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校江西省都昌一中 东乡一中 丰城中学 赣州中学景德镇二中 上饶中学 上栗中学 新建二中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命题人:景德镇二中何丽薇周诗琪审题人:景德镇二中杨建淼胡乐乐试卷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陈寅恪先生说陶渊明不仅“文学品节居古今之第一流”,而且“实为吾国申古时代之大思想家”。学界对他到底应属于儒还是应归于道一直有争论,有人认为他“可推圣门弟子”,有人又认为他“堕庄老”,有人说他“实外儒而内道”,又有人说他“是内儒而外道”。那么陶渊明诗中表现的到底是儒者的胸次还是道家的襟怀?一般而论,儒家强调社会关怀和道德义务,要求个体通过人格的自我完善,担当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道家则主张放弃一切社会责任而“任其性命之情”,鄙薄那些“弊弊焉以天下为事”和“伤性”“以身殉天下”的“圣人”。陶的“洒落”看来有别于儒家悲天悯人的入世情怀而近于道家放旷自适的逍遥态度。不过,儒学也包含了不同的精神向度,孔子在提倡“克已及礼”的敬畏戒慎之外,同时非常激赏“吾与点也”的自在超然,为宋明理学家所乐道的“胸中洒落”已经蕴含在先儒的精神资源中,所以后世不少论者认为陶渊明的“洒落”深契“曾点之意”,他深心体贴的仍是儒者的襟怀。陶渊明的《时运》一诗便是这一论点的极好佐证,诗前小序说:“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独游,欣概交心”由此他想起了孔子当年“吾与点也”的情景,自己眼下的这种人生怡乐不正是曾点当年所企望且为孔子所赞许的人生境界吗?难怪清张潮等人认为陶渊明是曾点“千载而后”的“知己”了。由于曾点的人生理想已化为他自己现实的人生体验,所以陶渊明对曾点之志有一种独到深至的体认,“从来说曾点为狂,不曾道破静字,今始拈出,深心体贴,俗人不知”。儒门一直将曾点的人生态度视为“狂者胸次”(参见《孟子·尽心下》),陶渊明却认为曾点之志的本质不在于其狂而在于其静:“我爱其静,寤寐交挥。”“静”的反面为“躁”,“躁”表明个体还有所欲求、有所渴慕。有所欠缺,心灵还处于一种栖栖惶惶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洒落得起来呢,陶对“静”与洒落的内在联系深有体会,他在诗文中屡屡谈及自己“偶爱闲静”(《与子俨条疏》),“抱朴守静”(《感士不遇赋》),“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静”是不妄想不妄求个体和谐自足的心理状态,“万物无足以饶心”才能静,因而“静”不仅是人生洒落的必要条件,就其自在与自适而言也是洒落本身。在这一点上儒道走到一起来了,曾点之志的本质既在于其静,庄子的逍遥游虽然被他描绘得气度恢宏飘渺玄远,其实也不过是“游心于淡”而已(《庄子·应帝王》),本质上仍是一种清虚恬淡之乐。陶渊"明的洒落正是庄子之逍遥曾点之理想的完美结合,既近于儒也近于道、同时又不同于儒也不同于道。一方面,陶的洒落与庄的逍遥在境界上相通而又不同:由于反社会反伦理,庄子逍遥游的承担者只是那些吸风饮露的“神人”或“至人”,这种逍遥游也只能到“无何有之乡”、“四海之外”或“无穷”的廖廓中去寻觅;由于不离人伦日用之常,陶渊明的酒落在当下即是“人境”或“东篱”就可实现。由于有儒家对人际、人生的关怀与执着作为根基,陶的酒落不似逍遥游那般汪洋恣肆,但也不似逍遥游那般诡谲放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比起“乘云气,御飞龙”的逍遥游要朴实、平易、亲切得多。另一方面,由于同样深刻地受到庄子逍遥游精神的影响,陶渊明比曾点更少拘束,他的洒落比起曾点的清沂舞雩之乐更加脱略形迹,更加超脱旷达。总之,陶渊明不通过功德勋业而以“纵浪大化”来超脱生死,其生命取向近于庄周,但在价值与意义的景观上同流天地则又回到了孔孟。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中只有他才达到了一种人生的化境——既“放浪形骸之外”(洒落悠然),又“谨守规矩之中”(忧勤执着)。(选自戴建业《洒落与忧勤-论陶渊明的生命境界及其文化底蕴》,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陶渊明的“洒落”有别于儒家悲天悯人的入世情怀而近于道家放旷自适的逍遥态度,所以,陶渊明是庄子“千钱而后”的“知己”。B.陶渊明的“洒落”深契“曾点之意”,且陶渊明认为曾点之志的本质不在于其狂而在于其静:“我爱其静,寤寐交挥。”C.陶渊明的洒落既近于儒也近于道,同时又不同于儒也不同于道,不能简单地进行非儒即道的划分。D.陶渊明的洒落与庄子的逍遥在境界上不同,因为庄子的逍遥反社会反伦理而无法实现,但陶渊明的洒落可以实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分)A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陶渊明的洒落与儒家以及道家思想进行对比,得出陶之洒落既不是儒家思想又不是道家思想的结论。B.文章第二段举出陶渊明的《时运》一诗诗前小序佐证陶渊明诗中论证的是儒者的胸次而不是道家的胸怀。C.文章第三段举出曾点的事例是为了论证儒、道在崇尚“狂”和“静”这一点上走到一起来了。D.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遵循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逻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分)A.孔子在提倡“克己复礼”的敬畏戒慎之外,同时非常激赏“吾与点也”的自在超然,所以陶渊明的洒落深契“曾点之意”也就是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B.陶渊明的洒落正是庄子之逍遥与曾点之理想的完美结合,也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完美结合。C.晚年辞官归隐的王安石诗云“我亦暮年专一壑,每逢车马便惊猜”,正体现出他内心之躁,与陶渊明的洒落不同。D.“静”是不妄想不妄求个体和谐自足的心理状态,所以“静”不仅是人生洒落的必要条件,也就是酒落本身。(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现已出土重要有物50余件。在社会上掀起了新一波“考古热”“文保热”。从陆续出土的精美文物看,三星堆遗址再一次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以全面勘探和重点发掘为带动,做好三星堆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为新时代新征程汲取更为丰富的历史文化给养。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是华夏先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凝聚着我们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在这次被大家称作“三星堆上新”的考古过程中,人们通过网络直播与新闻报道,热烈而深入地参与到考古互动中。当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相遇,人们展现出探讨历史、关注文化的浓厚兴趣,使得考古不再“冷门”,文物不再“高高在上”。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尊崇,(选自宋豪新《引人注目的“三星堆上新”考古过程》《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二:“十三五”时期,中国品牌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供给能力和水平大大提升,创新能力也不断进步、从物美价廉的服装到频频出圈的文创,从精细实用的工具到吊机、高铁、空中造楼机等“大国重器”……如今的国货,不仅有占据规模和成本优势、获得市场青睐的“小而美”,更有能因品质和创新引领潮流、具备不可替代性的“大而强”而国货之所以能蔚然成“潮”,也离不开“国”这个深层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和全社会层面的重视。