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调研考试地理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苏陕协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助力陕西省56个贫困县实现脱贫。下图为苏陕两省简图,图中甲、乙示意两省间的要素流动。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A.两省分别位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B.陕西省受秦岭阻隔,南北差异大C.江苏省内部各区域垂直分异明显 D.两省属于同一流域范围,便于协作2.苏陕协作间的要素流动()A甲-特色农产品 B.甲-技术和资本 C.乙-多种矿产资源 D.乙-大量劳动力【答案】1.B2.A【解析】【分析】【1题详解】图中秦岭位于陕西南部,淮河经过江苏北部,秦岭、淮河作为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故图中两省均地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A错;陕西省受秦岭阻隔,南北气候、植被、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大,受自然条件影响,社会、经济等也存在较大差异,B正确;江苏省地形以平原为主,内部各区域垂直分异不明显,C错;秦岭以北的陕西属于黄河流域,江苏地跨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两省不属于同一流域范围,D错。故本题选B。【2题详解】陕西的植物资源十分的资源丰富,多样性也很突出,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良好条件,农产品丰富多样,所以特色农产品可以成为苏陕协作间陕西省的输出要素,A正确;与江苏相比,陕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具备技术和资本的优势,所以技术和资本不是苏陕协作间陕西省的输出要素,B错;与陕西相比,江苏经济发达,苏陕协作间江苏是多种矿产资源和劳动力的输入省,CD错。故本题选A。【点睛】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东、西部地区合作发展的方式有很多,从目前已经实际运行情况看,主要有:不同层级地方政府间的双边和多地合作、经济主体间的供应链合作、组建战略联盟及跨区域经济实体、经济园区合作、飞地经济、产业转移、资源合作开发与利用,以及人才支援、资金支持、扶贫合作等。二十四节气是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主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下图为我国某地相邻节气平均气温变量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由图推测,该地一年中气温最高节气为()A.清明 B.大暑 C.夏至 D.立夏4.当该地一年中气温最低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 B.该地太阳照进房屋内阴影面积最大C.该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 D.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北移动【答案】3.B4.D【解析】【3题详解】该图是平均气温变量图,清明前后气温变量都为正值,即气温一直在增加,清明不是最高温,A错误;立夏之后气温变量是正值,即还在升温,立夏不是最高温,D错误;夏至之后气温变量还是正值,即气温还在升高,夏至不是最高温,C错误;大暑之前几个月气温变量都为正值,即都在升温,在大暑之后变量为负值,即开始降温,则大暑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节气,B正确。故选B。【4题详解】从图中可知一年中气温最低节气为大寒(大寒之前气温变量都为负值,即气温一直在下降),大致在1月22日左右,该时间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正在向北移动,D正确;该时间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太阳从东南方升起,A错误;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节气是冬至,C错误;北半球的地区太阳照进屋内阴影面积最大(即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节气应该是冬至,这个时候太阳高度最低,B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全球热量分布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向北移动。夏至(6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向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乡土植物是指在没有人为影响的条件下,经过长期物种选择与演替后,对特定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的自然植物的总称。为落实《深圳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深圳充分利用公园、道路等场所打造花境景观来提升城市文明。下表示意深圳市花类造景植物构成。完成下面小题。类型乡土植物种敛/种乡土植物占比/%乔木3257.14灌木4445.83藤本360-00多年生草本3145.59一二年生草本1527.27合计12544.805.与灌木相比,深圳花类造景植物中乔木乡十植物占比较高,主要是因为乔木()A.乡土品种多 B.适应能力强 C.造景效果好 D.运输成本高6.深圳花类造景植被中乡土植物占比有限、反映出当地()①自然环境复杂多样②乡土植物品种少③花卉产业强④绿化投入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看,环境效益最好的是()A.乡土乔木 B.外来草本 C.乡土灌木 D.外来藤本【答案】5.D6.D7.A【解析】【5题详解】据材料可知,深圳花类造景植物中灌木乡土品种更多,A错;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灌木的适应能力更强,B错;两者的造景效果各有优劣,看场景所需,C错;相比于灌木植物,乔木体积大,远距离运输成本高,选用当地乔木乡土植物,能够节约运输成本,节省经费投入,D正确。故选D。【6题详解】深圳地处珠江三角洲,且面积较小,自然环境较为单一,①错误;据表格可知,深圳乡土植物种数为125种,无法判断其与乡土植物占比低之间的关系,②错误;深圳绿化植被中外地的植物物种占比较高,说明当地花卉产业强,③正确;深圳绿化植被中外地的植物物种占比较高,相比于当地乡土植物,外地植物物种种植成本较高,说明当地绿化投入较大,④正确。③④正确,故选D。【7题详解】乡土植物是产地在当地或起源于当地的植物,这类植物在当地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最能够适应当地的生境条件,因此相对于外来植物物种,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看,乡土植物的环境效益较好,B、D错误。乡土乔木相对于乡土灌木来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作用更为显著,环境效益更好,A正确,C错误。故选A。【点睛】生态系统稳定性即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主要通过反馈调节来完成,不同生态系统的自调能力不同。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植物以乔木为主,也有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动物以树栖、攀援生活为主,营养结构复杂,调节能力相对较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好。