯商人和银行家的做法,他们“向从事远距离贸易的商人发放信贷凭证”“分散商业投资”,这些都促进了商业合作伙伴关系形成,C项正确;中世纪晚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中东到地中海流域的商贸通道,影响了欧亚商贸通道的畅通,故选项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选项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威尼斯银行家和商人的行为服务于商品贸易,并非服务于殖民者之间的利益争夺,排除D项。故选C项。13.B 据材料可知,该学者指出人文主义是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而地理大发现的代表人物哥伦布和卡波特都来自文艺复兴发源地意大利,这并非巧合,其目的在于表明地理大发现与文艺复兴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对地理大发现起到了推动作用,B项正确;A项只是部分内容,没有突出与地理大发现的联系,排除A项;热那亚人的冒险精神只是表象,重点是其背后与文艺复兴的关联,排除C项;强调意大利人才辈出不是主要意图,重点是说明二者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4.C 据材料“批判《圣经》……耶稣是激进的革命者”可知欧洲批判传统精神,探索新的社会道路,据所学可知18世纪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人们思想解放,推崇理性思考社会,C项正确。“彻底否定基督教信仰”说法绝对化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倡导科学学术”的主旨,排除B项;“追求信仰自由的思潮”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5.B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1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此时苏联面临着德国的进攻,因此为了保障军事战斗能力和工业生产能力,苏联将工厂疏散到大后方,以便全力投入对抗德国的战争中,B项正确;苏联此举是为了保障军事战斗能力,而不是为了改善工业布局和控制大后方的经济命脉,排除AC项;苏联是要打败德国法西斯,而不是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包围,排除D项。故选B项。16.(1)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限制了王权;形成了责任内阁制,使行政权从国王转移到内阁;议会主权的确立,保障了公民权利和自由;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2)都传播了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推动了思想解放;都对本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根本性变革,美国建立了联邦共和制,法国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动荡后也逐渐确立起民主制度;都对世界其他地区的革命和独立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发了其他地区追求独立和民主的浪潮;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认同感的形成,增强了民族凝聚力。(3)晚清社会改良的类型有:政治改良,如戊戌变法等;经济改良,如洋务运动等;教育改良,如新式学堂的兴办;军事改良,如清末新政编练新军等。对“革命与改良”问题的认识:革命和改良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方式,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发挥着各自的作用。革命往往是社会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具有彻底性和激进性,可以迅速打破旧有体制,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但也可能带来较大的社会动荡和破坏;改良则相对温和,注重在现有体制内进行逐步的改革和完善,可以减少社会动荡,但可能难以彻底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在实际历史进程中,两者常常相互交织、相互补充,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体采取哪种方式,需要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历史条件和人民的意愿等来综合考量。例如,在晚清时期,改良虽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顽固,改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17.(1)特点:以国有官营方式统一粮食管理;仓储类型多样化;官方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仓廪体系完备,职能明确。原因:粮食的特殊性受到国家重视;儒家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发展完善。(2)坚持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健全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切实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体系;深化国际粮食合作。(3)意义: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应对国内外重大风险挑战;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科技兴农。18.论题: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得以重构。阐释:拿破仑战争前,大部分欧洲国家虽已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但仍比较普遍实行封建制度。拿破仑通过战争建立了庞大帝国,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宣传启蒙思想,所到之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同时,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日益壮大,要求争取更多的权利,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在反抗法国征服的斗争中,欧洲各地民族民主意识空前觉醒,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观念广泛传播,各地开始了不同程度的争取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也迅速兴起,如俄国“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被俄国统治的波兰民族解放斗争、德意志不彻底的废除农奴制改革和1848年欧洲革命等,尽管大部分运动都以失败告终,但从封建、专制走向民主、独立、自由、法治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综上,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得以重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