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强基联盟2024年12月高三联考历史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ABCCCDBDBADBDA1.C该遗址年代可达距今13万年,说明该遗址处于旧石器时代,出土的石器技术源自欧洲,故说明该遗址与域外可能存在交流,故选C。材料无法说明古人类源自法国,排除A项。旧石器时代采用打制技术制作石器,故排除B。材料重点在于说明该遗址与域外的联系,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无关,排除D。2.A材料展现了汉武帝时期的“告缗”制度,借此制度,汉朝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打击了商人势力,故选A.“告缗”制度不涉及普通百姓的赋役征收,排除B。“告缗”与打击土地兼并和社会控制无关,排除C和D。3.B魏征劝谏唐太宗“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说明魏征主张通过治理国内政治来解决少数民族边疆地区问题,反对武力征服。①②④属于“文治”,西征突厥属于武力征服,故选B.4.C材料中黄宗羲的两句话批判了君主将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认为君主是天下不得安宁的原因,由此可见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故选C。ABD与材料无关,排除。5.C《钦定宪法大纲》的这些条款暴露了清朝预备立宪的实质是为了维护满清的特权统治,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故选C。政党政治名存实亡是民国成立之后,排除A。专制政体尚未终结,排除B。共和观念深人人心是中华民国建立之后带来的影响,排除D。6.C通过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掌握了一部分军队,故选C。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是北伐的影响,与题干无关,排除A。国共合作抗击侵略属于抗日战争时期,与题干无关,排除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南昌起义,排除D。7.D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文件是《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内容包括实现三民主义、停止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号召民族抗战等,故ABC符合材料。建立联合政府是抗战后期中共七大上《论联合政府》等内容,不符合题干。本题为反选题,故选D。8.B题中漫画中呈现的“麦克阿瑟”“朝鲜”“美军”等可以看出漫画背景是朝鲜战争,《把敌人赶回三八线》是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口号,故选B。《枪杆子里出政权》是八七会议的论断,排除A。《反内战反饥饿》是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冬爆发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的口号,即“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排除C。《还我河山》是抗日战争时期针对日本侵略者的口号,排除D。9.D表格呈现了1978-1983年,即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增长情况。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的时间为1984年,排除A。上海浦东新区开放的时间为1990年,排除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于21世纪初,排除C。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了经济增长,故选D。10.B材料反映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与非洲的经贸合作中给予非洲国家的重要帮助,体现了“真实亲诚”的原则,故选B。“亲、诚、惠、容”的理念适用于周边国家,排除A。C、D与题干无关,排除。11.A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故选A。腓尼基字母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排除B.C与题干无关,排除C。“西亚地区是欧亚两大洲的文化源头”与史实不符,排除D。12.D南斯拉夫铁托改革使南斯拉夫形成了不同于苏联的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苏联模式,排除A。改革迷失社会主义方向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排除B。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南斯【历史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拉夫改革是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的表现,排除C。南斯拉夫改革后与苏联关系恶化,为了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国家安全,遂发起不结盟运动,故选D.13.B据题干可知,法国议会为巴黎公社平反是为了“尽历史责任”、给予巴黎公社成员尊严,这些举措是为了缓解法国国内日益激化的劳资矛盾等社会矛盾,从而弥合法国社会的分歧,故选B.ACD与题干无关,排除。14.D据题干“保证国际汇率的相对平衡”“建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等可知,这是此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之一,故选D。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苏联领导下的经济组织,排除A.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且与题干无关,排除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主导下的政治军事组织,与题干无关,排除C.15.A题干展示了当今世界局部战争频发的客观现实,说明了当今世界安全问题依然严峻,需要改革原有的国际治理体制,故选A。题干呈现的是安全问题非发展问题,排除B.CD与题干无关,排除。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161718192021答案ACBBCA16.A材料中的“股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讲的是股人信奉鬼神,带领人民进行祭祀,重视鬼神超过了礼仪,先用刑罚后用赏赐。这体现了商人对“人鬼”(即祖先)的崇拜。祖先崇拜深刻影响了宗法制,故选A。分封制是西周出现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B。禅让制是夏启之前的政治制度,排除C。内外服制是商朝的地方管理制度,与题干无关,排除D17.C南宋时期失去北方大量土地,偏安江南。通过材料可知,南宋理学家通过华夷之辨和道统论,为南宋的正统地位寻求合理性,故选C。材料没有反映民族交融,排除A。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出现于明清之际,且与题干无关,排除B。南宋理学家提出道统论是为了寻求南宋的正统性,与富国强兵无关,排除D.18.B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在此期间,他提出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主张。材料中,陈独秀传达了允许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理念,故选B。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是京师大学堂的创立,排除A.C与题干无关,排除。D与题干无关且史实错误,排除。