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2025-01-09 · 14页 · 39.5 K

20242025学年度高一年级12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上册第一、二、三、六、七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唐人提倡古文,是在文必须有益于世用的儒家传统思想指导下,改革文风文体的一种努力。这种改革几乎贯穿于整个唐代。中国的散文,一开始是重实用的。随着文学慢慢地与经、史、子学分离,它的抒情特质、辞采和声韵之美也不断被认识和加以有意识地发展。建安、正始间,通篇骈体开始出现,此后,骈文和骈赋便都逐步走向成熟。骈文为中国散文技巧和表现方法创造的新的经验是应该肯定的。然而骈文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内容的社会现实意义,加之它过于追求琐细的技巧,使形式趋向僵化。文体和文风改革得到顺利发展的,是唐代。在陈子昂明确提出“以雅易郑”①的主张之后,散体的写作逐渐增加。文体的转变是由骈而散,文风的转变是返归质朴。二者实际上都是复秦汉散体文之古,除元结在技巧上有所创新外,大体没有超越汉前散体文的成就。幸而中唐时期有韩愈、柳宗元出来,开了全新的局面,从单纯的复古走向事实上的创新。韩愈、柳宗元都是深深介入当时现实政治的杰出人物,他们把对现实政治的态度等思想感情宣泄于文章中,给文章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韩、柳古文的最大成就是从空言明道走向参与政治、参与现实生活。有了这一点,才使“古文”与六朝骈文不仅在文体上,而且在文风上真正区别开来。韩、柳古文的另一成就,是艺术上的创新。他们汲取各家之所长,极大地丰富了古文的表现能力。韩愈的文章往往有儒家谆谆说理之长,又有法家如韩非之善辩,有庄子的想象变幻,又有楚骚之激越抒情。他甚至使用骈句,使行文更富于变化。柳宗元也是这样的大师,他的论说文除了以说理严密见长外,往往犀利有力,取譬常直接进入论旨而使思想深化;寓言以形象生动、嘲讽辛辣、思想深刻而又极其简洁著称。他成就最大的还要数山水游记,创造了一种蕴含着悲愤情怀、明秀中透出清冷、凄神寒骨的意境,这在中国散文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韩、柳文在艺术上集前人之成就而又加以融合创新,为散文艺术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表现天地。韩、柳古文理论的最大贡献是主张创新。他们两人都主张兼收并蓄。他们都不以集众家之所长为满足,而是求自树立。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谈到去陈言的三个阶段,事实上便是由学古到创新的过程。柳宗元强烈反对剽贼前作。他们的这些理论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巨大的价值,而且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如果从文学批评的历史发展来考虑问题的话,我们也会发现存在着一些疑问。魏晋南北朝时期注意到了不同文体的区别,注意区分文、笔之别②。萧统甚至明确地将子、史摒弃于他的《文选》之外,不列入“文”。这虽然不能认为是对文学特质的一种成熟的认识,但至少是一个开端,是“文学”观念正在发展的标志。这种发展如果能继续下去,“文学”这样一个理论范畴在我国或者能够发展到一种更成熟的形态。可惜的是,唐代古文运动起来后,这种发展也就中止了。古文家以“笔”为“文”,重新混文、笔为一,从此也就使散文理论一直停留在文章学的水平上。(摘编自罗宗强《唐代古文运动的得与失》)【注】①“以雅易郑”是陈子昂的诗歌创作主张,意思是用高雅替换俗艳。②古人以有韵为文,无韵为笔。材料二:散文为什么被称做“古文”呢?原来古文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古代的文字”,另一个是指“古代的散文”,这是中唐时候的作家为了区别于称为“时文”的骈文,给先秦、两汉时代用散文形式写的各种文章所提的名称,后来把他们自己写的散文也叫作“古文”。