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答案

2024-09-01 · 2页 · 28.7 K

大理州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高三语文答案1.C。C.“认定图腾动物是祖先……是少数民族的共同标志”错误,原文为“图腾有动物,有植物,也有无生物,但最习见的还是动物”“如果图腾是一种动物,他们就认定那动物为他们的祖先,于是他们自己全团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都是那种动物了”,可见图腾不一定是动物。故选C。2.B。B.“现代世界的图腾团族舞会便继承了这个传统”错误,原文相关内容为“这种风俗与现代世界各处的图腾团族举行舞会,装扮并摹仿其图腾的特性与动作,是同样性质的”,说“继承了这个传统”于文无据。故选B。3.D。“避害说”指装扮得像图腾,提醒祖宗认同,既是避免祖宗本人误加伤害,也是给祖宗便于保护,以免被旁人伤害。A.是得到祖宗的帮助,不涉及避害。B.“以五彩丝系臂”没有装扮成图腾,不凭之避害,不属于避害说。C.是祈福,不属于避害说。D.装扮得像图腾,是避免被祖宗本人误加伤害。属于避害说。故选D。4.①无法分清,是因为龙图腾的主干和基本形态是蛇,其次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巳,而巳即蛇。②不必分清,是因为龙蛇不可分,更能确定龙是古代图腾社会的遗迹。(一点2分)5.①禹本是虫名,古代的“禹步”舞本是效仿蛇跳,而蛇正是爬虫一类。②虫往往是先民的部族图腾,有保佑民众,驱邪避害之用。③禹为部族首领,护佑民众,治水有功,以虫名之(或以虫释其名),是对他的神化和尊崇。(第三点给3分,一、二点任答一点给3分)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B项,“所以他拒绝了学校的延聘,选择离乡带孙子”说法错误。由文本一中的“还有点儿名气,领导想延聘我们再干几年,可带孙子也是大事啊!这‘一阵’,就是十五年”可知,刘岳江拒绝延聘的原因是对后代的关爱,而不是外出游览。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项,“黛玉拜会邢夫人和王夫人的情节是闲笔”说法错误。由文本二第1段中的“闲话是指不直接去描写和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字,但却能从不同角度去增加故事和情节的魅力……体现的是一种散文化的从容而儒雅的格局”可知,这一情节是为了突出小说《红楼梦》中的等级礼法观念,推动情节发展,不是闲话。B项,“作用也完全相同”说法错误。“那雪正下得紧”出现在故事的高潮部分,为人物活动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暗示矛盾正在酝酿、情节渐趋高潮;而本文开篇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宁静祥和的氛围,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所以两者的作用不同。D项,“其主要作用是减缓故事的进度,使情节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说法错误。《边城》中多次写到端午节捉鸭子的情节,每一个端午节都与翠翠的爱情有关,所以其主要作用是推动情节发展。8.答案:①闲话环境,可以突出人物形象。②闲话暗示故事行进,渲染情节的铺排。③闲话既可以调整小说叙述的速度,又可以改变小说的文体性质。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文本二第2段中的“‘那雪正下得紧’,写山神庙也是极简单的,却对表现人物形象有独到的作用”,说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一种闲笔,具有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文本二第3段中的“小说的闲话,有一个大体的规范,虽不直接写故事,但对故事行进有一种暗示的作用,对情节的铺排有一种渲染的效果”,以及第4段中的“另一方面营造了故事和情节的暗示意味,使其在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色上,凸显更多的瑰丽风韵”,说明了闲笔在小说情节方面的作用。文本二第5段中的“因为它不是直接描述故事和情节,也就减少了故事和情节成为小说主体的常例……使虚构的成分变得微不足道,因而更让人信服其真实性”,说明了闲笔对小说的叙述速度和文体性质的影响。(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9.答案:①人物的言行突出人物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品格。