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思想政治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0月12日,财政部公布了一揽子有针对性的增量政策举措。比如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使用,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同时积极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资本,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这一政策将提振经营主体信心,促进经济回升向好。这一做法的预期传导路径正确的是①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投入→扩大总需求→激发经济活力②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减少债务负担→缓解中短期偿债压力→降低债务风险③财政政策适度增量→居民转移性收入增加→提高货币流动性→拉动经济增长④通过科学宏观调控→扩大有效投资→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C2M是用户直连制造的缩写,如图1所示,即顾客对工厂,是一种新型的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该模式①创新了政府监管理念,有序提升市场秩序②实行了标准化生产,更好满足个性化需求③降低了企业库存风险,增强市场感知能力④优化了供应链流程,推动了产业协同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思想政治·第1页(共6页)新质生产力是一种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融合了新兴技术和新的生产要素,能够带来全新的生产方式、产品和服务,从而极大地提升经济效率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生产力形态,它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据此回答3~6题。3.根据图2可以推断出①新技术的更新迭代有利于改善并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②科技创新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加速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③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周期更短,速度更快④科技创新会更好发挥人工智能等要素作用,赋能新兴产业成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相对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呈现出颠覆性创新驱动、产业链条新、发展质量高等特征。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政府需要①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推动国有资本投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②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提供支撑③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主导企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④积极构建国内外统一大市场,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耐心资本是一种专注于长期投资的资本形式,它支持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助推器”。培育和壮大耐心资本,能够为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引擎。推动耐心资本向“新”而行,需要①政府打通制度障碍,撬动社会资本转化②激活政府管理效能,规范市场竞争秩序③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优化投融资环境④企业加强金融监管,杜绝资本市场风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6.2024年8月15日,《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抱负,担当科技创新重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科技强国、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科学家精神的价值取决于当下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和人的需要②科学家精神涵盖人生价值观的全部,会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③弘扬科学家精神,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适应社会的发展④弘扬科学家精神是正确的价值选择,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思想政治·第2页(共6页)图3以生动的形象设计展示了“重庆”:红色象征以红岩精神为代表的刚烈;橙色象征新重庆发展的活力。该标志以“人”为主要视觉元素,展现重庆“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也传递着重庆人“广”“大”的开放胸怀,还蕴含着政府与人民心手相连、共谋重庆发展的内涵。材料体现的哲学观点是①重庆的历史人文是能被设计者的心灵所反映的客观存在②该形象标志作为美学意象是能够塑造重庆人精神样态的③通过“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触及重庆快速发展的本质④设计者创作的作品真实形象地还原了重庆历史人文风貌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为更好地走好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重庆市各区县积极推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据此回答8~11题。8.重庆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三个提升”为重点,加强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千个巴渝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千万农民增收致富四大行动,打造了群众美好生活的新场景,奋力谱写了中国式现代化重庆实践的乡村新篇章。上述做法蕴含的哲理是A.着眼于乡村发展的整体性,用综合思维去处理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B.重视乡村建设水平,让环境变美才是打造群众美好生活新场景的关键C.建设重庆美丽乡村须用发展眼光看待环境建设与群众需求的矛盾分歧D.优化重庆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实现乡村发展间断性和飞跃性的统一近年来,“千万工程”极大改变了重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各区县因地制宜建设乡情陈列馆、农家书屋、“非遗”展厅、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阵地,普及乡村文化,展示乡村历史文化资源。这有利于①繁荣文化市场,满足村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②贴近百姓生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③弘扬了主旋律,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④推进乡风文明,以文化人增强振兴内生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铜梁学好“千万工程”,以文育人,传承古典技艺。铜梁舞龙是重庆市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铜梁龙需在美工上集国画、素描、剪纸、刺绣等技巧为一体,并参考戏剧脸谱的描绘手法,着重突出龙的气质。