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历史试卷(一)(75分钟100分)考试范围: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选择性必修一第一一四单元(第4单元11—12课)20%;第四单元(第四单元13—14课)、第五单元、第六单元,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80%。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汉初期实行自由经营政策;汉武帝时期全面实行盐、铁、酒专卖政策,使专卖制度至此定型。这一变化A.导致中央财政收入不断下降B.意在平抑市场物价C.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阻滞了手工业发展2.有学者指出,工业革命后,当手工业转变为工业之后,就实现了人类工业和农业的分工。而在手工业内则实现了工人与工匠的分工,从这个维度继续演进,则形成了现在的生产工厂与设备供应商两类厂商。据此可知,当时A.工人阶级地位得到提升B.生产和资本实现高度集中C.社会分工进一步精细化D.轻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体3.1931年,全国已经建立的苏维埃区域比较分散,各个根据地与中央联系极不方便,红军斗争活动也不能得到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决定准备召开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国共产党此举A.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C.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D.与共产国际的决定背道而驰4.陈云生在《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提道,汉朝在今新疆地区设安西都护府,唐朝设立安西和北庭都护府;清朝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对西藏则派驻藏大臣,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最集中的地区实行伯克制度,在南方实行土司制度。材料表明A.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实行分化政策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其历史渊源C.新中国照搬了封建王朝的民族政策D.我国各民族自治程度有很大不同5.在万隆会议上,针对对共产主义的直接或间接攻击,周恩来在发言中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并说:我们允许不知真相的人抱有怀疑,但……我们欢迎所有到会的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周恩来此举A.有助于打破中国的外交僵局B.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C.使中国成为主要的反帝力量D.说明中国已经走出了外交低谷6.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模式不同的诸侯国有着各不相同的货币本位。中原地区多以谷、币为货币本位,而边远地区则主要以当地盛产的、在中原地区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产品为货币本位。这反映出A.中原地区的经济相对发达B.边远地区以特产为货币本位C.中原地区的谷物产量丰富D.边远地区农产品的产量较低7.解放战争的不断推进使人民币市场迅速扩大,但乡村银元市场在1949年年底时依然广泛存在,直到1950年10月,仍有报道指出人民币在大部分解放区的农村尚未普遍流通。由此可见,人民币的推行A.实现了经济协调发展B.是政府最重要的任务C.缩小了城乡间的差距D.受传统市场因素影响8.西汉在编户齐民政策下制定了“舍匿法”。“舍匿法”是对平民脱籍的惩罚性法律,不但要惩罚脱籍者,而且对藏匿和接待脱籍者之人也要进行惩处。“舍匿法”的制定旨在A.严格限制平民脱籍B.保证政府赋役征发C.促进小农经济发展D.维护司法公平公正9.清王朝注意吸取明代因负担不均而使“甲绝里累,差役难支”的教训,在顺治、康熙年间,各地里甲组织先后重新建立起来。下表是清初部分县推行里甲制度的信息,据此可得出的合理推论是地区里甲制度概况长治县顺治七年(1650年)……允照人丁酌量兼并高平县不分里长、甲首轮流应役,以利民困,每里务足十甲,每甲人丁均匀祁县均平里甲……一切差役无以前偏若之弊A.清初专制集权得以强化B.统治阶层重视社会平等C.里甲制度助推社会稳定D.土地兼并现象得以消除10.有学者认为,古代希腊人是最善于享受“闲暇生活”的民族。当时的闲暇生活丰富多彩,从公共闲暇活动来看,包括集会、宴饮、节日庆典、观看戏剧等活动。参加公共活动不仅使得公民享受了闲暇生活,还体现了公民价值。该学者意在A.突出闲暇生活是民主政治确立的基础B.宣扬希腊公民闲暇生活的丰富多彩C.表明希腊城邦奴隶制经济发展迅速D.强调公共活动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11.美国人长期以来信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他们推崇个人奋斗,认为贫穷是由于个人懒惰和无能造成的,反对政府对穷人进行救济。但1935年8月9日《社会保障法》在参议院通过,并于1937年最高法院确定《社会保障法》符合宪法,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B.经济大危机的影响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D.工人失业现象严重12.由于河水的冲击,这里的土壤非常肥沃,当地居民在这里率先种植了大麦和小麦,在果园里种植枣椰树。先民们用泥土造房子,制器皿,甚至在泥制的板上写字。这些现象A.反映了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B.源于原始农耕的出现C.体现了人类群居的生活方式D.在东亚地区普遍存在13.下表所示为魏晋时期有关农业的部分记载。据此可知,当时记载出处河右少雨,常苦乏谷,(徐)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陈寿《三国志》苕草,色青黄,紫华。十二月稻下种之,蔓延殷盛,可以美田郭义恭《广志》A.人地矛盾有所缓和B.南方农业生产优于北方C.土地利用效率提高D.生产技术出现根本变革14.西班牙征服者将马引入美洲大陆后,部分印第安人族群掌握了驯马技术并在军事上轻易地击败了那些没有马的族群,所以像苏族和科曼奇族才能够在骑兵战争的基础上建立起领土相当可观的帝国。这说明,马匹的传入A.打乱了美洲原有政治秩序B.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C.成为美洲农业的主要动力D.加剧了美洲局势的动荡15.古赫梯人给人类提供了最有用的金属,成为最先进入铁器时代的民族。赫梯人正是依靠这种用金属制作的兵器大举南侵,成了两河流域的霸主。据此可知A.经济发展促使铁制工具的变革B.冶铁技术诞生于两河流域C.铁制兵器提升了赫梯人的战斗力D.古代铁器的使用范围有限16.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完成了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一事件A.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展示B.确立了我国的超级大国身份C.标志着我国民族复兴的实现D.