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阶段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从图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社会贫富分化严重B.部落之间战争频繁C.各地发展彼此隔绝D.遗存分布星罗棋布2.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山西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还有众多墓葬。其中少数大型墓里均有一、二百件随葬品,包括礼乐重器和玉器,许多中型墓中也有较丰富的随葬品,大量小型墓随葬品则十分贫乏,有的甚至一无所有。据此可以推断当时()①私有制已经产生②阶级分化明显③具备国家初始形态④君主专制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商朝王室占卜吉凶记事会在龟甲、兽骨上契刻文字。这种古老的文字被称为()A.甲骨文B.钟鼎文C.女真文字D.蒙古文4.汉字姓氏以祖先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占很大比重。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划界建国。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这源于西周实行的()A.禅让制B.分封制C.礼乐制D.郡县制5.春秋早期,晋昭侯(大宗)与曲沃桓叔(小宗)之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终曲沃小宗取代晋侯大第1页/共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宗,夺得晋国正统地位,史称“曲沃代晋”。这一事件破坏了()A.礼乐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察举制6.西周晚期,诸侯相互攻伐,楚国国君熊渠也兴兵于外,取得江汉之间的大片土地,并封其长子为句亶王,次子为鄂王,少子为越章王。这反映了()A.华夏民族认同观念增强B.分封制度瓦解C.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D.宗法制度崩溃7.《史记·苏秦列传》载:“临淄之途,车毂(gǔ)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该景象的出现根源于A.铁犁牛耕的使用B.商鞅变法的推动C.礼乐制度的崩溃D.华夏认同的形成8.中国古代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诸如:朝代名称效益战国(秦)都江堰“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战国(魏)西门豹渠“以富魏之河内”汉朝白渠“衣食京师,亿万之口”这些工程的兴建A.阻碍了经济交流B.不利于商业进步C.促进了农业发展D.实现了国家统一9.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变法。其中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是()A.商鞅在秦国的变法B.管仲在齐国的变法C.李悝在魏国的变法D.吴起在楚国的变法10.春秋战国时期,主张统治者应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11.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大一统国家建立的重要酝酿、准备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从思想文化角度看,“源头活水”在当时表现为()A.商鞅变法B.百家争鸣C.铁犁牛耕D.诸侯纷争12.百家争鸣中,墨家学派认为社会的动乱是由于“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第2页/共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仁者爱人B.清静无为C.兼爱非攻D.依法治国13.战国时期,各国在边界上修筑长城并建立军事要塞。秦灭六国后,除了保留燕﹑赵两国长城并加以连贯外,将内地长城与军事要塞全部拆毁。此举有利于()A.维护皇帝独尊B.巩固国家统一C.加强思想控制D.扩大地方权力14.如图中秦朝的举措()A.推动社会文化的多元化B.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不利于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D.促进各地区的交往交流交融15.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辽东”幅员辽阁的国家。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秦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修筑万里长城B.整顺社会风俗C.推广郡县制度D.实行郡国并行16.冯劫曾位列秦朝三公之一,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还负责监察百官。当时他所担任的这一职位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17.秦朝法律规定“步过六尺者,有罚”“诽谤者,族”“有敢偶语者,弃市”等。这说明秦朝A.徭役繁重B.限制特权C.社会动荡D.法律严苛18.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施政方针有了诸多重大调整。下列各项,属于西汉初年施政方针“重大调整”的是()A.采取“与民休息”政策B.实施尊崇儒术的文化改革C.颁布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D.设立直接为皇帝控制的中朝19.下表为汉武帝时期采取的治理措施,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政治颁布“推恩令”、设置刺史经济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第3页/共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思想尊崇儒术军事反击匈奴袭扰A.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D.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20.公元前113年,汉武帝禁止地方郡国铸钱,把铸币大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专门负责铸钱事宜,铸造新的五铢钱,各地私铸的钱币全部销毁。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平抑市场物价加强中央集权A.B.C.促进商业发展D.削弱宰相权力21.张骞通西域使天山南北地区在历史上第一次与中原连为一体,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西地区的交通线路逐步开辟,形成了饮誉中外的丝绸之路”。它的开通A.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B.延缓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C.造成了西域地区的野蛮落后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22.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其中为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政治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派张骞出使西域C.设置中朝D.推行均输平准23.汉代董仲舒说:“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这集中体现的思想是A.“知行合一”B.“君权神授”C.“三纲五常”D.“格物致知”24.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其中改变了书写材料,促进了文化传播和发展的是()《史记》《神农本草经》蔡伦改进造纸术《汉书》A.B.C.D.25.