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5-03-28 · 7页 · 4.2 M

三明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现,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出土了7000多年前水稻植硅体和稻、粟、黍痕迹的陶片。据此可知,该遗址()A.丰富了原始农业起源论B.海洋文明特征明显C.表明水稻发源地在平潭D.陶器使用范围广泛2.《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此举旨在()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崇敬先圣以行德政C.笼络人心维护统治D.强化对边地的控制3.秦朝,尚书为少府(九卿之一)属官,掌政务文书,地位较低;汉武帝时期,赋予尚书决策的职能,并与廷尉共同掌管司法审查大权;东汉光武帝时期,尚书台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出现“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局面。该变化,反映了()A.内廷机构外廷化趋势B.君主专制的加强C.律令文书制度的健全D.中枢权力的转移4.北魏时期,大量胡人通过“假借”华夏祖源的墓志书写方式,将家族历史逐渐融入华夏民族范畴,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汉化鲜明的祖源文本。这说明了()A.华夏文化的历史溯源B.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C.北魏政权统治合法化D.中华文明圈影响扩大5.下列反映唐朝和谐民族关系的是()A.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B.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C.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D.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6.宋代学者陈襄认为,学校设立“非以教人为词章取利禄而已,当致学者首明《周官》(周礼)三物(“六德”“六行”“六艺”)之要,使有以自得于心而形于事类,然后可以言仕。”这反映了()A.道德教化的价值取向B.词章技艺的手段途径C.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D.轻视功利的传统思想 7.明后期为克服地方都、布、按三司分权过甚,无法应付处理地方突发或重大事件的缺陷,中央陆续向各地派遣巡抚、总督,将一地之行政、监察、军务诸政集中于督抚身上,使其成为统驭三司的地方最高官员。这一措施()A.促进边疆内地一体化B.保证了统治的稳定性C.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D.颠覆了旧有行政区划8.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若有涉走私行为,“该货无论式类、价值,全数查抄入官处,俟该商船帐目清后,亦可严行驱除,不准在口贸易。”“英民罚款”、“船货入官”都应归中方收办。地方官按照条约的规定,查获私贩违禁物品,货物要没收入官。这反映了()A.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转型B.中英双方严格遵守规定C.官员重视维护条约体系D.中英贸易总量稳步发展9.1877年,左宗棠收复伊犁,挫败了英、俄利用阿古柏政权来侵占、肢解中国新疆的图谋。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巡抚、盟州县,拉开了边疆地区建省改制的序幕。这些举措()A.标志着传统宗藩体系的瓦解B.推动政府外交观念的近代化C.刺激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D.反映了清政府边防意识增强10.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实行几十年,实际录取的人数总计不过千人,无法实现孙中山先生一切文官皆经考试的想法,而且任人唯亲的现象普遍存在。此外,由于民国时期党治和军治色彩浓重,政府当局为党务人员和军人进入文官队伍大开方便之门,考试任职的文官地位很低。这说明()A.知识分子参政积极性B.文官考试制度逐步完善C.文官考试的公平公正D.文官考试与任用相脱节11.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币制改革,在英国的干涉下,确立法币与英镑挂钩,这引起美国不满和干涉。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又与美国签订了协定,确定法币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关系。这说明了()A.美英控制中国经济命脉B.白银外流问题得以解决C.法币改革半殖民化色彩D.南京政府丧失货币主权12.1937年7月,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该论断()A.打破了两个凡是思想的禁锢B.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C.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抗战热情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13.1936年,红军在四川甘孜建立博巴自治政府,在宁夏建立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提出建立蒙回民族自治区。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实现了统一多民族共同发展目标B.以宪法形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注重民族地区的治理和权益保障D.构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理论体系14.图1为1955年画家金梅生创作的年画《菜绿瓜肥产量高》。据此可推之,该图反映了当时()图1 A.工业化下农村呈现新貌B.婚姻自由权得到了保障C.女性社会地位明显提升D.农业集体化改革的完成15.表1为我国2011—2017年不同规模城市的差异化落户政策及效果,它可以用于说明()表1不同城市规模政策表述2011-2013年净迁移均值/万人2011-2013年净迁移均值/万人特征总结小城市(城区人口50万以下)全面放开落户限制-0.17-0.99加速迁出中等城市(城区人口50万—100万人)有序放开落户限制-0.45-0.70加速迁出Ⅱ大城城市(城区人口100万—300万人)合理放开落户限制0.161.45加速迁入Ⅰ大城城市(城区人口300万—500万人)合理放开落户限制2.596.76加速迁入特大城城市(城区人口500万人以上)严格控制人口规模12.0325.50加速迁入A.城市化进程东西部差异明显B.城乡二元体制开始解体C.人口流动与户籍政策的互动D.剥离户籍社会治理功能16.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认为组成雅典公民大会的擀毡工人、补鞋匠、铜匠、农民、批发商以及那些在市场上斤斤计较贱买贵卖的人们,“很少或根本没有政治意识”。