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租佃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B.赋役制度进行较全面的改革哈尔滨师大附中2025年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C.各户不明确应纳赋役的数目D.统一的户籍和地籍制度出台东北师大附中4.975年,宋太祖下诏“商人以生药度岭者免算”,使得岭南“始知方药”;又因“琼州言俗无医,民疾病但辽宁省实验中学历史求巫祝,诏以《方书》、《本草》给之”。宋真宗将《四时摄生论》等医书“赐授任广南臣僚”,并要求岭南地方官员积极向民众传播医药知识。上述举措旨在注意事项:A.推动当地移风易俗B.践行儒家民本理念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C.促进岭南医学发展D.增强民众国家认同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5.清前期,江南除了向浙东、福建一带出售食粮,每年还要从湖广地区输入上千万石米粮,并且通过运河从华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北、江淮等地输入麦豆杂粮五百万石左右,又从胶东和关东等地输入上千万石大豆杂粮。这体现了当时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①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②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③自由雇佣劳动现象普遍④农业的商品化程度较高1.位于成都平原的广汉三星堆祭祀遗址出土的青铜尊、罍等酒器是典型的商文明器物,但出土的青铜人像、青铜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面具等文物,在其他商代遗址中并未出现过。这反映了6.1894年,孙中山等人在檀香山组织成立了旨在振兴中华的革命组织“兴中会”;1898年,在康有为、梁启超A.早期国家认同已初步形成B.商文明开始影响长江流域等人的推动下光绪帝颁布诏书,开始变法;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着手在全国建立近代教育系C.各地区文明相互交流碰撞D.多元一体的文明发展特征统。这表明2.表1为岳麓秦简和《汉书》中记载的相关制度。A.挽救危局的探索成为时代潮流B.民主科学思想成为国民的共识表1C.国民觉醒推动民族独立的实现D.西方的冲击加速中国经济发展秦西汉7.表2为1917—1919年部分人物活动。黔首或事父母孝,事兄姊忠敬,推荐标准亲弟(悌)兹(慈)爱,居邑里长老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表2时间人物活动率黔首为善。戍。以十月赐酒肉。推荐方式(率)之千户毋过上一人。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1917.10恽代英在武昌组织互助社,以“群策群力,自助助人”为宗旨,注重个人品格的修养,提倡服务社会。1919.1傅斯年、罗家伦等创办《新潮》杂志,提出“伦理革命”的口号。据此可知,秦汉时期1919.2匡互生、周予同、刘薰宇等成立工学会,主张学生学会做工。A.户籍管理制度完备B.政府关注社会稳定1919.3邓中夏、廖书仓等组织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在街头做不定期讲演。C.治国理念得到延续D.察举选官普遍推行据此可知3.在井田制、均田制等“份地制”下,政府不向各户或各丁发放纳税通知。但唐中后期,政府会预先下发纳税通A.新文化运动深入开展B.学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知,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榜示”,在此榜上明细各户交纳赋役的数目;另一种是向各户或各役发放的“纳C.五四运动群众基础广D.兴办团体和报刊成为社会风尚税通知”。这一变化反映了8.仇货指敌对国家的商品和货物,图1是民国某一时期抵制仇货运动的漫画。这一运动11.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监察官对行为不检点或者违反基本道德规范的罗马市民作出书面评价报告。这可能导致受处罚者公职被撤销、等级降低或者丧失参加某些会议的资格,这就是监察官破廉耻制度。到了罗马共和末期,法律规定刑事审判定罪将被附加破廉耻。这有利于罗马A.规范社会道德B.完善法律体系C.发展民主政治D.增强公民意识12.图3是日本奈良时代(710—784年)铸造的“和同开环”铜币和越南前黎朝(980—1009年)铸造的“天福镇宝”。它们的出现A.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B.抵御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C.阻止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进程D.创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机遇9.1950年8月27日后美国飞机对我国东北城乡进行轰炸和扫射,10月9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北犯,后又集中13万余人分东西两线以长驱直入的战略向中朝边界推进,并叫嚣“鸭绿江并不是把两国截然分开的不可逾越的障A.推动了东亚贸易繁荣B.体现了文化交流融合碍”。这说明C.反映了货币制度创新D.标志东亚文化圈形成A.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面临着严重威胁13.1624—1633年日本出版物的种类开始增多,价格趋向低廉,销售对象不仅包含公卿、武士、学者,还包括B.美国推行霸权主义随意武装干涉别国内政商人、手工业者和富裕农民。到17世纪末,日本已经形成了以京阪地区为中心,覆盖全国的出版物生产、流C.抗美援朝是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重要决策通和消费的网络。这说明D.全球战略和冷战思维是美国政府的一贯原则A.政治改革的开展B.义务教育的推广10.图2为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C.民族意识的提升D.商品经济的发展14.1761—1835年被称为英国的“运河时代”。当大干线运河开通时,曼彻斯特和利奇菲尔德之间的货物运输价格从每吨4英镑降至1英镑;1792年,从贝辛斯托克运往伦敦的货物,公路运费高达2英镑,而通过贝辛斯托克运河的运费仅为11先令7%便士。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运河的开凿降低物流成本B.运河修建推动英国经济发展C.社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D.英国产业体系亟需转型升级15.20世纪初,美国加州一位政客公开宣称:“日本移民的涌入,带来了异质文化,他们与我们白人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且他们在土地购置上的行为,正在破坏美国的传统根基,我们必须阻止他们。”这反映了美国A.种族主义根深蒂固B.多元文化冲击加剧A.上海成为对外开放前沿B.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外来经济侵略严重D.本土就业机会减少C.股票交易体系走向完备D.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16.1945年《联合国宪章》对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作出了系统的概括。联合国成立的国际法委员会,产生了50018.