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三)历史试卷

2024-12-24 · 6页 · 79.6 K

绝密★启用前2025届高三年级TOP二十名校调研考试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约30%)+《中外历史纲要》下(约7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是公元前186年西汉政府颁布的《二年律令》中的部分律文。这些律文律文条文捕律“捕从诸侯来为间者一人,拜爵一级”贼律“及守乘城亭障,诸侯人来攻盗,不坚守而弃去之若降之,及谋反者,皆要(腰)斩”A.表明刑律推崇以礼入法B.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印证边疆安全受到重视D.反映出推恩令得到有效实施2.宋真宗时,朝廷不允许民间将《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等“九经书”以外的书籍在宋辽榷场“博易”(交易)。宋哲宗年间,苏辙出使辽国后在《北使还论记北边事札子》中称:“本朝民间开版印行文字,臣等窃料北界无所不有。”这些从侧面反映出A.辽朝印刷技术高超B.宋政府严守重农抑商政策C.宋辽经济互补性强D.中原文化具有较强辐射力3.右图为中央苏区《少队游戏》目录表(部分)。由此可知,中央苏区序号游戏名称1勇敢冲锋杀敌2扩大红军一百万3粉碎敌人五次“围剿”4帮助红军家属耕田5反对开小差6节省粮食帮助红军7借五百担谷子给红军8活抓白军师长9夺取中心城市10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11反对白色恐怖A.儿童教育课程体系较为完善B.寓政治教育于少儿娱乐之中C.教育方式受制于条件的落后D.对儿童实施了全面军事训练4.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中国共产党将新解放城市的官僚资本予以没收,并将其改造为国营经济;还及时对国营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到1952年,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确立。这些变化说明A.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逐步奠定B.计划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C.新民主主义经济逐步走向消亡D.国民经济的区域布局改善5.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集体和农民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将资金集中起来,联合兴办各种企业。1985年,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派统购任务。这些举措A.变革了农村的生产关系B.促进了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C.开启了农业现代化之路D.在农村初步确立了市场经济6.汉谟拉比一再声称制定法典是为“使强不凌弱”、为了让人们能“伸张正义”。他还提出了诸多神名,借以表明“我”汉谟拉比的权力是无限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汉谟拉比的这些做法意在A.确保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B.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C.巩固统治秩序和专制权威D.保护奴隶主私有财产7.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古希腊狭小的城邦不能满足生活所需,于是不断地进行海外殖民运动。其中以小亚细亚沿海、黑海周围的希腊城邦尤为繁荣,其政治经济活动也和母邦相同。这A.反映出希腊化世界的形成B.体现出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C.源于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D.易引发与波斯帝国间的冲突8.西欧早期大学教师主要以教士为主,他们依靠教会俸禄为生。12世纪,博洛尼亚大学成立后,世俗教师进入大学课堂,大学所在城市颁发的薪俸成为教师们的重要收入来源。这一转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关系的瓦解B.庄园制生产的兴盛C.世俗王权的削弱D.工商业经济的发展9.下图为阿拉伯帝国时期东方商品输往西欧常规方式的示意图。这主要说明A.阿拉伯充当了中西交流的中介B.该时期的朝贡贸易发达C.阿拉伯帝国注重强化商业管理D.陆上丝绸之路较为繁荣10.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人在印度和马六甲建立据点。此后,澳门和长崎也被开发成贸易港,西班牙在马尼拉建立基地。1580年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合并后,亚洲的商品通过澳门、马尼拉被运到美洲。这表明A.全球贸易网络不断完善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亚洲C.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D.亚洲已经普遍沦为殖民地11.18世纪80年代,法国贵族拉法耶特从北美回国后,他指出“新世界的革命给予旧世界的压迫者以教训,为被压迫者树立榜样”,并希望“把专制制度转变为有限君主制”,其观点在法国贵族和知识阶层中广为传播。由此可知,法国A.民族国家的认同加强B.社会转型受到外部因素影响C.贵族是大革命的先导D.启蒙思想的内涵得到了完善12.1803年,在拿破仑授意下,神圣罗马帝国通过《帝国代表重要决议》,将德意志教会的财产转移到了德意志世俗君主手上。同时,撤销了大批昔日的教会诸侯领地以及帝国直属自由市。这说明,拿破仑战争A.促进了欧洲各民族间的融合B.为德意志统一奠定基础C.推动了王权至上的重新确立D.重构了欧洲的政治文化13.19世纪中期以来,亚非部分国家上层统治者推行改革,如波斯的密尔扎·塔吉汗改革、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埃塞俄比亚提奥多二世改革等。这些改革均注重用西方军制改造军队,招聘“西匠”,派遣留学生学习工业技术等。这些改革A.利于亚非地区近代化的推进B.反映亚非国家民族独立意识的强化C.表明欧美文明具有普世价值D.说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逐步解体14.有历史学家称,“战争年代(一战)目睹了一种日益高涨的期待,即印度将赢取同盟国所为之奋斗的民族自主。