②利用“闲话”的艺术,显现出“散文体小说”的艺术特色。③讲究行文的从容、遣词造句的隽雅,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写作文学评论的能力。题目要求给小说《家国图》写小评论,评论的主题是“深切的人文情怀和高雅的文化品格”,换言之,即《家国图》是怎样表现出“深切的人文情怀和高雅的文化品格”的。在作答时,需仔细品读文本,然后围绕“人文情怀”和“文化品格”多角度提炼出答题要点。具体来分析,小说塑造了一对教师夫妻,他们有精湛的职业技术,有浓浓的家国情怀,也有高雅的志趣和追求,他们身上展现出“深切的人文情怀和高雅的文化品格”;作者在讲述故事时,用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充分利用闲话使简单的故事异彩纷呈,故事的讲述体现出作者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品格;整篇文章从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从容隽雅,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10.CDF。句意:君侯已让太子出外并封给他中山国,您刚才还直接称呼他的名字,这不符合礼制。文侯感到吃惊并因此变得严肃起来。“之国”作“封”的宾语,“封”带双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太子”作“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宾语“之国”后断句,即C处断句;“君”作主语,“名”作谓语,“之”作宾语,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宾语后断句,所以D处断句;“也”句末语气词,所以F处断句。故选CDF。11.C。A.正确。类。句意:拿人相比一定要是与他一类的人/……廉颇、赵奢这一类人统率军队。B.正确。匹敌,相提并论/嫁给。句意:诸侯不可有所匹敌/你有幸嫁给了我。C.错误。打开/出。句意:打开箱子/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D.正确。通“促”,赶快/通“取”。句意:赶快趁早驾车,君侯要召见我了/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不相同。故选C。12.D。D.“赵仓唐出使达成了使三人获利的目标:……小儿子挚分封中山国”错误,小儿子挚分封中山国并没有获利。故选D。13.(1)文侯又回头指着左右的人问他:“你的君主的个头,和他们相比谁更高?”(2)就置办酒宴并宣称说:“疏远贤臣而亲近所爱的人,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1)“顾”,回头;“左右”,左右的人;“孰与”,和……相比谁更……。(一处1分,句意1分)(2)“远”,疏远;“非社稷之长策也”,判断句,“非……也”表判断;“长”,长治久安。(一处1分,句意1分)14.①想告诉魏文侯太子击思念他;②想了解太子击是否怨恨他;③解释上衣下裳都是颠倒的就是要召见他的意思。(每点1分)[参考译文]魏文侯封太子击到中山国,过了三年,没有派使臣前来,舍人赵仓唐进见太子说:“作为儿子,三年听不到父亲的信息,不能算是孝顺。作为父亲,三年不过问儿子,不能说是慈爱。您为何不派人出使大都呢?”太子说:“我有这个愿望很久了,还没有找到可以出使的人。”仓唐说:“我愿意奉命出使。不知魏文侯有什么嗜好?”太子说:“父亲嗜好野鸭和北方的猎犬。”于是就派赵仓唐拴上北方的猎犬,捧着野鸭,去进献给魏文侯。赵仓唐到了魏都,上书求见说:“庶子击的使者,不配像大夫一样朝见,请求在君侯退朝休息时,让我捧上野鸭,敬献给君侯的厨房,牵来北方的猎犬,敬献给您的内侍。”魏文侯高兴地说:“击敬爱我,知道我爱吃什么,也知道我喜欢什么。”于是召见仓唐,问道:“击一向可好?”仓唐说:“是的,是的!”像这样回答了几次,仓唐才说:“君侯已让太子出外并封给他中山国,您刚才还直接称呼他的名字,这不符合礼制。”文侯感到吃惊并因此变得严肃起来,问道:“你的君主身体健康吧?”赵仓唐说:“我来的时候,他还亲自到堂上行礼才送出这封书信。”文侯又回头指着左右的人问他:“你的君主的个头,和他们相比谁更高?”仓唐回答说:“按照《周礼》,拿人相比一定要是与他一类的人。诸侯不可有所匹敌,因此找不到比拟的对象。”魏文侯便说:“与我相比,他的个头怎样?”仓唐回答说:“您赏赐给他的外府的皮衣,他都能穿;赏赐的大丝带也不用再作修改。”文侯问:“你的君主学习什么?”仓唐说:“学习《诗经》。”文侯问:“在《诗经》中喜欢哪些篇章?”仓唐说:“喜欢《晨风》《泰离》。”魏文侯就自己通读《晨风》,文侯又问:“你的君主认为我忘了他吗?”仓唐说:“不敢。只不过时常思念您罢了。”魏文侯又诵读《黍离》。