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区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生物学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I卷(本卷共24道题,每题2.5分,共6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发菜属于蓝细菌,细胞群体呈黑蓝色,状如发丝,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发菜属于原核生物,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发菜和菠菜都含有细胞壁、核糖体、RNAC.发菜和菠菜都含有生物膜系统D.发菜能光合作用是因为含有叶绿体【答案】B【解析】【分析】发菜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发菜为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错误;B、发菜和菠菜都含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DNA、RNA,B正确;C、发菜为原核生物,无生物膜系统,C错误;D、发菜为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其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不含叶绿体,D错误。故选B。2.如图为酥梨成熟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变化曲线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在图中所示酶的作用下,酥梨细胞内液的物质浓度下降B.图中的五种有机物质中都含有C、H、O、NC.用斐林试剂检测,10月底的酥梨样液砖红色最深D.图中蔗糖和果糖含量逐渐升高,是由淀粉分解而来【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曲线可知,酥梨成熟期各种有机物质的变化是:果糖在初期含量很低,8月份后明显增高,葡萄糖含量在6、7月份上升,7月份后不再上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蔗糖7月份之前含量较低,7月份后明显升高,10月份达到较高水平,然后又逐渐下降;淀粉在8月份含量最高,然后下降。【详解】A、由题图可知酶增加而淀粉含量减少,推测该酶是淀粉酶,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分解为单糖或二糖,导致酥梨细胞液物质浓度逐渐变大,A错误;B、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主要组成元素是C,H,O,N,有的含有S,但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和O,不含N,B错误;C、10月的样液中果糖含量高,果糖是还原糖,所以用斐林试剂检测,则10月的样液砖红色最深,C正确;D、淀粉水解形成麦芽糖和葡萄糖,不会形成蔗糖和果糖,D错误。故选C。3.某项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塑形蛋白的合成场所由核糖体提供,“动力”可由线粒体提供B.“分子垃圾袋”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C.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氨基酸D.人体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答案】D【解析】【分析】“分子垃圾袋”是细胞膜塑形蛋白促进形成的囊泡,细胞中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线粒体是细胞中的“动力车间”,溶酶体是“回收车间”,核糖体是“蛋白质的生产机器”。【详解】A、核糖体是蛋白质的生产机器,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动力”由线粒体提供,A正确;B、“分子垃圾袋”是细胞膜塑形蛋白促进形成的囊泡,囊泡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B正确;C、由“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可知,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氨基酸,C正确;D、人体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不能形成囊泡,D错误。故选D。4.如图是细胞核模式图,①~④表示细胞核的各种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与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B.②是核仁,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蛋白质、RNA等生物大分子可以通过④进出细胞核D.③与细胞膜、细胞器膜等生物体内所有膜构成生物膜系统【答案】B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为染色质(DNA和蛋白质),②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③为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④为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解】A、①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其形态的变化有利于其发挥相应的功能,A正确;B、②是核仁,其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错误;C、④核孔是蛋白质和RNA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也具有选择性,如DNA不能通过核孔,C正确;D、③核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等细胞内所有膜构成生物膜系统,口腔黏膜不属于生物膜,D错误。故选BD。5.FtsZ蛋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骨架蛋白,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微管蛋白类似。在细菌二分裂过程中,FtsZ蛋白先招募其他15种分裂蛋白形成分裂蛋白复合物,再促进细菌完成二分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FtsZ蛋白与其他15种分裂蛋白都以碳链为骨架B.FtsZ蛋白在细菌中广泛存在,因此可作为抗菌药物研发的新靶标C.FtsZ蛋白的功能由氨基酸的种类、数目、空间结构和排列顺序决定D.研发针对细菌的FtsZ蛋白抑制剂时,应考虑其对动物微管蛋白的抑制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具有多样性。【详解】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及其单体都以碳链为骨架,故FtsZ蛋白与其他15种分裂蛋白的单体都以碳链为骨架,A正确;B、FtsZ蛋白在细菌中广泛存在,通过抑制该蛋白的合成或破坏其空间结构从而抑制细菌二分裂,因此可作为抗菌药物研发的新靶标,B正确;C、细菌虽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但其蛋白质也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因此FtsZ蛋白的功能由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多肽的空间结构有关,而氨基酸没有空间结构,C错误;D、FtsZ蛋白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微管蛋白类似,因此在研发针对于细菌的FtsZ蛋白抑制剂时,应考虑其对动物微管蛋白的抑制作用,D正确。故选C。6.对了高中生物实验求说,紫色洋葱可谓“浑身都是宝”。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洋葱管状叶可用于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B.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可用于观察叶绿体C.洋葱根尖分生区和成熟区细胞都可用于观察有丝分裂D.