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2023年1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时长150分钟。第I卷(共33分)一、选择题(33分)梨园戏诞生在福建泉州,和闽南方言文化___①___,韵味浓厚。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已有八百多年历史的一度面临断层失传的梨园戏不仅生存下来,而且发展得很好。10多年来,每逢周末和演出季,500多个座位的剧场___②___。梨园戏虽剧种古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只能做传统戏。梨园戏传承中心创作戏剧《英雄虎胆》,融合了梨园戏艺术形式和红色题材精神内核,以全新的艺术形象抒写了红色故事。《英雄虎胆》利用梨园戏独特的幕后“回声报事”的表现手法,虽只有3个演员,却营造出___③___的效果。梨园剧团团长经常告诫演员,一个演员在学徒期时,重在模仿:___④___时,容易浮躁:沉淀之时,往往也是瓶颈期:有所突破时,进入成熟期。这之后,需要积累大量的舞台表演经验。只有有传统、有生活、有观众、有心,才能让古老的戏曲生机不断,枝繁叶茂。梨园戏,如果只是躺在“模仿借鉴”的温室里,迟早有一天要走进博物馆。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一脉相承 济济一堂 金戈铁马 崭露头角B.一脉相承 座无虚席 金戈铁马 初出茅庐C.息息相关 济济一堂 千军万马 初出茅庐D.息息相关 座无虚席 千军万马 崭露头角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梨园戏传承中心创作的戏剧《英雄虎胆》,融合了梨园戏艺术形式和红色题材精神内核,以全新的艺术形象演绎了红色故事。B.梨园戏传承中心创作戏剧《英雄虎胆》,融合了梨园戏艺术形式和红色题材精神内核。以全新的艺术形象抒写了红色故事。C.梨园戏传承中心创作的戏剧《英雄虎胆》,融合了红色题材精神内核和梨园戏艺术形式,以全新的艺术形象抒写了红色故事。D.梨园戏传承中心创作戏剧《英雄虎胆》,融合了红色题材精神内核和梨园戏艺术形式,以全新的艺术形象演绎了红色故事。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即“期服”“功服”。期,穿三年孝服的亲族。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期、功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B.姓和氏:在秦代以前,姓和氏是有区别的。由于人口繁衍,一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它们的称号就是姓,用来“明贵贱”。氏是一种族号,用来“别婚姻”。C.大学: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礼节和文化基础知识:二十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D.宫调: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材料一歌剧是以音乐承载戏剧的舞台艺术,音乐和文学脚本是歌剧的灵魂与血肉。作曲家与脚本作者是歌剧题材的决策者。我国歌剧史上不乏心有灵岸、珠联壁合的搭档。歌剧《江姐》的作曲家汇集了四川民歌,四川清音、川刷高腔等传统音乐音调,汲取江浙一带传统曲艺、剧种中的音乐元素,使得全刷的音乐既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格,又和谐统一、现代感十足。歌剧的脚本作者,在重庆参加过革命活动,和战友们两下江南,三进川东,观察民情,体验重重,几易其稿,最后呈现出一幕幕经典的戏剧场景。在文学文本到歌剧脚本的转换过程中,脚本作者压缩文学文本,设置戏剧结构;作曲家则根据自身的创作技巧、创作风格,统筹各种要素。有时为了突出某种特定的情感,作曲家会将原本的情节内容扩充为抒情段落。以歌剧《雷雨》为例。莫凡身兼作曲家、脚本作者,对原著中的人物及人物关系、戏剧结构、戏剧场景进行删减压缩,集中凸显歌剧的抒情效果。在“繁漪喝药”的情节里,莫凡运用歌剧的宣叙调、咏叹调、重唱来抒发人物内心的情绪,表现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冲突。在“母子相遇”的情节中,他则通过终场式的重唱将歌剧的情绪推向高潮,以此来弥补由于鲁大海的角色缺失导致的戏剧张力的缺口。材料二1945年,由延安鲁艺集体创作的歌剧《白毛女》,开启了中国民族歌剧的新篇章。作品把戏曲、民歌精髓有机融入歌唱、吟诵、道白之中,既有传统戏曲中的抒情写意,又有传统唱段的押韵方式,其音乐戏剧性思维也从我们传统板腔体戏曲中继承发展而来。这部作品被看作是中国知识分子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以一种高度的理论自觉,创作出的本土化歌剧的第一个典范作品。1953年,《小二黑结婚》引起广泛的关注。创作者放大了民族戏曲回素,不局限于一个剧种,不拘泥于固定唱腔,通过与戏曲元素的“捏合”进行民族歌剧再创造。不过其风格和创作方法仍不离戏曲的“板腔体”。随后的《刘胡兰》《江姐》均受到其影响。另一类作品则是借鉴民族歌剧的风格。在体裁上却尝试向西洋经典歌剧的“标准”形态靠拢。如《星星之火》。还有《草原之歌》,尝试以更接近西洋歌剧的音乐形态和美声唱法来表现藏族的故事。1987年,歌剧《原野》再次掀起了我国歌剧创作高潮。作品通过我国民族戏曲念白,采用多调性思维与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古诗词吟诵和戏曲念白以及说唱艺术的形式极具有中国特色。歌剧一经推出便获得人们的高度赞誉,更在美、法等国家上演并大获全胜。近年来,我国歌剧创作体现出新时代的新风气。在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下,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精神的人民歌剧。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展现中国时代风貌。《大地颂歌》《骆驼祥子》《长征》等原创歌剧应运而生,其中《长江》中的经典唱段《三月桃花心中开》一经面世,就被人们争相传唱。材料三同一种题材,拍成影视剧与排成歌剧,后者的全众群体与前者存大天壤之别。原因何在?歌剧本身的艺术特质如咏叹调、宣叙调难免让不少观众难以理解、望而却步。使歌剧艺术处于曲高和寡的境地。