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长郡二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预热演练语文答案

2025-01-02 · 4页 · 42.8 K

2025届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第一次预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与先秦时的‘同姓不婚’的原则相佐”错误。今天中国很多地方主张的“同姓不婚”观点与先秦时的“同姓不婚”原则并非相佐。先秦时的“同姓不婚”是指母方同血统者不能结婚,而今天的“同姓不婚”主要是基于遗传学等多方面考虑,二者本质不同。)2.A(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姓氏通常用‘姓’表示”说法不准确。材料一中提到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贵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没有姓氏。古代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作用不同。)3.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义相比附”是古人取字的一条原则,意思是名与字的含义相互关联、相互依附。春秋后在姓和名之间加上无意义的助词,不能体现名与字之间的意义关联,即不满足“义相比附”的取字原则。)4.示例1:孟光:“孟”表示排行老大。示例2:仲由:“仲”表示排行老二。(一个示例1分,分析1分,写出两个给4分.答案不唯一)5.①在姓上冠以所自出的国名或氏。②嫁给别国的国君,在姓上冠以配偶受封的国名。③嫁给别国的卿大夫,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④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谥号。(每点1分,写出4点给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6.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这是自豪的赞赏”错误,水生嫂这句话中包含的情绪比较复杂,有赞赏,但也有不满、依恋等等。)7.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是听了刘雨生的小舅子张桂秋挑唆”“没有什么主张”错误,小说中看不出符癞子跳出来反对合作社,是听了刘雨生的小舅子张桂秋挑唆;同时从“据我看,这社是办不好的”“你这领导,我见识过了。你办的那个什么社,到哪里去了?”“我看既然明明晓得搞不好,小组也散场算了”看,符癞子的主张很明确,那就是“反对”。)8.“口头的话”:新鲜活泼,乡土韵味(特色)。大多是妙趣横生的对话,形式上则以直接引语的方式呈现。例:“烂了场合”指事情出了问题,“背时壳”指背运、倒霉的差事,“秋丝瓜”外号指长得矮小干瘪(合理即可)“心里的话”:是表现内心活动的话,是他们不愿说、不敢说乃至觉得不必说的心思、念头;大多通过表情或是动作,甚至可能是“口头的话”携带的言外之意表现出来。例:“她女儿的命好苦啊”,张桂贞是想告诉刘雨生,她决计放弃这个家了。符贱庚“也坐下来了”,本来随时准备逃的,现在觉得,官司打一个平手,心满意足了;张桂秋“躲在灯光暗淡的地方”,这是刻意隐藏自己,防止别人发现他与符贱庚有关系(瓜葛)。(原文示例,语言描写各1分,答出2点给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9.①刘雨生与妻子的争吵,表现了张桂贞的自私、贪图安逸,刘雨生的痛苦、忍耐。②自我争吵,刘雨生艰难地说服自己;表现了他复杂的心路历程,由怀疑、犹豫到坚定;使人物形象变得丰满起来,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基层干部、共产党员。③邓秀梅、刘雨生与村民的争吵,呈现了做思想工作的真实场景,表现了干部的宽容、忍让、安抚、鼓励和坚持不懈,落后村民的怀疑、担心、自私自利。④陈大春与符贱庚的争吵,呈现村里多样人际关系与复杂的生态环境,强调了思想转变的艰难。(刘雨生1分,其他任答2点每点2分,共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10.BMO(断对1处给1分,全部断对给3分。超过3处给0分)11.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两个“昃”都是指太阳偏西的时候,意思相同。