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卓越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质量检测历史+答案

2025-02-18 · 10页 · 1.1 M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开学质量检测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器上常刻有一种神人兽面纹,也被称为“神徽”,其主体由飞翔的神兽、骑在神兽身上的羽冠神人形象组成,眼睛鼻子、嘴巴等进行了夸张处理,很容易让人产生敬畏和畏惧的感觉。据此可推知,良渚文化A.具有高度统一的精神信仰B.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祭祀体系C.展现了文明起源的多样性D.呈现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特征2.《梁书》计载:“(南海)郡常有高凉生口及海舶每岁数至,外国贾人以通货易,旧时州郡以半价就市,又买而即卖,其利数倍,历政以为常。”由此被称为“宦于南方者,遂多贪墨之徒”。这折射出当时A.海外贸易获利颇丰B.南重北轻的经济格局形成C.官吏贪腐难以治理D.经营秩序由地方政府管控3.下面是时任膳部员外郎的元稹收到中书门下的诏令和时为京外官员的韩愈接到经由御史台转发的中书门下的同一份诏令内容。这种诏令下达模式A.折射出御史台职权渐趋式微B.有利于提升中央治理效能C.渗透出强于弱枝的政治智慧D.易增加决策权僭越的可能4.北宋士人王禹偁斥揭“僧道蠢人”的现实,建议“沙汰僧尼,使民无耗”。欧阳修认为儒道不举下:“及其弊也,循默苟且,颓堕宽弛,习成风俗,不以为非。至于百职不修,纪纲废坏。”这说明这一时期A.功利主义盛行导致社会失序B.礼法结合的治理传统被废弃C.佛教的本土化进程阻碍重重D.重建儒学信仰已成现实所需5.下表所示为1457~1644年中国的米价情况。排除因天时引起的米价变化,这种情况可用于说明该时期A.赋役货币化致使粮贱钱贵B.国内白银购买力上升C.中国经济仍具国际竞争力D.农业商品化程度较低6.下面为宣统二年(1910年)吐鲁番地区的一份限状(债务人履行偿还义务的保证文书)。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小的李万魁,今具到大人(吐鲁番官府)案下。实限得小的亏欠俄商吉利洋行、德和洋行两家棉花共计五千四百四十四斤一案……小的遵断悦服,依限交还,不敢逾期违抗,所具限状是实,须至限状者。宣统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小的李万魁A.律法与国际公法相适应B.诉讼程序缺少法定规制C.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深D.外国资本操控市场秩序7.陈独秀于1916年发文指出:“三年以来,吾国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他认为“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据此可推知,陈独秀强调A.发挥思想启蒙的作用B.拓宽国民行使民主权利渠道C.克服资产阶级软弱性D.以推翻封建帝制为主要目标8.在1939年国统区某县农村合作社放贷款项中,购买耕牛(马)等大型牲畜占放贷总数的36.78%,其余放贷款多用于料理婚丧事宜、偿还债务和一般生活费及少量的商业经营款。这一状况折射出A.社会阶级不平等加剧B.农村社会经济凋敝C官僚资本的压迫剥削D.农业机械化水平低9.下图是米谷创作于1951年的漫画《我们在建设,美国在崩溃》。该漫画揭示了A.抗美援朝时期中美两国力量对比的变化B.美国对华外交封锁被打破C.中国人民捍卫和平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D.社会主义阵营实现了扩大10.海欣集团是一家于1982年由镇工农联营转为国营的人造毛皮厂。1986年,该厂与上海市玩具公司、香港申海公司等组成了中外合资海欣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用于替代进口的长毛绒玩具面料,产品一越占据全国市场的四分之一,不到两年就创利300万美元。中国海欣集团的发展说明A.现代企业制度得以完善B.多种所有制经济得到了均衡发展C.对外开放已进入新阶段D.市场化因素激发了社会经济活力11.埃及古王国时期(前2686年~前2181年),国王“神”的形象除有“权威性”外(如“太阳神的儿子“强有力的神”等),更多地指向“知识和智慧的化身”“坚持真理’’‘‘主持正义”的属性。