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2024-10-16 · 6页 · 101 K

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二)历史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是龙山文化晚期重要遗址,考古发掘证实了其城址由皇城台、内城和规模宏大的外城等三重城垣构成,并出土了成排房屋建筑基址,高等级贵族墓葬群以及数以万计的玉器、陶器等。据此可知()A.神权在石峁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 B.石峁人的手工业技艺十分精湛C.中原为核心的文明格局已经形成 D.该遗址已具备邦国都邑的特征2.“出奔”在《春秋释例》中解释为“奔者,迫窘而去,逃死四邻,不以礼出也”。春秋时期,主要诸侯国接受贵族出奔者次数为:鲁国37人次,楚国33人次,晋国38人次,宋国20人次,郑国19人次,齐国36人次,卫国18人次。这反映出当时()A.统治秩序的变动 B.思想文化的碰撞 C.礼乐制度的崩溃 D.新兴阶层的壮大3.有学者指出:“东汉初期既然在洛阳立高庙,合祭西汉五帝,作为刘氏后裔,将世祖及以后历代皇帝神主纳于高庙中序昭穆、享祭祀,属于合乎情理的举措。但汉明帝为光武帝单独立世祖庙,随后诸帝又皆立神主于世祖庙,却似乎隐隐含有与西汉帝系截然有别的蕴意,此举被后世视为违礼之举而加以掊击。”这表明()A.宗法观念已被摒弃 B.儒学影响政治伦理C皇权传承缺乏规范 D.祖先崇拜源远流长4.唐开元年间,关中农业的收成非常好。于是,开元二十五年(737)敕曰:“宜令户部郎中郑防,殿中侍御史郑章,于京畿据时价外,每斗加三两钱,和籴粟三四百万石,所在贮掌。江淮漕运,固甚烦劳,务在安人,宜令休息。其江淮间今年所运租停。”据此可知,唐朝()A.漕运贸易退出历史舞台 B.政府对物资流通进行理性干预C.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显现 D.官民交易具有强制和掠夺色彩5.如表为文献中有关宋代史事的部分记载。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推论是,宋代()记载文献出处侬智高叛乱平定后,岭南邕州“物价翔贵”,朝廷下诏“其下户,令转运司户贷米一石,以济之”《续资治通鉴长编》熙宁、元丰川茶惟以博马,不将他用。盖欲因羌人必用之物,使之中卖,不至艰阻国马,不乏骑兵之用。《宋会要辑稿》马湖蛮犯嘉州笼鸠堡,……第谨边备,绝岁赐,禁互市以困之。蛮悔过,尽归所虏,具所当偿以请命……余蛮俱贴服。《建炎以来朝野杂记》A.中原与边疆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 B.茶叶贸易成为农牧文明的连结纽带C.注重利用经济手段加强边地治理 D.逐渐掌控了民族交往交流的主动权6.明代万历年间,土司刘瀚将养牛圈场迁于永兴场(湖南湘西),并新建石街道。清初因附近朱砂开采盛极一时;乾隆年间,永兴场发展为有十多条小街的闻名全省的大集市,街上形成以江西商人钱姓、钟姓等为主的八大商号。这可用于说明()A.江南市镇工商业繁荣 B.长途贩运贸易逐渐兴盛C.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7.明代自永乐年间开始派遣宦官到地方或“监军”或“抚夷”,名为镇守中官,到正德年间,势力膨胀。从景泰时起,一些中央和地方官员就不断要求收回内地镇守中官。嘉靖年间镇守中官制度被皇帝废除。这说明明代()A.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B.专制体制成熟稳定C.宦官专权现象严重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8.有学者指出,明后期的一系列民变,往往“基于义愤而争公道”,不同于以往受饥寒驱使的大规模起义,这些民变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这是泰州学派(江苏心学流派)与长江流域中产阶层崛起交互影响的结果。由此可知()A.心学的平等叛逆色彩有其经济基础 B.晚明长江流域人民已具有民主意识C.明朝后期社会不公较以往更加严重 D.江南工商业发展动摇专制统治基础9.乾隆时期,清政府在西北边疆伊犁等地设置将军、参赞大臣和领队大臣;在西藏地区建立金瓶掣签制度,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转世必须在中央政府代表(驻藏大臣)的监督下,经金瓶掣签认定。这些举措旨在()A.强化西北地区国家主权意识 B.推动内地边疆一体化进程C.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D.构建新型的“大一统”理念10.清朝学者戴震曾说:“古人之学在行事,在通民之欲、体民之情,故学成而民赖以生。后儒冥心求理,其绳以理严于商、韩之法,故学成而民情不知,天下自此多迂儒,及其责民也,民莫能辩。彼方自以为理得,而天下受其害者众也,”这一思想()A.否定了宋明理学的学术价值 B.凸显了重视人伦日用的经世济民情怀C.代表了市民阶级的价值取向 D.突破了传统政治伦理并关心小民命运11.鸦片战争后,有西方人观察到“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还记叙苏南地区仍以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这一现象表明()A.经济分工的差异性 B.经济结构变动的复杂性C.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D.美国对华贸易的特殊性12.史学家邓嗣禹在谈到近代前期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军事上的失利代表着中国已经失去了融入世界的主动性。这也奠定了清政府饱受西方列强欺凌的基础。向外委曲求全,向内必然是压榨人民。苛捐杂税的收取不得不逼着一部分支付不起这笔钱的人铤而走险。”下列关于“铤而走险”的运动说法正确的是()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B.