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学A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的概念得到巩固和发展,其内涵也不断充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坎农认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正常人体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的分级调节有利于维持机体的稳态D.激素作用后就失活,需不断产生才能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2.脂肪酸在肝脏细胞中氧化分解时,其中间产物中的乙酰乙酸、D—β—羟丁酸和丙酮统称为酮体,酮体生成后进入血液,输送到肝外组织利用。健康人体血液中酮体含量少,当酮体产生速度超过肝外组织利用速度时,血液中酮体含量增加,可出现酮血症,导致酸中毒;过多的酮体从尿液排出形成酮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肝脏细胞具有大量的合成和利用酮体的酶B.尿液和血液中的酮体都属于内环境成分C.血浆pH下降并明显低于7才会引起酸中毒D.饥饿一段时间后血液中酮体的含量会增加3.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即成为淋巴液,组织液与毛细淋巴管内淋巴液的压力差是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的动力。毛细淋巴管是淋巴管的起始部分,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如图,丝状体可以牵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呈叠瓦状排列,构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动瓣膜,蛋白质、细菌等能由此进入毛细淋巴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内皮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液B.能增加组织液压力的因素往往有利于淋巴液生成C.组织液中能进入毛细淋巴管的物质都能进入毛细血管D.瓣膜有利于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还能防止淋巴液倒流4.神经胶质细胞可分为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它们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数量是神经元的10~50倍。在神经发育中,星形胶质细胞的结构终足几乎包被脑毛细血管80%以上的面积,而其与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可能是形成血脑屏障的基础,并从血液中摄取营养物质供应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包裹在轴突上形成髓鞘;小胶质细胞可通过吞噬作用去除不适当的突触连接。下列分析推测错误的是A.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具有营养功能和保护功能C.神经元的轴突和少突胶质细胞共同构成神经纤维D.小胶质细胞具有免疫功能,可能影响学习与记忆5.甘氨酸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氯离子内流,发挥作用后可被突触前膜主动吸收。如图表示两个相邻神经元及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变化情况,其中③处突触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是甘氨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此次兴奋传导中,②处膜内变为正电位时①处不会B.突触前膜释放和回收甘氨酸都需要消耗能量C.甘氨酸释放后,经扩散作用通过③处的突触间隙D.甘氨酸与受体结合后,③处突触后膜的电位保持不变6.让雄性小鼠接触其喜爱的具有甜杏仁味的苯乙酮,再对足部施以轻微但疼痛的电击时,雄鼠表现出恐慌,每天进行5次“闻苯乙酮-电击”,3天后,仅是苯乙酮气味就使雄鼠表现出恐慌。10天后,让实验雄鼠交配,子一代小鼠闻到苯乙酮气味就会恐慌,这种现象到子三代后才不再显著;而对照组雄鼠及后代闻到苯乙酮气味不恐慌。进一步研究发现:实验组雄鼠及其后代小鼠编码苯乙酮受体的Olfr151基因甲基化水平低于对照组,鼻腔里的苯乙酮受体则增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组亲代雄鼠足部受电击时表现出恐慌属于条件反射B.实验组亲代雄鼠闻苯乙酮气味表现出恐慌属于非条件反射C.实验过程中,苯乙酮气味由无关刺激转变成了条件刺激D.甲基化修饰促进Olfr151基因表达,使苯乙酮受体增多7.如图,在保持呼吸功能的前提下横断蛙脊髓1处,横断面以下脊髓因突然与高位中枢失去联系,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脊休克一段时间后,丧失的随意运动不能恢复,但一些以脊髓为中枢的反射活动逐渐恢复,其中恢复后的屈肌反射等变得亢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脊髓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属于外周神经系统B.正常蛙体内,高位神经中枢的参与会使屈肌反射减弱C.脊休克恢复后,蛙的随意运动仍全部丧失且无法恢复D.脊休克恢复后,在2处继续横断脊髓会再次导致脊休克8.情绪是人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抑郁是一种消极情绪,通常是短期的,但如果抑郁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解,则可能形成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必须到医院接受专业治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的高级功能还包括学习、记忆和语言等B.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抑郁,即形成抑郁症C.适量运动、调节压力可以有效降低抑郁症的发生D.抗抑郁药一般都通过作用于突触处来发挥作用9.慢跑是一种全身性的锻炼,被誉为最佳的保健体育活动,其以下肢跨步和后蹬动作为主,上肢摆动,腰部配合上下肢扭转,腹部肌群配合提腿。慢跑时,呼吸加快,心脏和血管的活动增强,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CO2产生增多,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血钠降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慢跑时,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B.慢跑时,下丘脑中调节呼吸的中枢活动增强C.慢跑时,血浆pH随CO2的产生、释放而不断降低D.慢跑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醛固酮分泌减少10.肠抑胃素和肠促胰素都是小肠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中国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林可胜教授是国际肠抑胃素和肠促胰素研究的先驱。摄入的食物中若含有橄榄油,胃酸分泌会受到抑制,为探究小肠影响胃酸分泌的途径,林教授设计了相关实验,部分过程及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组别处理方式进食前1h内胃液量(mL)进食后1h内胃液量(mL)1不做任何处理6.732.42静脉注射浸泡橄榄油的小肠提取液2.79.53静脉注射未浸泡橄榄油的小肠提取液4.248.54静脉注射经80~100℃高温处理的浸泡橄榄油的小肠提取液1.534.45将橄榄油注射到小肠内4.54.8A.肠抑胃素、肠促胰素通过体液运输弥散到全身B.组1和5的结果可以验证橄榄油能抑制胃酸分泌C.前3组结果显示:抑制胃酸分泌的是橄榄油刺激小肠产生的肠抑胃素D.