当栩栩如生的铜梁龙在传统民俗活动中一经舞出,便营造出热闹、欢快的氛围,承载了民众祈求风调雨顺,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铜梁舞龙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B.其制作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是艺术创作灵感的源泉C.铜梁舞龙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种物化形式D.铜梁龙与民俗活动融合拓宽了文化创新的基本路径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景区在充分利用自身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为更好地服务游客,推出了“演出+旅游”新业态,打造了演出线上和线下同步直播新模式。今年国庆还开发了新生代潮玩聚集地新产品等消费新场景,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均出现大幅提升。景区的上述做法表明①在服务游客的新措施中用辩证否定观开拓解决问题的新思路②突破思维定式会让景区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对未来发展的构想③运用辩证思维,在借鉴众多新的做法中去寻求景区更大发展④运用辩证思维,在整体性和动态性的对立统一中去把握事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思想政治·第3页(共6页)L12.图4的漫画《那些被破坏的缺口,可能正是希望的出口》(作者:王寅)蕴含的哲理是①要善于把握重点,没有缺口所代表的困境和挑战,也就不存在所谓希望的出口②以正确的方法去面对和处理缺口所带来的问题时,可能会找到新的出路和机会③缺口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能否成为希望的出口,会受到主体认识的影响④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利与弊两个方面,要善于从不利的情况中去发现有利的因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此回答13~15题。13.北京中轴线是中华文明的独特象征,其规划格局整体展现出《考工记》所载“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传统都城理想范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北京中轴线”代表了世界城市历史中的一种特有类型,其所体现的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哲学思想,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了重要贡献。由此可见,北京中轴线①是中华文明的秩序在都城规划建设上的生动实践②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③其建造的理念源于都城规划理论和中国哲学思想④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发展的根本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4.钟鼓楼、故宫、太庙、社稷坛、正阳门、天坛……北京中轴线上的这些地标,真实地存在于许多中国人的生活里,它们是历史的回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亦是时代的画卷,展现着今日的风采;更会陪伴着我们去往绚烂多彩的未来。如果你还没有去过北京中轴线上的这些地标,你的生活就会缺少一份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韵味。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这段文字中最少有两个性质判断、两个关系判断②用类比推理描写和说明中轴线上建筑对象的本质③钟鼓楼、故宫、天坛等都属于北京中轴线的外延④最后一句是基于实践而作出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凡是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人类文明成就,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都是历史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反映了从元代至今在都城规划建设上的伟大杰出,有价值和文化价值。据此可得①北京中轴线是历史文化遗产②北京中轴线与历史文化遗产是属种关系③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大项必须在结论中不周延④非历史文化遗产是没有价值或文化价值的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思想政治·第4页(共6页)16.2024年《开学第一课》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带领大家追溯龙图腾文化。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玉龙是中国龙图腾文化的实物见证,它的形象被设计师巧妙运用到中国探月工程标志设计(图5)中,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这一设计思路①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辩证统一来实现设计创新②运用联想思维,通过迁移搭建起了由此及彼的桥梁③表明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④体现出设计者的灵感使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52分)17.(52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好“一盘棋”守好“生命线”】材料一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协同成为这首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中的响亮音符。近年来,黄河流域水质逐步改善、水土流失减缓,共同推动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1)结合材料一,运用系统优化方法,分析黄河流域沿岸各地是如何唱好“黄河大合唱”的。(9分)材料二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也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在黄河流域开展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思想政治·第5页(共6页)2023年11月23日日,由政府部门负责统一协调,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理委员会里的8家企业以每立方米1.2元,总共1800万元的价格,购得四川省3年1500万立方米的黄河用水权,完成了跨省用水权交易的全国第一单。跨省(区)的用水权交易,以什么样的价格进行交易,需要履行哪些审批手续,以及交易完成后需要变更哪些环节,四川和宁夏都没有前例可以借鉴,其间中国水权交易所组织了宁夏和四川多次进行协调,两地探索深化用水权改革、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激活和完善水交易市场。(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哲学依据。(9分)(3)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从短期和中长期的角度来看,分析宁夏与四川用水权市场化交易产生的影响。(12分)【守好“黄河魂”做好“传承人”】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是在与北方、西部、南方少数民族的攻守战以及与亚洲、欧洲及非洲各国的文化交流中逐渐形成的,形成了具有开放、包容气质的黄河文明,其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自然伦理观、“同根同源”的民族心理和“大一统”的主流意识。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恰逢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创办120周年,黄河文化展围绕“九曲黄河一脉相承”的主题向世界讲好黄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024-11-25
·
7页
·
522.4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