国王形象的这种特征A.利于王权观念渗入社会意识B.表明人文主义作用于政治C.为埃及全面统一奠定了基础D.折射出宗教信仰崇拜淡化12.下面为14世纪位于意大利普拉托的呢绒染坊达蒂尼公司的销售示意图,这种销售形式在当时十分普遍。这表明,当时意大利A.传统手工业技术革新动力强劲B.资本原始积累具有鲜明曲折性C.金融业兴起促进了产业链延长D.工商联营推动市场国际化趋势13.有学者指出:“有深厚科学素养的启蒙运动时期的作家赞同宇宙是有序的物质存在,受精确的规律控制。法国百科全书派中的学者,集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哲学家于一身。”这反映出A.社会转型的物质基础雄厚B.启蒙运动拥有广泛社会基础C.科学与人文精神彼此促进D.近代自然科学诞生条件成熟14.19世纪末,霍亨洛熙亲王坚持把一位萨克森人任命为帝国财政部官员,因为“萨克森人在帝国高级文官中的人数少得不成比例”。1895年,当一位符腾堡人离开帝国内政部时,就以另一个符腾堡人顶他的缺,因为如果一个普鲁士人试图顶替其位,非普鲁士邦匡就会在联邦议会上发难。这反映出德意志更多试题与答案,关注微信公众号:三晋高中指南A.文官选拔公平公开原则凸显B.政治架构呈现联邦制特征C.普鲁士丧失了邦国核心地位D.民主与平等思想有效践行15.英国在“一战”中以“为了国乇和国家而战”为口号,“胜利一词囊括了整个社会的战争目标”。而到“二战”期间,英国战时宣传话语为“人民战争”“为个人的自我生存而战”。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B.民主政治调整与完善C.英国和平主义的兴起D.国际工人运动的声援16.1997年,西非两个最大的组织——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与西非经济货币联盟实行不同的原产地规则,各有一套一体化发展方案和实施办法,推行过程中关税削减政策难以实施。这一状况A.致使对外贸易依赖性减弱B.表明区域经济互补性较强C.缘于殖民体制的现实掣肘D.影响了四非的国际竞争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司马光《稽古录》中说:尧“稽于众,舍己从人”,舜“君臣常相儆戒于朝”。先秦时期,交通要道上常设“诽谤之木”,鼓励人们在木片上书写谏言。统治者还派人采集民间歌谣,把它们作为早期国家档案收藏于秘室。这项举措到夏朝以后便演化为由专门官吏——“遒人”负责的事务,“循于路求歌谣之言”。《左传·昭公二十七年》记载:“令尹子常,贿而信谗。……尽灭其族,以说于国人,谤言乃止。”《吕氏春秋》曰:“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摘编自王晓岚《先秦时期舆论监督初探》材料二宋代设立进奏院,负责沟通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信息联系,定期或随时向皇帝反映舆论和进言,进奏院还按月发行邸报,作为朝廷内部的舆论内容。北宋所凸显出的“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的自由言论的状态与君主积极鼓励进言密切相关。到南宋时期,出台的“舆论法’’将舆论范围定为时事政治、皇室、朝廷官员风评等,强化了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领域谏言的鼓励,而对异议朝廷施政方针、抨击人事任命等加以限制。一摘编自徐紫林《南宋社会舆论与政治秩序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舆论监督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舆论监督的角度,自拟一个论题,并简述其对古代国家治理的认识。(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898年5月,各国驻京公使希望“将京城道路仿照西式,一律修整”,总理衙门同意将官商云集之地“按照西式修为马路”。9月,力主变法的御史宋伯鲁考虑到修路需款甚巨,而户部巨款难筹,提议“向西国银行拨借洋款”,并采用“外洋马车、街车之式’’。顺天府尹胡燏棻提出的既保留中式石路、又参照租界马路型制的方案,得到了总理衙门的认可。1899年3月,新任顺天府尹何乃莹认为胡法“创自外洋”绝不适用于京师街道,洋式马路的维护费用高,且破坏“九经九纬”之制。并且不适合“朴实浑坚,最能负重”的中国车制,如改用洋车,原来以骡车糊口者“势必失业,穷而无归’’,国家之利权又会被外人掌控,实乃变“京师之街”为“租界之街”。