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适合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答案】A【解析】【分析】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在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中,可以利用洋葱的管状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可以利用洋葱的根尖。【详解】A、洋葱管状叶中含有叶绿体,因而可用于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A正确;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有紫色的大液泡,适合观察质壁分离,其中不含叶绿体,B错误;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进行有丝分裂,适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而成熟区细胞不再分裂,因而不可用于观察有丝分裂,C错误;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有紫色的大液泡,适合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D错误。故选A。7.胃壁细胞内的囊泡膜上镶嵌有H+载体,当某种信号物质与胃壁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囊泡膜上H+载体转移到细胞膜上,且由无活性状态转变为有活性状态,持续向胃内运输H+,使得胃内pH值小于胃壁细胞的pH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过程体现了囊泡参与转移的物质不一定离开细胞B.图示H+的产生和运输过程,会导致胃内的pH有所上升C.H+载体向胃内运输H+的过程消耗细胞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D.H+载体由囊泡膜向细胞膜的转移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在某种信号物质与胃壁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囊泡膜上H+载体转移到细胞膜上,且由无活性状态转变为有活性状态,向胃内分泌H+”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的功能,胃内为酸性环境,H+载体向胃内分泌H+的过程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详解】A、分析题干可知,囊泡膜上镶嵌有H+载体,因为接受到信号物质后能持续的向胃内运输H+,根据“持续”这个词可知H+载体不离开细胞,A正确;B、因为囊泡膜上H+载体持续向胃内运输H+,导致胃内H+浓度变高,所以胃内的pH有所下降,B错误;C、根据题干可知,最终胃内的pH值小于胃壁细胞的pH值,这样H+载体向胃内运输H+的过程属于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故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D、H+载体由囊泡膜向细胞膜的转移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即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故选B。8.科研人员以猪肝和马铃薯块茎为实验材料,研究动、植物细胞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相关实验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的不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请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pHO2生成速率材料6.06.57.07.58.08.5猪肝粗酶液16.026.030.323.612.39.5马铃薯块茎粗酶液6.28.410.410.49.64.0A.加入的猪肝粗酶液浓度和体积属于无关变量B.猪肝粗酶液的最适pH范围在6.5~7.5之间C.在猪肝中的H2O2酶含量一定高于马铃薯D.两种粗酶液的作用机理都是降低反应活化能【答案】C【解析】【分析】题表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值对不同来源的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酸碱度、过氧化氢酶的来源,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可以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氧气的生成量来表示。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实验设计时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详解】A、实验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和pH,所以猪肝粗酶液的浓度和体积属于无关变量,A正确;B、结合表中信息可知,猪肝粗酶液的最适pH在6.5~7.5之间,B正确;C、在猪肝粗酶液中O2的生成速率比在马铃薯块茎粗酶液多,但不一定是H2O2酶数量多,有可能是活性更高,C错误;D、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故选C。9.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MP可以作为合成ADP及DNA的原料B.甲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细胞分裂C.催化甲过程和丁过程的酶肯定是同一种酶D.丁过程中合成ATP所需能量可以是光能、化学能、热能【答案】B【解析】【分析】1、ATP中文名称叫腺苷三磷酸,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化学键键。ATP和ADP转化过程中:1、酶不同:酶甲是水解酶,酶丁是合成酶;2、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3、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AMP是一磷酸腺苷,可参与AMP+Pi+能量→ADP,又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A错误;B、ATP是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其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B正确;C、酶具有专一性,催化甲过程和丁过程的酶不是同一种酶,C错误;D、光能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可转化为ATP中的能量,细胞呼吸中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的能量,也可合成ATP,但热能无法用于合成ATP,D错误。故选B。10.金鱼能在严重缺氧的环境中生存若干天,肌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中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下图表示金鱼缺氧状态下,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②需要O2的参与,产生的“物质X”是丙酮酸B.过程②中有能量的释放,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过程③⑤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是因为催化反应的酶不同D.图中的过程③④避免了乳酸在体内积累导致酸中毒【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中①为肌糖原的分解,②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物质X是丙酮酸,③为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④为乳酸转化成丙酮酸的过程,⑤为生成乳酸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⑥为乳酸进入肌细胞。【详解】A、“物质X”由葡萄糖分解产生,且能进一步生成乳酸或酒精,故“物质
天津市北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3-11-19
·
22页
·
1.5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