至于“古文运动”,它所要提倡和学习的,则是要求恢复古代的散文,用这来反对六朝的骈文及其末流。骈文和古文的不同究竟在哪里,我们且各举一篇具体的作品来比较说明一下。先来看一篇骈文。南朝的著名作家庾信为了答谢一位王爷送马给他,写了一封《谢滕王赉马启》:某启:奉教垂赉乌骝马一匹。柳谷未开,翻逢紫燕;陵源犹远,忽见桃花。流电争光,浮云连影。张敞画眉之暇,直走章台;王济饮酒之欢,长驱金埒。谨启。再来看一篇古文。唐朝韩愈给一个去世的官员王用写了碑文,王用的儿子也送他一匹马,皇帝准许他接受这个礼物,他写了《谢许受王用男人事物状》:右,今日品官唐国珍到臣宅,奉宣进止,缘臣与王用撰《神道碑文》,令臣领受用男沼所与臣马一匹,并鞍衔及白玉腰带一条者。臣才识浅薄,词艺荒芜,所撰碑文,不能备尽事迹。圣恩弘奖,特令中使宣谕,并令臣受领人事物等。承命震悚,再欣再跃,无任荣忭之至。谨附状陈谢以闻。谨状。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同是答谢送马的,很便于比较。庾信写的文满是漂亮的词句,每句都使用了关于马的典故,其实只是这样简单的几句:“承你送给我一匹乌骝马,非常骏美而善走。今后,我可以骑着它出游和赴宴了。”可是读者如果不熟悉这些典故就无法了解它的真实含义。显然,没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人,是看不懂写不来这种文章的,它是为少数特殊阶级服务的。韩愈写的古文就完全不同了,他没有用一个典故,只把自己接受这件礼物的谢意表达出来,对方很容易看懂。对照这两篇文章,可以看出骈文的空洞和做作,古文就自然、朴实得多,而它的读者对象就比较广。古文运动除了要求从形式上反对骈文对于文字的拘束限制外,还要求从思想内容上反对骈文的空虚无聊和浮华轻艳。所以古文除了有古代散文的含义,还有“古代道统”的含义。因此古文运动从形式到内容都打着“复古”的旗帜。但所说“古道”只是当时运动所需要并且经过他们改造过的儒家的“道”,不可能跟他们口头标榜的所谓古代的“道”一模一样。(摘编自钱冬父《唐宋古文运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古文运动的全新局面出现于中唐时期,而在更早之前,萧统、元结二人都使古文改革有了实质性的进展。B.柳宗元的散文虽不及韩愈文章那样能融儒、法、道等各家之长,但他的山水游记常取譬于寓言,更加形象生动、犀利有力。C.韩、柳二人能够成功倡导古文运动,既是顺应了时代需求,也与他们自身务实求真的思想、散文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密不可分。D.同样是答谢送马,庾信的《谢滕王赉马启》比韩愈的《谢许受王用男人事物状》短小,可见骈文的情感表达方式更简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朝的古文运动是对散文从形式到内容的“复古”,体现了对儒家传统思想的提倡。B.曾在历史上盛行的骈文虽然存在着形式僵化、受众不广等问题,但也并非一无是处。C.如果唐人在倡行古文时能够重视文、笔的文体之别,那么散文的理论或将得到更大发展。D.中唐作家所提倡学习的“古文”含义丰富,除指古代文字外,也指古代散文和古代道统。3.下列选项最不符合材料中“古文运动”精神的一项是()A.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B.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而之焉之谓道。(韩愈《原道》)C.然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韩愈《答李秀才书》)D.圣人之言,期以明道,学者务求诸道而遗其辞。(柳宗元《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4.两则材料都在论述“古文运动”,其论述的内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5.韩愈和柳宗元在“古文运动”中提倡的写作精神,对我们今天倡导优良文风有哪些启发?请谈谈你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黄昏的观前街郑振铎我刚从某一个大都市归来。