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5届高三9月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不管是要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还是查明天花板上水印的来由,我们通常都要考察可能的解释。比如说天花板上的水印,是屋顶漏水了?还是管子漏水了?我们可能会这样推理:“这个水印在厨房天花板上,正好是在浴室的下面,所以很可能是管子漏水。”现在到楼上去检查一下,如果发现了漏水的管子,那么就可以合理地得出结论,对于水印的最佳解释是管子漏水,当然,也可能屋顶和管子同时漏水。这个简单而实际的例子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推理过程:提出各种假说,一个一个地排除,直到得出最佳解释。地质学的历史为科学研究如何运用这样的推理过程提供了一个清楚的例子。地球已经有上亿年的历史、大陆在漂移,这些都是非常惊人的发现。它们被接受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要求仔细的观察、改良的技术、大量的集体努力以及在很多学科中共享知识。地质学最近的发展历史就展现了这样的过程。1912年,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漂移理论来解释这个明显的事实——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看上去好像很吻合。但是在他之前的理论家,通过观察过去的地图,也推测这些大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魏格纳对这一理论的补充是,在两个大陆相对应的边缘,岩石的形成和动植物化石都非常相似。因为他不能提出一个解释或者模型来说明像板块这样巨大的东西是如何“漂移”的,他的理论遭到了普遍的拒绝,甚至被嘲笑。虽然他的理论解释了一些观察到的现象,但是并没有被采信,因为它与当时人们所相信的关于大洋和大陆的物理结构方面的观点不一致。拥有可接受的解释模型是科学断言能被接受的重要标准。魏格纳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地质学家哈雷·赫斯复兴。赫斯提出,最近发现洋中脊在延伸,而大陆居于板块之上,因此板块应是由底层的地幔缓慢运动的“环流”所推动的。赫斯也承认,这个理论一开始只是猜想,并且与现有的理论相悖。但它确实是可以从现有知识中推断出来的最合理的理论。赫斯的理论为魏格纳的观察提供了一种解释,也解释了不断出现的惊人的异常——根据现有理论不能得到满意解释的数据——比如岩石的磁性定向。人们发现,玄武岩(由火山爆发所形成的岩石)包含磁铁矿,而正如这个名字所显示的,其行为模式让人感到它像是由小指南针所构成的。在玄武岩温度很高、尚未凝固之前,它们总是指向北极。基于一些尚未被理解的原因,每隔几百万年,北极和南极就调转方向,先前指向北极的指南针,将会在调转之后指向南极。因此,玄武岩中的磁铁矿可以揭示它凝固时极点的位置。此外,磁铁矿的定向不仅是水平的,也是垂直的。当它们凝固的时候,玄武岩越是接近极点,磁铁矿的“指南针”的定向就越垂直,不管是接近北极还是南极,在赫斯发表其学说的那个年代,地磁数据存在异常。大量的地磁数据表明,相较于它们现在的位置,接近于赤道的岩石是在更为接近极点的地方形成的。因为大陆运动的理论尚未被接受,所以对于这些观察缺乏适当的解释。不过,赫斯的理论还是展示了一个成功的新理论模型的重要特点:(1)它应该能对现有信息提供更全面的解释,包含对目前尚不能理解的现象的解释;(2)它应该能够提出新的、可以被测试的预测。赫斯的理论成功地实现了这两点。美国《地质服务》上的一篇文章对此总结道:“1962年,赫斯明确地意识到仍然缺乏坚实的证据来证实他的假说,因此无法说服虽然倾向于接受但是仍然存有怀疑的人。然而一年之后,范恩·马修斯对于海底磁条带的解释,以及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其他的海洋勘测,最终提供了证据来证实赫斯关于海底扩张的模型。之后的年代测定研究表明,离洋中脊地壳越远的海底存在的时间就越长,赫斯的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最后,更完善的地震数据证实了赫斯的假说。