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物理·全解全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4分,第9~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氢原子钟是利用氢原子能级跃迁时辐射出来的电磁波去控制和校准的石英钟。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尔理论认为电子的轨道半径是连续的B.玻尔理论能很好地解释各种复杂原子的光谱C.大量处于能级的氢原子可以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D.氢原子从能级跃迁到能级需要吸收能量【答案】C【详解】A.玻尔理论认为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轨道半径也是量子化的,不是连续的,故A错误;B.玻尔理论由于仍然保留了经典力学的理论,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解释氢原子的光谱,对复杂原子的光谱不适用,故B错误;C.大量处于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以辐射出种不同频率的光,故C正确;D.氢原子从能级跃迁到能级时向外辐射光子,放出能量,故D错误。故选C。2.原地纵跳摸高是常见的体能测试项目。在某次摸高测试中,一同学从如图A所示的静止下蹲状态,脚刚离开地面,如图B所示,身体运动到最高点时位置如图C所示,三幅图代表同一竖直线上的三个位置,不计空气阻力,关于该同学测试的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A到B的运动过程中,该同学因为受地面支持力的位移为零,所以支持力冲量为零B.该同学在C图位置的机械能等于在A图位置的机械能C.从A到B的运动过程中,地面对脚的支持力始终大于该同学的重力D.从A到C的过程中,地面对脚的支持力冲量与该同学的重力冲量等大反向【答案】D【详解】AC.运动员从用力蹬地到刚离开地面的起跳过程,先向上加速,地面支持力大于重力;当地面支持力等于重力时速度最大;之后脚与地面作用力逐渐减小,运动员开始减速;当脚与地面作用力为零时,离开地面。此过程地面对脚的支持力的冲量不为零,AC错误;B.蹬地起跳过程中运动员消耗体内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B图位置的机械能大于在A图位置的机械能,从B到C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该同学在C图位置的机械能大于在A图位置的机械能,B错误;D.从A到C的过程中,应用动量定理有所以地面对脚的支持力冲量与该同学的重力冲量等大反向,D正确。故选D。3.单镜头反光相机简称单反相机,它用一块放置在镜头与感光部件之间的透明平面镜把来自镜头的图像投射到对焦屏上。对焦屏上的图像通过五棱镜的反射进入人眼中。图为单反照相机取景器的示意图,ABCDE为五棱镜的一个截面,AB⊥BC。光线垂直AB射入,分别在CD和EA上发生反射,且两次反射的入射角相等,最后光线垂直BC射出。( )A.光线垂直AB射入五棱镜后,光速增大B.无论射向AB的入射角多大,光线一定会在CD和EA上发生全反射C.若两次反射都为全反射,则该五棱镜折射率的最小值为D.若两次反射都为全反射,则该五棱镜折射率的最小值为【答案】D【详解】A.光线垂直AB射入五棱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且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折射率变大,根据可知光速减小,故A错误;B.作出光路图,如图光以角入射时发生折射,则折射光线到CD表面时的入射角为,由图可知且入射角为时,因折射率未知,则光线不一定会在CD和EA上发生全反射,故B错误;CD.由图可知,由几何关系可知解得若两次反射都为全反射,则该五棱镜折射率的最小,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折射率最小值为故C错误,D正确。故选D。4.如图所示,在空的铝制饮料罐中插入一根粗细均匀的透明吸管,接口处用蜡密封,吸管中注入一段长度可忽略的油柱,在吸管上标上温度值,就制作成了一个简易气温计。若外界大气压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管上的温度刻度分布不均匀B.吸管上标的温度值由下往上减小C.温度升高时,罐内气体增加的内能大于吸收的热量D.温度升高时,饮料罐内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受到气体分子撞击次数减少【答案】D【详解】A.若油柱缓慢移动,则封闭的理想气体发生了等压变化,则所以由此可知,吸管上的温度刻度分布均匀,故A错误;B.若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变大,油柱向上移动,则吸管上的温度刻度值由下往上增大,故B错误;C.气温升高时,气体内能增加,气体体积增大,对外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吸收的热量大于对外做的功,罐内气体增加的内能小于吸收的热量,故C错误;D.随温度升高,每个分子产生的平均撞击力变大,而气体发生等压变化,则单位时间内罐内壁单位面积上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减小,故D正确。故选D。5.如图甲所示,一辆小轿车从服务区匝道驶入平直高速行车道时速率为20m/s,想要加速驶入内车道,由于行车道前方匀速运动的大货车速度较小,影响超车。小轿车加速8s后放弃超车,立即减速,再经过3s,与大货车同速跟随,再伺机超车。该过程小轿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过程小轿车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1.25m/s2B.该过程小轿车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m/s2C.该过程小轿车与大货车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D.该过程小轿车与大货车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答案】B【详解】AB.该过程小轿车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故A错误,B正确;CD.该过程小轿车的速度一直大于大货车的速度,所以该过程小轿车与大货车之间的距离一直减小,故CD错误。故选B。6.x轴上有两个不等量点电荷,两电荷连线上各点电势随位置坐标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图线与φ轴正交,交点处的纵坐标为,a、b为x轴上关于原点O对称的两个点。正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取无穷远处电势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带异种电荷B.两电荷电量之比C.将一正电子从a点由静止释放,若经过O点时速度为,则a点电势D.将一正电子从b点由静止释放,则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正电子经过O点后可以到达a点【答案】C【详解】A.由图可知x轴上的和之间的电势都大于零,故两个点电荷一定都是正电荷,故A错误;B.在x=0处图像切线的斜率为零,则该点处的电场强度为零,有解得故B错误;C.从a点静止释放到O点,动能定理可得得故C正确;D.将一正电子从b点由静止释放初始动能为零,由于a点电势大于b点,正电子在a点电势能大于b点,根据能量守恒可知,不可能到达a点,故D错误。故选C。