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语文试题

2024-05-30 · 13页 · 54.1 K

六安一中2024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三)命题人: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想要知道媒体对人们信念的影响,只需想想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人类登陆月球这件事就能明白了。1999年7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即使在所有的证据都支持登月成功的情况下,仍有11%的美国人认为登月是一个骗局。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福克斯电视台播出了标题为“阴谋论:我们登上月球了吗?”的节目之后,相信登月是骗局的人数比例竟然上升了一倍。人们发现的任何有意思的东西都会出现在电视和纸媒上,无论这些东西有多么稀奇古怪.媒体不仅会让人们对怪异事物着迷,还会影响我们对正常事物的看法。研究表明,媒体对各种健康威胁的报道数量往往与这些威胁的发生成反比。在一段时间内,美国的犯罪率下降了20%,而网络新闻广播中犯罪故事的播放量却飙升了600%。如此偏颇的报道会影响我们的信念。有一项研究专门分析了10年来涉及“毒品危机”字样的新闻报道量以及公众舆论的变化。结果发现,有时候,有多达2/3的美国人认为毒品问题是美国最严重的问题,而在其他一些时候,却仅有1/20的人认为毒品问题很严重.由此可见,公众舆论的变化与媒体报道的变化相一致,这一点不足为奇。此外,媒体报道还经常会歪曲事实,因为它只关注个人叙述,并没有科学的数据支撑。1994年,关于食肉菌的报道横扫美国各个媒体,报道中充斥着被毁容的病人的图像和视频。尽管医学权威指出,人们被闪电击中致死的概率是食肉菌致死率的55倍,但媒体对这一事实置若罔闻。诚如美国广播公司在《20/20》节目中所说:“无论统计数字如何,这对受害者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毫无疑问,食肉菌确实会毁了受害者。然而,这些绘声绘色的个案描述却让我们为一件基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而坐立不安。错误的信念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制定。例如,某一年度美国校园中暴力事件创历史新低,仅有1/10的公立学校报告了严重的犯罪案例,但是,当时《时代周刊》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却以“青少年定时炸弹”为题进行报道。一方面,正如社会学家巴里·格拉斯纳(BarryGlassner)所指出的那样,这些媒体报道提升了公众意识,其结果就是,人们花了大价钱来保护儿童免遭危险,尽管这些危险基本不会发生。而另一方面,美国儿童真正面临的危险在于,大约有1200万名儿童营养不良,1100万名儿童没有医疗保险。由此可见,媒体报道可以影响个人信念和社会公共政策.电视制作人、报纸和杂志的编辑常常被那些耸人听闻、吸引眼球的故事打动。然而,很多最能引起轰动的报道会涉及离奇错误的信念。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认真思考一下如何应对媒体铺天盖地的“袭击”。如果我们能在思维方式上不轻易犯错,就不会被这种报道蒙骗.我们的主要问题在于有过分依赖轶事证据的倾向。研究表明,人们更喜欢听信故事而不相信统计数据。举个例子,在一项研究中,人们观看了一段对监狱警卫的访谈录像。一些人说他们看到的警卫比较人道,而另一些人则说这名警卫完全没有人性。然后有一半的受试者收到信息,告之这名警卫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或不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结果显示,关于警卫代表性的信息对个人观点的影响微乎其微。相反,人们更多单纯信赖访谈传递的信息,而忽略了访谈信息可能不具有可靠性和代表性。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也会受到轶事证据的影响。研究表明,经常治疗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的医生(如胸科医生)比其他的临床医生更有可能戒烟。