文侯问:“你的君主怨恨我吗?”仓唐说“不敢。只不过时常思念您罢了。”魏文侯就让赵仓唐带上自己赏赐给太子的一套衣服,并命令赵仓唐必须在鸡鸣时到达中山国。 太子迎接,跪拜接受赏赐,打开箱子,看看那衣服,上衣下裳都是颠倒的。太子说:“赶快趁早驾车,君侯要召见我了。”仓唐说:“我回来的时候可没有接到这样的命令。”太子说:“父王赏赐衣服给我,并不是认为我会受寒,他想要召见我,又没有谁能与他谋划,所以他吩咐你一定要在鸡鸣时赶到。”《诗经》中就说:“‘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于是便往西前去谒见魏文侯。魏文侯大喜,就置办酒宴并宣称说:“疏远贤臣而亲近所爱的人,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于是派出小儿子挚,封他到中山国,并恢复了太子击的地位。所以说:“想要了解儿子,就看他交的朋友;想要了解君王,就看他所派遣的使者。”赵仓唐做了一回使者,魏文侯就成了慈父,太子击就成了孝子。(节选自刘向《说苑·奉使》,有删改)15.B“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有误。“防”是“提防”“疑惧”一类意思,所以“多心”不是委婉含蓄的。另“敏感”一词理解有误。这两句诗意思是:老妇人见你插篱便疑心不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过虑;但你刚到草堂住下就插上篱笆,却也很像是真的拒绝她呢。言外之意是你这位远客定有不体贴处,难怪她疑心你。16.①诗人对穷困孤苦老妇人的无限哀怜。“无食无儿一妇人”中两个“无”字写出了这位老妇人凄惨辛酸的生活境况,“宁有此”三字阐明老妇人来打枣实是迫不得已,不由得使人心生怜悯。②诗人对扑枣老人亲善友好,任其扑枣。第四句诗人认为妇人来打枣会担心遭到主人的斥责而心存恐惧,所以更要亲切和蔼让她安心。③以委婉的方式劝说吴郎要有恻隐之心,语气缓和,让对方易接受。颈联明明意在晓示吴郎,批评吴郎太不体贴人,却反过来先责邻妇多心,这样措辞极其委婉,不伤吴郎的面子,使他易于接受意见。④诗人关注社会,忧国忧民,有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尾联“征求”“戎马”交代出了妇人贫穷的社会根源:征求不休,战乱不止。由一个人的不幸遭遇,诗人进而联想到战乱中更多的流离失所的民众,忧伤至极不禁热泪滚滚,这正体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深情和心忧天下的胸怀。(1点2分,答满3点即可)(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3)示例:①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②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③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18.D。D破折号此处表示解释说明。“工作中的压力和激烈的攀比竞争”具体解释破折号前面的词语“竞争性”。19.A.独来独往/离群索居(1分)B.为了家庭牺牲自己(2分)解析:①此处进一步概括“从大量社交生活中抽身”,指与社交圈拉开距离,可填“独来独往”“离群索居”。独来独往:独身往来,不与人为伍;比喻事事不与人相同。离群索居:远离人群,自己一个人居住,泛指不合群,孤独的人。②此处和“年轻人更注重个人幸福”为对比关系,结合“拼命赚钱”可知他们重视家庭,应填“为了家庭牺牲自己”。20.一方面是个人独立意识的增强(提高),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变迁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或“人际”)亲密度下降。(每处2分)解析:第一处:“独立意识”与“增加”搭配不当,可把“增加”改为“增强”或“提高”;第二处:“人与人之间的”与“人际”语意重复,可去掉一个。21.原文中的“呢”表示对行驶在黄河大堤上这一事实的确认;《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呢”是对反问语气的加强。(每点2分,共4分)22.(1)从语意连贯角度看,“一排”紧承“成群结队”,“一排”“一个”分别对应“排”和“密”,而“密密匝匝”对接后文的“脚尖踢着脚跟”,前后衔接紧密,语意连贯;(2)从句式角度看,相同句式相邻,音韵更和谐,更富有律动感;长句在前短句在后,节奏由缓至急,更能体现出排浪翻滚的急促和气势。(3)从用词角度看,“紧”字写出了排浪的密集程度,与文中的“密密匝匝”“急急忙忙”“抢”“冲”“抢占”等词语相呼应,富有表现力。(每点2分,共6分)【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