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备考:“天人合一,师法自然”【主题阐说】“天人合一”是古代先人提出的生存法则。人类如何与自然相处的问题如今已经引起全球的重视,成为关系人类命运的共同话题。自然界和人类是相辅相成的和谐关系,不是征服和被征服的矛盾关系。一味地征服自然最终得到的将是大自然疯狂的报复,一场疫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个古老的规律。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我们应继承祖先的智慧,友好地对待自然,顺应自然,不要给自然增添环境超过其承载能力的负担。否则,自然必会以悲剧回敬人类。试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天人合一”。材料二:2018年11月26日,一对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她们的基因经过人为修饰,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该消息引发了全球范围内时科学发展与人类伦理矛盾的激烈争论。要求:请根据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详解】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对于名言警句、诗句、歌词等材料,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审题】材料一,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为哲学思想,“天”代表“道”、“真理”、“法则”,“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天人合一”哲学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材料二,“该消息引发了全球范围内时科学发展与人类伦理矛盾的激烈争论”,这个研究有没有经过伦理批准?合不合法?合不合规?科学家作为一个共同体,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科学和社会学的交界的每一步研究都是需要充分讨论的。显然这是有悖常理,不正确的行为。【参考立意】师法自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自然造成了人,人要适应自然,保护自然,天人合一,大自然才能一如既往供益不止,等等。【结构】1、题目简明,引人入胜。本文作者以凝炼的语言,紧扣所给材料,拟出了准确、贴切的文题,并有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对于材料作文来说,这样的拟题值得称赞,可以为文章增添光彩。2、论据典型,说理深刻。作者阅读积累的论据素材广泛、丰富,包括俗语、名言和翔实的事例等,都紧扣文章的中心论点展开、说理,得当而贴切,使作者所持的见解与主张得以全面而深入的论证。3、条分缕析,逻辑严密。文章开篇即亮出观点,中间几段深入浅出地加以论证,旁征博引,环环相扣,增强了文章的逻辑论证的力量。【筋骨段】1.《易传》把天地人并称“三才”,天人协调是理想境界。《淮南子》讲:“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种人事不违天地规律、顺应自然使用人力的思想,乃关于天人关系、人地关系的远见。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无论作哪一解释,都包含天地人皆以自然为归依、为原本之义。自然是宇宙的最高范畴,是宇宙本身,此为千古卓绝之论。(点评:正面论证。引用古代哲人论述得出人类对待自然的应有态度:人类必须顺从自然,而不可违逆自然。)2.人与自然自生命起始那刻,人类从未曾停止对自我与自然的探索。尚在蒙昧之时,生命极易受摧折,或许是幼犊依恋母体,或如弱者渴求庇护,人类自发地崇拜自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文化,一如图腾信仰、巫医术数。在彼时人眼中,依托自然的意愿,生命得以延续、文明得以发祥。3.亲近自然:出乎天性,谐和共生走过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时代,人类不再日夜挣扎于生死两端,仅仅凭依自然的“意愿”而繁衍生息。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人类得以重新认知世界,以“我”的视角领略自然之美。“天人合一”的观念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花鸟虫鱼、云雨变化也成为普罗大众能感知的美好存在。无论古今中外,亲近万物、融入自然似乎源于生灵本性,通过人与自然的谐和互动而获得审美体验、心灵皈依亦成为永恒共识。4.敬畏自然:冲突对立,反思清醒工业文明发展后,超前的生产力和对物质资源渴求,使人们加大了对自然利用、索取的强度。自我意识膨胀后,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跃跃欲试,不惮于挑战自然的权威地位,宣扬人为万物的中心。“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身处自然,接受自然馈赠,人类与自然天然具有同一性。毫不节制的进犯、不经思考的耗损,其反噬的代价是巨大的。因沉痛、畏惧而走向反思、清醒,摆脱征服自然的倾向,人类走向尊重、顺应自然。5.生态文明建设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或依凭自然,或借自然之势,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密不可分。回溯个人、民族、国家崛起的历程,从恐惧、征服到顺应、合理利用,凝结了千百年人类对自然的反思。“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秉持“治国安民要顺应自然之势”。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对于速度和利益的渴求超过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与理性。随着时间的流逝,工业生产造成了资源耗竭、水土流失、沙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人与自然从来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唯有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处,才能实现千秋万代的发展。6.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从来不是对立的,保护环境并不意味着不能发展经济,发展经济也并不代表一定要牺牲环境。而对于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的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认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关系,积极践行和推广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论证严谨段】如果背弃自然法则,违背生命伦理,包括生物工程在内的科技创造,必招致自然铁腕的回敬。卡普拉在《转折点》中说:“我们第一次被迫面临着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灭绝这样一场确确实实的威胁。”