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学年第一学期宁波三锋教研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卷

2024-12-24 · 6页 · 569.3 K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4学年第一学期宁波三锋教研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据《史记》记载:商族的始祖契是其母简狄吞食玄鸟卵而生,周族的始祖弃是其母姜嫖在野外践“巨人迹”而生。这些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氏族公社阶段的某些特征。下列文化中具有上述特征的是①仰韶文化②龙山文化③河姆渡文化④良渚文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上述材料描述的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内外服制D.王位世袭制3.先秦时期某思想家主张“礼重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言论同样出自该思想家的是A.峻法,所以禁过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C.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D.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4.一所学校在组织学生整理古代战争地图的过程中,需要标注一场战争名称。下列战争名称符合下图史实的是A.牧野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高一历史学科试题第1页(共6页)5.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以下关于这一制度的沿革情况符合史实的是A.汉武帝改尚书台为尚书省,形成三省B.隋炀帝时期,中央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C.唐玄宗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D.政事堂为宰相议事地点,后改称中书门下6.中国古代某一王朝,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荣。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鉴真东渡传授佛法;新罗、日本派遣许多留学生来华学习。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在这一王朝时期的是A.《齐民要术》B.《九章算术》C.《千金方》D.《禹贡地域图》7.宋朝设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并增设参知政事在政事堂同议政事,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对地方控制B.加强君主权力C.解决财政危机D.缓解边防压力8.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9.元代建立初期就面临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分离的难题,如何将丰裕的物资运往大都,是统治者面临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元代采取的举措是A.修运河,开海运B.修驿道,设驿站C.建仓库,兴农业D.迁国都,促生产10.有一副歌颂戚继光的对联写道:“武威贯东南,海晏河清,赖将军手提三尺;义举铸春秋,兰薰桂馥,感赤子心仪十分。”联中“武威贯东南”是指A.在闽浙粤抗击倭寇B.打败了荷兰殖民者C.率船队远航东南亚D.与俺答汗订立和议11.辽朝分置南、北面官,金朝保持了管理女真民族的“猛安谋克制”,元朝在西南、华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从国家治理的视角分析,其体现的共同特点是A.分而治之B.民族自治C.因俗而治D.中央集权高一历史学科试题第2页(共6页)12.自2015年8月起,在黄海海域进行的“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打捞中,100多件文物陆续出水,其中一组瓷器碎片拼合后,出现了显现出“致远”的铭文字样,成为推断“丹东一号”就是致远舰的依据之一。这一重要的实物史料,可用于研究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海战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3.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成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据此分析,下列关于商周时期经济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国家实行土地私有制度B.土地可以自由买卖C.广泛使用青铜农具劳作D.采用集体耕作方式14.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纷纷开展变法运动。如李悝在魏国按“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主张“尽地力之教”;商鞅推行“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的改革措施,“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据上述改革措施分析,促使各国纷纷变法的根源是A.铁犁牛耕B.富国强兵C.稳定政局D.发展生产15.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势力。之后,又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的巡视和监察。上述政治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稳定社会秩序B.强化君主专制C.加强中央集权D.发展地方经济16.据沈约《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以下关于南朝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融合B.为躲避战乱,北民大批南迁,带来生产技术和劳动力C.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D.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手工业都有明显进步17.下图为唐代选才的部分举措。这些措施*(唐高祖武德四年)救诸州学士及早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礼体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复,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上贡。*四门学,生千三百人,其五百人以勋官三品以上无封,四品有封及文武七品以上子为之,八百人以庶人之俊异者为之。*天下兵革方息,……士不求禄,官不充员,吏曹乃移牒州府,课人应集,至则授官,无所退遣。A.促进了寒门庶族地位的上升B.导致“取士不问家世”局面出现C.结束了世家大族的权力垄断D.旨在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快速发展18.