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25年普通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清楚。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确认无误后,贴好条形码。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72分)(一)阅读Ⅰ(共5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众所周知,神话是一个民族在精神发育初期的文化叙事,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对于世界万物的最初想象,也是对于人类自身在世界中位置的最初设计、安排。以《山海经》为例,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夸父逐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神话外,还有大量的山川、河流、草木以及鸟、兽、龙、蛇等中华民族宗教信仰的图腾出现,它是中华文化中对于人的来源、人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价值观层面诸多问题解答的起源。可以说神话是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最早的、最浪漫的表达。比如,对于人类以及世界万物起源的问题,中国古人认为“气生万物”,即在“气”的层面上,人类可以与万物共同对话。这就将人放在与世界万物平等共处的位置上。人与万物的和谐、平等、共处的价值观深深影响了中国哲学、伦理和道德发展衍变,以至于今天中国在处理国际政治事务中,提倡和谐包容,倡导文明互鉴等政治理念,都有中国传统世界观的身影。这些具有思辨性的价值观在面对中华文化圈之外的民众传播时,往往不如一个故事、一个传说具有生动形象的效果。动漫电影《哪吒》由一个母体诞生了两个水火不相容的主人翁而展开故事。人的生命起于“气”,善良的“气”塑造一个善良的敖丙,邪恶的“气”造就一个有魔力但品行不佳的哪吒,这就十分形象地传达了中国古人世界观中对于世界起源的思想判断。可以说,在阐释中国核心文化价值、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善用流传几千年的中国神话,有意识地放大和挖掘中国文化中独有的元素,往往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点上,《哪吒》开了一个好头。(摘自何明星《向世界讲述中国神话》)材料二:“神话重述”作为一种研究视角,最初曾在文学领域引起较为广泛的讨论,其基本意义指向为对此前流传的神话元文本进行重读、改编、扩写,以达到赋予其当下时代性之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科技手段的发展下,以传统神话作品充当故事外壳,生产成为精神消费商品后以多种载体进行传播的艺术形式也被纳入该视角的观照范畴,“国潮”动画电影便是与其理念高度契合的一种。“国潮”动画电影同时汲取神话题材作品重述成败两方面的经验,使得诸多观众原本耳熟能详的神话主角在影片中或失意化或顽劣化后得以“祛魅”,最终在神话原型人物的塑造方面推陈出新。欧美“新神话主义”创作的内在目标在于借助早前神话资源对以自然为代表之种种未知事物的赋魅想象来对抗现代异化,并最终与科技社会奉为圭臬的“理性”在经由形式上的初步冲突之后糅合为一种全新的“现代神话”。西方新神话主义创作主要是抓住早前神话元素进行现代神话构建,对于现代异化这一问题采取了对抗之后融合、再阐释的应对策略。从这一层面考量,“国潮”动画电影与之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我国悠久的文明历史决定了神话母题为数众多,且多数母题中均蕴含如舍己为人、自力更生、打破命运牢笼等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民族基因与民族精神,这是独属于现代中国的宝贵财富,是文艺作品的文化根基,这也正是“国潮”动画电影在进行现代化改编之余仍能保留中国文化价值内核的根本原因。创作者们虽然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做出了种种创新,但并没有抛开神话资源中的文化内涵,反而通过重述将其置于中心地位。