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无答案

2024-11-30 · 8页 · 242.4 K

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摸底测试卷语文(三)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能源,是人类的永恒话题,从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到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能源利用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也越来越高效环保。20世纪40年代,为追求更高的能量效率和更环保的能源方式,人们开始研究可控核聚变。可控核聚变被称为人类“终极能源”,那么,可控核聚变为人类造福的新时代真的到来了吗?聚变与裂变同属于核反应,其过程均产生巨大的核能。裂变是指一个重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原子弹或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就是核裂变。核裂变存在风险,如核污染等,而核聚变则没有这种风险,其产物氦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惰性气体,无色、无味、无辐射。核聚变是与核裂变相反的过程,它是把小原子聚合成大原子。氘原子和氚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会产生一个氦原子和一个中子,并释放更多能量。氢弹就属于这一类型,而且能量比原子弹要大很多。虽然氢弹利用的是无污染的核聚变,但它产生的是破坏性的爆炸能量,无法维系长期日常生产生活的供电需求。要想和平利用核能,还需要研发可控核聚变,人们称之为“人造太阳”。太阳之所以能长期发生核聚变,是因为其存在着巨大的引力场,同时太阳的核心还有着近1500万摄氏度的高温。“人造太阳”不可能制造如此高温高压的巨大引力场,于是人们采用磁约束和惯性约束来解决“人造太阳”的相关问题。磁约束,是利用磁场把氘、氚等轻原子核和自由电子组成的超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有限空间内,让核聚变反应发生并释放能量。俄国科学家于1968年首先提出用“托卡马克”方法来约束核聚变。这种磁约束的形状就像一个“甜甜圈”,用无形的磁场将等离子体束缚住而持续反应。托卡马克技术较为成熟,如英国的JET装置于2021年12月生产了5秒内持续提供59兆焦耳的能量。惯性约束,是利用外壳的惯性限制聚变规模,通过内爆对热核燃料进行压缩,使其达到高温高密度条件,进而实现热核点火并燃烧,其中最有名的是用激光作为驱动源的惯性约束。矿产资源在“人造太阳”研发中不可或缺。例如,核聚变反应堆包层材料要加入锂,以便中子与锂反应产生新的氚核。每次氘氚反应都会消耗一个氚核,如果不利用这个机会补充氚核,反应堆燃料很快就会耗尽,因此氚增殖剂的主要材料是锂。聚变反应是以高速中子的形式产生大部分能量,由于中子不带电荷无法被磁场约束,它不仅可以穿越磁场,还可以穿过反应堆壁。因此,反应堆壁必须裹上多层“厚毯子”来吸收中子,并将其能量转化为热能,如冷却剂里有液态金属,而中子倍增剂材料则是含铍或钢的化合物。我国利用铍金属制造出“人造太阳第一壁”,向外依次为铜合金和不锈钢材料,均采用特殊的工艺共同构成隔热防护结构。可控核聚变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目前各国政府正加快实验研究,终极能源革命愿景即将呈现,科学家的智慧加上全社会的力量将敦促这一切早日变成现实。正如列夫·阿齐莫维奇所说:“当整个社会都需要的时候,聚变就会实现。”新时代将加速到来,实现“能源自由”的科技革命正在路上。(摘编自吴西顺、王登红《人类“终极能源”:可控核聚变》,《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材料二:2023年12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实施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明确可控核聚变领域为未来能源的唯一方向。我国“人造太阳”的研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几乎与国际上同步。