——摘编自杨剑利《清末北京街道改造的兴起:论争与实践》材料二下表为1952年和1953年《北京日报》上关于北京道路整修的相关报道。一摘编自京报网《小巷深处看变迁》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关于北京街道改造的论争中蕴含的矛盾及其反映的时代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道路整修工作中的历史经验。(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英国“皮特金案件”托马斯·皮特金在伦敦经营一家从事亚麻国际销售的商铺,他与债权人签署了大量商业借贷合同。1705年,皮特金秘密把全部财产货物转移给布雷伍德,以达到债权人利用破产程序请求清偿债务时找不到任何可执行财产的目的。同年2月,债权人请求议会制定公开法案定皮特金的罪行。他们在请愿书上解释说:“我们无法找到皮特金任何财产,如果再没有找到,许多债权人都会破产。”于是议会制定了《救济托马斯·皮特金债权人法案》,要求皮特金返回伦敦配合工作,公布其财产,并判皮特金终身监禁。材料二1776年,伦敦成立了防范欺诈者贸易保护协会,这是英国首个以防范欺诈为目的成立的社会组织,协会对商业欺诈者的个人信用作出警告,并为会员在欺诈案诉讼程序中提供法律援助。1823年,利物浦保护者协会成立,该组织成立的目的是交换诈骗者和欺诈者的信用信息。1885年,拥有47个会员组织的国家贸易保护协会联盟成立了信用咨询部门,并设计出最早的信用评级系统:“安全等级’’、“优秀等级”、“良好等级”、“中等等级”。一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跃华《近代英国信用制度的构建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初“皮特金案件”反映出的英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英国商业贸易信用制度发展的原因及意义。(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6世纪以来,欧洲社会上流行的是正面的中国形象,启蒙运动时期,中国更成为许多思想家讴歌的对象。但是,1750年前后成为西方的中国形象史分水岭。孟德斯鸠指出:“由于专制权力性质的关系,施行专制统治的单独个人也同样用一个单独个人去替他行使他的权力。”笛福更是在《鲁滨逊漂流记》的续篇《鲁滨逊历险记》中借鲁滨逊之口说中国人贫困、怯懦、愚昧,中国的宫殿、城市、港口、贸易、军队、科学,根本无法与欧洲相比。——摘编自康凯《18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根据材料,围绕“1750年前后成为西方的中国形象史分水岭”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开学质量检测卷·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D考查史前文明。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统治阶层的出现和社会权力的集中。良渚古城遗址规模宏大,而“神徽”在玉器上的出现说明当时存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权力机构来规范和传播这种文化符号。掌握这种权力机构的人很可能就是早期的统治阶层,他们利用宗教、艺术等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地位,推动社会从相对平等的原始社会形态向有明显阶级分化的社会形态过渡,故D项正确。“神徽”作为良渚文化玉器上的常见图案,其普遍性和一致性反映了良渚社会对于某种精神信仰的共识。然而,仅凭神徽的普遍存在并不能直接证明“高度统一的精神信仰”,因为还涉及信仰的具体内容、传播范围和社会影响力等多个方面,故排除A项;“神徽”作为祭祀活动中的重要元素,反映了良渚社会的祭祀活动,但仅凭神徽的存在并不能直接证明“较为完整的祭祀体系”已经形成,因为这还需要考虑祭祀活动的频率、规模、仪式内容等多个方面,故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文明起源的多样性,故排除C项。2.A考查南北朝时期海外贸易。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朝时期州郡作为地方行政单位,拥有一定的经济自主权,“半价就市…‘买而即卖”“其利数倍”“以为常”反映出地方政府在海外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