19.B材料呈现的土地可以看到该帝国的疆域覆盖了两河流域、小亚西亚半岛东部以及部分尼罗河流域地区,故可以判断该帝国为亚述帝国,选B.赫梯帝国鼎盛期疆域从小亚西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并未包含尼罗河流域,排除A。巴比伦王国的统治区以两河流域为主,排除C。埃及新王国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但未涉及巴尔干半岛,排除D.20.C据材料可知,中国人因为西方人从中国运出水银,但从印度、日本等带回大量白银这一现象而认为西方人掌握炼金术。印度和日本都是中国外贸的重要中转点和目的地,与白银流入中国的贸易网密切相关,故选C。利玛窦前往中国的目的是传教,与材料无关,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闭关锁国政策,排除B。材料与郑和下西洋无关,排除D.21.A据图标可知,1800年后,大国间战争的时间占比迅速下降。1815年后,随着维也纳体系、凡尔赛体系、联合国的建议、一系列国际公约和法规的建立等,国际法不断发展完善,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家冲突,稳定了国际秩序,维护了世界和平,故选A。多极化格局尚未确立,排除B.霸权主义日渐式微与史实不符,排除C。主权意识的不断强化并不能减少大国间的冲突,在一定时期内甚至是导致冲突频繁的原因之一,排除D.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2题20分,23题7分,24题13分,25题12分,共52分)22.(1)边疆问题:北方蒙古南侵;南方倭寇和殖民者骚扰。(2分)措施:北:改京营制、推行募兵制、修建长城、布置军镇、设立赤斤蒙古、沙洲等卫;(3分)南:派戚继光等人抗倭、组建戚家军。(1分)(2)原因: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战略位置重要,事关国家安全;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对外贸易交流的窗口);资源丰富。(或答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出兵占领伊犁等外部危机,给1分)(4分)【历史卷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措施:收复新疆;发展新疆本地经济(如答屯田、恢复水利等具体史实,最多给1分);在新疆地区建省。(3分)(3)原因:国内: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信念;邓小平个人的外交才能;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一国两制政策的提出;国际:世界殖民体系的逐步瓦解;二战后,英国实力相对衰弱;国际法的发展。(4分)认识:妥善处理维护边疆稳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之间的平衡问题;立足国情,因地制宜;加强边疆地区的社会开发与经济建设:积极推动制度创新,与时俱进;坚定维护国家主权与统一。(3分,言之成理也可给分)【解析】(1)小问一:材料分别陈述了北方俺答汗南侵和南方倭寇袭扰,由此可见明朝的边疆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向。小问二:由“庚戌之变后,明世宗下诏改京营制,大力推行募兵制。修建长城,自山海关至居庸关修建墩台3000余座”可见明朝针对北方问题的军事改革内容丰富,包括改京营制、推行募兵制、修长城等,结合所学,还可以知道明朝在北方推行了布置军镇、设立赤斤蒙古、沙洲等卫等一系列措施。针对南方倭寇袭扰问题,明朝派戚继光等人抗倭、组建戚家军。(2)小问一:左宗棠在奏疏中明确新疆是中国传统领土,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并且认为放弃新疆将会导致“祸延腹心”,说明新疆事关国家安全。新疆地处西域,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是对外贸易交流的重要窗口。这一时期的新疆内忧外患,面对阿古柏政权、英国等殖民国家等入侵,危机严重。此外新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物资场地。故“新疆不可弃”。小问二: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根据“推行屯田政策,恢复水利,发展农业,力图从经济上稳定新疆局势”等可以看出清政府重视新疆本地的经济建设。结合所学还可知为了巩固对新疆的统治,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设省。(3)小问一:题目要求从国内外两个角度分析香港得以回归的原因。据材料可知邓小平在香港问题上立场坚定,维护国家主权且拥有卓越的外交手腕。国家主权的维护也离不开综合国力的提升,一国两制为香港回归提供了制度基础。二战削弱了英国等欧洲殖民国家的实力,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二战后国际法不断完善,领域大大扩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小问二:据材料一可知,对贸易政策的处置失当是导致南北方边疆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我们要处理好维护边疆稳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之间的平衡问题;据材料二可见清政府在收复和治理新疆上从当地具体情况出发,因地制宜,且重视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据材料三可知,既要坚定维护国家主权,也要加强制度建设,与时俱进。23.观点:赫德在中国的活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但本质上服务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2分)背景: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赫德长期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把持中国海关大权。(1分)分析:赫德任内创建了一整套海关管理制度和现代邮政系统,增加了关税收入;提出中国政治改革的建议,传播西方的先进思想;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任写2点得2分)但是他长期把持中国海关大权,协助签订不平等条约,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文化侵略,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利益。(任写2点得2分)【解析】本题为评析题。赫德在1854年来到中国,这一时期的中国正面临西方入侵,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主权不断丧失,其中包括关税主权。根据表格的内容,可以发现赫德在中国的活动具有两面性。例如他建立现代海关系统和邮政、修铁路、提出中国改革的建议、传播西方新知识等等,都在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但是他协助签订不平等条约、掌控海关、协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推动清政府向外借款、传播西方价值观等等,本质上都是服务于西方侵略的。24.(1)社会变化:产生重大经济影响;技术的更新;观念的交流与碰撞;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答人口结构变化也可);引发社会分层(答带来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也可)。(4分)贡献: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2分)(2)现象:文化传播与交流过程中存在文化反弹的现象。(2分)说明:埃及长期受到英国殖民统治,英国长期向埃及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宗教、制度等。(2分)二战后,埃及成立共和国,进一步消除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年12月高三联考历史试卷答案
2024-12-24
·
4页
·
2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