2006年,我国在合肥自主建成了“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即“东方超环”(EAST),是全球首创的全超导型装置,用以探索无限而清洁的核聚变能源。2011年,我国与世界上30多个国家联手打造“人造太阳”,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器。这个实验反应器采用氘、氚核聚变反应,其中氘在海水中储量极为丰富,而氚虽不能自然生成,但可在反应堆中通过锂再生。2016年初,EAST将核燃料的等离子体加热到近5000万摄氏度,而且维持了102秒,使极端高温持续时间从原来的20秒提高了5倍。与此同时,欧洲和日本科学家虽然也成功达到中国团队所达到的温度,但他们的高温无法持续超过1分钟,因为他们担心会导致反应堆熔毁。2021年5月,EAST成功在1.2亿摄氏度下运行101秒。2021年12月30日,又实现了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这是目前世界上托卡马克装置高温等离子体运行的最长时间。新一代中国“人造太阳”即“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已于2020年在成都投入运行。HL-2M装置是我国早期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的改进升级版,它采用了更先进的结构与控制方式,等离子体温度有望超过2亿摄氏度。显然,中国“人造太阳”的研制已位于世界的最前列,而且其研制机构承诺将参与安装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器的核心装备,并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摘编自崔金泰《蓄势待发的中国“人造太阳”将创奇迹》,《人民日报》)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可控核聚变被称作“终极能源”,要比传统化石能源和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更环保,能量效率更高,并会造福人类。B.核聚变能够把小原子聚合成大原子,进而产生无辐射的惰性气体氦,所以会释放比核裂变更多的能量,同时也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C.太阳的能量源于巨大的引力和高温产生的核聚变,而“人造太阳”本身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需借助磁约束和惯性约束来解决相关问题。D.“中国环流器二号M”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实现了对早期托卡马克装置的升级,它将为我国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提供重要信息支持。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核反应由聚变和裂变两种形式组成,它们都可以释放大量能量,但在本质上却有很大的不同。B.中国在磁约束核聚变方面的研究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在惯性约束聚变领域却少有建树。C.核聚变反应堆包层材料,不但可以增殖氚以供燃料循环,还可以把中子能量转化为热能输出。D.我国“人造太阳”的研制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后来居上,并屡创新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作者用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的能源话题开篇设疑,这有助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到下文寻找答案。B.材料一中,列夫·阿齐莫维奇的言论,既说明可控核聚变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也昭示着可控核聚变未来应用的广阔前景。C.材料二中,作者将中国和国外的研究数据进行对比,意在说明中国团队因无需考虑反应堆熔毁问题而使高温持续时间增长。D.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分析阐释的过程中,都使用了数据和事例,既使文章显得科学和严谨,又增强了内容的说服力。4.请根据下面的图表信息,概述“人造太阳”对金属矿产资源需求的整体情况。(4分)“人造太阳”20年内对金属矿产的需求量5.