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衡金卷·名校联盟南宁三中、玉林高中2025届12月联考语文答案1.D【解析】A项错在“因此往往会陷入自我重复之中”,强加因果。且“情感基调”并不等同于“情调”。B项“一个对生活高度敏感的作家……每写一个作品都有新的东西,或者是新的语言,或者是新的结构,或者是新的叙事和表达方式”,不一定在手法上创新,且“在手法上创新”和“为了表达对人生、世界、生活的思索和对人类未来发展的终极关怀”不存在目的关系;C项根据原文“作家与生活的关系,应当是左手与右手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创作需要才华,……只有对生活保持高度敏感的作家,才可能把才华变成聚宝盆,才可能凭借才情和勤奋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才华横溢的作品”可知,创作与才华的关系,和作家与生活的关系并完全一样。2.D【解析】D项小小说“不是还原生活事件……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且“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要还原生活事件”不存在递进关系。3.B【解析】B项属于作家的敏感,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观点:“作家对生活要有高度的敏感。”A项属于个人性格的敏感,对语言的敏感。C项属于摄影师的职业敏感。D项虽然属于作家对生活的高度敏感,但没有提及这种敏感对文学创作的积极作用。4.①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材料一用“灵丹妙药”“额度固定的存款”“聚宝盆”,比喻作家的才华,材料二用“一粒种子”,比喻敏感的作家对生活的发现,使论证生动形象。②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材料一通过将对生活敏感和不敏感的作家进行对比,突出了敏感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性;材料二则将作者小小说和新闻报道进行对比,强调了文学作品“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对比论证使得观点更加鲜明,说服力更强。③开门见山地提出关键词“敏感”。能引发读者的关注。④语言通俗易懂。如材料一第五段与材料二第二段的语言平实自然,具有生活气息,使论证易于理解。(每点2分,答到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5.①作家对于生活的敏感程度,直接关乎其作品是否充满活力,是否贴近现实,是否富有情趣,以及是否能展现出一种生动热烈的生活气息。②一个对生活高度敏感的作家,能不断超越自我,在创作手法上创新,并深入观察思考生活,表现丰富的细节,揭示复杂关系,展现终极关怀。③敏感使作家保持真诚态度,用心感受并用文字表现生活,打动读者,弥补生活不足,还原本质,探究真相,呈现立体真实世界。6.C【解析】一是“两次描写的作用”是有相同之处的,都表达有崇高敬意;二是“旨在表现人们对庆爷爷的深切怀念。”错误,第一处旨在“崇高敬意”。7.C【解析】“他老人家”的称呼才包含了对庆爷爷的尊敬,“送了命”看似回答很随意,实则表现了农民对庆爷爷牺牲的痛心。8.①“新的力量”是指从“庆爷爷坚持要送李排长过河”以及“被抓后宁死不屈的态度”看到了庆爷爷爷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不屈的斗争意志(或者敢于斗争、不折不挠、敢于牺牲);②“新的力量”是指庆爷爷牺牲带来的冲击以及百姓生活不得安宁的现实让战士们坚定了要打败敌人的决心。③“新的力量”是指战士们从百姓们对抗战队伍的大力、无私支持以及阶段反“扫荡”任务的胜利中坚定了对光明未来的期盼。(答对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9.①通过描写“漆黑的大野”“静悄”的河岸等自然环境描写和“据点”高度警戒的局势,渲染紧张的氛围;②抓住渡河前的等候、渡河中的轻装过河、渡河后的急速脱离几个关键环节,使渡河过程环环相扣,表现出渡河行动的迅速,营造出紧张的氛围;③通过“低声”“警惕地望了几眼”“急急的要脱身”等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让读者产生紧张的心理。10.答案:CEH【句子翻译】这几个人都是仁义、贤能、忠良而有本领的人,不幸遇到荒谬昏庸的君主而死去,那么即使贤圣也不能逃避死亡和刑辱,为什么呢?11题答案:CD,D项“弗顾也”的“顾”意思是回头看,大行不顾细谨的“顾”,翻译为顾虑、考虑,两者词义不同。