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四中2025学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骨资料证明,商朝自上甲以后,凡父子相传的直系君主,皆称“大示”;凡兄终弟及而未传子,或虽传子而非直系的君主,皆称“小示”。西周时,则不管是父子相传还是兄弟相及,均是“为之君,为之大宗也”。这一变化有利于( )A.明确王室成员的血缘关系 B.天子政治权力传承的稳定C.形成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 D.君主专制集权体制的强化2.秦统一后,沛县县令的好友吕公携家眷避祸于沛县,当地豪杰皆携礼为其接风,时任亭长(负责治安)的刘邦不请自来,未带分文却称贺万钱,坐于上座。吕公得知真相后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将女儿许配给刘邦。这体现了( )A.贵族传统仍有存留 B.郡县体制尚未完善C.基层治理地位重要 D.择婿标准因时而变3.南朝刘宋时期,大量山川湖泽为豪强所占夺,他们“愾(焚烧)山封水,保为家利”,以至于“贫弱者薪苏无托”,甚至连捕鱼为业都难以为继。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北民南迁补充了南方劳动力 B.北方农耕技术刺激南方开发C.豪强势力完全架空中央皇权 D.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特征4.584年,学者李谔给隋文帝的呈文中写道:“《诗》《书》《礼》《易》为道义之……降及后代,风教渐落”,文人忽视君人之大道,而喜好“雕虫”之小义,“竞骋文华,遂成风俗”。李谔的呈文旨在( )A.打压文臣以抬高武将地位 B.抨击文人追求浮华的文风C.完善科举制度以选拔优才 D.塑造文学服务时局的价值5.古代一学者曾感叹:“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据此推测,与此思想创作主旨最相近的著作是( )A.《四书章句集注》 B.《天工开物》C.《儒林外史》 D.《徐霞客游记》6.下图是学者以“蒙学”为关键词,检索近代报刊数据资料,统计的报刊讨论“蒙学”的次数(横轴为年份,纵轴为次数)。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晚清幼儿教育缺失 B.蒙学受到政局影响C.蒙学推动革命进程 D.清末教育模式多元7.哥老会是清朝活跃在四川地区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成员以无业游民和劳动苦力等为主,常与官吏发生冲突。到19世纪晚期,清吏惊呼:“昔则游勇土匪,其志仅在抢掠;今则勾结逆党,竟至谋陷城池,凶焰日张,剿办愈难措手。”这一转变说明其( )A.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 B.形成了严密的组织C.转变为资产阶级团体 D.推动了革命的风潮8.“宋案”发生后,众多报刊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不同政治力量也通过报刊发表看法,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案件的讨论与思考。有些认为袁世凯是幕后主使,有些则提出了其他猜测(如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国初年( )“谋杀宋教仁先生之嫌疑者”A.“宋案”悬而未决 B.政党政治的活跃C.民众推动民主法治 D.民主宪政遭受重创9.1945年10月,中共中央指示:“争取时间,放手发动与组织蒙人的地方自治运动,建立自治政府。”1947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内蒙古地区的工作改归中共东北中央局领导,内蒙古自卫军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正式成立。这( )A.推动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B.拓展了抗日统一战线的民族成份C.调动了农民参与革命积极性 D.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区域发展10.如表是1952—1984年我国部分主要工业部门产值占比情况(单位:%)。据如表中信息可推知,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195219571984纺织工业27.520.415.4食品工业24.119.712.3造纸工业2.22.21.3石油工业0.51.14.8化学工业4.86.811.8机械工业11.416.925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加剧 B.经济发展以工业作为主体C.工业内部构成得以优化 D.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建成11.如图是波斯帝国首位皇帝居鲁士大帝的言论。这体现出波斯( )“在我们所征服的城市里有一些我们的驻防部队和指挥人员,我将他们留在那里,只要求他们驻守城防,而不希望他们去干涉任何其他事情。不过我还要指派另外一些人去做总督,去管理原来居住在那里的人,接受他们的供奉,让他们为驻军提供粮饷,履行他们应该履行的职责。”“如果哪个总督因为自己富庶或者自己身后臣民众多就想独立或者图谋不轨的话,那么,他马上会现场遭遇反击。”A.尊重被征服地的制度与文化 B.注重维持庞大帝国的稳定C.重视民主管理的精细化建设 D.赋予地方独立的军政大权12.在征服阿兹特克帝国后,西班牙士兵贝尔纳尔·迪亚斯印象最为深刻的两个景观是特诺奇蒂特兰城的集市和神庙,集市的规模、商品供应种类之繁多及井然秩序都令其震惊,而在神庙里看到的人祭规模是任何其他地区都无法相比的。此二者都维系着这个世界。据此判断,在阿兹特克帝国时期( )A.社会生活深受宗教影响 B.海外贸易相当活跃C.内部阶级斗争比较激烈 D.社会结构层次明显13.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了英格兰并加冕新王。他将土地分封给诺曼骑士作为采邑,并要求向他效忠。诺曼人说法语,但仍沿用盎格鲁——撒克逊司法制度和税收制度。威廉还进行了人口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地产和牲畜等等。这些措施( )A.促进了英法民族间融合 B.推动了英国民族国家形成C.加速了英国封建化进程 D.激化了英法两国民族矛盾14.19世纪末,朝鲜开化党金玉均等人主张“外结日本,内行改革,联日排清,脱离中国,宣布朝鲜独立,实行君主立宪”,发动甲申政变,但遭到保守派镇压而最终失败。这反映了近代( )A.中朝宗藩体制的崩溃 B.朝鲜民族意识的觉醒C.清朝政府的内忧外患 D.东亚主导力量的更替15.1928年,美、法等12个国家在巴黎签署《非战公约》,宣布“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中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国之间的一切冲突或争端,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式解决”。