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详细答案

2024-09-25 · 4页 · 21.4 K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测试语文参考答案D【解析】D项,曲解文意,“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作者在文中对于创新决心和豪情的表达,并非指牺牲精神。B【解析】B项,偷换概念,“居安思危”的前提是如今的科技发展环境是安定、无危机的,但不代表科技从未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危机或灾难。A【解析】第⑥段的主要内容为自强不息,强调中国的科技发展要自强自主,解决技术发展的难点、堵点、断点,与国际高水平接轨,避免被国外“卡脖子”。B项重点强调创新思维,C项强调科研投入,D项强调引进外国技术,都不如A项切合段意。①以西方“分”的文化带来的问题入手,引出中国“合”的文化;【对比论证】②通过引用传统经典,阐释中国文化中“合”的特性;【引用论证】③最后强调以“合”的价值指导科技发展的途径和意义。(答出三点即得满分4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一点得1分)5.含义:“向善”指规范科技发展方向,防范风险,;避免科技发展误入歧途、危害社会;“向上”指推动科技发展提速;从中获益,借助科技带动社会、文明发展进步。关系:“向善”才能“向上”,“向善”是基础、保障、底线,“向上”是结果、目的、归宿。(“含义”4分,每点2分,“关系”2分,共6分。“关系”简单答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扣1分)6.B【解析】“遗憾终身错”,文章倒数第二段中,父亲说“我的马也会想我”,对父亲来说,马是战友与伙伴,为了保家卫国与捍卫和平,父亲和战马分离,抗美援朝之前的这次离别由此变得更加动人。7.D【解析】D项,错在“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的线索是“我”对父亲的深情怀念。8.①家乡和平美好的图景是父亲等革命者的战斗牺牲奉献换来的;作者以此告慰父亲,内心充满对父亲的崇敬之情。②父亲去世四年了,作者尽量回避与他有关的事件和物件;看到草原上的景象,勾起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每点3分,满分6分)【解析】答案第一条针对的内容是第①段和第②段,分别涉及家乡的美好景物和可爱的人,考生答题时可以分述,也可以整合。心绪皆是对父亲的告慰与崇敬。答案第二条是针对第③段,从“回避”和“孤孤单单”中看出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9.DEG【解析】文段大意:我知道先生精通天地四时的变化,明察事物的道理,怕劳而无功,所以向先生求教。本段文字中,“时交”指时间的交替变化,而且后面的“察”是动词,所以在“时交”后面要断开,即D处。“明于时交”“察于道理”两个结构相同,因此E处需断开。“故”为连词,构成因果关联,其前需断开,即G处。10.D【解析】D项,“神气十足”,形容自以为了不起而表现出的趾高气扬的样子,“神气”指自以为得意而傲慢的神情。11.B【解析】B项,文中的“先”指计然的先祖。12.(1)疏于此而欲其功,无异缘木求鱼也。【在这(把握时机)方面疏忽大意而又想要达到想要的成效,那和爬到树上去捉鱼没什么两样。(疏,疏忽大意;无异,和……相比没有不同;缘,攀缘。每处1分,句意1分,共4分)】(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大它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封、肆、阙、焉各1分,共4分)13.计然认为越王不可共荣乐,因此不在无患难之时去辅佐越王。计然认为荒年不可以兴兵动师。③计然在越王信任他时,对越王传授具体方法,作深入谋划。(每点1分,共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4.D.解析:D最后一联表达的意思是,诗人对柳少府十分敬仰爱慕,所以舍不得离开,一旦离开必然留下遗憾。整首诗表达情感是单方面的。柳少府会为诗人离开伤心、“彼此感情深厚”,在诗中并无根据。①身为少府,教化一方,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②善写文章,才思敏捷;闲观山景,志趣高雅。③时常对月,纵酒吟诗,率真豪放,不拘小节。