12.答案:D【解析】原文“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并非用自己与尧舜作比较,而是将“处畎亩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与“使是君为尧舜之君”两种做法作比较,得出结论:在乡野间(出世)以尧舜之道自娱自乐,不如踏上仕途(入世),让当今的君主做尧舜一样的圣君。13(1)亲自拿着炊具做厨师,亲近熟悉后,汤才知道他贤能并重用了他。赋分点:①身:亲自(1分);②庖宰:厨师(1分);③昵近习亲:亲近、熟悉(1分);④句子大意1分。13(2)我是百姓中的先觉者,我就得拿尧舜之道让这些百姓有所觉悟。赋分点:①者也,判断句,要求翻译出“是”;(1分)②将,表示强调、肯定,必定,得;(1分)③觉,唤醒,使......觉悟;(1分)句子大意1分。14.韩非子认为,伊尹的确曾经做过厨子,但他是出于无奈,不得已而为之。(1分)孟子认为,伊尹没有做过厨子,他是躬耕于山野、笃信“尧舜之道”的“先知先觉”,以尧舜之道为乐,(1分)后来接受商汤的聘请是为了天下的百姓,体现了伊尹天下为公的责任与担当。(1分)【文言译文】材料一:所以法则虽然正确,未必被听取;道理虽然完美,未必被采用。大王若认为这些话不可信,轻则看成是诋毁、诽谤,重则使进言者遭到灾祸、死亡。所以伍子胥善于谋划而被吴王杀了,孔子善于游说而被围困在匡地,管仲确实贤能而鲁国囚禁他。这三个大夫难道不贤吗?但(鲁、宋、吴)三国君主不明智,上古有商汤极其圣明,有伊尹极其聪明。极其聪明的去进说极其圣明的,这样尚且多次进说却不被接受,还要亲自着炊具做厨师,亲近熟悉后,汤才知道他贤能并重用了他。所以说,用最聪明的去进说最圣明的,未必一到就被接受,伊尹说汤就是这种情况;用聪明的去进说愚蠢的必定不被接受,周文王进说殷纣就是这种情况。这几个人都是仁义、贤能、忠良而有本领的人,不幸遇到荒谬昏庸的君主而死去,那么即使贤圣也不能逃避死亡和刑辱,为什么呢?就是昏君难以劝谏,所以君子难以进言。况且合情合理的话是逆耳冲撞的,除非贤圣没人能听进去,希望大王仔细考虑。材料二:万章问道:“有人说伊尹通过做厨子来向汤求取(赏识和任用),有这么回事吗?”孟子答道:“不。不是这样的。伊尹在有莘国的郊野种地,而以尧舜之道为乐。如果不合乎道,不合乎义,纵然把天下给他作俸禄,他也不会回头看一下。纵然有四千匹马系在那里,他也不会看一眼。如果不合乎道,不合乎义,便一点也不给别人,也一点不从别人那儿拿走。汤曾让人拿礼物去聘请他,(他)却平静地说:“我要汤的聘礼干嘛呢?我何不呆在田野里,就这样以尧舜之道自娱呢?”汤几次派人去聘请他,不久他突然醒悟改变了态度说:“我与其呆在田野里,就这样以尧舜之道自娱,又为何不让当今的君主做尧舜一样的君主呢?又为何不让现在的百姓做尧舜时代一样的百姓呢?(尧舜的盛世,)我为何不让它在我这个时代亲眼见到呢?”“上天生育百姓,就是要让先知先觉者来使后知后觉者有所觉悟。我是百姓中的先觉者,我就得拿尧舜之道让这些百姓有所觉悟。不由我去唤醒他们又有谁呢?”(伊尹是这样想的:)在天下的百姓中,只要有一个男子或一个妇女没有被尧舜之道的雨露所灌溉,便好像自己把他推进山沟里(让他去死)一样。他就是如此把匡扶天下的重担挑在自己肩上,所以一到汤那儿,便用讨伐夏桀、拯救百姓的道理来说服汤。我没有听说过先自己不正却能够匡正别人的,更何况先自取其辱却能够匡正天下的呢?圣人的行为各有不同,有的疏远君主,有的靠拢君主,有的离开朝廷,有的留恋朝廷,归根到底都要洁身自好而已。我只听说过伊尹用尧舜之道向汤求取,没有听说过他用的是厨子的身份。”15.D【解析】“词的结尾以景结情”错。“更如今、不听麈谈清,愁如发”重点在“愁如发”,是抒情句,应为“以情结景”。16.①作者写“弦与望,从圆缺”,言“月有阴晴圆缺”,自古如此,不必在意,以超脱、旷达的态度消释无月可赏的遗憾。(2分)②“倩飞廉”二句,词人想请风伯特地为他把云彩吹开,以便赏月,可又找不到人去跟风伯说,既有月被云遮之愁,也有缺少知音之愁。(2分)③主和派清谈误国,更让人忧愁。“愁如发”,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寄寓南归以来收复中原的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悲愁。词人看似旷达,其实内心深处并未摆脱愁苦。(2分)【诗词译文】中秋节乃美景良辰,本应该教人欢喜。况且中秋佳节,天朗气清,月光清静明朗。我特意登楼望月,但今晚却乌云蔽空,仿佛有人用一张大幕把月亮遮住。想请风伯飞廉把乌云吹散,但向谁去诉说呢?任凭月亮从圆到不圆,今天与昨天又有什么不同呢?中秋之际,正是桂花盛开堪折之时。怎么能像赵知微那样登上天柱峰,在明月之下与家人欢度中秋节呢?