这一公约( )A.反映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确立了集体制裁的国际原则C.影响了联合国的相关法理原则 D.开启了近代外交的发展进程16.1973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莫斯科与勃列日涅夫举行首脑会谈。双方就西伯利亚资源开发、经济合作与民间往来方面提升到新的阶段。日本后世称田中时期是“日苏关系在各个领域进展最为顺利的时期”。据此可知,这个时期( )A.美苏关系由紧张逐渐趋于缓和 B.两国正适应国际关系新变化C.亚非力量对两极格局形成冲击 D.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十八大之后,中央权威增强,垂直程度增加。这一点在环保部门体现较为明显。中央加强生态环保工作,各省对相关机构的隶属关系进行调整,县区一级的生态环境局不再是本级政府的隶属部门,而是转由地级市直接管理,其领导班子成员由地级市生态环境局任免。中央对各级局机构的直接调动权力增强,即中央命令可以通过垂直系统直达基层。诸如党建、扶贫、环保等政治任务或中心工作,地方政府必须重视。与此同时,县级党委政府对各部门资源的整合能力也在增强。面对政治任务或中心工作,县级党委政府会以其为抓手来统领全县工作并通过该工作来带动其他工作。在不唯GDP之后,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如何看待一个县委书记的政绩与能力,除了常规的考核过关之外,一个重要参考是“看变化”。很多地方的市委书记每年都带着县委书记到各县的工业园区和城区考察,叫“走两区,看变化”,以此激发县委书记们的比较意识、竞争意识。——摘编自杨华《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八大后我国县域治理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县域治理现代化的意义。(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41—1945年《晋察冀日报》劳动英雄和英模报道规模1941年1942年1943年1944年1945年总计5人18人55人140人118人336人(注:《晋察冀日报》系中国共产党晋察冀根据地的机关报)1941—1945年《晋察冀日报》报道的劳动英雄和英模身份占比材料二1941年3月,边区总工会号召各级工会干部及全边区工友同志们要“更加提高劳动热忱,遵守劳动纪律,增加边区战时生产,使各位工友都成为劳动英雄,成为团结抗战、生产建设的模范”。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工人劳动英雄模范。牛步峯创造了轻便铅印机,曹玉庭对号码机进行了改良。丁一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出色完成了军工生产的各项任务,创新性地实现了化学原料的重复利用。陈吉太和张学志发明出制造爆发管的机器,将原本九个小时的工作量缩减到四十分钟完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极大程度提高生产效率,高子英创造出宣传弹和燃烧弹,还有劳模创造出掷弹筒,为抗日前线增添新武器。云彪县东新村祖喜兆花费一年时间细心研究纺车大轮和顶子的速率和周数,将脚踏车和纺车结合,发明了脚踏纺车,提高了纺织效率。——材料一、二均摘编自雷江琳《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日报〉劳动英模形象建构研究》(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1941年至1945年《晋察冀日报》对劳动英雄和英模报道的特点。(6分)(2)根据上述材料,简析《晋察冀日报》对劳动英雄和英模进行报道的目的,并指出其所具有的当代价值。(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中世纪的全盛时期(12——13世纪),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几乎每一座较大的城市里都建立了大学。当时著名的大学如牛津大学为欧洲培养了中世纪最杰出的实验科学家罗吉尔·培根和宗教改革运动的伟大先驱威克里夫。这些学校的学生成分复杂,既有教会助祭等神职人员,也有平头百姓。学生只被要求具备一点点拉丁文基础,且付给教师少许学费即可入学。教育内容主要是“七艺”,即文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入门教材通常是《圣经》中的诗篇和各篇章,然后是早期基督教教父们的作品,最后则是古典的拉丁文学。教师和学生如果犯了罪,可以不受世俗法庭的审判,由教会法庭来处理。——摘编自赵林《西方文化概论》材料二16世纪末17世纪初,法、英、德等国逐步摆脱中世纪统一的大学办学模式,结合本国实际,在课程中设置大量世俗性学科,形成带有强烈民族特色的高等教育办学思想和课程结构。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德国近代研究性大学基本上借助于政府强大的政治力量。从1860年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国的相继建立和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欧洲各国高等教育机构陆续都以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设置课程和专业,通过或者在传统大学之外建立新型高等教育机构,或者将中等教育升格等方式,相继发展了职业技术教育。——摘编自黄福涛《欧洲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基本动因分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大学兴起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欧洲大学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以下为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下册)一书中的目录第五编公元1500年以前各孤立地区的世界第六编西方崛起时的世界(公元1500—1763年)第七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公元1763—1914年)第八编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选择其中一编,为其设计三个子目,并阐述理由。(要求:明确选择的编目,所设计的子目须与作者划定时段的时代主旨内涵一致,表述合理,史论结合,逻辑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5-01-16
·
9页
·
561.6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