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红色十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09-25 · 11页 · 37.7 K

江西“红色十校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红色经典的弱传播还体现在标语、歌曲与戏剧上。新的阶层、新的政治力量一定会想方设法寻找与制造不被传统秧序管控的新媒体。当时的红军没有大众媒体阵地,贴标语、发传单就是红军的新媒体手段与自媒体矩阵。在国民党的层层宣传管控下,共产党、红军运用这些更接地气的新媒体和自媒体,与作为弱势群体的劳苦大众有了更亲密的接触。红军的标语充分表现出与弱势群体的连接:“红军是为穷人找饭吃、找衣穿的军队”“红军不拿群众一点东西”“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取消国民党的一切苛捐杂税、焚烧田契借约”“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财产房屋森林农具,分给贫苦的农民”……在红色经典的传播中,歌曲发挥了它不可比拟的传播作用,因为即使认不得字的人也会唱歌。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松花江上》这首歌,抗日的全面动员会是什么状况。土地革命时期的红歌,比如《还我地来还我田》《劳苦工农翻身》,歌名就直击人心。脸炙人口的《十送红军》,没有用“红军做了什么”的主动语态,而是用了被动语态,这种“被动语态传播法”将送别红军的情感表达得千回百楚。人民群众成为弱传播的主体,特别是“送别”这个场景,让这眉歌超越时代、经久传唱。抗战时期的红歌经典不得不提《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不是一曲气势磅礴的大作吗?它怎公是弱传播呢?其实,以是否有力量、是否柔和来判断是不是弱传播,曲解了舆论的弱定理。弱者在舆论中的表达恰恰是有力量的,这就是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会成为舆论中的强势群体的应有之义。弱定理提醒我们的是,如果没有“弱连接”或“弱处理”的强传播,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舆论是靠子取认同来取得力量的,只有争取认同,才能推动关注的聚集。那种以势压人的强势传播得不到认同,所以没有舆论力量。而弱传播形成的舆论聚集,无论是眼泪还是怒火,都有巨大的能量。《黄河大合唱》赞美黄河的伟大力量与民族的伟大精神,但歌曲一开始却并没有直接着墨于黄河的雄浑气势与民族的灿烂文化,甚至没有直接引入抗战的英雄主题。其第一乐章意味深长地采用了《黄河船夫曲》,把最底层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再现,在此起彼伏的“划哟”“划哟”声中,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获得广泛认同。《黄河船夫曲》也成为各种大合唱最喜欢表演的经典曲目之一。延安时期,红色经典传播不仅有标语、歌曲,还有了更高级的艺术形式一戏剧。《白毛女》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传播奇迹。在舆论认同中,“拥抱最爱”与“去除最恨”是顺峰的情感传播。《白毛女》同时唤醒了千百万人的最爱与最恨,每一个底层人民心中都有一个自己最爱的“喜儿”,也都有一个“夺爱之仇”的“黄世仁”。据说当时观看《白毛女》,部队要求战士不能带枪,担心有人入戏太深,很可能拔枪射杀扮演黄世仁的演员。没有什么比仇恨更能聚集人心,没有什么比消灭仇敌更能释放能量。“同仇敌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白毛女》“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高度,更把观众的爱恨能量转化为对新社会、新中国美好生活的向往。舆论是弱者的武器,好评与差评是弱者最后的传播武器。强者可以剥夺弱者的一切,但剥夺不了弱者的评价。弱者的点费与差评是最具杀伤力的舆论形式,过去我们往往把它笼统地称为“民意”。解放战争期间,永远不会忘记这样的场景,那就是老百姓自发地给出征的人民子弟兵塞鸡蛋。谁都知道在穷苦人家鸡蛋意味着什么。父亲告诉我,在困难时期,半个鸡蛋救了他一条命。记得过去要离家出远门时,母亲就会提前煮好几个鸡蛋。当一个个穷苦人把给儿子送行的东西塞给一支军队,你就可以从中感受到这支队伍从弱传播中汲取了多大的力量。