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联考(三模)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5-05-01 · 8页 · 2 M

2024——2025学年安康市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联考地理试卷参考答案1.A【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广东是我国经济强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对人口的吸引力大,人口增量大。河南、四川、河北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广东低,人口流出较多,人口增量不如广东。故A选项正确。2.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广东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人口迁入量大,这是其人口增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故D选项正确。3.C【解析】本题考查人口状况对养老多结余金额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及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广东省外来务工人口多,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年轻,养老金缴纳多而耗用少,养老金累计结余金额高,①正确;广东省的人口总量远高于京沪江浙等省市,这是其养老金累计结余金额高的一个重要原因,②正确。故C选项正确。4.B【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菏泽市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自然条件适宜牡丹从南方到北方的不同环境的驯化需求。故B选项正确。5.C【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菏泽市位于北方地区,典型树种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法国梧桐属于落叶林树种。故C选项正确。6.C【解析】本题考查形成多个产业集群的意义,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产业集群可以使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劳动力等资源,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协作,从而获得规模效益。故C选项正确。7.C【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哈萨克斯坦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水资源短缺,这是制约该地区矿业开采利用的主要因素。故C选项正确。8.A【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该国以矿产品出口为主,矿产品属于笨重长大货物,该国矿产品贸易市场局限在周边国家最主要是受制于运输条件与成本。故A选项正确。9.D【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②阶段砂岩上面存在盖层,①阶段盖层被侵蚀消失,故②在①前;在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下,沿着正交节理,岩石被进一步切割,形成了块状结【高三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构,即④阶段;经过漫长的时间,在持续的风化、侵蚀作用下,块状岩石的边角被磨蚀,逐渐形成了圆润的球体,也就是③阶段。故D选项正确。10.D【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在荒漠、沙漠地区,主要的外力作用是风化(球状风化)侵蚀(风力侵蚀),经过漫长的时间后形成了平衡石景观。故D选项正确。11.B【解析】本题考查河流补给水源,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石羊河的水主要来自祁连山地区,祁连山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夏季也是该区域降水量较大的季节,所以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是石羊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故B选项正确。12.A【解析】本题考查河流水的季节变化,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8月至11月上旬,我国降水较多,祁连山冰川融水也较多,石羊河上游来水量大,有多余的水可以向下游青土湖输送。故A选项正确。13.B【解析】本题考查向干旱地区输水的目的,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修建专用输水渠向下游青土湖输水,主要目的是补充下游地区水资源,改善下游生态环境。故B选项正确。14.B【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a、c两点分别为昏线北端点和南端点,所以a、c两点的经度相差180°,a、b两点的经度相差90°,b点经度为30°W,由此计算a点经度为60°E。晨昏面与地轴夹角为21°,所以a点的纬度为69°N。故B选项正确。15.D【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b点为昏线的中点,地方时为18时,b点经度为30°W,由此计算出此时国际标准时是20时。故D选项正确。16.(1)纬度跨度较大,热量差异明显;地形复杂,山脉众多,山地垂直差异显著;海陆位置不同,沿海与内陆气候存在差异;受大气环流影响不同,不同地区受西风和副热带高压控制的时间长短存在差异,影响气候的形成。(答出三点,6分)(2)河流众多,河网稠密;大多流程较短;水系呈放射状分布(由中部山地流向四周海洋)。(3分)(3)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地形多山地,排水良好;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火成岩众多,土壤养分及酸碱度适合,矿物质丰富。(答出三点,6分)【解析】本题考查伊比利亚半岛的气候、河流及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事物及基本原理的能力。第(1)问,纬度位置影响热量带,该半岛有一定的纬度跨度;多山的地形使得该地区垂直方向气候差异大;沿海受海【高三地理·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洋影响大,内陆大陆性更强;在不同的大气环流控制下,气候类型不同。第(2)问,由材料可知,该半岛河流众多;结合区域轮廓可知,该半岛陆地面积有限,所以河流大多流程较短;该半岛地形多山,地形中部高、四周低,导致水系呈放射状分布。第(3)问,葡萄牙中部沿岸气候适合葡萄生长,夏季晴天多,光照和热量能满足葡萄生长需求,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山地地形,排水条件好,避免葡萄根部积水;火成岩风化的土壤含有多种矿物质,有利于葡萄品质提升。17.(1)地处热带,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1—6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7—12月,受信风带控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水汽少,降水较少。