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4-11-11 · 8页 · 88.4 K

宜昌市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第三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绾等提出“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秦始皇“下其议于群臣”,举行廷议。廷尉李斯以“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为反例,建议行郡县制,而“群臣皆以为便”。最终,秦始皇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决定实行郡县制。这一现象表明,秦朝的廷议()A.避免了君主“兼听独断” B.折射出相权与君权的相互制衡C.体现出朝廷决策的审慎 D.保障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2.明朝前期,“河南数岁蝗旱水灾为民患,牧民者多失抚字”,“而按察司官未尝有一人言者,坐视民病而不留意”。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派巡按御史和督抚往地方监察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成祖的这一措施体现出()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激化C.吏治腐败导致明朝衰败 D.郡县长官行政权力削弱3.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的设立必须在公民大会上表决并需要经过元老院的批准。监察官作为行政长官一员享有审查元老名单,决定补充元老院人选,并清除不合格者的权力。公民大会只能对议案进行表决,表示支持或反对,而无权修改或者提出新的议案。这说明罗马共和国时期()A.政体具有鲜明的僭主政治特征 B.国家注重权力制衡机制的建设C.公民大会成为独裁统治的工具 D.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逐渐消失4.美国宪法授予联邦的权力主要是全国性的和对外的,诸如战争、和平、谈判和对外贸易等;而保留于各州的权力则涉及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等。因此,人民可以把“重大的和总体的利益”托付给全国立法机关的选民集团,把“地方的和特别的利益”托付给州或地方政府立法机关的选民集团。据此可知,美国的这种制度设计()A.致力于扩大中央政府的权力 B.表明邦联制的实行具有合理性C.意在构建有效和有限的政府 D.体现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5.1940年,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明确规定,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的原则。凡年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些规定()A.反映出中共开始重视民众在抗战中的作用 B.削弱了国民政府在抗战区的力量C.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有利条件 D.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6.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七月初一,由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第一期在上海出版。当月二十五日,张之洞命“全省文武大小衙门、书院学堂一律官费派阅”,随后,浙江、湖南、安徽巡抚及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江西布政使等官员纷纷下令派阅或协助销行。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A.晚清内忧外患进一步加深 B.书院学堂成为变法的主力C.变法运动得到顽固派推崇 D.自办报纸促进经济的发展7.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州郡中正官皆以朝廷委任,按照士人德行与才能的高下,将其区分为九等,写成“状”以为吏部铨选的根据。这一制度的推行()A.切实保证了官员清正廉洁 B.旨在加强中央集权C.有效提升了庶族地主地位 D.打破贵族政治特权8.唐朝时期,御史台下设台、殿、察三院。台院侍御史主要掌纠举百僚及入阁承诏、知、推、弹、杂事;殿院殿中侍御史掌殿廷供奉之仪,检查朝班时百官之仪态行履;察院监察御史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礼、营作、大府出纳皆领焉。据此可推知,唐朝()A.监察机构的权力和范围得到扩大 B.监察机构职责分工明确C.中枢机构设置遵循分权制衡原则 D.通过台谏合一强化皇权9.1883年通过的美国文官法案规定:“为了公开与竞争考试以测验申请现在已分类的或依此分类的公职之人员合格与否,这类测验在种类上必须有实务性”,考试内容应是“与他们希望被指派的职务之相关能力与资格的那些相关事项”。这一规定()A.确保了官员素质的整体提升 B.有效地解决了政治腐败的问题C.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D.迎合了工业化社会发展的需要10.晚清政府规定了各级学堂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如中等学堂的教学科目有修身、读经讲经、理化、法制、财政、图画及体操等共12科。还具体规定了学堂各级毕业生的选录方法,如高等实业学堂毕业生,最优等、优等、中等均作为举人,分别以知州、知县和州同用。这些规定表明,清末()A.基本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 B.教育制度变革带有明显新旧并存色彩C.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得以奠定 D.学堂选官已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11.我国《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指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对少数民族报考者应予照顾。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对退役军人应予照顾……对偏远地区的报考者,经省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的,可适当放宽年龄和学历要求。”这些规定说明我国公务员制度()A.取代了党管干部的人事制度 B.重视结合本国实际和实质公平C.招录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轨道 D.侧重于扩大人才选拔实施范围12.《大明律》吸收了《唐六典》《元典章》以职官分类编制法典的长处,“名例”以下,分别为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和工律六篇,其在定罪量刑上“侧重尊君”。此外,朱元璋还创造了“教民榜文”之类的普及政教法令于民间的制度,让“里老人”简明扼要地宣讲“圣谕”。明初这些举措旨在()A.恢复前朝的政治秩序 B.完善国家法律体系建设C.否定儒家的伦理标准 D.借助律令加强君主权威13.下表所示为明清时期部分乡约的相关情况。