土壤容重亦称“土壤假比重”。指一定容积的土壤(包括土粒及粒间孔隙)烘干后的重量与同容积水重的比值。土壤容重可以用来估算土壤水分、养分(有机质)含量,描述土壤压实度等。还可以反映土壤的生产力水平。下左图为祁连山中段山地区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下右图为祁连山中段不同植被类型0~10cm(深度)土壤容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祁连山中段山地森林带的植被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针叶林热量 B.落叶阔叶林降水 C.落叶阔叶林热量 D.针叶林降水9.下列关于祁连山中段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容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北坡土壤容重随着海拔升高先减小后增大B.土壤容重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C.山地森林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水分含量大,所以土壤容重最小D.高山寒漠土发育程度低,有机质含量很少,土中砾石较多,所以土壤容重大【答案】8.D9.C【解析】【8题详解】祁连山中段山地森林带上面是高山草甸带,下面是山地草甸带,如果是热量的影响,那么自然带的变化应有相对一致性,这里应该分布草甸;此区域出现森林带,排除热量影响,A、C错误。垂直地带性主要影响因素是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因此,只能是水分影响,该区域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森林带可能为针叶林而不是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的落叶阔叶林,B错误。D正确。故选D。【9题详解】左图显示,随着海拔升高,北坡先后出现山地荒漠草原带、山地草原带、山地森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寒漠带、高山冰雪带;右图显示,山地森林带以下,土壤容重大致随着海拔升高而减小,山地森林带以上,土壤容重大致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大,A说法正确,不合题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的紧实度会增加,因而土壤的容重也会增大,B说法正确,不合题意。山地森林带的土壤中,积累有较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加上海拔较高又位于阴坡,土温较低,凋落物分解较弱,因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这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空隙度较大,因而土壤容重小,C的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高山寒漠土位于高海拔区,气候寒冷,植被稀少,因而土壤的发育程度低,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空隙较小且土中砾石较多,所以土壤容重大,D说法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垂直地带性主要影响因素是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2024年4月30日上午,“强对流刺客”——飑线扫过福建,受其影响,福州出现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飑线是指范围小、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飑线多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冷锋前的暖区中,具有不同性质的两个气团相互碰撞,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不稳定层结,是飑线形成的必要条件。下图示意该日某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图中阴影区为飑线,粗线为锋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在垂直方向上,有利于飑线形成的气团分布是()A.高空干冷,低空暖湿 B.高空暖湿,低空干冷C.高空干暖,低空冷湿 D.高空冷湿,低空干暖11.夏季午后“飑线”天气系统过境大型湖面,其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减弱 B.热量加强 C.水汽得到补充 D.湖面摩擦力小12.图中飑线的移动方向是()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答案】10.A11.A12.D【解析】【10题详解】飑线属于强对流云带,气团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要有利于形成对流运动,高空气团干冷,容易产生下沉运动,低空气团暖湿,容易形成上升运动,A正确,B错误;按照气温越低,空气中容纳的水汽越少的原理,干冷和暖湿气团容易形成飑线,相反,干暖和冷湿的气团性质搭配不容易形成,C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飑线天气系统过境大型湖面,此时湖面温度较低,空气对流运动较弱,热量补充减少,飑线天气系统势力逐渐减弱,A正确。湖面摩擦力小、水汽得到补充、热量得到加强会使飑线天气系统势力加强,BC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依据图中的天气形势(等压线分布)判断,锋面以北为一股强冷空气,气团中心气压高达1070hPa,高压脊在飑线的西北方向,南部高压的中心气压在1040hPa,在飑线的偏南侧,由于两个高气压之间形成了一个低气压带,低气压带的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向,受南部高气压的阻塞作用,飑线无法向南移动,且西北侧有明显的高压分布,所以飑线只能随低气压带向东北方向移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飑线是指带状的雷暴群所构成的风向、风速突变的一种中至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通常伴随或先于冷锋出现。其破坏性很强大,飑线的产生多是由于冷空气行进至暖湿地区时造成了上冷下暖的格局,使对流层上下热力结构不同,产生高强度的强对流天气。飑线上的雷暴通常是由若干个需暴单体组成的,因此可以产生剧烈的天气变化。飑线过境时的典型现象为风向突变、风速快速增加、气压骤然上升以及气温急剧变化,全盛阶段平均风力在10级以上,阵风超过12级。同时也可能伴有雷暴、暴雨、冰雹、强力的直线风、龙卷风和海龙卷风。秋刀鱼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中上层水域的小型鱼类,属于大洋性高度洄游物种。秋刀鱼的生命周期一般为2年,冬季在黑潮海域产卵,春季幼鱼和部分成鱼开始向北洄游,夏季到达亲潮海域,在亲潮延伸海域摄食水平较高。下图示意西北太平洋海域秋刀鱼不同月份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与亚北极环流海域相比,亲潮延伸海域海水的主要特征是()A.浮游生物更丰富 B.海水盐度更低 C.叶绿素浓度更低 D.海水透明度更高14.秋刀鱼生长较快的海域是()A.黑潮海域 B.亲潮海域 C.亲潮延伸海域 D.亚北极环流海域【答案】13.A14.C【解析】【13题详解】读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黑潮和亲潮是北
河南省开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5-03-28
·
15页
·
2.6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