他关于海底扩张以及洋中脊的基本观点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还应该指出,赫斯的理论不仅符合新的数据,而且还展现了巨大的解释力。板块构造理论对地震、山脉形成以及火山现象都提出了新的解释。这样的理论是富有成果的,即一个理论具有支持很多研究的潜在能力,以及提供大范围内的解释性洞见的能力。(摘编自莎伦·白琳等《权衡:批判性思维的探究与应用》,仲海霞译)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讲述了推测天花板上水印由来的过程,用有生活气息的例子引出对科学研究推理过程的探讨。B.赫斯基于洋中脊在延伸这一发现,完善了板块漂移理论,解释了魏格纳的观察和岩石磁性定向的问题。C.玄武岩的磁性定向既可以揭示它凝固时极点的位置,也可以用于测定其现在所在地与极点之间的距离。D.赫斯通过推理提出了海底扩张模型,之后的海洋勘测、年代测定研究和地震数据不断证实了这一理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即便没有明确的数据支持,仅根据当时已有知识所能做出的推断而言,赫斯的板块构造理论依旧是最合理的理论。B.赫斯的理论改变了板块漂移学说长期不被接受的处境,可见科学发展主要得益于提出与当时的技术及观念相符的解释模型。C.赫斯的海底扩张理论很快得到了一系列科学测量数据的支持,说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他理论的价值,而且愿意进一步探索。D.诸多科学事实支持了板块构造理论,而该理论又为地震、山脉形成等现象提供了新解释,可见假说与发现的互动促进了科学发展。下列对相关理论的描述,最符合文中成功的新理论模型特点的一项是(3分)A.量子力学改变了人们对微观世界中物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认识,并预言了新的物理现象。B.哈雷运用牛顿定律准确预测了1759年的彗星再现,为牛顿定律的可信性提供巨大支持。C.经营者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评估消费者心理需求的级别,据此开发和推销产品。D.费孝通先生提出了“差序格局”这一理论模型,有力地解释了中国乡土社会的人伦关系。梳理文中板块漂移理论的发展过程,填写下图中空缺部分的内容。(4分)以下是对屠呦呦团队青蒿素研究历程的简述请结合上文分析这一历程所体现的科学研究路径。(6分)20世纪50年代,疟疾重新肆虐。屠呦呦团队受命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团队收集、挑选方药,测试提取物效果,发现青蒿提取物有一定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查阅大量文献后,团队发现加热提取的方式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于是改为低温提取,效果得到提升。之后成功从青蒿中分离提纯出青蒿素,并将其转化为药物,该药疗效明确。团队进一步研发双氢青蒿素,使疗效提高近十倍,且病人复发率低。双氢青蒿素也被发展成新的药物,尝试用于治疗其他疾病。(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茶与酒李永生团长嗜茶。团长是安徽太平人。他们那个地方产茶,产一种叫太平猴魁的好茶。团长家是茶农世家。闻着茶香长大的团长,也养成了喝茶的习惯。团长说,茶农子弟不嗜茶,犹如忘本也!军校毕业后,开始带兵。从排长干起,几年后升任团长。每到一地,便买本地茶喝。团长说,喝当地茶,也是品读此地文化和历史!嗜茶如此,酒,却是点滴不沾。团长长这么大,就喝过两次酒,第一次是他六岁的时候,爷爷花甲大寿办喜宴,老寿星宠孙子,筷子头儿沾酒让他嘬了几口,他便兴奋得小脸通红,变得手舞足蹈,围着桌子乱跑,嬉闹蹦跳了一阵后,往他娘怀里一扎,立马睡着。谁知他睡了半天不见醒来,爹妈忙请来郎中,郎中给他灌了一碗醒酒汤才见他睁开眼。后来又喝过一次酒,十八岁那年,他喝了一小盅自家酿的米酒,结果和六岁那年情况相差无几,先是手舞足蹈,躁动异常,而后昏睡。爷爷看到后,玩闹似的给他灌了点猴魁茶水,没想到竟让他清醒了不少。自此后,团长视酒如洪水猛兽,再也不沾一滴。