据此可知,色诺芬认为雅典()A.直接民主存在一定弊端B.民主政治仅流于形式C.公民普遍缺乏政治素养D.政治家不受民众欢迎17.13世纪,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以叛逆的罪名囚禁了一名法国主教。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命令国王立刻释放那位主教,否则就对他施以绝罚,腓力四世立刻召开三级会议,寻求民众的支持,宣称卜尼法斯是一名应该从教廷中开除的异教徒和罪犯。由此可推断当时法国()A.世俗王权有所加强B.阶级结构出现变化C.摆脱了教会的影响D.城市自治运动兴起18.1493年,哥伦布首次将来自亚洲的甘蔗带到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种植,后来拉美成为世界蔗糖生产和贸易中心。此外,拉美引种的咖啡和柑橘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这表明()A.地理大发现促进拉美工业发展B.自然环境有利拉美地区的开发C.商业贸易促进拉美的制度转型D.物种传播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19.1648年,西班牙与荷兰签订《明斯特和约》,其中第五条规定:一个不屈从于教皇霸权而由独立国家平等组成的国际社会是国际法存在的根基。该规定,()A.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发展B.终结欧洲二元政治体制C.标志国际关系法的成熟D.有效约束霸权主义行经20.1865年,托马斯·A·詹克斯在美国众议院提出文官改革法案,并得到《纽约时报》《民族》《哈泼斯周刊》《北美评论》《芝加哥论坛报》等报刊支持。在文官改革运动推动下,格兰特政府颁布了1871年文官法。 这说明()A.大众传媒决定社会变革B.改革有利于社会的进步C.言论自由得到法律保障D.历史进程呈现跳跃发展21.图2为二战后美元的世界流通形态图,它集中反映了美元的()图2A.支付性B.资本性C.储藏性D.霸权性22.1988年,德国颁布了《疾病保险体系结构改革法》明确要求医疗保险要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增强个人在医疗保险中的责任,提倡多样化的医疗保险形式,将互助、风险共担与自我管理原则相结合。该法案旨在()A.维护社会稳定B.缓解财政压力C.扩大医保范围D.强化个人义务23.1920年,有思维的机器人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1962年,工业机器人实现商业化。2007年,全球机器人安装量达650万台。近年,欧盟出台了《欧洲机器人技术民事法律规则》《机器人技术工程师伦理行为准则》《人工智能法案》等。据此可知()A.文学创作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理论来源B.二战后大国主导国际高新技术的竞争C.人们对机器人发展的潜在风险加以防范D.机器人的出现标志着生产关系新变革24.2009—2010年,受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影响,全球粮食价格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北非地区紧缺品种的小麦、面粉,价格上涨超过100%,玉米价格上涨超过70%,由此引发北非、中东街头动乱和政权危机。据此推知,当时国际粮价()A.受到了供求关系的影响B.进一步强化美国霸权地位C.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D.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8分,第26题8分,第27题24分,第28题12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校勘,是指校正、审定古籍记载的正误真伪。其基本做法是利用史料对古籍记载进行相互核对,条列异同,形成校勘记。表2中的雄崖守御千户所在今山东青岛即墨区境内。表2序号出处关于雄崖守御千户所设置年代的有关记载内容史料一清同治年间《即墨县志》雄崖所在县东北九十里,永乐二年设。史料二明洪武年间官印雄崖守御千户所百户印,礼部造,洪武三十年二月日史料三清道光年间即墨《谢氏族谱》谢敬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十三日钦除山东管垛集军百户,六月十五日到莱州卫,蒙魏国公拨附雄崖守御千户所百户,本年七月初一日到所”请根据史料二、三并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对史料一雄崖守御千户所设置的具体时间进行校勘并说明理由。(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1年1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先后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财政条例》《中央人民委员会训令财字第二号统一财政编制预决算制度》等法规,明确:央苏区财政机关由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下设财政人民委员部领导,垂直领导省、县、区三级基层财政部;规定了各级财政部门的权力,上级财政机关负责指挥和监督下级,下级财政机关应按月上报收支情况,每月预算和决算要由上级机关批准和署名盖章方为有效;税则由中央统一规定,地方政府不得自行其是;所征收税款统一上交中央财政部;财政预算与开支统一由中央财政机关决定。此后,苏维埃政府相继建立或完善会计制度、审计制度、国库制度与中央银行制度。——摘编焦建华自《超大规模国家治理:建党百年央地财政关系的探索与实践》根据材料概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财政体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体制的影响。(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调解又称为“调处”、“和息”,是中国古代息讼的主要方式之一,指在居中人斡旋下,双方均作一些让步,达成和解协议,不再诉讼。调解的主持主体主要包括县府衙门、祖绅乡贤以及宗法家族,无论当事人是否愿意都须遵从官吏或宗族首领的从中调停。调处的客体只能是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等一些民事纠纷和一些轻微的刑事案件,十恶、强盗、杀人等重大刑事案件不适用调处。我国古代的调解制度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依据,而后者则以“礼”作为核心观点。在历朝历代的判词中,有很多寓教于判、劝告息讼的事例,正所谓“决今日讼以止明日讼”。——陈怡伊《中国古代调解制度对当代法治社会的启示——从“无讼”观念谈起》材料二刑事和解制度也被称为被害人与加害人的和解、被害人与加害人会议、当事人调停或者恢复性司法会商。这一制度从形式上考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的当事人和解。1941年,德国汉斯·冯·亨蒂率先提出被害人在犯罪学研究中的地位,此后在国际范围内出现被害人学研究的浪潮。1972年至1977年,美国监狱的收容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