那一个大都市,说得漂亮些,是乡村的气息较多于城市的。它比城市多了些乡野的荒凉况味,比乡村却又少了些质朴自然的风趣,疏疏的几簇住宅,①到处是绿油油的菜圃,是蓬蒿没膝的废园,是池塘半绕的空场,是已生了荒草的瓦砾堆。晚间更是凄凉,太阳刚刚西下,街上的行人便已“寥若晨星”。在街灯如豆的黄光之下,踽踽地独行着,瘦影显得更长了,足音也格外地寂寥。远处野犬,如豹地狂吠着。假如我是喜欢都市生活的话,真不会喜欢到这个地方;假如我是喜欢乡间生活的话,也不会喜欢到这个所在。归程经过苏州,想要下去,终于因为舍不得抛弃车票上未用尽的一段路资,蹉跎地被火车带过去了,归后不到三天,高个子的樊与矮而美髯的孙,却又拖了我逛苏州去。早知道有这一趟走,还不中途而下,来得便利么?我们跑了几家书铺,天色已经渐渐地黑下来了,樊说:“我们找一个地方吃饭吧。”饭馆里是那样拥挤,走了两三家,才得到了一张空桌,街上已上了灯,楼窗的外面,行人也是那样拥挤。没有一盏灯光不照到几堆子人的,影子也不落在地上,而落在人的身上。我不禁想起了某一个大城市的荒凉情境,说道:“这才可算是一个都市!”这条街是苏州城繁华的中心的观前街。玄妙观是到过苏州的人没有一个不熟悉的;那么粗俗的一个所在,未必有胜于北平的隆福寺,南京的夫子庙,扬州的教场。观前街也是一条到过苏州的人没有一个不曾经过的;那么狭小的一道街,三个人并列走着,便可以不让旁的人走,再加之以没头苍蝇似的乱攒而前的人力车,或箩或桶的一担担的水与蔬菜,混合成了一个道地的中国式的小城市的拥挤与纷乱无秩序的情形。然而,这一个黄昏时候的观前街,却与白昼大殊。我们在这条街上舒适地散着步,男人、女人、小孩子、老年人,摩肩接踵而过,却不喧哗,也不推拥。我所得的苏州印象,这一次可说是最好。——从前不曾于黄昏时候在观前街散过步。一条半里多长的古式的石板街道,半部车子也没有,你可以安安稳稳地在街心踱方步。灯光耀耀煌煌的、铜的、布的、黑漆金字的市招,密簇簇地排列在你的头上,一举手便可触到几块。茶食店里的玻璃匣,亮晶晶的在繁灯之下发光,照得匣内的茶食通明地映入行人眼里,似欲伸手招致他们去买几色苏制的糖食带回去。野味店的山鸡、野兔,已烹制的,或尚带着皮毛的都是一串一挂地悬在你的眼前——就在你的眼前,②那香味直扑到你的鼻上,你在那里,走着,走着,你如走在一所游艺园中。你如在暮春三月,迎神赛会的当儿,挤在人群里,跟着他们跑,兴奋而感到浓趣。你如在你的少小时,大人们在做寿,或娶亲,地上铺着花毯,天上张着锦幔,长随打杂老妈丫头,客人的孩子们,全都穿戴着崭新的衣帽,穿梭似的进进出出,而你在其间,随意地玩耍,随意地奔跑。你白天觉得这条街狭小,在这时,你,才觉这条街狭小得妙。她将所有的宝藏、所有的繁华、所有的可引动人的东西,都陈列在你的面前。即在你的眼下,相去不到三尺左右,而别用一种黄昏的灯纱笼罩了起来,使它们更显得隐约而动情。她假如也像别的都市巷道那样开朗阔大,那么,便将永远感觉不到这种亲切的繁华的况味,你便将永远受不到这种紧紧的箍压于你的全身、你的全心的燠暖而温馥的情趣了。你平常觉得这条街闲人太多,过于拥挤,在这时却正显得人多的好处。你看人,人也看你;你的左边是一位着时装的小姐,你的右边是几位随了丈夫父亲上城的乡姑,你的前面是一两位步履维艰的道地的苏州佬,一两位尖帽薄履的苏式少年。你的团团转转都是人,都是无关系的最驯良的人;你可以舒舒适适地踱着方步,一点也不用担心什么。这里没有乘机的偷盗,没有诱人入魔窟的“指导者”,也没有什么电掣风驰、左冲右撞的一切车子。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安闲地散着步;川流不息地在走,肩摩踵接地在走,他们永不会猛撞你身上而过。他们走得是那么安闲,那么小心。假如你偶然过于大意地撞了人,或踏了人的足——那是极不经见的事!他们抬眼望了你,你对他们点点头,表示歉意,也就算了。大家都感到一种的亲切,一种的无损害,一种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大家都似躲在一个乐园中,在明月之下,绿林之间,悠闲地微步着,忘记了园外的一切。那么鳞鳞比比的店房,那么密密接接的市招,那么耀耀煌煌的灯光,那么狭狭小小的街道,③竟使你抬起头来,看不见明月,看不见星光,看不见一丝一毫的黑暗的夜天。她使你不知道黑暗,她使你忘记了这是夜间。啊,这样的一个“不夜之城”!有观前街的燠暖温馥与亲切之感的大都市,我只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