共产主义儿童团作为培养无产阶级预备军的组织,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儿童团发挥了多项为众多国家所尊重和信守的公约、条约,遍及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各个领域。192个联独特且积极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合国会员,都是享有国际法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义务的国际法主体。国际法的发展1933年《苏区中央儿童局关于春季冲锋季中儿童运动的决定》中儿童团部分具体工作项目A.保护了联合国成员国的安全B.有效遏制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总要细目C.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法制化D.缩小了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鼓励自己的父兄和青年工农去当红军。用各种热忱的感动的方法欢送新战士去前方,鼓动士兵归队。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2.医院附近的儿童团,应常常组织慰问队去医院慰问伤病战士,并积极做看护工作。1915年,陈独秀提出人民拥有受教育的权利,1919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创办《平民教育》《少年社会》,宣传平民教育。五四时期,“平民教育”风靡一时,后来逐渐在概念上产生了“新民主主义”和“改良主义”两3.帮助红军家属看牛、砍柴、捡肥料、建设肥料所、耕种公田。在红军家属联欢会上,以表演安慰和宣传红军家属。个方向。1.拥护苏维埃各种法令的实施,参加轻骑队,反对政府中的腐化分子。五四运动后,邓中夏主持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开始到农村、工厂去讲演,尤其在长辛店的宣传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1920年4月陈独秀在上海参加了“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筹备会,尽管5月1日召开的庆祝大会二2.宣传鼓励父兄快些购买债票和缴纳土地税,积蓄粮食、经济和日常用品,准备大战到来时供给红军和自家需要。3.参加肃反斗争,侦察反革命,监视一切阶级异己分子的活动。受到阻挠,但仍有一千多人到会,大会发表了《上海工人宣言》《答俄国劳农政府的通告》。与此同时,李大钊主1.参与反对童养媳制度,反对打骂儿童、禁止子女接受教育的父母。持北大纪念五一劳动节活动,组织沿街散发《劳动宣言》。他认为,“平民教育”应该站在“庶民”的立场上,为2.参加反地主富农资本家的斗争。三广大“劳动阶层”争取受教育的权利。3.参与体育运动,如运动会和晚会,唱歌做游戏,以滋润儿童生活。20世纪20年代前期,20多个省区组成平民教育促进会,办起平民学校、平民读书处和平民问字处,出版1.肃清儿童团内的地主富农子弟。平民课本。改良主义将平民教育看作改良社会乃至教国的手段。1924年,晏阳初发起“县政运动”,主张用教四2.接受政治文化教育和军事性训练,在唱歌和游戏运动中接受革命知识。育手段来改革社会,在国民党支持下开展平民教育。同时期也有人提出“乡村建设”方案,并认为“要想消除共3.站岗放哨,查烟查赌打菩萨,带路送信,侦察敌情,瓦解劝降敌人等。产党的农民运动,必须有另一种农民运动代替才可以”。——摘编自吴媛媛《红星照耀童年:1927-1949年中国共产主义儿童运动研究》——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兴建和发展儿童团的目的。(7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开展平民教育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讨20世纪30年代儿童运动的兴起、发展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平民教育的影响。(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上卷):传统经济的演进》材料请围绕“中国封建经济波动”,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英国伯恩茅斯大学学者在英国南部多塞特郡海岸外斯塔德兰湾的一艘古代沉船中,打捞出数块距今约有800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年的石碑。这些石碑中最大的一块长达两米,重约200公斤。这些石碑的材料均为波贝克大理石,这些石碑上刻有英国13世纪流行的基督十字架,和坎特伯雷大教堂建筑中存在的图案十分相似。这些石碑很可能是为中世纪英国神职人员准备的,作为棺材板或墓穴纪念碑使用。对这些文物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英国13世纪的生活和古老的雕刻工艺。——摘编自《英国沉船打捞出中世纪石碑》(环球时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古代沉船打捞出石碑的史料价值。(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研究角度看,如何确认材料中考古发现的真实性。(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封建经济的特点是周期波动。周期波动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主经济和小农经济并存这种特殊的经济机制。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波动可以分为五个大的阶段:阶段状况这一时期,共有秦末、西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三次大的破坏。不过西汉和东汉都是比较强大第一阶段:奏汉到的王朝,社会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稳定,社会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所以是中国历史上第三国时期一个黄金时期。曹魏时期,尽管北方已经基本实现统一与和平,但经济恢复仍比较缓慢。直到西晋初年,第二阶段:魏晋南经济才出现“家给人足”、“牛羊被野”的繁荣景象。从晋怀帝永嘉元年到隋文帝开皇九北朝时期年全国统一,中国陷入长期的混乱之中,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第三阶段:隋唐五隋是个短命王朝,社会经济恢复有限。唐代社会经济得到高度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代时期最繁荣的时期。盛唐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期。第四阶段:宋代到北宋和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获得高度发展的另一个时期,中原地区长期处于交战之中。元末时期元统一中国以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是很有限的。这个时期发生过两次大规模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明清时第五阶段: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
2025届东北三省三校(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历
2025-04-05
·
4页
·
235.6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