通过对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梳理也可看出,“国潮”动画电影在创作上更多地选择旧题新写,对神话资源进行承袭与延伸,意图通过“文化寻根”的方式将对当下问题的思考纳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表达体系之中。(摘自黄诗娴、陈可凡《论“国潮”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与时代价值》)材料三:数字时代动画电影对传统神话的解构与重构,本质上是集体记忆的数字化转译与再编码。哪吒作为中国经典的神话英雄形象和民族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信仰与文化基因。在明代许仲琳编写的《封神演义》中,第十三回“太乙真人收石矶”讲述了犯下大错的哪吒面对四海龙君前往陈塘关捉拿父母,放声大哭道“子作灾殃,连累父母,其心何安”“我今日剖腹、刳肠、剔骨肉还于父母,不累双亲”,这是哪吒神话故事中最具伦理张力的经典场景。然而,当这种充满暴力美学的文本向影像转化时,创作者始终面临着伦理尺度与美学表达的平衡命题。在1979年的《哪吒闹海》中,这一情节被处理为哪吒在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之际为拯救黎民苍生而持剑自刎,“此时哪吒自刎的动机就是为拯救黎民苍生而刎,哪吒自刎的符号意义是对反动政权和封建专权的控诉。”然而在当下“魔童”故事中,无量仙翁以父母为要挟逼迫哪吒吞下灭魂丹,“我只想最后死得有点价值”的痛哭令人动容,而母亲的逝去使愤怒的哪吒冲破穿心咒,骨肉被撕裂而又重塑肉身,如何以数字技术重现这一“剔骨削肉”的经典场景至关重要。创作者通过数字特效重构了肉身裂变的痛感美学,运用流体动力学模拟技术表现哪吒在天元鼎中的肌体分解与血脉偾张,骨血分离的瞬间极具东方美学意味。最终哪吒在火焰与符咒的缠绕中完成肉身涅槃,达成了暴力美学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微妙平衡。(摘自周星、吴英华《<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创造性分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人“气生万物”的观念将人置于与世界万物平等的位置,影响了中国哲学、伦理、道德以及当今的政治观念。B.“国潮”动画电影重在保留中国文化价值内核,欧美“新神话主义”创作则抛弃传统以构建全新的“现代神话”。C.1979年《哪吒闹海》中哪吒为拯救黎民苍生自刎,体现了对反动政权和封建专权的控诉,与“魔童”故事不同。D.数字时代动画电影对传统神话进行解构与重构时,既要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又要满足伦理尺度与美学表达的平衡需求。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以动画《哪吒》为例,论证了善用中国神话阐释中国核心文化价值、讲好中国故事能事半功倍。B.材料二通过对比“国潮”动画电影与欧美“新神话主义”创作差异,突出了“国潮”动画电影的特点。C.材料三以哪吒故事中“剔骨割肉”情节为例,旨在论证数字技术对解构与重构传统神话的重要作用。D.三则材料都聚焦中国神话与电影的联系,对动画电影进行分析,但三者的研究视角与论述重点各不相同。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二第二段的观点的一项是()A.《黑神话·悟空》中悟空因放弃佛位引发天庭对其征伐,游戏玩家扮演“天命人”由此踏上危险的西游之路。B.《长安三万里》中李白虽官场失意,却把自己比作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自信满满,执着地追寻长安梦。C.《姜子牙》中四不相随姜子牙被贬下凡,十年如一日地守候在旁,在危难时刻化身上古神兽保护姜子牙。D.《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被设定为魔丸转世,出生后四处捣乱,个性叛逆,颠覆了传统神话中的哪吒形象。4.材料一和材料二均提到中国神话的文化意义,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5.请综合三则材料,为动画电影创作者提出几条关于讲述中国神话的建议。