所有的医生对吸烟的危害都有清晰的认识,但那些亲眼看到吸烟对病人的影响的医生会受到最大的震撼。虽然数据信息通常应该是最值得关注的相关证据,但人们还是对个人叙述更有感触。有趣的是,新闻媒体发现了人们对轶事证据的依赖倾向。多数新闻媒体热衷于报道个人故事,如《日界线》和《20/20》。即使是以实事求是著称的严肃节目《60分钟》也没有报道大量的数据和统计信息。事实上,《60分钟》节目的制片人唐·休伊特(DonHewitt)曾表示,除非节目里有故事可讲,否则,他不会看迈克·华莱士(MikeWallace)、莱斯利·斯塔尔(LesleyStah1)或其他任何记者的节目。事实上,休伊特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美丽谎言的渴望。于是乎,媒体便大肆渲染个案,故意淡化科学和统计数据。虽然这样可以提高节目收视率,但个案让我们深信不疑的那些事,早已被科学证明漏洞百出。对个人证词的依赖更是麻烦,因为这些证词很容易被操纵。数年前,魔术师兼著名的怀疑主义者詹姆斯·兰迪就展示了炮制怪异证词有多么轻而易举。在纽约的一档脱口秀节目中,兰迪告诉观众,当他从新泽西开车过来时,看到很多橙色的V形物体飞过头顶。几分钟之内,电台电话总机的铃声就响个不停,一个又一个的目击者打进来确认兰迪目睹的异象。这些电话的内容实际上包含了许多兰迪没有提到的细节,比如有人报告看到V形物体不止一次地飞过。这是一次多么成功的访谈节目啊,但那从头到尾都是兰迪编造的故事——从来就没有什么V形飞行物!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兰迪清楚地证明了个人证词是多么一文不值.但是,为虚假声明提供证词的事情却时有发生。由此,我们能学到什么呢?那就是在形成信念和制定决策时,我们的认知结构会自然而然地被轶事证据吸引。我们喜欢听故事,更喜欢对故事做出强烈的反应。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信念就应该以此为据。奇人轶事只是那些可能带有偏见的故事讲述者告诉我们的。因此,50件轶事并不比1件轶事来得更可靠。(摘编自托马斯·基达《认知陷阱:如何在思维方式上不轻易犯错?》)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电视节目“阴谋论:我们登上月球了吗?”使更多人相信登月是一个骗局,这说明媒体有能力影响人们的信念。B.公众舆论常被媒体报道左右,尤其是媒体的绘声绘色的个案描述会让人为一件基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坐立不安。C.媒体报道通常会选择耸人听闻、吸人眼球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包含离奇错误的信念,会轻易左右人们的决策制定。D.对于故事与统计数据,人们更相信前者,这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有过分依赖轶事证据的倾向,容易进入认知陷阱。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文章第二段可知,电视和纸媒上往往会报道人们发现的任何有意思的东西,无论这些东西有多么稀奇古怪。B.尽管食肉菌对人的致死率极低,但1994年美国各家媒体无视医学权威指出的事实,争相报道食肉菌正大范围爆发。C.相比其他临床医生,经常治疗与吸烟有关疾病的医生更有可能戒烟,这跟他们亲眼看到吸烟对病人的影响有一定关系。D.喜欢听故事,对故事做出强烈反应都无可厚非,但不能依靠轶事证据来形成信念和制定决策,即使是面对50件轶事。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诚如”,确实如同,文中用以引出《20/20》节目中的言论,强调媒体对统计数据及事实置若罔闻。B.“袭击”,本指突然地、意外地打击,文中指一些报道会涉及离奇错误的信念,令人措手不及。C.“轶事证据”。文中指来自轶事事件的证据,一般不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甚至不具有可靠性。D.“美丽谎言”,文中指出于好意而说出的谎言,是为了他人着想而说出的谎言,可以给人启发。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的“轶事证据”的一项是()(3分)A.美国大约有1200万名儿童营养不良,1100万名儿童没有医疗保险。B.食肉菌对病人的毁灭性伤害。C.