这反映出这一时期乡约()朝代制定者名称主要内容明朝王阳明《南赣乡约》强调“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丧死相助”清朝陈秉直《上谕合律乡约全书》举书乡约的程序是:讲解完圣谕“敦孝悌以重人伦”等后,再接着“读律”(讲解律法)A.强化了基层社会等级制度 B.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C.旨在弘扬传统的儒家思想 D.保障了社会秩序稳定14.1166年,英王亨利二世颁布《克拉伦敦敕令》,确立了陪审制在刑事调查审理中的核心地位,随后陪审制又被推广到民事诉讼的调查审理中。13世纪,英格兰不少庄园法庭采用了陪审制,用陪审团取代全体法庭参与人来进行事实调查和争议裁决。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英国()A.庄园农民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B.封建庄园的内部等级森严C.庄园法庭的秩序得到一定的保障 D.王权国家的规模初具雏形15.下图所示为2011~2019年我国法律服务业务结构变化情况。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我国()A.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 B.已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C.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D.民主和法制为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中西方内阁制度](14分)材料一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废丞相,罢设中书省,国家政权分归六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仿宋制,置华盖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但这时的大学士只是“侍左右,备顾问而已”,官品只有五品。永乐时期,“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但是在官制的设置上,他们仍均为五品以下官员。洪熙、宣德年间,诸位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当时杨士奇、杨荣等人身兼部职和殿阁大学士。不久便出现了“三杨用事,政归内阁”的趋势。而且后来的大学士,非有侍郎、尚书的资历不行,三品以下的官僚,根本不可能入阁,而且入阁加衔,内阁大学士成了最高官位。同时获得了对内阁权力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票拟”之权。“景泰年间,王文始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入内阁。自后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而阁权益重。”嘉靖、万历年间,内阁“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而且非才望出众的尚书、都御史,无资格推补入阁。——摘编自赵躁《浅谈明朝内阁的建立、形成及其地位》材料二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后来,国王逐渐不再参与内阁会议,原属于国王的行政权也转移到内阁的手中。19世纪中期,随着英国政党制度的成熟及议会选举制度的完善,首相遂由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虽然名义上首相的任命仍然需要国王的批准,但事实上首相由选举产生,且对议会负责。英国内阁制的各项原则逐渐确立,并最终形成了责任内阁制(又称“代议政府制”)。内阁依仗在议会占多数票,反复更改议会工作时间表,使议案和辩论尽量集中于“国家中心问题”,即内阁事务。根据有关资料统计,1878~1887年,政府议案占下院83%的工作时间,1888~1897年增加到84.5%。执政党可以较合理地指定和支持本党候选人参加大选,利用各类组织控制选区,操纵本党选民进行“有效投票”。1905年12月,经国王爱德华七世批准,执政党党魁正式被授予“首相”的称号,在法律上明确了首相与其他阁员的主从关系。——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职能强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地位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内阁权力扩张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明朝内阁与近代英国责任内阁的主要不同点。(8分)17.[中国近现代公务员制度](14分)材料一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宣布“训政”的同时,开始试行政府官吏的公务员制度。《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拥有考试权和铨叙权,负责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和管理。国民政府制定和颁布的有关公务员考试和管理机构的法规有《考试院组织法》《考选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公务员的考试法规有《考试法》《修正考试法》《考试法实施细则》等。1933年公布的《公务员任用法》,规定简任官凡具备以下一条者即可:现任或曾任简任文职,经铨叙合格者;现任或曾任最高荐任职3年以上,经甄别审查或考绩合格者;任政务官2年以上,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或致力于国民革命10年以上,经证明属实者;在学术上有特殊著作和发明,经审查合格者。在各级公务员的任用资格上,均有“对民国有勋劳或致力于国民革命X年,经证明属实”的字样,在考试科目上,无论高等考试还是普通考试,或是特种考试,均有中国国民党党义或三民主义等科目。——摘编自许康钟纯《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考试制度的考析(1930~1949)》材料二1985年以来我国公务员制度变迁历程。阶段划分重大意义标志事件探索阶段(1985~1992年)本阶段的理论探讨、政策设计和实践试点,明确了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框架1985年11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初拟初创与实施(1993~2005年)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配套政策相继出台,明确了公务员内涵与外延,建立了公务员队伍管理的制度依据1993年8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发布法制化(2006~2012年)公务员制度上升为国家法律,公务员法和与之配套的公务员管理专门条例相继出台,制度框架形成200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深化改革(2013年至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公务员法继续完善,公务员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摘编自苏立宁江余《中国公务员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