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热作文素材整理:热点事件+名言金句+精彩时评文

2023-11-29 · 5页 · 24.4 K

热点事件:“博物馆热”成为文化现象,“到博物馆去”成为生活方式,博物馆发展活力不断释放。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化记忆的宝库,也是人们借以认识过去、把握今天、探索未来的场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追寻与认同不断强化,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日趋深厚,对博物馆这一保护和传承文明的殿堂自然心向往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是文物的保存者和历史的记录者,是文化的“存储卡”和历史的“解码器”。作为与历史、文化、艺术、自然的相遇之地,博物馆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现在,并打开心灵去接受未知的事物、全新的观念,这正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重要力量。博物馆的名言金句:每一个物种的消失,都是人类走向孤独的脚步。——重庆博物馆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擦清历史的镜子,走好未来的路。——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也许岁月早已使古老的文明化为一颗颗沧海遗珠,但是我们相信,水何澹澹,历史的洪流将再一次激起文明的浪花。——湖南省博物馆自然清楚自己的能力和美貌,于是赋予我们好奇心,让我们作为观众去欣赏她的伟大和辉煌。——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斗转星移,万物乾坤;中华文明,玉振金声。——陕西历史博物馆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海洋天文展厅让过去拥有未来。——陕西考古博物馆精彩名言:1.培厚文化土层,触摸传统文脉,涵养文化自信。2.浩如烟海的典籍珍宝,亟待拂去历史的尘土。3.在钟编磬上,聆听往昔的古乐回响;在垂花檐柱间,循迹过去的动人故事;在精美砖雕里,辨读历史的浩瀚风烟……4.人们对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追寻与认同不断强化,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日趋深厚,对博物馆这一保护和传承文明的殿堂自然心向往之。5.博物馆,是文物的保存者和历史的记录者,是文化的“存储卡”和历史的“解码器”。6.历史文物并不只是时间的沉淀、岁月的陈酿,不只是一个静止的存在,更传承着文化血脉,与我们的生活和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7.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博物馆的价值才能不断显现,为人们带来知识与文化的滋养。8.博物馆等文化遗产机构可以为市民带来更强的“文化聚合力”,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特殊的“文化辐射力”,为城市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带来重要的“文化驱动力”。精彩时评文:博物馆热,升温更要“保温”故宫博物院,网络预约、放票即空;陕西历史博物馆,预约门票日均点击量超过60万;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一个多月吸引观众逾40万人次……这是当下博物馆热最真实的写照。博物馆热,与其说是一种文旅现象,不如说是一场文化寻根。“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一件件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一个个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一段段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是架起过去、连接当下、展望未来的文化桥梁。在这里,讲解员述说历史典故,培厚文化土层;在这里,孩子们触摸传统文脉,涵养文化自信。“到博物馆去”,不再停留于简单的口号,而成为人们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自觉追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由衷认同。博物馆热的兴起,离不开孜孜以求的创新。据统计,2022年,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举办线下展览3.4万个、教育活动近23万场,接待观众5.78亿人次。无论是国家博物馆综合运用多种数字化手段、展示珍贵馆藏文物,还是上海博物馆开启长达24小时的“上博十二时辰艺术嘉年华”,抑或是浙江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在遗址上以原貌、原尺度立体标识展示……越来越多博物馆创新展陈方式、革新服务意识,不断拉近文物与公众之间的距离。由“网红”变“长红”,化“流量”为“留量”。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停留于一时的升温,更寄望于持久的“保温”。文物藏品是博物馆长久发展的根基所在。不同主题的博物馆,对应着各具特色的收藏、研究与展示方式。坚持保护第一、加强文物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积极推动博物馆与教育、科技等领域跨界融合,打造与自身相适应的“博物馆+”,助推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的构建。实现博物馆业高质量发展,既要做好大博物馆,更要激活小博物馆。除了众所周知的大馆,我国还有不少各具特色的小博物馆,“养在深闺人未识”。浩如烟海的典籍珍宝,亟待拂去历史的尘土。清晰发展方向,盘活自身资源,讲好文化故事,才能让这些小众博物馆绽放风彩,走进更多观众视野。在钟编磬上,聆听往昔的古乐回响;在垂花檐柱间,循迹过去的动人故事;在精美砖雕里,辨读历史的浩瀚风烟……神州大地上俯拾皆是的文物资源,孕育了博物馆的繁盛,点燃了公众的博物馆热,也将文化的灯火拨得更亮。(作者:陈世涵)升温“博物馆热”赓续发展传统文化来源:人民论坛网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传承中华文脉,要深挖历史资源,加强数智赋能,延伸服务触角,让中华文明在赓续中持续丰盈发展、交辉溢彩。深挖历史资源,走出传承保护交融新路子。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中华上下五千年,要知所从来,方明所去,从时间向度上层累叠加,探寻文明古国文化自信的“源密码”。