诚然,当下的大多数中国歌剧创作在音乐方面也做出了调整,但与大众的审美接受水平尚有一定的距离。此外,低成本,碎片化的娱乐习惯,求快、求新的娱乐心态,使得短视频这种不用费思量的现看方式大受欢迎。歌剧等剧场艺术的审美及文化功能遭到了极大的消解或解构。艺术创作固然应该坚持引领大众的审美方向,但艺术创演团队也应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特点,使艺术作品喜闻乐见。比如歌剧的创演团队利用短视频的无限潜能,使歌剧艺术能够在短视频、直播等公共传播领域得到宣传和普及,使得更多民众认识和了解歌剧。短视频的互动还可以为艺术家与大众搭建沟通的平台,观众可以以弹幕评论等方式发表个人观点,艺术家可以从观众的反馈中加深对民众审美的认知,此种双向互动必将为艺术发展带来良性动力。电视文化节目《声入人心》《经典咏流传》,就是通过各种媒介,诸如电视、爱奇艺、芒果TV,各音乐网站等多层同步传播,极大地拓展了节目传播渠道,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观看自己喜爱的节目。《声入人心》开始定位为推广美声唱法的小众节目,从冷门不被看好到深受好评,甚至被赞誉为“美声殿堂级之作”,这离不开节目制作组的精心策划、突破创断。4.根据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作曲家与脚本作者是歌剧题材的决策者,在创作中二者必然会心有灵犀。B.莫凡改编的《雨》由于对原著删减压缩,导致了戏剧张力不够的问题。C.脚本作家根据创作情况对作品情节进行压缩,或将情节改为抒情段落。D.《姐》的作曲家在进行创作时,融合了地方民歌、传统曲艺的音乐元素。5.根据材料,s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歌剧艺术曲高和寡的状况与本身的艺术特质是相关联的。B.求新、求快的娱乐心态消解、解构了歌剧的审美及艺术功能。C.歌剧艺术既应引领大众的审美方向,也需考虑大众的审美水平。D.《入人心》等节目的成功无疑给了歌剧艺术传播方式一些启示。6.下列为材料二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歌剧的理论自觉B.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C.中国歌剧的革命样本D.中外歌剧的互相借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苏轼《石钟山记》,节选)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出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息,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战!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褒禅山记》,节选)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牢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①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琴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尽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已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情?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注]①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后世之谬其传面莫能名者 名:命名B.乐正要一足,信乎 信:相信C.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进:任用D.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 节:分寸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余是以记之 必涡诚以待下B.古人之观于天地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C.其孰能讥之乎 其可怪也欤D.若要者一面足矣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辞多类非面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B.辞多类非/面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C.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D.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10.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选文主旨的一项是()①夫传言不可以不察。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③凡间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④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⑤要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⑥缘物之情及人之情,此圣人之所以慎也。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褒禅山记》指出,要到达奇伟、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这三者是做成事情的条件。B.《吕氏春秋》选文中,与夔、丁氏、子夏有关的文字,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C.《吕氏春秋》选文以生活事例、历史事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3-11-20
·
15页
·
54.1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