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2025-04-10 · 8页 · 2.9 M

浦东新区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地理试卷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给分。3.标注“单选”的试题,指每题只能选一个选项;标注“不定项选择”的试题,指每题应选多个选项。1.多发的自然灾害云南省镇雄县位于云贵高原北部边缘的乌蒙山区。2024年1月22日,镇雄县凉水村突发大型山体滑坡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除地质灾害外,云南省易发生的自然灾害还有()(不定项选择)A.冻雨 B.暴雨 C.干旱 D.风暴潮(2)受气候因素影响,云南省的滑坡等地质灾害多集中发生在①____季节。而凉水村本次滑坡发生在1月份,主要是该地区此时节多处于②____(填天气系统)控制下,雨(雪)等降水持续时间③____(单选:A.长B.短),为触发本次滑坡的重要原因。(3)从图2可知,本次滑坡的滑坡源位于山体的①____(单选:A.山顶B.山坡C.山谷)部位。图3显示该区域的岩体结构为砂岩和泥岩互层,岩体中裂隙的连通性②____(单选:A.好B.差),导致岩体的③____(单选:A.透水性B.隔水性)差,形成滑坡面,为本次滑坡的发生提供了地质基础。(4)据图2,推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并在图中用箭头标注出来。(5)据图3,描述凉水村“1.22”滑坡发生过程。2.壮丽的自然景观新西兰种类丰富的自然植被和壮丽的冰川景观,具有一定的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近年来,新西兰现代冰川消融速度加快,有科学家预测,其大部分冰川可能在2100年消失。(1)新西兰南岛东、西两侧,植被类型差异明显,主要是受①____和②____因素影响,此差异体现了自然环境的③____地域分异规律。(2)新西兰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但其北岛常绿阔叶林植被分布广泛。简析常绿阔叶林在北岛分布较广主要原因。(3)新西兰壮观的冰川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其冰川具有____的空间分布特征。(4)新西兰冰川覆盖面积具有季节性变化。下列四幅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示意夜半球)中,最可能示意其冰川覆盖面积相对较小时节的是()(单选)A. B. C. D.(5)研究人员尝试通过给冰川“盖被子”的方式(即在冰川表面覆盖布料等材质制作的覆盖物),减缓冰川融化速度。请从地理视角,解释这一做法的可行性。(6)为了给冰川选取合适“被子”,研究人员对以下布料进行检测,请将相关检测指标补充完整。材质指标棉布涤纶布混纺布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力学性能①耐磨性②柔韧性③抗撕裂强度(1)①____②____   (2)①____②____   …………   3.高山水稻梯田材料一:科迪勒拉水稻梯田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中部海拔700米至1500米、坡度大多超过18°的高山区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山水稻梯田。该梯田形成了由“原始林-木涌-聚落-梯田-水系”构成的农耕生态景观体系,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聚落中可见当地传统民居高架屋。材料二:2001年,科迪勒拉水稻梯田被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单。2012年,虽退出濒危名单,但由于政府及相关组织在保护过程中,存在过度关注梯田的景观功能,忽视其农业生产价值;未充分吸纳本土居民参与;当地居民生活状况未得到明显改善;梯田亩产仍较低等问题,使得文化遗产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高山水稻梯田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简表年份人口机械增长率(%)城镇化率(%)梯田面积(公顷)原始林面积(公顷)木雕业产值10年增长率(%)旅游业产值10年增长率(%)1990-4.3157903900————2000-4.81870036404006002010-3.6197303800133140(1)菲律宾地处东南亚,夏季具有①____的气候特征,且位于②____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边界,火山灰可以为③____提供了养分,利于种植业发展。当地居民采用垒石成堰的方式克服地势④____的困难来修筑梯田,形成高山水稻梯田景观体系。(2)传统民居深受自然环境影响,高架屋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表现是()(不定项选择)A.下屋悬空,便于避洪防潮 B.屋顶倾斜,利于保温避雨C.