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图为红山文化玉龙,因其头部造型以及大耳、长吻、吻上的褶皱和獠牙与猪的形象较为相似,故被称为玉猪龙。这种玉猪龙是红山文化中发现的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类玉器,据此可知红山文化()A.玉器制作技术先进 B.农业生产较为发达C.分布范围最为广泛 D.最早驯化猪的地方2.“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这一现象()A.反映社会尊卑有序 B.表明分封制逐渐瓦解C.体现权力过渡平稳 D.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3.汉代独尊儒学,《五经》成为官私教育教材;南宋以后,《四书》成为各级学校必读的教科书,地位甚至高于《五经》。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五经不再适应现实需要 B.私立教育不断发展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4.如表为五代十国时期部分开国皇帝的信息。这反映出当时()朝代开国皇帝出身民族自己追溯祖先后梁朱温贫贱汉族舜时代的司徒后晋石敬瑭贫贱沙陀族人汉代丞相石奋后汉刘知远贫贱沙陀族人东汉的皇族南唐李昪贫贱汉族唐朝皇室A.豪门士族日益衰落 B.门第观念完全消除C.民族交融不断加深 D.国家一统趋势加强5.王溥的卷18《诸司送史馆事例》中记载了“蕃客朝贡使至,鸿胪寺勘风俗衣服、贡献物色、道里远近,并具本国王名录报”,这一记载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A.两汉 B.隋唐 C.两宋 D.明朝6.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清廷在蒙古族地区推行盟旗制度,盟长由理藩院委任蒙古王公贵族充任,监督本盟各旗军政事务。各旗首领履行中央委派的职责。参赞大臣、定边将军、办事大臣等负责北边防务。清朝前期推行的盟旗制度()A.实现了中央对蒙古族地区的直辖 B.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开创了民族地区治理的新模式 D.开始建立蒙古族地区与中央的政治联系7.1912年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接任临时大总统。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此举()A.说明共和派和君主派的矛盾尖锐 B.体现了民初政党政治获得发展C.对民初政治的稳定具有消极影响 D.是对西方民主政体的成功借鉴8.历史学家对甲午年进京赶考的知识分子评价道:这些举人们在圣贤书上读到了崇高的道德理想,而此刻突然有了某种表现渠道。他们第一次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出现,“虽其言或通或塞,或新或旧,驳杂不一,而士气之稍伸,实自此始。”其中“士气之稍伸”指的是()A.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 B.维新派掌握政治实权C.革命派参与内政改革 D.顽固派宣布实行“新政”9.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9年后,台湾与大陆处于暂时分离的状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早在50年代,中国政府就提出和平统一的主张。1960年5月,毛主席提出,台湾只要回归祖国,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大权均由台湾当局掌握。这可以说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雏形。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材料主要反映了()A.“一国两制”构想在50年代就已经出现B.“一国两制”体现了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一国两制”的提出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D.党和国家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10.12世纪时,西欧城市居民通过他们自己的法庭来实施他们自己的法律,他们有自己的税收方式,把所有的账都收齐之后,一次性付给领主。上述做法()A.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B.加快了封建割据局面的出现C.缘于王权力量日益削弱 D.强化了市民人身依附关系11.18世纪末以前,人们一直把国家与君主本人混为一谈。如路德认为“主教们和诸侯们”构成了德国,路易十四则声称法兰西国家“完全属于国王本人”。之后,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而是由公民组成。这一观念的变化()A.引发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B.源于法国大革命推动C.确立国家主权与独立原则 D.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建构12.棉花栽培在17世纪早期就被引入北美,但直至19世纪美国棉花种植才大获成功。从殖民统治中的脱离,为获得新生的美国重新缔造了产业前景;在“本土纺织观念”的影响下,任何一种能通过纺纱和织布取代英国进口纺织品的纤维原料,都会被认为是好东西。但在美国生长的短纤品种,不能用传统轧棉机器进行轧花。1794年,伊莱·惠特尼推出了一种新的轧棉机,极大地减少了清理棉花所需的劳动力。据此可知,美国在19世纪成为“棉花王国”的原因包括()①独立战争的胜利②民族意识的增强③生产工具的革新④种植园制度的建立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3.1921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承认:“我们被卷入了一场新形势的战争,新类型的战争。这种形式的战争,简而言之就是盗匪活动。”对这一战争解读正确的是()A.国内外敌对势力妄图颠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B.这场战争暴露了尽快建成社会主义的紧迫性C.苏联模式在这场战争中逐渐形成D.余粮收集制是引发“这种战争”的重要原因14.1949年4月7日,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将“北约”文本呈杜鲁门,他在附信中对各条进行解释时说,对缔约国的“攻击”不仅指为达到领土或民族主义目标的攻击,而且包括对“我们共同的民主生活方式”的攻击。由此可见,北约的建立()A.打破了欧洲中心的世界格局 B.开启了欧洲一体化进程C.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的色彩 D.否定了集体安全的机制15.