当今那些主和派清谈误国,比中秋无月更让人忧愁。【诗词赏析】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抒怀的词。此词起笔泛言中秋美景良辰,素月扬辉,正是赏月的好时节。接写有心赏月而不得的惋惜、无奈之情。过片四句逆挽,以超旷的态度消解无月可赏的憾恨。再由昨夜桂月堪赏,而幻想冲出云幕,登高赏月,与客从容陪伴,共酬佳节。末二句由不能赏月联想到主和派清谈误国,寄寓壮志难酬的悲苦。全词在艺术上借题发挥,因景写情,情景交融,描写议论合为一体,笔致婉曲,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词的上片因景抒恨。开头两句泛写中秋节给人的美好感受。中秋古称团圆节,良辰美景,花好月圆,家人团聚是很重要的。但中秋毕竟是赏月的好日子,风月可人尤为重要,强调了中秋赏月的必要性。接下去两句写可能性。词人使用“况”字把意思推进一层,言何况中秋节是秋天的节日,是时万里无云,天朗气清,素月扬辉,正是赏月的好时节。这是虚写,欲抑先扬,为下文写无月可赏做了很好的铺垫。“着意”二句写无月可赏的惋惜。词人登楼望月,月亮却被云幕遮蔽,心头不免有失望之情。前一句写有心赏月,以见其兴趣之高;后一句写云幕遮月,使其不能“瞻玉兔”,写失望之甚。两相对比,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倩飞廉”二句写不得赏月的无奈。词人想请风伯特地为他把云彩吹开,以便赏月,可又找不到人去给风伯说说,虽有心赏月却无可奈何,思想情绪便跌入了谷底。“凭谁说”一句,写出了缺乏知音的内心愁苦。下片援理遣情。“弦与望”四句挽回一笔,言“月有阴晴圆缺”自古而然,并非今天才有,故可任凭它圆缺,不必太在意,以超旷的态度消释无月可赏的憾恨,使心情重新振作起来。接下去两句写昨日天气很好,月光明亮,桂月堪赏,令人羡慕。把欢快的情绪又推进一层。“安得”二句写词人的幻想。这两句用赵知微雨夕登天柱峰同诸生共同玩月的典故,幻想冲出云幕,登高赏月,与客从容陪伴,共酬佳节,以浪漫主义手法,把节日的欢快推向高潮。“安得”二字中既有期望,又含失望,表明美好的愿望难以实现。结尾两句转笔收束,从理想回到现实,写幻想破灭后的愁苦。中秋无月已经足以让人忧愁,而当今那些主和派清谈误国,比这更让人忧愁。“愁如发”一句,用比喻写出内心愁苦之多。这里的“愁”,既有月被云遮之愁,也有缺少知音之愁。词人触景伤怀,寄寓了南归以来收复中原的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悲愁。文似看山不喜平,词人能把中秋不见月这样一个平常的自然景观,写得如此曲折,感慨万千,且以情结景,就使作品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苏轼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其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心理,似悲而实旷;而此词则不同,虽然词人口头上说“弦与望,从圆缺”,其实内心深处并未摆脱愁苦,其根源恐怕不限于云幕遮月,而在云的背后似有更令其无法排解的愁苦,而借中秋以写之,故较之苏词更悲苦沉郁。17.(1)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示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何以解忧?唯有杜康18.C文中加点的“在”是副词,表示“褪”的动作正处于进行状态。A“在”是介词,指“笑”这一行为的处所。B“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后多跟“不”。C“在”作副词,表示“冲刺”动作正处于进行状态。D“在”是动词,指存在。19.【答案】参考示例:这里,峡谷幽深,山峦如波涛般起伏,森林仿佛无边的色彩海洋。在明净的阳光里,光雾山浓绿渐褪。伴着秋日的脚步,光雾山的红叶是一日一色,金黄、橙红、橘红、深红渐渐在绿海中蔓延开来。这里不愧为“中国红叶第一山”。【解析】拍摄推介光雾山红叶的短视频,根据材料,画面的其它要素要围绕“红叶”写。解说词要做到要素齐全(2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邕衡教育•名校联盟2024年-2025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12月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2024-12-24
·
7页
·
23.1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