显示我国科技水平独占鳌头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7题13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唐朝前期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得唐朝对周边少数民族有着很深的吸引力,唐都长安成为少数民族来华的首选之地。少数民族仰慕大唐的文化,同时也传播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唐朝时期居住于长安的少数民族主要是西域各游牧民族,他们在茫茫草原上“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而迁徙”。从某些方面来说,其性格属于动物性格。与之相对应的是,农业区是汉族的主要聚居区,这就决定了汉族文化以农耕文化为主,这种文化就是制度文化发达,这种文化下的人民性格可称之为植物性格。其特点是安土重迁和固本守己,由于提倡叶落归根,具有这种性格的人民不愿轻易闯荡。——摘编自张翠平《唐代前期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互动研究———以长安为例》材料二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从未将别的国家看作是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伙伴或对手,自视为天朝上国。但在被迫签订一系列屈辱条约后,清政府不再认为其他国家都是不值一提的蛮夷小邦,而承认自己是“万国之一”。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和对抗之中,人们对“民族”开始有了自我确认,逐渐产生了“民族”意识的雏形。在近代中国,民族意识成为社会变迁过程中最为有效的社会动员资源,成为凝聚人心、整合社会意识的象征,近代启蒙思想家不仅把“民族”和“国家”与民族意识概念联系在一起,而且还特别强调与“国民”的关系及其作用。这时中华民族意识主要表现为朴素的爱国主义。——摘编自郝保权、秦燕《略论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嬗变》(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互动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嬗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7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从形式上看,这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镑的地位很相似,然而它们的维持机制却不完全相同。在金本位制下,英镑是以黄金为基础的,人们不会怀疑英镑的真实价值;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只是与黄金保持一种固定的官价。一旦人们不再相信美国有能力维持黄金的美元官价,他们对美元的信心就会丧失,从而诱发兑换黄金的浪潮。——摘编自李向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演变与美元霸权》材料二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美元霸权并没有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而终结。尽管此后国际货币体系出现了储备货币多元化的趋势,但是美元仍旧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占据着主导地位,美元霸权仍是当今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特征。美元霸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美元霸权对国际货币体系及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美元霸权在给美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却给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包括其他国家共同承担了美国调整经济失衡之成本、美元霸权主导下的“中心—外围”架构与体系的不稳定性和美联储利率政策调整带来的负面影响。——摘编自曹巍魏《美元霸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经济战略调整》(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应如何应对美元霸权。(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人类在几百万年历史中,绝大部分时间都以采集渔猎为生,这种为谋取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食物而进行的活动,也可以包括在最广义的农业之中。但严格意义上的农业,是从种植业和养畜业的发明开始的。农业和采猎都以自然界的动植物为劳动对象,后者依赖于自然界的现成产品,是“攫取经济”;前者通过人类劳动增殖天然产品,是“生产经济”。只有农业产生并发展了,人们才能改变采猎经济时期“饥则求食,饱则弃余”的状态,使长久的定居和稳定的剩余产品的出现成为可能,从而为文化的积累、社会的分工以及文明时代的诞生奠定基础。——摘编自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材料二从考古资料看,我国种植业与养殖业大约都是在一万年前产生的。在北方,距今七八千年的磁山文化遗址和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较多的石铲、石斧、石镰等农业生产工具和炭化的粟粒遗存,同时还发现了牛、羊、猪、狗等家畜家禽的遗骸。在南方,考古学家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普遍发现了稻谷、稻壳等遗存,动物遗存数量众多,其中猪、狗、水牛三种动物为家养。春秋战国时期,家庭种植业与养殖业继续向前发展。《墨子》中写道:“四海之内,粒食之民,莫不犓牛羊,豢犬彘。”《汉书·龚遂传》中也写道:“遂见齐俗奢侈……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此后这种农业经营传统基本上被后人继承,持续了几千年的时间。——摘编自郑宝丰、严火其《我国古代种养结合农业经营传统的社会根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业产生和发展的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营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珀西瓦尔医生以曼彻斯特卫生局的名义于1796年发布了一份报告,内容如下(部分):兹证明:1.大纱厂中雇用的儿童等人特别有遭受传染性热病的危险,这类疾病一发生,不仅会在聚集于同一地方的人中间,而且还会在他们的家里和四邻很快地传播开来。2.大工厂对在其中劳动的人们的健康,一般都有有害的影响,甚至于在那里没有任何传染病时也是一样,因为大工厂迫使他们过着严密禁闭的生活,人们因为热气或臭气而身体虚弱,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身体锻炼。人们在童年和青年时期缺乏这种自然的必要的锻炼来增强机体,便无法完成工作和履行成年的义务。3.夜工和延长工作日,当问题有关儿童时
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2025-01-02
·
6页
·
30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