“昃食宵衣”,旧时称颂帝王勤于政事的套话,太阳偏西时才吃饭,天未亮就穿衣。)12.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对阿谀奉承,不让自己满意的人,都要求上奏朝廷”理解错误,原文第二段“‘因敕百司:‘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从,不尽己意。’”可知,唐太宗是说今后诏书下达,有不当之处,都应该持章表上奏(君主),不能阿附曲从,不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选项曲解文意。)13.(1)谁还敢不尽心竭力而各司职守,何必担忧天下不安定呢!(“修”,整治;“修职业”,管理好自己的事务,即各司职守;“忧”,担忧;“治”,安定。各1分,句意1分共4分)(2)游幸四方,使各地供给烦劳。这些都是我的大过失,千万不要认为正确而效法。(“行游”,指皇帝出游,游幸;“供顿”,供给;“深过”,大的过失;“是”,正确;“法”,名词作动词,效法各1分,句意1分共4分)14.①选拔天下贤能之士,分别充任文武百官,让他们考虑天下大事,汇总到宰相处,宰相深思熟虑,然后上奏到唐太宗自己那里。(2分)②对于官员有功则行赏,有罪即处罚,让官员各司职守。(1分)③敕令百官诏书下达后,若有不当之处,要持章表上奏(君主),不要阿附曲从,不充分发表自己意见。(2分)15.D(“诗人多角度感知、描绘……景物动静皆宜”说法错误。本诗是一首题画诗,既然是题画诗,那么“棹歌中流声抑扬”和“孤山久与船低昂”这两句中的“棹歌”属于听觉的范畴,“船低昂”属于动态的描写,这都是画面上不可能表现出来的。因此,“棹歌”抑扬的棹歌和客船摇漾起伏的状态,是诗人发挥想象,为静止无声的画面赋加的动景,并非画中实有之景)16.①“奇思”表现为诗中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新颖的比喻。诗歌以虚构夸张手法写山崖欲崩、猿鸟遁绝凸显山的峻峭;以丰富的想象为静止无声的画面增添了抑扬的棹歌、轻柔的江风、摇漾的客舟;以新颖奇妙的比喻拟人将大小孤山化为美女临镜。②“谐趣”表现在结尾两句中,诗人正告舟中的商贾不要对美丽的“小姑”心存非分,风趣诙谐,饶有兴味。(每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1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每空1分。错字、漏字、多字均不给分)18.示例:①就形成意象  ②写诗要安排好韵律和节奏(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不超字数,酌情给分)【解析】①处是“思想感情与具体形象相融合”的结果,后文有“通过意象……”,可知是形成意象,可填“就形成意象”。  ②处是总领句,后文举例谈诗歌的“韵律节奏”,在对应结尾句“在写作时,韵律和节奏的安排要与情感的表达相统一”,可知此处说的是写诗的韵律和节奏的问题,可填“写诗要安排好韵律和节奏”。19.诗歌的语言必须凝练、含蓄,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删去“使人”二字)(2分,改对并完整摘抄正确语句得2分,只改错误不完整写句子给1分,改错的给0分)【解析】③句,搭配不当,“人”不能和“达到……效果”搭配,此处主语应是前面句子提到的“诗歌的语言”。20.①原句为否定句,改句为一般陈述句,修改后的句子失去了原句突出强调的表达效果。②诗歌前文在描写“春光”“秋色”时也用了否定句式,原句与全诗行文风格一致。(每点2分,任答2点给满分。如有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解析】①在句意上,原句“秋色不如春光美”“春光也不比秋色强”相对改句分别有“不如”“不比”,为否定句,否定句有强化语气、强调句意的效果,改句为一般陈述句,修改后的句子失去了原句突出强调秋色春光各具特色的表达效果。②从整首诗看,诗歌前文在描写“春光”“秋色”时的“没有理由骄矜”“没有理由沮丧”也用了否定句式,原句与全诗行文风格一致,读来更流畅,诗意浑然一体。21.答案示例:(1)从意象的角度:《自爱》这首诗表达诗人鼓励大家自尊自爱的情感,但诗歌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选取了“秋色”和“春光”两个典型意象,表现各自的特点,以此含蓄地表达主题。(2)从韵律节奏的角度:《自爱》这首诗中“丧”“强”尾字押ang韵,音韵和谐;全诗三个小节,每个小节各占两行,形式整齐,最后一部分是回环相扣的对比,结构工整。(3)从语言的角度:《自爱》一诗仅用“沮丧”“骄矜”两个词语便写出“秋色”和“春光”的鲜明特点,语言凝练;而“秋色”和“春光”的具体含义在诗中并未明说,体现了语言的含蓄隽永。