(6分)(2)该地雨季降水量大;沙漠下部是花岗岩,质地坚硬,不易渗水,利于湖泊形成。(4分)(3)最佳观赏月份:7-9月。(2分)原因:7—9月,雨季形成的沙丘与湖泊共存景观还没消失,且此时降水少,天气晴朗,光线好,有利于拍摄出更美的沙漠和湖泊景观。(4分)【解析】本题考查巴西“千湖沙漠”地区的自然环境,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事物及基本原理的能力。第(1)问,该地区位于热带,其降水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根据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降水季节变化大的成因。第(2)问,该地降水丰富,为湖泊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沙漠下层是花岗岩,质地坚硬,渗水性差,使得降水在沙丘沟谷之间不易下渗,能够大量汇集,从而形成众多湖泊。第(3)问,1—6月为该地雨季,这期间虽然降水多,沙丘间不断积水成湖,但阴雨天多,光线条件差,不利于拍摄出高质量的水沙共存景观照片。7—9月处于早季,前期雨季形成的沙丘与湖泊共存景观还未完全消失,同时因为降水少,天气晴朗,光线充足,能够拍摄出更美的沙漠和湖泊景观。10月份之后,由于靠近赤道,蒸发剧烈,当地湖泊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萎缩干涸,最终只剩下沙漠景观,无法呈现水沙共存的景色,难以拍摄。18.(1)沿线多沙漠戈壁,风沙危害大,易掩埋铁路设施;经过无人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海拔较高,部分路段可能存在高寒缺氧等问题;穿越山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存在断层等地质构造,影响铁路建设的稳定性;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恢复困难。(答出三点,6分)(2)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和青海、新疆两省区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沿线地区经贸往来;加快沿线资源开发;提升南疆的铁路运力;加强民族地区团结;巩固国防安全。(答出两点,4分)(3)铁路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吸引人口集聚,增加城镇人口数量;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通信等,改善城镇发展条件;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推动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扩大城镇规模;提高沿线地区的知名度,吸引投资,促进城镇经济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答出两点,4分)【解析】本题考查格库铁路建设时面临的自然困难、对我国西部发展的积极作用、对沿线地区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事物和基本原理的能力。第(1)问,格库铁路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自然困难主要从风沙危害大、水资源短缺、【高三地理·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高寒缺氧、地质条件复杂等方面来回答。第(2)问,格库铁路建设对我国西部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从推动沿线省区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沿线地区经贸往来、加快沿线资源开发、提升南疆的铁路运力、加强民族地区团结、巩固国防安全等方面来回答。第(3)问,格库铁路的建设对沿线地区城镇化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镇人口数量增加;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镇发展条件;推动产业发展,扩大城市规模;促进城镇经济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等。19.观点一:广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比下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比上升的变化是一种进步,虽然存在风险,但不应当遏制。(2分)理由:糖料作物、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说明市场需求变大、消费水平提高,是经济发展的体现;农产品多样化,有利于优化种植业生产结构,增强地区种植业韧性;糖料作物、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经济收益较高,种植面积增加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仍然占比最大,且广西热量充足,粮食生产可实现一年两熟到三熟,产量具有一定保障,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8分)观点二:广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比下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比上升的变化存在风险,应当遏制。(2分)理由:广西是粮食产销平衡区,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持续下降,会影响粮食总产量,威胁区域乃至国家粮食安全;在国际粮食市场不稳定时,难以保障自身粮食供应;过度扩大糖料作物、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若遭遇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暴跌)等情况,农民收入会大幅减少,农业产业稳定性受冲击;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可能因不合理的种植方式(如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过度灌溉等),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答出四点,8分)【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及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事物及基本原理的能力。糖料作物、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对经济作物的需求增大,农民顺应市场调整种植结构,符合经济规律;农产品多样化有利于优化种植业生产结构;经济作物通常经济收益较高,其种植面积的增加能够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虽然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比下降,但仍然占比最大,且广西地处亚热带,热量充足,粮食生产可实现一年两熟到三熟,从复种指数角度保障了粮食产量,不会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根本性威胁。观点二主要从粮食安全、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思考。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