当时的国民党不懂这个道理,后来到了台湾还是不懂。其实不仅是政党传播,所有的传播都要明白:弱传播的最高境界不是强者给弱者送礼物,而是弱者主动给强者送礼物。能不能让老百姓心甘情愿主动“送鸡蛋”,是检验弱传播是否达到最高境界的试金石。老百姓的“鸡蛋”是最珍贵的选票。为什么“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解放军可以打败美式武器装备的国民党军队?答案就是历史潮流、民心所向。但民心要传播出来,民意要动员起来,传播亦不可不察。解放战争初期,共产党无论在财力、人数、武装等方面,都远不如国民党。共产党唯一优于国民党的就是弱传播。如果认真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各个时期,就会发现“弱传播”的主线一以贯之,而弱传播能力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到延安时期它发生了质的飞跃。江山是打出来的,但要明白,打是一种传播,传播也是一种打。更重要的是,打和传播要相辅相成,只要认真地分析共产党的红色经典传播,你就会对它的传播实践心在敬意。红色经典传播既遵循了历史规律,也遵循了传播规律。如果不能很好地分析共产党的传播实践,就无法真实地还原共产党艰难创业的历史路径,就不能深刻地总结共产党成功的历史经验,也无法深入地探讨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原因,更忽视了共产党人的艰苦探索与卓绝努力。红色经典传播是共产党宝贵的政治资产,也是政治传播学不可多得的成功范例。(摘编自邹振东《弱传播·红色经典传播》)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国民党的层层宣传管控,共产党、红军另辟蹊径,找到了不被传统秩序管控的新媒体。B.红军的标语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寅苦大众能很清晰地判断出红军是来帮助自己的革命军队。C.弱定理认为,舆论中的弱者声音不寻求理性认同支撑,而以情感表达激发舆论能量,引发共鸣。D.在生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老百姓给子弟兵送鸡蛋,这表明了人民的爱憎态度及弱传播的力量。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首歌用“被动语态”可以表现细腻的情感,比用“主动语态”成为经典的可能性大。B.《白毛女》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传播奇迹,主要是因为它采用了戏剧这种更高级的艺术形式。C.能否将民心传播出来、民意动员起来,是衡量一个政党传播能力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D.只要认真分析中国共产党的红色传播实践(就能真实还原共产党艰难创业的历史路径。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第四段关于“弱传播”观点的一项是(3分)A.20世纪前期的工人阶级只要听到《国际歌》那熟悉的旋律、雄壮而嘹亮的歌声,就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和同志。B.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通过商贸交流促进了不同民族和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成为历史佳话。C.大型企业着力于科研,成功研制出新款产品,又通过大规模广告宣传,迅速占领市场,并建立了品牌忠诚度。D.一位备受尊敬的知名演员在重要的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上慷慨激昂的演讲,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4.本文在举例论证红色经典歌曲的弱传播时,有详有略。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特点。(4分)5.红色经典的弱传播是政治传播学不可多得的成功范例。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其成功的秘诀。(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恰同学少年(节选)黄晖蔡和森站在后面干着急,想挤挤不进去,踮起脚来也看不全公示栏上的内容,正没办法,看到前面站了个特别高的大个子,便拍了拍那人说:“这位老兄,老兄!