既有“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顶层设计,也有中国市场、多元消费带来的巨大空间,中国品牌大有可为。另一方面则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底蕴支撑。岂逆代购”现象兴起、老字号网红迭出、东方审美观席卷......这些现象说明中国品牌的崛起,背后实际上是不断增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是以文化内涵式创新向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升级的行动自觉。(选自燕陆《擦亮国货招牌,呵护国潮闪光》《人民日报》)材料三:除夕之夜,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虎年春晚,舞者以绚烂之身,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成为了整台晚会的爆点。有人评价,这是将“虚拟和现实、传统与现代、国粹与科技”结合在了一起。评价中肯,但也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节目不是靠流水线打造出来的,眼花缭乱的舞台美术和惊叹的高科技不过是华丽的外衣,能打动人心的内里还是在于制作者如何解读、如何传达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如何采用恰当的方式激发人们内心的文化认同。一档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的节目,必然是基于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国潮风在春晚舞台的“再破圈”告诉了人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等待着我们焕发它们新的活力。(选自朱晓坏《再次破圈,国潮节目靠什么?》《光明日报》,有删改》材料四:文化自信是基于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而提出来的,同时又是对往古来今的中华文明深切的价值关切,包含着对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对中国现实发展道路的自信以及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习近乎总书记勉励全党“不忘本来”“不忘初心”,不忘本来,内含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追根溯源;不忘初心,才能真正浚通拓展未来的源头活水,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习近乎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深刻地表达出:道路自信内在于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为重要的是坚定对文化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面向未来,我们要更加努力地使文化自信充分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各个方面,让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都洋溢着人文关怀。(选自邹广文王毅《文化自信的三重内涵》《光明日报》,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考古不再“冷门”,文物不再“高高在上”,人们展现出探讨历史、关注文化的浓厚兴趣,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尊崇。B.如今的国货,已不再有占据规模和成本优势、获得市场青睐的“小而美”,而是能因品质和创新引领潮流、具备不可替代性的“大而强”。C.《只此青绿》将“虚拟和现实、传统与现代、国粹与科技”结合,拥有眼花缭乱的舞台美术和惊叹的高科技,才能使国潮风在春晚舞台的“再破圈”。D.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是中国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本质。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们通过网络直播与新闻报道,热烈而深入地参与“三星堆上新”的考古过程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充分体现B.国货之所以能蔚然成“潮”,一方面是国家和全社会层面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底蕴支撑,也体现了不断增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C.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我们拥有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就能创作出一档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的节目。D.不论是“考古热”“国货潮”,还是“国潮风舞剧”破圈,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本来”“不忘初心”的文化自信。6.相关链接:央视节目《国家宝藏》立足于中华文化宝库资源,对一件件文物的梳理与总结,运用“AI+VR裸眼3D”拍摄技术,以情景剧形式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掀起收视狂潮。结合材料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国家宝藏》受到广大观众喜爱的原因以及“国潮”破圈对文化发展的意义。(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梁实秋讲价韩康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三十余年,口不二价。这并不是说三十余年物价没有波动,这是说他三十余年没有要过一次谎,就凭这一点怪脾气,他的大名便入了《后汉书》的《逸民列传》。这并不证明买卖东西无需讲价是我们古已有之的固有道德,这只证明自古以来买卖东西就得要价还价,出了一位韩康,便是人瑞,便可以名垂青史了。韩康不但在历史上留下了佳话,在当时也是颇为著名的。一个女子向他买药,他守价不移,硬是没得少,女子大怒,说:“难道你是韩康,一个钱没得少?”韩康本欲避名,现在小女子都知道他的大名,吓得披发入山。卖东西不讲价,自古以来,是多么难得!我们还不要忘记韩康“家世著姓”,本不是商人,如果是个“逐什一之利”的,有机会能得什二什三时岂不更妙?从前有些店铺讲究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的金字招牌偶然还可以很骄傲地悬挂起来,不必大减价雇吹鼓手,主顾自然上门。这种事
江西省新八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2023-11-20
·
14页
·
57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