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为巩固政权大力推行改革,采取迁都、易汉服、说汉语、改汉姓、定高门、结汉亲等措施。该材料反映出()A.民族歧视色彩依然浓厚B.北方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C.笼络扶植汉族地主官僚D.人们的门第观念不断淡化26.《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主要得益于当时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民族矛盾彻底消除第4页/共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南方地区得到开发D.社会秩序趋于安定27.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西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由此可以推断()①内迁少数民族和汉族交融加强②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③契丹族入主中原迅速统一全国④南方取代了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8.494年,北魏孝文帝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其根本目的是A.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B.顺应民族交融潮流C.打击鲜卑族保守势力D.缓和阶级矛盾29.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长衣和袍服已不大适应社会需要,而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挎褶渐成主流。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央集权的强化B.经济重心南移C.民族交融的加强D.对外贸易发达30.《元和郡县图志》载:“炀……通济渠……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该河道的开通()A.缓和了隋朝的社会矛盾B.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C.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D.淡化了社会门第等级观念31.隋朝在大量修建官仓的同时,又在乡间广建义仓。这些义仓主要用于A.供应朝廷B.平抑市场物价C.赈灾救济D.地方政府开支32.唐太宗在君臣论治过程中,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为君之道,必须首先安养百姓,如果为了一己之私去损害百姓的利益,就像是割自己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饱了,人也就死了。这表明,唐太宗()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B.选贤任能,整顿吏治C.发展生产,改革兵制D.以民为本,政得其民33.唐政府为加强同边疆各族的联系,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其中为加强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而采取的策略是()A.武力征服B.实行和亲C.册封吐蕃首领D.设机构直接管理34.曹魏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逐渐发展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该制度是()A.宗法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35.高一(1)班同学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为主题,制作如下示意图。图中选官制度的标准依次是()第5页/共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军功、品行门第、才能B.血缘、品行门第、军功C.军功、血缘、才舱门第D.品行、军功、才能、血缘36.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唐玄宗任命礼部侍郎(正四品下)取代吏部考功员外郎(从六品上)来主持科举考试,从而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这说明了唐朝()A.士族地位提高B.社会阶层固化C.重视人才选拔D.六部分工不明37.唐朝时期,每一政令的下达,必须经过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然而,由于三省分工不同,观点难免有异,致使政令不能及时下达,贻误事机。为此创设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以救其弊。这说明A.三省职权分工不明确B.三省六部制不断完善C.三省制度强化了相权D.尚书省职权进步扩大38.下图是三省制的形成过程示意图。()A.君主专制弱化B.制度建设具有延续性C.中央集权加强D.选官制度的不断完善39.政事堂是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在这里议政的数位宰相中,有一位首席宰相称为“执政事笔”。唐肃宗时,规定宰相轮流秉笔、承旨,十日一换;德宗时甚至规定每日轮换。这些规定A.提高了宰相地位B.旨在防止宰相专权C.削弱了君主专制D.分散了地方的权力40.唐代中期实行赋税改革,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新的赋税制度是()A.租庸调制B.两税法C.均田制D.井田制第6页/共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材料二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升拓大一统事业。在思想方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从此使儒学登上了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王座。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摘编自王永祥《董仲舒评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孟子和荀子对孔子核心思想的继承与创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迎合汉武帝的政治需要使“儒学登上了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王座”,董仲舒为此提出了哪些主张?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西晋末年开始,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至于(南朝刘宋)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盖东西之极盛也。——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鲜卑拓跋部建立了什么政权?简述该政权统治者进行的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第7页/共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大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阶段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从图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社会贫富分化严重B.部落之间战争频繁C.各地发展彼此隔绝D.遗存分布星罗棋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
历史-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考试
2024-10-30
·
23页
·
1.2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