对“人造太阳”的阐述,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冬景张炜进入阳历十一月,老人的神色变得沉重了。他一个人走向田野,注视天际,眉毛不停地抖动。树叶铺地,又被大风扫进干涸的沟渠。老人用一个网包往回背树叶,在自己的小院堆成一个垛子。接下来的日子,老人都到海边上去捡碎煤和木块。如果浪印上有一个蛤、一条小鱼,他都随手取了放进筐里。他的每时每刻的拾取和积累终于让人纳闷儿了。有人问他的小儿子:“你父亲是怎么了?”小儿子笑笑:“人老了还不就那样!”老人住的小院四四方方,是一人多高的围墙围成的,一角是他的小屋。老伴去世后,儿子让他住新房,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小院宽敞,装满了阳光,他一个老人舍不下这么多的阳光。白天太阳很好,他翻晒着木块煤屑。这样过了几天,他将它们堆起来,拍实,然后用泥封好。看上去,院子的一角像多了一个坟丘。小屋里最大的东西就是一个土炕。这个土炕最多睡过六个人:他、老伴、四个儿子。后来死了三个儿子,死了老伴,小儿子也搬走了。可是土炕依旧那么大。一个人坐在暖烘烘的大土炕上,看着窗外白雪飘飘,那才是一种富足。老人将土炕凿开两个洞,又用土坯接通了这两个洞口,沿墙壁垒了一圈。这样土炕里的烟火就会蹿到墙壁上,形成火墙。从屋里出来,他用草泥加固了墙壁,然后出了院门。向南遥望,远处的山影碧蓝碧蓝的。他每天都要看看南山,从颜色上可以知道风雨。那年大儿子到南山修水利,老伴让他去山上看儿子。儿子告诉他:这条山洞就是他们开的,要凿穿高山。老人慌了,说:“这做得成吗?要几辈子?”他忘不了回去的路上大雪没膝。还没有出山,他就听见了一声轰响。回到家里的第二天,有人送信说,儿子被埋在了山洞里!拉儿子的木轮子车几次陷进雪里……那个冬天啊,整个世界都是白的……车上的儿子血肉模糊。他们尾随车子往前走,不吭一声。半路上,老婆子一头栽进了白雪里,脸色变青。老头子把她揣进怀里往前走去,她身上的冰雪很快融化了,他的衣襟下一滴滴流出水来。“走吧,回去还得过日子!”老人找出一些钓钩和丝线,准备到海上去钓鱼。他盘算了一下,整整有半月的时间可以用来钓鱼。在太阳和暖的日子里,他要把闪闪发亮的大鱼从海里拖上来,然后搓上盐,悬到半空里晒干。天渐渐冷了,老人清清楚楚嗅到了严冬的气味。二儿子的一生与鱼紧相联系。他浑身皮肤像鱼一样滑。四岁的时候他到海边上玩,逮到了一条一尺四寸长的鱼。小院的树枝上悬满了鱼。这棵树落光了叶子,又结满了“鱼果”。老人坐在树下,有时用脚踢一下树干。树木向阳那面悬着的鱼哗啦啦响,他就取下来用马兰草捆了,干鱼的脊背上还闪着微蓝的荧光,那是从大海深处带来的。这些鱼如果一直呆在深水里就会活得挺好,它们却偏偏要到浅水里去寻找要命的渔钩!就像大雪陷住木轮子车的那个冬天一样,这个冬天同样出奇地多雪和寒冷。有一天半夜里涌起了大浪,大海的轰鸣声就像打雷一样。村里的人呼喊村民快去海上抢网,一群人发了疯似的往堆满了白雪的海岸上跑。他至今记得那个早上海浪突然安息下来,一群黑乌乌的人站在雪地里,见了他都扭过头去。……就这样,他见到了死在雪尘中的二儿子。儿子满脸血污,左手还紧扯着一片渔网。他躺在那儿,就像睡在大土炕上一样,顽皮地扭着身子,一只手插在毛茸茸的雪被里。拉儿子的木轮子车几次陷在雪里……那个冬天啊,整个世界都是白的……大约又过了两个冬天,老伴死去了。天冷了,他穿了一件长长的棉衣,真正的冬天就要开始了。每个冬天开始的情形都不一样:刮一次冷风,或者降一层毛茸茸的霜,有时甚至是下一场大雨。不过用一场雪开头是最好不过了,它预示了真正的冬天。三儿子就是在冬天的第一场雪里出生的,后来又在另一场雪中离去了。天越来越冷了。小儿子走进院内,向手上吹着气,搓着。老人说:“把船搁了吧,别出海了。”儿子愣愣地说:“为什么?冬天可是采螺的好时候哩。”老人站起来活动着,弓着腰咳着,费力地说:“在家……熬冬。”老人缓缓地走上海岸。他看到有一半海水变了颜色。一线黑云在远处悬着,云与水之间像是闪着紫红色的火苗。海浪一点点加大了,后来卷起一人多高,扑碎在砂岸上,有“昂昂”的回响。空气一瞬间凝固了,像无形的冰筒把人裹住。老人转身离去,步子急促。当他站在一个沙丘上回望大海的时候,大海已经没有了。他知道那是风暴劫走了大海,用它制造冰雪和严寒,然后一股脑儿压向泥土。天地间有多么凶狠的东西!他跑起来,一口气跑回小院。老人点燃了火墙,噜噜火声与风暴的声音搅在了一起。小儿子走到院子里,立刻呆住了。天空一片昏暗,小院之外的东西什么也看不见。他退回了屋里,“嘭”一声将门关严。老人记得有人说过,冬天总是跟他过不去。他还有一个最小的儿子,如今就呆在暖烘烘的小屋里。他盯着炕洞里的火燃起来,然后又取了麻袋里的草屑,厚厚地压在火炭上。一切做过之后,老人又掩上门走出来,走到院门口。雪还在落着。茫茫白雪,从脚下铺到遥远的地方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