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2025届高三“八省联考”考前猜想卷语文01答案

2025-01-02 · 4页 · 64.2 K

2025年1月“八省联考语文考前猜想01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12367101112151820CDCCDCEGDABBC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4.(4分)①先总述人工智能(AI)给艺术家的艺术、身份和艺术教育带来困境和挑战;②再具体从艺术家的艺术、身份和艺术教育三方面阐述其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5.(6分)①能识别出人类可能忽略或根本意识不到的模式或联系。②给艺术的定义、功能和社会意义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③给艺术和设计的实验探索,带来创新。【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8.(4分)①“活是人干出来的”,“活”是人的主观活动,“有些活”如果没有人来完成,也就不再存在。②人生的活和农活一样是干不完的,均匀地分摊在人一生中的每个时期,与人相伴一生。③人无需“抢活”,反而可以在干不完的活里学着“忙里偷闲”,在静下来的时间里倾听大地的声音。【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9.(6分)①村庄的动物:刘亮程展现了村庄中常见的几种动物的行为和状态,同时赋予了它们一些不平常的特点或寓意,引发读者对动物行为和生命状态的思考。②农活与人生:农活看似平常,但刘亮程指出农活永远干不完,活均匀地摊在一辈子里,人们对农活的态度和安排反映了人生的某种规律,这使得平常的农活具有了不平常的人生寓意。③倾听大地的声音:刘亮程关注到寻常村庄中存在的不寻常的一类人——“闲人”,写他躺在荒野中倾听大地的声音,赋予了“闲”丰富的意义和哲学的高度,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理解。【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3.(4分)(1)元朝从北方大漠兴起,凭借武力在海内外称雄,灭掉四十个国家,歼灭女真,直至宋朝。【评分建议】“朔”、“雄”、“歼夷”各1分,大意1分。“朔”,北方;“雄”,称雄;“歼夷”,灭。(4分)(2)看他从容就义,走向死亡如归家一样(视死如归),这是他有比活命更重要的追求,能不称他为“仁”吗?【评分建议】“伏质”、“就”、“甚于生”各1分,大意1分。“伏质”,被处死;“就”,走向;“甚于生”,状语后置,常规语序为“于生甚”。14.①宋朝的大势已去,元朝气势正盛;②军队战斗力不强(将弱士散);③遭遇天灾(瘟疫)。【评分建议】每答对1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6.(6分)不一样。①《短歌行》中,曹操以周公自比,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达对人才的渴慕,进而收束全诗。②《圣贤》中,诗人将周公作为例证的一部分,证明上联圣贤好恶、情怀不同,引出下两联的进一步议论。【评分建议】每答对1点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①不获世之滋垢②皭然泥而不滓者也③天下云集响应④赢粮而景从⑤相看白刃血纷纷⑥死节从来岂顾勋【评分建议】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19.(6分)①从受众范围来看;②拓展到生活层面;③而是主动参与和融入。【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21.(2分)科技“利器”提升一线防汛救灾硬实力22.(6分)在这些防汛“利器”的加持下,预报预测、巡险查险、抢险救灾的质效均大大提升,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更好保障。四、写作(60分)例文:质疑批判,铸就思维之光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所包围,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准确的判断,便离不开质疑批判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评估体系》模块量化表中关于“质疑批判”能力的三个层级,由浅入深地为我们勾勒出了培养这一重要能力的路径,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意义。层级C1提到“有质疑,但容易被说服,容易接受结论”。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在面对新观点、新结论时最初的状态。我们或许会在脑海中闪过一丝疑问,但往往因为缺乏深入思考,或者对权威、对多数人的盲目信任,而轻易地放弃了自己的质疑,选择接受既定的结论。比如,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讲解的知识,我们可能一开始有不理解的地方,产生了小小的质疑,但当老师稍作解释,或者看到周围同学都点头认同,我们便不再深究,全盘接受。这种状态下的质疑,就如同夜空中一闪而过的流星,虽然有刹那的光亮,却未能留下深刻的痕迹。它反映出我们思维的惰性和对既有认知的过度依赖,长此以往,我们的思维将难以得到真正的拓展和深化。然而,当我们能够达到层级C2,即“敢于质疑,有思考结论合理与否的思维习惯”时,便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这个层级,我们不再是盲目地接受一切,而是开始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审视所接收到的信息。面对各种观点和结论,我们会冷静地思考其背后的逻辑是否严密,证据是否充分。就像哥白尼敢于质疑当时盛行的地心说,通过自己长期的观测和深入的思考,提出了日心说,从而推动了天文学的巨大发展。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是打破传统束缚、开拓新知识领域的关键。它让我们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的思考者,在质疑与思考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敏锐,对事物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而层级C3所描述的“既包括不轻易接受结论的态度,也包括追根究底的品格”则是质疑批判能力的更高境界。在这个层级,我们不仅对结论持有审慎的态度,不轻易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而且会执着地追寻事物的本质。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会像侦探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通过层层剖析,直至找到问题的根源。比如,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些疑难病症时,不满足于已有的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而是不断地深入探究病因,反复试验不同的治疗方法,追根究底,力求找到最有效的解决之道。这种追根究底的品格,能够让我们真正地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为解决问题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让我们的思维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到极致的锻炼和升华。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应当努力提升自己的质疑批判能力,从层级C1逐步迈向层级C3。首先,要克服思维的惰性,当有质疑的念头产生时,不要轻易放弃,而是要鼓励自己深入思考下去。其次,要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观念,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要秉持追根究底的精神,对任何事情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断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让我们以质疑为笔,以批判为墨,在思维的画卷上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用质疑批判铸就思维之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中,能够准确地辨别是非,做出明智的选择。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