木质结构,便于就地取材 D.体量较小,适应山地特征(3)在科迪勒拉高山水稻梯田景观体系中,“木涌”是①____和梯田的缓冲区,能最大程度减少居民活动对②____(单选:A.河流B.聚落C.原始林)的影响,并成为当地居民所用③____、④____等生活用品的主要来源,对维持高山水稻梯田耕作的整体面貌和地域生态具有决定性影响。(4)从表中可知,该高山水稻梯田濒危主要是因为①____(单选:A.水土流失B.人口流失C.产业结构优化),导致梯田荒废;而②____和③____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基础设施建设侵占了④____和原始林用地;此外,传统手工业的无序发展,更加剧了⑤____面积的减少。(5)针对该高山水稻梯田保护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简述如何协调文化遗产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4.“零碳”之路材料一: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产业结构表现出碳关联度高、能源生产和消费碳排放量大的高碳产业特征,其碳排放在全国所有城市中位列第二。材料二:作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优秀城市,鄂尔多斯市正积极通过碳减排与碳消除两条途径,努力实现区域内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即“零碳”),促进产业绿色转型。鄂尔多斯市的碳消除主要通过陆地植被储碳及人工地质储碳等方式进行。(1)据图文材料可知,鄂尔多斯市的能源消费结构以①____能源为主。为减少碳排放,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可因地制宜开发利用②____、③____等能源类型。(2)在碳减排过程中,鄂尔多斯市需要转型发展的工业部门有()(不定项选择)A.煤制气 B.水泥 C.电解铝 D.火力发电(3)人工地质储碳是人工捕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管道注入地下储油(气)层中进行封存。鄂尔多斯市地质条件良好,其采油区属于①____地形,断层和裂隙②____(单选:A.发育B.不发育),储油层较③____(单选:A.厚B.薄),具有岩性④____(单选:A.致密B.多孔隙)的特征,但上覆岩层的⑤____(单选:A.密闭性B.渗透性)高,为二氧化碳提供了良好的地下封存条件。(4)据图2,运用碳循环原理,描述鄂尔多斯市陆地植被储碳的过程。(5)鄂尔多斯市规定了各企业的年碳排放额度。有人提议把碳排放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即碳排放低于规定额度的企业,可以在市场上将剩余排放额度出售给排放已超出规定额度的企业)。简析该提议对鄂尔多斯市早日实现“零碳”目标可能带来的影响。5中国大运河材料一: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沟通了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运网,对中国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关键作用。材料二:通济渠是隋唐时期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一条重要水上通道,沿岸地势平缓,河床高出两岸地面,形成“地上河”。大运河历史沿革表朝代都城经济重心运河大事件隋西安、洛阳以黄河流域为主,开始南移开凿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隋唐大运河全线贯通唐西安、洛阳由北方地区向南方地区过渡疏浚维护河道宋开封(北宋)杭州(南宋)江南地区元北京开凿会通河、济州河,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通济渠逐渐废弃明南京北京(明成祖迁都)疏浚维护河道清北京江南及沿海地区疏浚维护河道,清末自济宁以北河段废弃注:都城地名均采用现今地名(1)通济渠开通后,其沿岸地区人口容量发生显著变化。人口容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沿岸地区()(不定项选择)A.自然资源增多 B.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C开放程度提高 D.人均消费水平提升(2)通济渠沿岸聚落的空间布局受其水文特征影响较大。下图两种聚落布局形式,更适合通济渠沿岸地区的是①____(单选:A.图1B.图2),理由是②____。(3)据表可知,从隋唐大运河衰败到京杭大运河开通,主要体现了内河航运受()(单选)A.经济重心变化的影响 B.工程技术进步的影响C.自然环境改善的影响 D.政治中心转移的影响(4)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保护政策,旨在推动京杭大运河的全面振兴。有人认为京杭大运河的运输地位和作用很难恢复到往日的鼎盛时期,试从交通运输发展角度,简析这一观点提出的依据。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