这种威胁,并非来自毒蛇猛兽、地震火山,也不是天然病菌,而可能是自以为超越自然、左右自然的愚妄之人的逆天而行。这是当下人类必须时刻自警的。(点评:反面论证。“征服自然”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意识,背弃自然法则,违背生命伦理,包括生物工程在内的科技创造,必招致大自然的疯狂报复。)【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1、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2、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范文展示】天人合一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现在就是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能够领会所有生命的语言,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大自然的旋律交融相和,能够取得对方生命的信任并和谐共存,与大自然和谐共存,人与物质、物质与物质极度巧妙完美的结合。人生充满了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想要抓住变数,改变命运;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认为顺其自然即可。预测是预先推测之意,指依照一定的方法和规律对未来的事情进行推测,以达到预先想出应对的方法,避免遭受大风险的举动。早在战国时期,荀子便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意在告诉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化自然条件为己用,化不利条件为有利。然而,“天道远”,“天意难料”,很多情况下人算不如天算,因此,有部分人则认为顺其自然也未尝不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两种观点就如同儒道的关系,是人道与天道的关系。一者强调人定胜天,一者则认为天定胜人。这看似针锋相对,实则可以在不同时段、不同领域形成互补。预测或不预测,其实是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事物。预测不一定准,努力未必成功,这是真理。你不能因为不准或不成功就否定曾做过的事。如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先后六七次才顺利抵达,为此,他还付出了失去光明的代价,但正是他的勇于尝试,才会让佛莲开遍日本。或许他会不成功,但不尝试便永远不会成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成功。因此,在面对变化不定、光怪陆离的生活时,我们选择以人道的方式积极入世,积极预测,把握好生命的坐标。为何道家天道的观点会久存于世且广为接纳呢?其原因在于它并非让人消极避世,反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用它来抚慰失败的创伤。即使失败了,也可以用天道不可测来安慰自己,快速走出失败的阴影。这两种方式的转变,正是人们保持良好心态的秘诀。以人道方式锐意进取,以天道方式抚平创伤,在不断转化中求得成功。因此,面对生活时,这两种方式的互补与转化是我们必须学习的。积极进取与安慰自我并不冲突。当然,成功固然可喜,但却不可过于放纵,无论是“不逾矩”还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都是谦逊的表现。正确处理好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成功的,用以激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失败的,则当作过眼云烟,淡然处之,唯有持着这种意念,这颗向上奋发的心才不会随事物变迁而明珠蒙尘的,我们才可以在无限大海中乘风破浪。素材集锦名言1.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董卿)2.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3.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4.山光水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李清照)5.我的医生就是清风流水,日月星辰。(迟子建)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7.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8.毁灭环境,也是毁灭人类本身。(《寂静的春天》)9.我征服了一切,却站在墓碑之间。(卡伦·布里克森)10.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人们还在无知地继续歌唱。(谷川俊太郎)11.人类是自然之子,没有自然,就没有了人所依附的一切。(毕淑敏)12.人是万物的尺度,我看到的是人类贪食一切,成了万物的灵柩。(张晓风)13.每一张纸都是一截树木为我们粉身碎骨以后的遗容,我们理当感恩怀德。(张晓风)14.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谁顺从它,谁就承受其恩典。(佚名)15.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甘哈曼)16.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惠特曼)17.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里也有一千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相关事例及观点1.青藏铁路设计野生动物通道青藏铁路在设计时根据沿线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迁徙规律,在相应的地段设置了野生动物通道,以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在设计野生动物的通道时,设计团队不仅吸纳了野生动物专家、环保部门的建议,也征求了当地牧民的意见,最终在沿线建立了33个野生动物通道。 2.支付宝推出“蚂蚁森林”,倡导用户低碳生活2016年8月,支付宝正式推出蚂蚁森林,用户步行替代开车、在线缴纳水电煤、网络购票等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计算为虚拟的“绿色能量”,用来在手机里养大一棵棵虚拟树。虚拟树长成后,蚂蚁森林就会在地球上种下一棵真树,以培养和激励用户的低碳环保行为。2019年9月,“蚂蚁森林”项目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3.“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1981年六位村民为挽救黄沙侵袭的家园,奋不顾身地向
2024届高考作文押题28:“天人合一,师法自然”-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押题与热点素材必备
2024-05-27
·
19页
·
39.4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