7.2023年4月,我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其中磁约束的简化原理如图:在半径为和的真空同轴圆柱面之间,加有与轴线平行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假设氘核沿内环切线向左进入磁场,氚核沿内环切线向右进入磁场,二者均恰好不从外环射出。不计重力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和的速度之比为( )A.1∶2 B.3∶2 C.2∶3 D.2∶1【答案】A【详解】由题意可知,根据左手定则,作图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氘核的半径为,有则由几何关系可知,氚核的半径为,有则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可得氘核和氚核的速度之比为故选A。8.我国空间站在轨运行过程中,在通信传输方面有时需要借助于同步卫星,且两者之间距离越近信息传输保真度越高。假设空间站A和同步卫星B都在赤道平面内运动,空间站的轨道半径r1=kR,R为地球半径。已知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0,地表处重力加速度为g。则( )A.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B.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C.两次保真度最高的信息传输的最短时间间隔D.两次保真度最高的信息传输的最短时间间隔【答案】B【详解】AB.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物体在地球表面时,有联立解得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故A错误,B正确;CD.空间站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可得空间站的周期为设两次保真度最高的信息传输的最短时间间隔为,则有解得故CD错误。故选B。9.如图甲为我国海上风力发电简化工作原理模型图,风轮带动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产生如图乙所示的交流电,并通过两理想变压器和远距离输电给用户供电。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10,输电线的总电阻为,电压表为理想电表,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75k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B.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C.用电高峰期相当于滑片P下移动,则电压表的示数变大D.若电压表的示数为220V,则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95:11【答案】AD【详解】A.由图乙可知,周期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故A正确;B.时感应电动势为零,所以此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故B错误;C.用电高峰期相当于滑片P下移动,用户负载电压减小,所以通过输送回路的电流增大,则两端电压增大,根据所以减小,。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不变,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C错误;D.由图可知有效值为根据可得输送回路电流的电压为根据故D正确。故选AD。10.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放有质量为m的U形导体框,导体框的电阻可忽略不计。一电阻为R、质量也为m的导体棒CD两端置于导体框上,与导体框构成矩形回路,矩形回路的宽度为L、长为s;在U形导体框右侧有一竖直向下足够大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磁场边界与EF平行,且与EF间距为。现对导体棒CD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使U形导体框和导体棒CD以相同加速度向右运动,当EF刚进入磁场U形导体框立即匀速运动,而导体棒CD继续加速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导体棒CD与U形导体框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导体棒与框始终接触良好。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EF在进入磁场以前导体棒CD受到导体框的摩擦力大小为B.EF在刚进入磁场以后导体棒CD受到导体框的摩擦力大小C.导体棒CD与U形导体框都进入磁场,经过足够长时间后两者可能都做匀速运动D.导体棒CD与U形导体框都进入磁场,经过足够长时间后两者都做匀加速运动【答案】ABD【详解】A.EF在进入磁场以前,棒与框一起加速运动,则有导体框受静摩擦力作用加速运动,则有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EF在进入磁场以前导体棒CD受到导体框的摩擦力大小,A正确;B.导体框进入磁场前做匀加速运动,根据运动学关系可知解得EF在刚进入磁场以后,导体框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通过EF电流为受到安培力作用为导体棒与导体框发生相对运动,之间的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导体框在磁场中匀速运动可知,滑动摩擦力与安培力平衡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导体棒CD受到导体框的摩擦力大小也为,B正确;CD.导体棒CD与U形导体框都进入磁场,开始时,导体棒CD速度大于U形导体框的速度,由导体棒CD边与导体框共同切割磁感线产生电动势,形成电流,使得U形导体框EF边受到向右的安培力,与摩擦力共同作用使其做加速运动,EF边受到向左的安培力,向右做加速运动。设导体棒CD和金属框的速度分别为和,则电路中的电动势电路中的电流金属框和导体棒CD受到的安培力与运动方向相同与运动方向相反则对导体棒CD对金属框初速度,则开始逐渐减小,逐渐变大。当=时,相对速度大小恒定,经过足够长时间后两者都做匀加速运动,C错误,D正确。故选ABD。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11.(7分)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时,小明将小锁头栓接在不易形变的细丝线一端,另一端固定在O点,并在细线上标记一点A,如图所示。(1)将小锁头拉到某一高度(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很小)由静止释放,当锁头第一次到达最低点D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1,以后锁头每到达D点一次,计数增加1,计数为N时,秒表测出单摆运动时间为t,则该单摆的周期;(2)他保持A点以下的细线长度不变,通过改变OA间细线长度L以改变摆长,并测出单摆运动对应的周期T,测量多组数据后,作出图乙所示图像,图像纵坐标应为(选填“”、“”、“”、“”);(3)已知图像的斜率为k,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4)图线乙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物理(安徽卷)(全解全析)
2025-04-12
·
20页
·
3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