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2024-2025学年高三期末学业诊断历史答案

2025-01-24 · 2页 · 182.6 K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学业诊断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CADBCDADADBCABB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12分)(1)由秦汉二十等爵到魏末西晋五等爵制;由主要依据军功到依据立场、血缘。(4分,1点2分)(2)原因:吸取汉魏危亡的教训;秦汉以来大土地所有制的迅速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的逐渐加强;以恢复周礼之名,笼络人心;争取世家大族(士族)支持,巩固统治。(4分,1点2分,任答2点即可)影响:推动西晋统治秩序短暂确立;引发地方势力的膨胀;推动世家大族的发展;导致庄园经济的普遍化。(4分,1点2分,任答2点即可)18.(16分)(1)特点:饮食自给自足程度较高;饮食结构阶层差异明显(封建主饮食丰富,农民饮食简单)。(4分,1点2分)原因:农业生产方式传统(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发展有限);贸易范围有限;(2分,任答1点即可)社会等级分明。(2分)(2)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提高了粮食产量,使得食品供应充足;国际贸易的发展拓宽了食品供应渠道,丰富了食品种类,拓宽了人们的饮食选择;新型交通工具使远距离运输便捷,提高了食品的供应效率,降低了食品的成本;食品加工和储存技术进步,延长了食物保存时间,食品生产更加高效和规模化(传统的手工制作的食品则逐渐被工业化生产的食品所取代);城市化进程促进饮食选择多样化,人们开始追求更加精致和方便快捷的饮食体验。(6分,1点2分,任答3点即可)(3)技术进步是推动饮食变迁的重要因素;饮食变迁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饮食变迁与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和食品交流密切相关;饮食变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的产物,反映了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饮食变迁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等。(2分,任答1点,其他言之成理皆可)19.(12分)(1)期望结束一战,维护世界和平;谴责传统国际关系规则,主张建立新国际关系准则;支持民族自决;废除秘密外交。(6分,1点2分,任答3点即可)(2)《和平法令》推动苏俄退出一战,巩固了革命成果;传播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和平民主理念,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的抗争。(3分)“十四点计划”推动国际联盟建立,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外交规则(国际关系规则),短期内稳定了国际关系;因旨在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引发列强间新的矛盾,未能有效阻止二战的爆发。(3分)20.(12分)评分标准:(1)论题(0-2分):论题准确,指向明确(2分);论题不准确,指向不明确,或缺少论题(0分)。(2)阐述(0-8分):能运用材料中两则以上史实进行论述,史实分析准确,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6-8分);能够围绕论题进行阐述,所举史实与结论构成基本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文字较通顺(3-5分);所举史实不足以支撑论题,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不通顺(0-2分)。(3)结论(0-2分):结论顺理成章,是对论题的提升与进一步总结(2分);结论重复论题,或无结论(0分)。示例: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意义。1945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这一年,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胜利不仅终结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也标志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崭新起点。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决定的背后,是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付出了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巨大民族牺牲。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无数英雄儿女为国捐躯。取得了近代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更收回了自甲午战争以来被日本强占的台湾及附属岛屿,既加强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也为中国未来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二战即将结束之际,中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胜国之一,被邀请参加联合国的创建。6月签署《联合国宪章》,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是对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和巨大牺牲的最大尊重与支持。这也使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拥有了更大的发言权和影响力,能够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1945年的胜利,不仅属于中国人民,也属于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