结合组4的结果推测,抑制胃酸分泌的化学物质很可能是一种蛋白质11.CRP(C反应蛋白)是一种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物,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的CRP会急剧上升;过量饮酒后,血浆CRP水平也会升高,引起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的一系列反应(部分过程如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CRH”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B.长期过量饮酒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C.图中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激素调节D.神经递质和CRH、ACTH等都需要经过血浆运输1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为流脑,是一种冬春季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脑灭活疫苗可用来预防流脑,分为A群和A+C群两种。第1、2剂次为基础免疫,用A群流脑疫苗;第3、4剂次为加强免疫,用A+C群流脑疫苗。接种流脑灭活疫苗后,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下列属于参与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过程的淋巴细胞的是A.树突状细胞 B.细胞毒性T细胞C.巨噬细胞 D.辅助性T细胞13.自然杀伤细胞又叫NK细胞,属于大颗粒淋巴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5~10%;NK细胞具有非专一性的细胞毒杀作用,不需要抗原刺激,直接通过细胞毒性和释放穿孔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等,摧毁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等目标细胞。下列相关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推测NK细胞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等功能B.推测NK细胞是细胞毒性T细胞的一种,可参与细胞免疫C.与B细胞相比,NK细胞的活化也需要两个类似信号的刺激D.抗原、穿孔素、肿瘤坏死因子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14.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供者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作器官移植。器官移植容易失败与免疫排斥密切相关;但随着器官保存技术和外科手术方法等的不断改进,以及类固醇激素、淋巴细胞抗体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器官移植已经成为治疗多种重要疾病的有效手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类固醇激素可能会抑制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活化B.免疫系统一旦识别出HLA的差异超过一半,就会攻击供者器官C.抗淋巴细胞抗体可能通过与淋巴细胞特异性抗原的结合而发挥作用D.选择免疫抑制剂的用量需要在免疫抑制与预防感染之间寻求平衡15.辅助性T细胞的活性由基因Bcl-6和Blimpl共同调控,其中Bcl-6表达会导致细胞活性升高,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Blimpl基因表达会导致细胞活性降低,抑制B细胞的增殖、分化。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CD4既是抗原的受体,也是HIV的主要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旦辅助性T细胞基因Bcl-6表达,B细胞就能被激活B.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可能与基因Blimpl过度表达有关C.HIV通过特异性识别CD4进而侵入并破坏辅助性T细胞D.艾滋病患者的体液免疫能力下降,细胞免疫能力基本不变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16.(10分)下图表示人体部分体液之间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中,细胞外液主要由_______(填具体名称)构成,它们之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即_______。(2)正常情况下,乙和丙中蛋白质含量较低的是_______;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渗透压降低,最终引起组织水肿。(3)人体的免疫功能离不开淋巴细胞,在上图中,除了细胞I外,还有细胞_______也可能是淋巴细胞。(4)骨骼肌产生的乳酸随血浆运输到肝细胞转变成丙酮酸,运用图中字符完善这一过程中乳酸的运输途径:细胞I→乳酸→_______→丙酮酸。17.(11分)布鲁顿综合症(XLA)又称“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儿胸腺发育正常,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正常,但在出生4~6个月后开始反复发生严重的细菌感染,其发病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原B细胞分化为前B细胞的场所为_______。正常人体可以产生很多种抗体,从B细胞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2)据图分析,原B细胞、前B细胞和浆细胞中,布鲁顿综合症患儿体内明显缺少的是________;从免疫失调的角度看,布鲁顿综合症属于_______病。(3)推测布鲁顿综合症患儿细胞免疫功能_______(填“正常”或“缺失”),依据是_______。(4)研究表明,4~6个月内的布鲁顿综合症患儿不发病的原因是其体内存在来自母亲的特异性抗体。据此可用替代疗法治疗该病,其具体措施是_______。(5)基于遗传学角度分析,有布鲁顿综合症家族病史的正常夫妇可借助B超检查选择生育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以预防患儿出生。18.(12分)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几乎所有细胞都被动员起来共同抵御寒冷,起动员作用的是神经冲动和激素,甲状腺激素(TH)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冷觉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到_______产生冷觉,该过程_______(填“属于条件反射”或“属于非条件反射”或“不属于反射”)。请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写出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调节皮肤血流量来调节体温的具体反射弧:_______。(2)下图表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该调控机制的意义是_______,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内激素_______(填图中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而结构_______(填图中字母)分泌抗利尿激素的量往往会减少。(3)研究发现,给小白鼠注射一定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
2024-12-12
·
10页
·
286.3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