(二)阅读Ⅱ(共4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打电话李娟第一年,我妈在南部荒野中种葵花,我在北边牧场上生活。之间遥隔两百公里。我给我妈打电话,总是很难打通。要么她那边没信号要么我这边没信号。等两边都有信号的时候,要么她手机没电了要么我手机没电了。好容易打通一次,却往往无话可说。每到珍贵的通话时间,她先说外婆的身体情况,再说赛虎的近况,然后感慨三到五句种地遇到的倒霉事。最后问我:“你呢?”我说:“还行吧。”我们陷入沉默,各自抬头看天。彼此的呼吸迫在耳畔,两百公里的距离让我们深刻感受着彼此间的陌生。最后她说:“还是没有下雨。这天到底怎么了?”五月初,一场沙尘暴席卷阿勒泰大地。我所在的前山丘陵地带也受到很大波及,不由忧心南面葵花地里的家人。然而当时我所处的牧场没有手机信号。几天后,好容易跟随迁徙的羊群转移到一片靠近公路的牧场,终于有了信号。赶紧给我妈打电话,可怎么也打不通。又过了两天,在羊群再一次转移之前,终于和她联系上了。电话是她打过来的,那头哨音呼啸。显然,她正站在大风之中。“①老子!现在!正、站在一个、最高的地方。走了好远,好远,才找到,这么高的地方!”电话那头她一字一顿,竭声大喊,与风声抗衡。接下来她难掩得意地细细描述她此时所处之地是多么难得,是原野中唯一的凸点,离住处多么远,多么隐蔽,然而还是被她发现了……我打断:“前两天沙尘暴,你们那边没事吧?”那边精神一振,声音立刻又高了三分:“对了!老子打电话就是想说这件事的!老子走了这么远,就想说这个。好容易才找到有信号的地方!找了两天!前天一直往东面走,昨天又往西面走。今天仔细一想:不对!应该往北。北面虽然全是耕地,但正冲着河谷,对面就是永红公社……”我再次打断:“沙尘暴,说沙尘暴!”我手机快要没电了。我妈还好,隔几天能到河边的村庄里充一次电。我呢,虽然用的是超长待机的手机,为省电还大部分时候关机,但身在牧区,根本没法充电。往下又即将进入深山,更是与世隔绝。这场通话也许是这个夏天我们的最后一次联系了。“对!沙尘暴!”那边又一次来了精神:“哎哟!吓死老子了!你不知道哟,天边,远远地,就像一堵黄土墙横推了过来,两边都看不到头!几层楼那么高!老子当时想:完了,这下全完了。老子全家都要给埋到地下了!老子这辈子都没这么害怕过呢!……”风声急剧,接下来的话忽闪闪听不清。我大喊“喂喂喂!”又四下走动。十几秒后,信号稳定了,她的吼声重新传来:“……葵花苗刚刚冒出头。我想:完了!这下苗子全给卷走了。就算不给风卷走,也要给土埋了!昏天暗地,跟天黑了一样!我们用毡子把地窝子的门洞塞得紧紧的,还是被漫进来的土气呛得咳嗽个不停。到处都是土——”这时她突然停下来:“喂?喂!听得到吗?有信号吗?”“听得到。”她仍焦虑大喊:“听得到吗?怎么没声音了?”“可以听到。”“说话啊?”“能听到!”“喂!喂?”她反复大喊。而我只能在这边孤独地回答:“可以的,我能听到,你说,你接着说……”②——像是冲着宇宙深处光年之外的事物孤独地回答。很快,信号稳定下来,通话恢复正常。她继续说:“……哎哟!你可没见那天的情形哟!吓死老子了……”“说后来的事,后来怎样了?”“后来嘛,哎哟!你猜后来怎么着?苗都好好的!”“我问的是人!”“嘟——”电话断了。电量耗尽。我又重新回到宇宙深处光年之外。电话那头那个总是被不停抛弃的母亲后来怎样了?③——电话一挂断,她就被掷向深渊。她顶着大风,站在大地腹心,站在旷野中唯一的高处,方圆百里唯一微微隆起的一点,唯一能接收到手机信号的小土堆上,继续嘶声大喊。那时,沙尘暴已在几天前结束,恐惧早已消散。可她心中仍激动难息。她无人诉说。每天一闲下来,就走很远的路,寻找有手机信号的地方。这一天终于找到了,电话也打通了。可是,几乎什么也没能说出。她又连“喂”好几声,又重拨了好几次,才失望地把手机从耳边拿开。她抬起头来,看到广阔的大地四面动荡。④宽广的天空被四面八方的地平线齐刷刷地切割了一圈,切口处新鲜又锋利。她心想:“可能再也不会下雨了……”(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文本二:有一个母亲给孩子打电话:“……娃儿啊,我说的话都要记到起,每天都要记到起。奶奶的话要听,幺妈的话也要听,老师的话要听……”——就数她说的时间最长,都过了十分钟了还没交待完第三个问题:“……娃儿啊,生火的时候,要先在灶里搁小柴,底脚架空吔,搁点刨花儿引火。没得刨花儿拿点谷草也可以。要好生点引火,等火燃起来呷了再一点一点地往高头搁大柴。将将开始要搁点
2025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5-05-02
·
12页
·
31.3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