团长总结出一套理论:酒壮形色,令人昂奋,却也惹祸,猛张飞不就是醉酒后鞭打麾下将领引来杀身之祸?带兵者,酒后激动,草率行令,指挥失当,岂不是拿将士生命作儿戏?而饮茶则正好相反,茶可清心提神、消减浮躁,带兵者饮茶,思维冷静,才可指挥若定。自己不饮酒,却并不反对别人饮。军中弟兄,不乏善饮者,军人沙场征战,一碗热酒下肚,也就增了几分胆量和豪迈。军人,更喜欢的还是那杯中之物。抗战初期,日本鬼子以破竹之势,打得国军一败再败,团长窝火,为此夜不能寐,整日站在军用地图前,咕咚咕咚灌茶水。终于想出破敌之策,派出一支奇兵,在八路军县大队配合下,偷袭鬼子的炮兵阵地,不仅炸毁了鬼子十几门大炮,还毙伤三十名鬼子。报捷电话打到师部,师长大喜,赏大洋五千,外加十坛美酒。师长是团长的老长官,自然知道他的心腹爱将喜欢喝茶,没忘记给团长捎来一包好茶,竟然还是团长家乡的太平猴魁。团长摆了庆功酒。弟兄们大碗喝师长赏赐的“御酒”,团长以茶代酒,喝师长给的猴魁。茶酒过半,参谋长仗着胆子说:“团座,这是咱的第一场胜利,您就破个例,和弟兄们喝一杯吧?”副团长忙摆手:“团座是沾酒就醉。”参谋长喝高了,语气也就不那么客气了,说:“团座,今儿高兴,您不能冷了弟兄们的心。”参谋长这么一说,几个营长连长也跟着起哄。团长被逼到了这份上,一拍大腿说:“好,那就喝一点。”团长捏起酒杯,皱着眉头,“滋溜”喝干。不一会儿,团长便觉得有一股热气汩汩直冲脑门,变得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团长大着舌头说要跟参谋长学划拳。弟兄们知道团长酒劲儿上来了,忙劝他说“下次下次”。团长不干,撸起袖子,折腾好半天,忽然一下子出溜到桌子底下……这一口酒,让团长呼呼大睡了一夜加半个白天。参谋长觉得不好意思,跟他道歉。团长反倒说了一大堆喝酒的妙处:“喝酒真有好处呢,酒后那一刻钟,就觉得自己变得力大无穷,给我一把鬼头刀,能一气砍下十颗小鬼子脑袋。”没多久,团长带领他的团奉命南下参加淞沪保卫战。团长的部队守一座城,打了三天三夜,一个团的人几乎伤亡殆尽,副团长和参谋长也都牺牲了,最后全团就剩下团长和七名士兵。团长知道为国捐躯的时刻到了,七位弟兄身上全部绑上了手榴弹。他们旁边,刚好有一家酒铺,他们在一堆坛坛罐罐中竟然找出半坛子老酒和几只酒碗,七人列队,团长给每位士兵倒上一碗酒。团长也拿起一只空碗,竟有点不知所措。一个士兵喊一声:“团座,您也喝一碗吧!”一句话提醒了团长,忙也为自己倒上一碗,他知道此去再也不能回来,摸出口袋中仅剩的一撮猴魁茶撒入碗中,一饮而尽。团长高喊一声:“弟兄们,干——”壮士们一饮而尽,八只大碗同时“咔嚓”摔碎在地。也不知道是酒精的作用,还是太平猴魁茶的作用,那一刻,喝过酒的团长周身气血沸腾,他把自己变成了一只猛虎,随手拎起一把大刀,带着弟兄们呐喊着迎着鬼子冲了上去。……团长的遗体被赶来增援的兄弟部队抢了回来,灵柩被护送回老家。耄耋之年的爷爷望着孙子的脸庞,颤抖着说:“乖孙,喝酒了?这回,你要睡多久?”团长被安葬在茶山脚下。新茶采摘后,总有人先给团长敬上一杯好茶。墓前,茶香缕缕不绝。(有删改)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团长借三国时期张飞酒后鞭打士卒将领而被属下趁其睡着斩首而亡的例子,说明带兵者不应饮酒失度,拿全军将士性命当儿戏。B.茶可清心提神、消减浮躁,团长认为带兵者饮茶,思维冷静,才可指挥若定,这也是团长能想出破敌之策力挫日军的原因之一。C.庆功宴上,团长因参谋长和几个连长营长起哄,被逼无奈喝酒,却意外发现喝酒好处多,表明团长对带兵者喝酒态度彻底改变。D.淞沪保卫战中,部队只剩七名士兵,团长给每位士兵倒上一碗酒,自己却拿出空碗不知所措,表明团长此时复杂而矛盾的心理。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第三人称视角来叙述团长和“茶与酒”的故事,使叙述自由灵活。B.文章开头结尾互相照应,团长嗜茶,牺牲后葬于茶山脚,墓前茶香不绝。C.爷爷望着孙子的遗体说的一番话颇具感染力,文章的主题也得到了升华。D.茶与酒的矛盾贯穿文章始终,文章围绕“茶与酒”表现团长崇高的精神。文中多次写到团长“喝酒”,表现了不同的心理感受,请结合文本梳理概括。(6
名校方案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2024-09-25
·
9页
·
381.8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