(每点2分,共6分)(1)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2)纤云弄巧飞星传恨(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4)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5)子路率尔而对曰舍瑟而作17.A.反之则会导致体重降低(或“反之则会导致体重减轻”)。B.我们应保持适当的身体活动量。18.语句②,去掉“左右”;语句④,“不仅”的位置由句首调整到“充足的身体活动”之后;语句⑥,“发生”后面补上“风险”。(每处2分,只写序号不得分)【解析】第②处,不合逻辑,“达”后应接确数,与“左右”矛盾,应删去“左右”。第④处,语序不当,“不仅充足的身体活动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应改为“充足的身体活动不仅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第⑥处,成分残缺,“降低”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发生”后补上“风险”。19.①感叹号用在此处是直接抒发自己面对泰山的心理感受,极高大、极壮阔,自己对此极震撼。②一连串的感叹号也表现出汉武帝找不到更好的、具体的方式来描述和赞美泰山。(第①点2分,第②点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感叹号通常表示强烈的感情,其具体作用需结合具体语句展开分析。从后文中“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这一句来看,这里的感叹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泰山景色让汉武帝惊叹至极,但是,因为超出既往的经验,所以无从说起。①文中认为李白的诗底气不足,写不出泰山的气势。②“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李白在诗歌中塑造了自己屹立泰山极巅的傲岸形象,有些用力过猛。(第①点1分,第②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根据题干中对“洒狗血”的解释,结合文段内容与李白诗句的释义,即可得出答案。21.符合。姚鼐《登泰山记》里写晨曦中红白错杂相间的群山,在泰山面前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这是从宏观处着笔,写出了泰山宏阔的大境界。示例二:符合。姚鼐《登泰山记》里写登山过程中夕照城郭的景象与登顶后的日出霞光景象,景物描绘都是基于现实,在写实中展现泰山的气势磅礴。示例三:不符合。姚鼐《登泰山记》里通过写山石、松树与冰雪,描绘了泰山严冬的景观,这是从微观处着笔,突出了泰山苍劲峻峭的面貌。(本题可开放式答题,写出《登泰山记》中对泰山的具体描述2分,概括写景方式2分)【解析】考生需要找出文段中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即“这是写实,然而写出了一个大境界”“大概写泰山,只能从宏观处着笔”。姚鼐《登泰山记》中既有宏观,也有细致的微观,考生寻到一处即可得分。如果考生答有的地方符合,有的地方不符合,只要举例得当,也是可以的。《登泰山记》要求全文背诵,这也是对课文内容的考查,充分体现教考衔接。22.【解析】本题考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吃苦与苦难阐述的是两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苦。前者是磨难,后者是苦难。苦难通常是由一系列不可控因素引起的,而迫不得已需要经历的苦,比如战争、自然灾害、疾病、情感等等造成的苦难。磨难是一种身心的痛苦和挑战,是个人的成长和超越,是人生态度的塑造,是人生价值观的体现,是对未来的启示。经历苦难是一种剥夺的过程,经历磨难是一种赋予的过程。它们背后逻辑是吃无效的苦和吃有效的苦。【参考立意】①不盲目吃苦,不歌颂苦难②有效吃苦,“苦”化为“乐”③从“吃苦”中磨炼意志,坚定信念,练就本领其他立意,结合材料,观点健康,也算符合题意。本次阅卷标准:1.全文单纯歌颂苦难的意义,非常空洞,堆砌“苦难是一笔财富”“苦难是成功的阶梯”类的语言,一味美化苦难的价值不超过40分;2.写到“苦难不会带来成功,也不值得追求”的原因则45分切入,如原因分析合理深刻48以上;3.写到“带来成功的不是苦难,而是那些化悲痛为力量,化苦难为精神养分的品质”则48以上赋分;4.如果能够写到所有美化苦难、宣传苦难美学的都是欺骗宣传,真正的“吃苦”是主动吃苦,是在自律、自强的前提下,理智找准方向,辨明路径,才能获得成功。50以上。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