以“青少年定时炸弹”为题的关于校园暴力的报道。D.兰迪告诉观众曾看到V形飞行物。5.文章是怎样论述“媒体报道可以影响个人信念和社会公共政策”的?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6分)答: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四十平方厘米[西班牙]萨曼塔·施维伯林我婆婆让我去买些阿司匹林。她给了我一张十块的钞票,告诉我怎么去最近的药房。“你真的不介意跑一趟吗?”我摇摇头,朝门口走去。她刚刚跟我说的那个故事还萦绕在我的心头,我想要想点别的,但屋子太逼仄了,我得绕过那么多家具、那么多架子和那么多摆满装饰品的柜子,很难再分散精力去想别的事。我婆婆在壁炉上摆了一棵圣诞树。我每天经过这棵树时都要停下来看它好几次,树上那些圣诞老人的眼睛没有画在脸上凸起的位置,也就是说,没有画在它们该在的位置.等我走到药房,店门已经关了。我不熟悉这片街区,但又不想打电话给马里亚诺,于是,我顺着车辆行驶的方向,试着朝离我最近的那条大道走去。我得重新适应这座城市才行。就在不久前,我婆婆跟我说了那个可怕的故事,但她在讲述时显得很自豪,还说有人该把这个故事写下来。这件事发生在她离婚之前,发生在她卖掉房子,赞助我们去西班牙之前。讲完故事后,她的血压降低了,还觉得头痛得要命,只好拜托我去买阿司匹林。我看到一个街区以外有一家药房,就在大街上,我等着信号灯变绿,穿过马路。这家药房也关门了。如果我的方向感没错,穿过卡兰萨车站的铁轨后,在圣菲大道的另一侧就有家药店.我想,要是马里亚诺这时候回家了该有多好,他肯定会问他妈妈我去哪儿了,而我婆婆就得告诉他,晚上十点半,她派我去了一个对我来说完全陌生的街区,为她买阿司匹林。想到这里,我又自问,这有什么好的?我婆婆是这么开始讲述这个故事的,她站在她家餐厅的正中央,她丈夫出去工作了,但很快就会回来。她的四个孩子也出门了,一个跟着爸爸去工作,还有几个在学校。前一天晚上,她又和她丈夫大吵了一架,还提出要离婚。他们家的房子很大,但她已经失去了对这个家的掌控.她已经记不清壁橱里有什么,也不确定食品柜里是否缺了什么。一家人坐在桌边吃饭时,她的孩子们总要取笑她的吃相。他们嘲笑她吃鸡时大口大口啃骨头的样子,嘲笑她总要吃两份甜点,嘲笑她总在两颊塞得鼓鼓的时候去喝水。“我很孤独”,她在心里想,“我的孩子只相信他们的爸爸”。我沿着第一条街道向前走,到了路口却发现这是一条没有出口的死路,到了下一个街区,我又遇到了同样的状况。我想找个人问问路。我遇到了一个女人,她十分怀疑地打量着我,说,再走两个街区,就可以沿着地下通道走到圣菲大道的另一侧。那天,我婆婆就站在餐厅中央,她看了看自己的手,决定了下一步该怎么做。那天下着暴雨,但她知道,如果此时不完成这件必须完成的事,那她一辈子都完成不了。下车时,她的凉鞋被雨浸湿了,积水一直漫到了她的脚脖子。她按响了路边一家金店的门铃。她看着店主穿过金碧辉煌的橱窗,朝她走来。我猜想,他打开门时一定从头到脚地打量了她一番,看到一个被淋得湿漉漉的人走进自己的店,他心里一定很不高兴。“我想卖这只戒指。”她说。她以为把这枚戒指摘下来会很难,因为这些年来她胖了不少,但她的手是湿的,戒指一下子就滑了下来。店主把戒指放在一个小小的电子秤上:“我可以给您三十美金。”她犹豫了一会儿,说:“这是我的结婚戒指。”店主回答:“它就值这个价。”此刻,我走下地铁口,穿过通道,好去到大道的另一头。走到分岔路口,看到墙上张贴的海报,才想起我以前曾来过这个地方几次。在我的右手边,再下两层楼梯,就是地铁站,而我的左手边就是出口。或许是因为我觉得地铁站里会有药房,或许是因为我想再回忆回忆这个地铁站的样子,我选择是向右手边,走下楼梯。我愿意在这种事情上浪费时间,因为这有助于我向前看,有助于我继续生活。毕竟,整整一个半月,我什么都没干.于是,我朝地铁站走去,在一条没人坐的长凳上坐下。车站内一片寂静。我婆婆收了钱,她告诉我,离开金店时她一直抚摸着自己空荡荡的无名指。雨已经停了,但人行道上还有积水,湿漉漉的凉鞋弄得她的双脚很难受。几天后,她用口袋里的那三十美金买了一双新凉鞋,但她一直没有勇气穿上。卖了戒指后,她又拖了二十六个月,才终于离了婚。我必须听她说话,她从一开始就对我很好,我愿意听她喋喋不休。最后,她说她很喜欢跟我聊天,像今天这样,像两个朋友一样。就在这时,她说她的头很痛,很晕,问我能不能帮她买几片阿司匹林。“我需要我的箱子。”此时我忽然想起了它们,于是我知道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知道了我为什么还坐在凳子上。但我婆婆还说了些别的。她说,拿着三十美金走出那家店,她却回不了家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