下图为中国刊物转载的1926年苏联报纸刊登的讽刺漫画,一只戴着英国式礼帽的恶霸犬尾部系着一柄大刀,图画配有文字说明:“伦敦反动的报纸,因为中国革命军的胜利,像尾把(巴)上系了一柄刀似的,心慌意乱了。”该漫画针对的史事是()A.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民国 B.国民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权益C.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已被推翻 D.改订新约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16.下表为1912-1913年中国和英、美、德、法、日等国货船缴纳上海海关税额占比(%)。其中②代表的是()年份①②③④美国中国其他191254.819.48.12.80.89.15.0191354.119.28.72.80.59.55.2A.英国 B.日本 C.德国 D.法国17.1970年6月,毛泽东在会见非洲外宾时谈道:“我们愿意跟你们非洲站在一个行列。就是亚非拉,第三世界嘛。我们把自己算作第三世界的。”1974年4月,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的发言中,向全世界阐述了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战略思想。“三个世界”划分战略思想的着眼点是()A.重返联合国 B.改善对外关系 C.提高国际地位 D.反对霸权主义18.马克思说:“就机器使肌肉力成为多余的东西来说,机器成了一种使用没有肌肉力或身体发育不成熟而四肢比较灵活的工人的手段。因此,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第一个口号是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这一认识()A.反映出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的本质 B.使生产动力的革新提上了日程C.揭示了工业革命对工人家庭的影响 D.推动了工厂制度的形成和完善19.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观察下图,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A.印加人在①处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B.玛雅人在②处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C.阿兹特克人在③处发明“浮动园地”D.印第安人在④处开凿了巴拿马运河20.对于王安石的评价,众说纷纭。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评价王安石:“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足以当之矣”;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王则似乎单重法不问人。只求法的推行,不论推行法的是何等样的人品”。据此可知()A.历史解释的主观性决定历史发展不具有客观性B.司马光和王安石同时代所以他的观点更为可信C.历史事实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历史学家的价值观D.历史评价往往受到评价者生活时代背景的影响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22题6分,23题20分,24题12分,共52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91年,康熙帝宣布停止修筑沿用了2000年的长城,长城内外即成“一体”,即成“一家”。1703年,清朝选择塞外之地创建避暑山庄,每年盛夏之际来此,接见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历经康雍乾等朝纂修的《大清一统志》,备载天下山川、郡邑、政事、风俗,旨在构建国家广阔的疆域一统观,从而在观念上来代替“华夷之辨”。——摘编自李治亭《论清代“大一统”与避暑山庄》等材料二秦汉时期,由于简牍书写不便,更因形体繁重,运输保管不易,乡吏具体负责户籍的编造,县吏主要起监督、审核作用,户籍的正本放乡,副本呈县。由于乡吏是郡县任命,俸禄微薄,工作上经常有私派加征、盘剥百姓的行为。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户籍散乱。魏晋时期,随着技术的进步,户籍转由县廷编造,并由县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政府。隋唐则彻底废除乡吏,继续强化以县廷为中心的治民方式。——摘编自张荣强《从户版到纸籍:战国至唐代户籍制度考论》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大一统”思想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晋时期户籍编造主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6世纪和17世纪不仅标志着欧洲的一种决定性转折,而且也标志着人类历史的一个创造性突破。长久以来,17世纪一直被认为是“革命的时代”。在那之前,西方文明从未如此讲求实利主义并以工业为导向。其商业活动——逐渐反映在交换、借贷、商业买卖和市场拓展的机制上——这又促进了更彻底的变革。——斯坦利布德尔《变化中的资本主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准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在欧洲历史的长河中,共同市场的根源可追溯到很久以前。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创伤使人们对基于完全主权国家的国际秩序产生怀疑时,20世纪20年代后期,问题有了突破性进展,当时,……法国和德国的外交部长考虑了建立欧洲合众国的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其对人力物力资源的空前破坏再次使人们充分注意到有必要找到某种方法来摆脱国际混乱局面。1950年5月9日,问题有了突破性进展,当时,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以煤钢联营作为发展欧洲一体化的小规模试验厂。……从而减轻法国对工业复兴的西德的担忧。——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我们今天再次生活在一个新的世界,并使处理以往世界的制度和知识出现严重过载。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地所看到的种种混乱,与这个过程密切相关,当这个新的世界图景徐徐打开
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5月阶段性考试 历史试题
2024-05-30
·
11页
·
468.1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