为了这个目的,新的联盟在温和派和激进派、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之间形成了”,他们主张“利用帮助英国人并跟他们合作来提高我们的地位”。这反映出当时印度A.民族解放运动兴起B.民族自决观念具有一定保守性C.和平主义思潮蔓延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目标已达成15.下表所示为苏联领导人的部分主张。这反映出苏联苏联领导人主张斯大林提出苏联要在10~15年内人均工业产品产量赶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赫鲁晓夫提出10年内工业生产绝对量与人均工业产品产量都要压倒美国戈尔巴乔夫针对与美国经济实力差距拉大的趋势,提出“加速战略”A.与美国争霸中长期处于守势B.工业生产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状态C.改革日益背离社会主义方向D.经济发展战略一定程度脱离实际16.“特殊与差别待遇”是WTO的一个专门术语,往往是指发展中国家可在WTO谈判中可做出比发达国家少的承诺。目前,在WTO内部,南北国家之间围绕“特殊与差别待遇”这一问题的分歧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间在这个问题上也难以维持统一立场。这表明当今世界A.发达国家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崇B.经济衰退的趋势明显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待完善D.经济全球化进程停滞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开元十五年(727),冀州、幽州、莫州大水,河水泛滥。八月,制曰:“河北州县水灾尤甚……宜令所司量支东都(洛阳)租米二十万石赈给。”十二月,河北饥甚,转江淮租米百万余石赈给之。贞元元年(785)以工部侍郎刘太真充河东、泽潞、恒冀、易定等道赈给宣慰使。元和十二年(817),河北大水,由于易、定二州所在的义武军以及沧、景二州所在的横海军对朝廷态度较为恭顺,唐宪宗“令本州厚加优恤。仍各以当处义仓斛斗,据所损多少,量事赈给。”不足则“讫具数奏闻”。大和九年(835),唐文宗听闻魏博六州阻饥尤甚,野无青草,道馑相望,于是赐粟五万石。贞元八年(792),“江、淮、荆、湘、陈、宋,至于河朔,连有水灾……其州县田苗损五上者,皆免”。唐晚期,“军储国计,仰给江淮”,同时河朔藩镇“户版不籍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虽然河北道灾害频繁,但整个唐后期,朝廷遣使宣慰河北水旱灾害仅有5次,远少于唐前期的25次。——摘编自吴汝峰《唐代河北道水旱灾害及其防治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中央政府救治河北道水旱灾害的举措。(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唐晚期中央政府针对河北道水旱灾害救治锐减的原因。(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卡佩王朝建立之前,巴黎城的范围只限于“首都的小岛”上。腓力二世在1180年登基时,铺设了两条横穿巴黎城的街道。他还给巴黎建造了一条引水管和两处水池。对于腓力对巴黎城的改造,时人曾作出豪语说:“巴黎是王国的首都,也是王室的驻所。”材料二诺曼底由英王控制,居于塞纳河下游,控制着塞纳河的出海口。卢昂是南北商人往来的大商都,“商人的账册,每页都是写得满满的”,其进出口货物名目繁多。来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运酒船只驶入卡雷港内。尼奥尔、圣冉·敦格里盛产葡萄酒,并拥有大量出口贸易。1210年法王收复诺曼底后,王室所在地的巴黎成为塞纳河沿岸各城市的中心,沿岸的各商人联合会部参加了巴黎的“内河商人同盟”。相对于英王竭泽而渔的税收政策,腓力二世以宽大的态度来安抚他新征服地上的臣民。他批准了卢昂的城市特权并赐给它对爱尔兰贸易的专利权,解除了市场和市集上英王理查德和约翰所课征的苛捐杂税。——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2~13世纪法国塞纳河流域城市繁荣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2~13世纪法国塞纳河流域城市繁荣的原因。(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在世界成为有机共同体之前,前人的发明与创造不能延续下来,经济和社会发展退回到重新开始的地步,而当世界成为有机共同体之后,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间的壁垒被打破了,人们不仅能够把前人的文明沿袭下来,而且能使地域文明跳出地域的界限,为其他地区和民族所接受,成为人类共有的文明,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在这些文明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文明,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摘编自李岫《从世界历史思想看现代化进程的开放性》根据材料,围绕“从地域文明到共有文明”,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知识,提出一个具体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意识到“随着卡斯特罗的到来,共产主义已经进入这个半球”,必须对拉美政策做出较大调整,才有可能将拉美引向发展的“正道”上。1960年,美国设立了拉美社会进步信托基金,并立即向美洲开发银行拨付了5亿美元,用于改善拉美国家下层民众的生活质量。1956~1960年,在反美反独裁的浪潮中,拉美有10个国家的独裁者相继倒台。美国政府看到独裁政治在拉美大势已去,改变了以往支持独裁政权的姿态。1958年,当选总统的委内瑞拉政治家贝坦库尔特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提高外国石油公司的税率,但并没有没收外资公司的土地。基于此,贝坦库尔特成为美国政府口中值得表扬的榜样。美国政府减少了对拉美国家的军火贸易,规定拉美国家须将减少的军费支出用于社会和经济改革上面。美国强调拉美军队除了保卫祖国、抗击外来入侵的“硬职责”外,还应履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软义务”。——摘编自杜娟《冷战初期美国对拉美外交政策的转变》(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8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