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2025届高三一模历史答案

2024-10-20 · 3页 · 282.5 K

2025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参考答案1.B【解析】根据材料:姜羌古音一致,且存在农耕文化和民间文化的认同,说明当时存在族群认同意识。材料并未进行文化对比,更多强调川西羌族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材料不能说明频繁,排除A、C。材料通过古音和民间故事等反映文化认同,但无法体现政治认同,排除D。2.C【解析】由材料“襄王不许……”强调这是周王的下葬制度,晋文公虽为春秋五霸之一但还是因畏惧而不敢违反,说明春秋初期,虽然周王室控制力减弱,但仍具有影响力,故,选C。晋文公请求使用王室的隧葬礼制,说明礼乐制受到了挑战,排除A。分封制指的是封邦建国,即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分封制走向瓦解标志是原有等级秩序遭到破坏,如墓葬等级等,且破解时间存在差异,春秋时期虽然遭到破坏但仍有人维护和捍卫,战国时期瓦解速度加快,此时处于春秋时期,排除B。中央集权体制是秦朝才建设,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3.A【解析】从秦朝开始每个王朝就存在皇权与相权、与地方大吏等的斗争,因此,每个皇帝即位以后首先考虑的便是如何巩固皇权,题干材料反映的正是西汉统治者,希望通过统一管理图书以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故选择A。材料尽管出现了《兵书略》,但是未体现儒法思想发生融合,排除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为汉武帝时期实行“尊崇儒术”政策,但是材料旨在说明尽管国家实行了政策,但在图书搜集和管理上依然有诸子百家书籍,且进行统一管理,目的是加强思想控制,排除C。从题干材料无法看出“统治思想”的改变,排除D。4.D【解析】武则天统治时期,随着大唐盛世的生活安定、府兵制的瓦解,来自少数民族的选手更为勇武善战,在射箭比赛中名列前茅,从侧面反映中原兵员素质有所下降,促使统治者进行反思调整,有利于此后推动武举制度改革,故选D。扩大封建统治基础一般指吸纳更多的社会阶层力量认同和支持政权,也包括特定的政治集团等,材料出现参加射箭比赛的为官员将士,属于统治阶级。这里并未出现相应的其他社会阶层,排除A。材料未体现考试的步骤、程序等,排除B。题干材料所言及的武则天接受建议,停止射箭比赛不是社会秩序的重建,排除C。5.A【解析】两宋时期太湖流域商业性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出现蔬菜业、果木种植业和渔业等专为市场供应产品的专业户,故选A。材料未体现不同区域的经济对比和产品的产销加工状况,排除B、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具体表现在农业上,南方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增加,耕地面积扩大,农作物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丝织业和制瓷业等发展迅速;商业上南方的城市日益繁荣,商业活动频繁等。非材料主旨,排除D。6.C【解析】据材料可知,王韬和郑观应为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虽然认为中学更有价值,也看到学习西方技艺的重要性。张之洞是洋务派人物,虽然以封建制度为基础,但目的是引进西方技术以挽救国家颓势。二者都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天朝上国观念,隐含变革图强的思想,可以排除B,而选C。“中体西用”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为引领,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封建统治危机,不是王韬和郑观应的思想主张,因此,可以排除A。革命图强的代表人物是孙中山等人,排除D。7.A【解析】张謇作为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实业经济,需要人才,而培养人才就必须兴办教育事业。状元出身的张謇非常重视教育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出现材料张謇开办学校,学习相关种植知识并聘请教师传授相关纺织机械知识。这种行为有利于实业发展,故选A。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排除B。材料未体现政府的旨意,排除C。材料也未体现出它的效果,排除D。8.D【解析】由材料可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时间为1927年,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即将破裂时期,即使农民不理解什么是三民主义,但是仍生硬地用于生活之中,说明当时孙中山遗嘱中的某些名词的宣传起到了一定的普及影响,毛泽东借此说明政治宣传普及的重要性,而不是继承三民主义,故排除B,选D。毛泽东举的例子涉及绅士和农民的对话,但是不能因此体现阶级矛盾的尖锐程度,排除A。材料并未涉及农民运动的情况,排除C。9.B【解析】1938年为全面抗战时期,广西作为抗战大后方,群策群力为抗战出谋献策、出财尽力。重视农业生产及相关的配套服务以便增加粮食产量支援抗战,这体现了广西积极支持全国抗战,故选B。材料未能体现土历史答案第1页共3页地资源问题,排除A。材料未能体现广西最先引进优良稻种,排除C。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方法和形式,主要通过生产工具、动力、水利设施等体现出来。材料并未体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排除D。10.D【解析】据材料可知,此时尚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南京尚未解放,这些宣传画内容有利于宣传党的政策,安定民心,因此选D。由《工农联合起来,建设新中国》等内容可知,宣传领域不仅有经济还有政治等内容,并不是谋划经济发展,排除A。工作重心转移是解放战争后期七届二中全会以后的事,因此,可以排除B。据材料可知,此时尚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南京尚未解放,时间不符合,排除C。11.B【解析】1956年处于冷战时期,周恩来认为中法接近有利于东西方接近,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并借两国国歌产生的相似历史背景以促进中法合作交流,为1964年中法建交奠定基础,排除C,选B。材料并未涉及两国的反应,排除A。此时为接见代表团的发言,两国尚未建交,也未强调对西方封锁的打破,排除D。12.A【解析】材料主旨是该学者认为马其顿军队要想有效地统治被他们通过战争征服的希腊,就必须理解希腊,收集希腊的书籍并进行整理翻译。体现的正是马克思“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最终被先进民族的先进文化所征服”重要论断的精神,因此选A。B、C、D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吻合,均可以排除。13.B【解析】工业革命不仅使社会的阶级力量发生了变化,也使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变化。依据材料可以看出,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经济重心逐渐由东南部向西北部偏移,因此选B。材料未能看出“产业结构升级”,排除A。