(每一角度分析1分,总结1分,答出三点得满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文学短评的能力。(1)从意象的角度:《自爱》这首诗表达诗人鼓励大家要学会珍爱自己,学会享受阳光,要自尊自爱。,但诗歌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化抽象为具体,选取了“秋色”和“春光”两个典型意象,表现万物各有各自的美好,各有各自的特点,以此含蓄地表达主题。(2)从韵律节奏的角度:“丧”和尾句的末字“强”都押ang韵,音韵和谐,首尾呼应;全诗六句话三个小节,每两句一个小节,每个小节各占两行,形式整齐。最后两句是回环相扣的对比,结构工整,意蕴深长。(3)从语言的角度:《自爱》一诗中,“你没有理由沮丧”“你也没有理由骄矜”,用“沮丧”“骄矜”形容“秋色”和“春光”,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这两个季节人的特点,语言生动鲜明,凝练而蕴藉,启人想象“秋色”和“春光”的具体含义,体现了语言的含蓄隽永。22.答案示例:青春是一抹水彩,或浓或淡;青春是一汪清泉,或深或浅;色彩勾勒了一种憧憬,清泉折射青春的千姿百态。(答案言之有理即可。但注意没使用修辞手法扣分,没体现出青春的特点同样酌情扣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诗歌的能力。材料二诗歌把抽象的思维化为具体的意象来表达,化虚为实;同时选取具有比喻义的关键词语刻画意象,结尾采用回环相扣的对比形式分别阐释两个意象,凸显主题。诗歌首尾句押韵,诗句都是三拍的节奏。仿写诗歌至少具备意象、韵律节奏、语言上的一个特点。以“青春”为主题仿写,可首先化虚为实,想到相关意象,比如展翅的雄鹰,潺潺的清泉,绚烂的水彩,奔腾的小溪……再用关键词语形容,如雄鹰或高翔或低徊,小溪或激进或文静,最后用概括的语言再阐释两种意象表达青春的特点,或多姿多彩,或热烈澎湃都可。注意诗句的押韵和节奏。23.【作文解读与说明】材料首先解释了修辞手法的定义,并具体举例说明了对偶和引用的含义和作用。然后引出核心问题:对偶和引用在中学生写作中被最大程度强化这一现象。材料希望考生就此现象进行联想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材料中“最大程度的强化”暗示了这种现象可能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需要辩证地看待。“修辞手法”指在语言表达中使用的各种技巧,旨在提高表达效果;“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称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引用”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些词语提示了写作方向:要围绕修辞手法,特别是对偶和引用在中学生写作中的过度使用展开讨论,分析其利弊,并提出合理的建议。【评分说明】(一)整体要求1.评价标准: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2.评判原则:合情合理,公正公平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既要看审题立意,也要从选材、结构、文体要求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判分。要敢于打高分,不打保险分。(二)评分等级1.分为七等:一等卷56分及以上;一等卷51-55分;三等卷46~50分;四等卷41~45分;五等卷36~40分;六等卷26~35分:七等卷25分及以下。评卷教师应先根据大体确定档次,再根据实际作答,在相应档次内调整给分.(三)评分建议1.作文评判应根据考生写作的实际情况拉开评分层次,对于的确优秀的作文敢于给高分;应鼓励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鼓励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立足现实、联系生活的实实在在的论说。在判断文章是否符合题意的情况下,综合考虑语言表达、结构层次、思维深度、阅读积累等多方面因素,对文章综合评分。2.评阅时,凡是围绕材料“学会修德”“行致远”,言之成理,视为切题“三基本”(审题基本清楚、立意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的作文建议评分45分,在此基础上,语言表达、结构层次、思维深度、阅读积累等多方面有亮点即可加分,一个亮点加2-3分。3.切题基础上,能够结合材料“为何要修德”“修德如何行致远”进行原因探究、本质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