拉开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序幕C.推翻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 D.粉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13.江苏北部的沭阳县在晚清共建成防御性质的圩寨近200个,其中1860-1863年间就建有近90处。这体现了()A.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动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C.列强军事侵略的深入 D.社会秩序的动荡不安14.轨距指铁路两股钢轨顶部内侧之间的最短距离,是铁路工程技术标准之一。表1呈现的是晚清时期部分重要铁路的相关信息,造成轨距不一的主要原因是()修筑年份线路铁路轨距(米)1898~19031898~19031899~19041904~1910东清铁路(满洲里—绥芬河)南满枝路(哈尔滨—大连)胶济铁路(青岛—济南)滇越铁路(昆明—河口)1.5241.5241.4351.000表1A.铁路建设困难程度不同 B.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C.南北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D.铁路建设资金丰歉不等15.《马关条约》规定,中国要在三年内偿付对日赔款2亿两白银。俄国出面拉拢六家法国银行和四家俄国银行,组成对华借款银行团。驻俄公使许景澄被迫与俄法银行团签订贷款合同,总额4亿法郎,年息四厘,以海关收入担保。这次借款表明()A.俄法两国实现了对中国的控制 B.清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C.列强经济侵华的主要方式变化 D.中国官员缺乏近代外交观念16.下图为1908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创作的一幅时事漫画《世界之趋势》。作者旨在()A.讽刺列强内部矛盾的激化 B.揭示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C.呼吁全世界对中国关注 D.唤起民众的民族危机意识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16分,第18题20分,第19题16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传说轩辕黄帝以步丈亩,以防争端,将全国土地按“井”字重新划分,中间一块为“公田”,四周八块为“私田”,遂成“井田”渊源。由于“井田”的国家所有性质,“田里不鬻”成为其核心原则。为避免土地分配不公,肥瘦不一、西周后期各诸侯国又颁布《田法》,实行以土地交换轮耕的“爰田制”。商鞅变法,颁布《垦草令》,承认私有土地爰田,并按军功分配土地;公元前216年,秦始皇颁布《令黔首自实田》法令,进行全国性土地登记,确立了土地私有权的合法地位;汉随秦制,颁布《田律》,允许私有土地自由买卖,东汉末年,曹操推行“屯田制”;唐武德七年颁布《均田法令》,后《唐律疏议》又规定“均田制下授田有限额”,防止土地不合理兼并;宋代,土地自由买卖的方式大大丰富,典、卖、质举、倚当并存,国家对田宅物权的转移、利用、交割规定了一套完备的程序;《元典章》则进一步明确了永佃权的移转程序,并规定“佃客随田”;明清两代继续立法保护土地私有权,致使土地兼并加剧,形成了事实上的大地主土地所有制。——摘编自王煜宇《中国古代经济法溯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的形态。(2)任意提取材料中有关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土地管理制度变迁的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材料二: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据(裴钰《改变中国》)相关内容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并指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过程中有何共同作用?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杨月楼案案件始末杨月楼是清末当红京剧小生,1872年到上海献艺。1873年冬,杨月楼与看戏的广东籍茶商千金韦阿宝恋爱。杨月楼唱戏卖艺,属于贱籍身份,而韦姓茶商则不仅属良家且捐有官衔,是有一定身份、家资小富的商人,杨月楼无视“良贱不婚”的通行礼法,延媒妁以求婚、呈递婚书、行聘礼定亲并准备婚事。韦阿宝叔父与在沪香山籍乡党绅商以杨月楼“拐盗”罪公诉于官。以刚刚创立的《申报》为主要阵地,民间就该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对“良贱不可通婚”的等级制度的探讨;二是对粤人公诉之举的评价;三是对县令执法合理性的质疑。“同情派”认为朝廷律例过时保守,且韦家家事应由韦父断决,韦叔父及粤籍乡党公诉实属越俎代庖之举。另外,县令对案件处理“有情轻罚重之处”。以粤籍商人和正统观念维护者为代表的“严惩派”,主张杨、韦二人不守礼节理应严惩。“严惩派”认为粤人公诉是对一乡气节的恪守,无逾越之处。反而指出正是因为《申报》对此案的公然报道,令事件公开流传,才损害了韦家及粤乡名誉。《申报》主笔以“持平子”、“不平父”的笔名发表一系列的评论,抨击说:“在粤人以为大快人心,在旁人以为大惨人目。”最终,上海县令叶廷眷重判此案,韦阿宝被判掌嘴二百,判给善堂另择婚配,杨月楼判充军,而帮助二人完婚的乳母则被判在县衙前枷号示众。韦阿宝之母王氏也因羞愤病故。《申报》被迫停止报道。——摘编自李长莉《从“杨月楼案”看晚清社会伦理观念的变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杨月楼案”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