身穿半旧长衫的大个子回过头来问:“什么事?”“你能不能帮我看看考题是什么?”大个子看了看蔡和森,说:“‘论小学教育’,以此为内容,题目自拟,篇幅不限。哎,你也是来报名的?”蔡和森点点头,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脑袋,叹息道:“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啊。”大个子朗声笑了:“就是。才招八十个,来报名的倒有好几百!”蔡和森正想接着问,却见大个子伸手拍拍他前面的一个清瘦小伙子,说:“哎,萧菩萨,想不想对个对子?上联是——叫花子开粥厂。”那位“萧菩萨”才回过头,还没来得及答话,大个子却自行接了下去:“眼前就是绝妙的下联——穷师范①招学生。”“萧菩萨”似乎和大个子很熟,习惯了他这样说话,很默契地问:“横批?”大个子一字一顿地说:“挤、破、脑、壳。”周围的人都大笑起来,蔡和森也被逗乐了,他不禁仔细地多看了这个大个子几眼。只有紧挨在前面的刘俊卿皱起了眉头:竞争者之多已经令他不安,偏偏还有人拿这个开玩笑……他移开了几步,躲开了这笑声。这时候,在不远处的操场大门前,一字排开的几张方案上,立着“报名处”的牌子,旁边还摆好了笔墨、报名表格等。黎锦熙站上台阶大声说:“请各位考生注意了,凡愿意报名者,到报名处来领取报名表,操场上摆了桌子供大家填写。填写后,交到这边来,换取考号。大家“呼啦”一下都围了过去。蔡和森抢到一张表格,他左右张望着,想找个位子坐下来填写表格,却看到那位“蕭菩萨”在和一个同学打招呼:“哎,易礼容?”易礼容看时,惊叫道:“子升兄?你这湘乡第一才子也来考?你看看你看看,你这一跑来,我们还有什么指望啊?干脆直接回家得了。”众人都回过头去,想看看这位名叫蕭子升的湘乡第一才子长得是什么模样。蔡和森这时却瞅到了一个空位子,忙坐下提起毛笔填写。等他再去蘸墨的时候,发现身边坐的人也正好仲过笔来,顺着一双大手看上去,呵,这不正是刚才帮自己的那位大个子吗?大个子显然也认出了他,率先对他说:“你好!”蔡和森回应着,把面前的砚台给他推近了些。大个子说着“谢谢”,无意间,却正好看见蔡和森表格上填好的姓名,一下子惊叫起来:“蔡和森!你就是蔡和森?铁路学堂那个蔡和森?”蔡和森有些奇怪:“你怎么知道呀?”大个子依然大着嗓门说:“海,长沙的学生,哪个不晓得有个蔡和森,去年考铁路学堂,作文考了105分。满分不够,还另加5分,天下奇闻啊!原来就是你呀。哎,你不是在读铁路学堂吗?怎么又跑到这里来了?”蔡和森很坦率地回答:“那边!学费太貴,实在读不起,我已经退学了。”“哦!彼此彼此。穷师范招学生,还是咱们穷兄弟多。”大个子说道。二人边填表边聊天。蔡和森问道:“对了,还没请教老兄贵姓啊?”“贵什么贵?”大个子把报名表递了过来,“我姓毛,毛泽东。”蔡和森的目光停留在表格的履历一栏上,那上面除了“工”一项外,农兵学商都打上了勾,他頗为惊奇:“嘿,毛兄干过那么多行当?农兵学商都全了!”毛泽东得意地说:“我呀,是家在农村种过地,老爹贩米帮过忙,出了私塾进学堂,辛亥革命又扛枪。五花八门,反正都试了一下。”“毛兄不过比我大一两岁,閱历却如此丰富,令人佩服。”蔡和森说道,“我们就不要你佩服我,我佩服你了。”毛泽东向蔡和森伸出手,爽快地说:“来,交个朋友。”两个人的手握在了一起。毛泽东说:“以后,你我可就是同学了。”蔡和森笑道:“还不知道考不考得上呢。”毛泽东手一挥:“怎么会考不上?肯定考得上!”“……李维汉,255号;周世釗,256号;邹彝鼎,257号;罗学瓒,258号……”黎锦熙忙得一头微汗,依次收着考生交来的报名表,他一面读出考生姓名,一面往表上编定考号。这时又一张表格递了过来,收表格的同学抬起头一看,当即愣住了——面前是一个矮矮壮壮、留着粗粗的入字胡、戴着眼镜的中年人,那张脸上都已经有了皺纹,忙道:“这位老伯,对不起,学校规定要由考生本人报名,不能由家长代报。”中年人笑着說:“我就是考生啊。”这话把旁边的人都吓了一跳。中年人很温和地问:“年纪大是吗?可招生不是没限年齡吗?”“年龄是不限,可是……您真的来报名?”这个同学有些疑惑地念着表格,“何叔街?哟,您还是位秀才啊?”黎锦熙听到何叔衡的名字,忙过来接过表格,看了看,猜疑地问道:“您不是宁乡的何琥璜先生吧?”“正是鄙人。”何叔衡笑着说。“何先生,您好,我是一师的历史教师黎锦熙。您这是开什么玩笑?您可是长沙教育界的老前輩了,怎么能到我们这儿来报名呢?”何叔衡赶紧解释说:“我真的不是开玩笑。何某虽说已经37岁了,在宁乡办过几年学,教过几年书,可过去学的,都是些老掉牙的入股文章,穷乡僻壤,风气不开,如果不多学些新知识、新文化,再救下去,只怕就要误人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