宋元时期政府制定了《市舶则法》,规定商人出海贸易必须先提出申请,经市舶司批准,始能成行。外国商人领取市舶司颁发的“验符”或其他官方凭证方可从事贸易活动。由此可见,宋元时期A.严格限制海外贸易B.开始设立对外贸易机构C.废除重农抑商政策D.政府注重规范海外贸易高一历史学科试题第3页(共6页)19.中国古代皇帝大部分有庙号,即死后在太庙接受子孙祭祀时追尊的名号。以下称号属于皇帝庙号的是A.汉武帝B.宋高祖C.康熙D.秦始皇20.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个朝代形势图(局部),下列说法符合该朝代状况的有①一些实力雄厚的商人形成地区性团体②思想界出现了反对专制的倾向③诞生了当时领先于世界的历法《授时历》④蒙古是其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1.《坤舆万国全图》是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刊印的世界地图,它以当时的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将中国所在的亚洲东部居于世界地图的中央,此举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先例。以下关于此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准确描绘了世界各地的分布B.得到了士大夫阶层普遍认可C.反映了西学东渐的时代特征D.表明中国制图技术领先世界22.19世纪40年代,一些士子群起钻研军事技术并著书立说,粗略统计有:郑复光的《火轮船图说》、江伸洋的《铸炮说·附台炮》、丁拱辰的《演炮图说》、丁守存的《西洋自来火铳制法》、黄冕的《炮台旁设重险说》、陈阶平的《请仿西洋制造火药疏》等。这些著述的出现反映了当时A.清朝已有效抵抗了外来侵略B.洋务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C.部分国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D.天朝上国观念被彻底摒弃23.“作为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纵横十数年之后失败了。但它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大海波潮,潮来潮去之后,许多东西都会改变旧日模样。”此历史事件是A.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B.引起了清王朝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C.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顽强意志D.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24.据外人估计,广州伍家的怡和行(十三行之一)在鸦片战争以前有财产八千万,恐怕是当时世界上最富的资本家。战后,广州丧失了在外贸方面的优势,怡和行所享有的垄断特权也随之结束,最终走向衰败。据此可知,怡和行衰败的主要原因是A.协定关税B.五口通商C.割让香港岛D.外商的排挤高一历史学科试题第4页(共6页)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5题14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共40分)25.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对大一统国家的成功治理经验和暴政而亡的失败教训都是历史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秦朝为华夏与四夷的交流提供两大基础:其一谓物质基础,包括建设首都,设立郡县和修治驰道。秦吞并诸侯便将诸侯宫室仿造于咸阳,成为国家象征,起到多民族国家统一精神之作用……秦始皇五次巡狩全国,修筑驰道,将四夷生活的区域与中原联系起来。其二谓制度基础,包括创立法制和设置机构。云梦秦简有属邦律专门调整归属秦朝的少数民族社会关系……在机构设置上,中央设典客官职,位列九卿,掌管异族归附事务,民族地方设道,“县有蛮夷曰道”。中华多民族国家发展进入崭新时期,“春秋时代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而成一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摘自唐勇《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在促进华夷交流方面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历史作用。(7分)材料二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对费正清先生的观点进行合理评述。(7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元代行省的职权,在元世祖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身军队。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费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代地方管理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的影响(6分)材料二清朝皇帝曾得意地宣称:“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摘编自《清世宗实录》高一历史学科试题第5页(共6页)(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为管理“幅员极广”的疆域专设的管理民族事务机构的名称,并简述清政府边疆治理的原则;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地方治理的认识。(6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自鸦片战争使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等人让中国人开始更大范围地接触现代事物,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一批新锐知识分子依靠皇帝的支持,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成为光绪政治集团的核心力量,他们所领导的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摘编自颜德如《论近代中国人探索实现民族复兴之方案》(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述三种“救国救民的方案”的实践活动及各自主要主张,并概括这些方案所体现的共同时代主题。(8分)材料二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维新思想很快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的《变法通议》等文章,更是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表现。指出康有为为应对“大变局”而撰写的两部著作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政治运动的历史意义。(6分)高一历史学科试题第6页(共6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