走出新路子,要坚持文化自信,以历史文化资源为载体,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视野中感悟读懂演进“逻辑链”,在浩瀚卷海中采撷“文化蚌”,提取精粹遗珍,礼敬与尊崇优秀文化,做到正确阐释、有效传播,让中华文明真正在群众心里扎根、在民族基因里生长;要注重文物保护,将古迹遗迹充分纳入保护名单,合理利用现有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历史古迹、文化圣地的历史文化价值,凝练具有当地特色、文化特点的标志性文化符号,让文化传承在一言一语、一步一观中层层深入、代代传承;要做到博采众长,积极推动文化壁垒、异域藩篱的消融,吸纳其他文化的有益成分,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争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力者”和“传递者”,共绘“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文明新图景。加强数智赋能,迈出守正创新发展新步伐。科技为文化赋能,文化为城市赋能。一种文化想要传承发展壮大,就必须要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巧妙植入“时代元素”与“科技因子”,打上具有时代痕迹的烙印。迈出发展新步伐,要找准“契合点”,将现代科技元素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表达、艺术化呈现,让博物馆里的典藏、广袤大地上的遗产、书本里的文字“活”起来,真正让历史“可感知”,让文物“会说话”;要丰富文化形态,发挥互联网力量、运用市场化手段,通过“线上+线下”“文化+视听”“体验+实景”等多种方式,推动文化数字化发展,探索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真正做到闭馆不闭展,服务“不打烊”;要创新宣传媒介,通过与旅游行业“搭桥”、艺术行业“联姻”、重点平台“携手”等方式,推动更多与特色文化有关的电影、景点、短视频、手办、演出火爆起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文化浸润心田。延伸服务触角,开启惠民为民利民新征程。一以贯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博物馆文物“走下高阁”、“走出深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开启新征程,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面对博物馆预约难等问题,采取分时段预约、动态投放门票、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增加预约名额等方式,严厉打击“黄牛”抢票、囤票等行为,进一步满足观众需求,让优质公共文化惠及更多百姓;要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鼓励更多中小博物馆、非热门优质博物馆走入人们视野,用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传统故事”,覆盖更为广阔的人群,让优秀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要优化人才梯队,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文物与博物馆学,面向高校师生、创意设计从业者、工美专业人员等人群开展遴选和培养文博人才,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基础理论研究和实务对策研究,确保文物保护、文物学术研究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历史器物之美,超越语言的心动,古老文化留在人间的碎片,拼凑出彼时的图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赓续传统,面向未来”的精气神把握时代脉搏、聚焦人民期盼,为传统文化赋予新内容、增添新活力,实现现实与历史的“深度对话”。“博物馆热”点燃文化自信之火来源:大江时评暑期以来,全国各地博物馆迎来参观热潮。江西省文旅厅近日公布数据,1月至7月,全省20个热点博物馆入馆客流平均超50万人次,合计超1000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36%。而暑期以来,大型场馆客流更是大幅增长,抽样观众满意度超过96%,成为人民群众提振文化精神、凉爽身心情境的公共“殿堂”。守护好中华文脉,守住民族之魂。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行进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当中,博物馆是我们的文化基因库和精神的“加油站”。从江西暑期档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来看,人们对文化精神的需求日益高涨,而如何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也日益成为时代的重大课题。 博物馆之“博”,不仅在文物众多,能让人在方寸之间一览千年,更在于它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广博,让人能在其中找到精神的增益和归属。因此,要让博物馆更好满足人们群众文化需求,就必须让珍藏的艺术瑰宝、文化遗产为更多人所了解。同时,要让人们在与文明的交流、与历史的碰撞中,获取更丰富的文化知识与心灵滋养。这就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充分发挥博物馆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因此,各地博物馆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通过多元化、立体化展示展览,向公众讲述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让人们在回望历史、感受灿烂文明成就中坚定文化自信,并以此不断提高博物馆文化传播的辐射力、感染力和生命力,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为美好生活赋能添彩。与此同时,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利用现有资源,用好用活现代数字技术。比如利用数码全景复原、AR技术、云直播、云观展等方式,让展柜里的国宝、珍品“开口说话”,让库房里的文物“活”起来,在可触可感当中实现文物与公众之间的“零距离”。 博物馆是文物的“存储卡”和历史的“解码器”。从江西节节攀升的“博物馆热”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博物馆的社会关注度的不断升高,不仅体现出了公众对博物馆价值的肯定,同时也意味着“博物馆热”成了文化现象,而“到博物馆去”也已成为生活风尚。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与文物进行一场“走心”的深度对话,在“方寸之间”遇见浩瀚无垠的历史,不断点燃心中的文化自信之火,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世代相传,大放光彩。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