材料的信息显现工业革命之后英国西北部一派生机勃勃,经济重心逐渐由东南部向西北部偏移,C、D选项可以排除。14.D【解析】1871-1910年德国处于工业革命期间,2千人以上的城市等级人口占全国比重增加,且10万人以上城市比重增加最多,说明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时期,大城市的人口增加得比较快,选D。城市人口影响城市布局,但是缺乏空间布局对比,排除A。材料未体现德国以及各城市相比的人口优势,也未体现乡镇与城市的对比,排除B、C。15.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主要讲的是苏俄时期为了巩固政权,列宁废除了战争时期为了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打赢战争而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部门引入外国资本,但是强调要对此加以控制,允许一定程度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以此发展经济,克服经济危机,巩固政权,因此C符合题意。“实现国家工业化”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时间上不相吻合,排除A。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所有制性质,更没有跨越发展,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体制的转型,体制转型是斯大林时期的事,时间上不相吻合,排除D。16.C【解析】二战后拉丁美洲国家纷纷独立,但由于殖民时期受美国影响很大,导致独立后的拉丁美洲依然难以摆脱美国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渗透。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很大的变化,中美关系出现缓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拉美国家逐渐调整外交政策,开始转向不结盟,对正在崛起的第三世界国家表示强烈认同。而独立后拉丁美洲大力发展民族工业,这些新兴国家得到发展是其能够加入的重要原因,故选C。西方阵营的分化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西方阵营的变化,大部分依然排华反华,但也有些国家开始与华建交,与试题时间上不吻合,排除A。国际关系的多极化是苏联解体之后的国际态势,与试题时间上不符,排除B。当时国际旧秩序尚未瓦解,排除D。17.(1)史料价值:材料属于一手史料或实物史料。(2分)有助于研究宋朝时期的中国地理、行政区域等状况;有助于研究中国古代地图学绘制的方法;有助于研究石刻技术等。(2分,任答1点即可)(2)特点:受天圆地方学说的影响;使用计里画方的坐标体系;主要由政府主持绘制;一定程度影响西方绘图技术;文字注释较多;山水绘制艺术化。(1点2分,3点6分)(3)影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晚清时期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加深,有识之士对沿海状况进行绘制,有利于保障海疆的安全。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受西方测绘方法的影响,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促进洋务运动发展,推动测绘技术的近代化。(1点3分,其中唯物史观原理1分,具体分析2分;要求写出2点;其他如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亦可给分)历史答案第2页共3页18.(1)作用:王朝统治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巩固统治;发展出相应的理论学说,促进了天文学说的发展;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维护、发展了小农经济。(1点2分,2点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给分)(2)反应:近代科学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蓬兴,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奠基。(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说明,1点2分,3点6分)(3)理解:政治因素,政府支持起到促进作用;宗教因素,宗教控制不利于天文学发展;人物因素,天文学者对天文学研究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经济基础因素,天文学发展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1点2分,2点4分,要求写出天文学影响因素的理解)19.评分参考评分细则①观点清晰明确,并表明自己看法,得2分;论点提取材料中观点2分②只有观点未表明看法,得1分;③无观点或观点与材料无关,得0分。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价值观不正确不得分。史论结合,史实符合新民主能准确列举至少3个符合新民主主义变通的策主义特征。用3个史实论证,6分略或政策的史实,体现阶段性过程性变化,每个史实正确论证史实得2分,最多得6分。结构完整,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准确,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表述2分2分;论证较完整得1分;论证错误或没有论证清晰不得分。论证部分的开头和结尾写出反映变通和策略性观点和结论明确,不得重复结论2分特征的观点或结论得2分,观点或结论仅对标题标题简单重复不得分。示例:新民主主义在变通中促进中国革命的胜利。我认同作者的观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革命统一战线,发动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由于合作破裂,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领导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随着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共产党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抗日战争胜利。由此可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革命目标与现实环境相结合,不断调整变通,制定具体的阶段性策略,以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初期等也可)20.(1)影响:有利于推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助于团结社会力量推进国家现代化;有助于积累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1点2分,2点4分)(2)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建设的认识和探索不断深化;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1点2分,3点6分)历史答案第3页共3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