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年级一模语文试卷

2023-11-21 · 7页 · 54 K

2023年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孔子仅仅是一个夫子。夫子是什么呢?一个老师。当时他的影响不是很大。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地位提高了;从汉到唐略有提高,唐代给孔子封了个“文宣王”;到了宋代,在文宣王前面加了“至圣”二字;到了元朝,地位有所下降;到了明朝,叫“至圣先师”;到了清朝,把历代称赞孔子的最好称呼全集中起来了:“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可是好景不长,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又到谷底了。而今天,是个直线上升的状态,孔子的学说在今天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推崇。今天为什么这么多人学国学、学孔子、学《论语》?其实主要原因是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主流价值观不是很明显,甚至变化幅度非常之大,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转向我们古老的智慧,去寻求一种能够持久地指导我们心灵和行为规范的东西,孔子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行为举止、价值体系的总设计师。今天的祭孔和过去的祭孔不同,往昔祭孔是希望孔子的光环能造就一个礼乐并举的盛世,而今天的祭孔是要弘扬儒学中理想的道德观、秩序化的社会和谐观,以及礼与仁相为表里的教育观。今天我们不会将孔子重新罩上神的外衣,对孔子最准确的评价是:他是一位伟大的往哲。现在国学虽然比较热,但是公众对它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低,它是一个小众化的东西。我们要把国学更好地继承下去,让它变成一个大众化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文化人之间的讨论。中国过去的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动员了全国所有的知识分子专注地研究这一门学问,从幼儿就开始,到最后功成名就。这样的时代和条件已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对儒学的教育方法,如米采取过去那种方式,我认为是愚不可及的。除去功利心,反而可以真正返本归元地继承我们祖先的文化精髓。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发展。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大的转型时代,这个转型不仅包括社会制度,也包含科技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不妨用声光影像的办法,将我们的言说思想推向社会。(选自范曾《国学开讲》,有删改)材料二:在这样的一片颂扬声中,孔子从平凡而有学问、随和而有道德的文化人升格为神圣英明的大“圣人”。从深处讲,这场由孔门弟子发起的造圣运动,透露了多层的文化信息:孔子与其弟子相交,是仁义之交,是道德之交,属于真正融洽的师生感情。“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因此义存而交不绝,不会出现“人走茶凉”的窘境。其弟子的歌颂赞誉,乃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而不受任何外界的强力驱使或控制。这或许就是儒家学说生生不息、代有传承的内在原因。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孔门弟子对先师进行美化歌颂,其实多少也包含着现实功利因素。为了生计,只能把儒家学问这块蛋糕尽量做大做好,而其前提,则是首先要使自己的老师神圣英明化。因为只有当老师的伟人资格被确认时,老师的学问才能被证明是正确的,而自己继续老师的事业,弘扬老师的学说也就势所必然、理有固宜了!儒家师生处于一个共同的生态圈中,利益与损害对大家来说是休戚与共的事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平心而论,孔子本人还是具备接受歌颂的资格的。他“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的文化贡献,他“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品格,他“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道德修养,又岂是寻常人所能轻易达到的?既然有这么多的优秀品质,那么孔子受到弟子的赞誉推崇也就不算是出格的事情,只是把他称颂为太阳、月亮,以及高不可及的苍天,稍稍显得有些夸张过火而已!(选自黄朴民《大写的历史:被遗忘的历史事件》,有删改)材料三:即使今天,当我们讲到道德时,《论语》仍然是一部最好的道德教科书。对于这一点,相信凡是读过《论语》的人都能理解。只是当我将《论语》和算盘相提并论时,很多人认为这完全是两不般配、毫不相干的东西。但我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算盘,因为有了《论语》,才能打得更好;《论语》决定算盘,财富才有意义。两者看似相去甚远,实则相距甚近。”我在从事经营活动时,总是想着自己所做的事是为了国家,并且关注自己的经营活动是不是合理。即使规模不大、利润也不多,但是想到自己合理经营的是国家所需要的企业,就会以良好的心态去工作,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把《论语》当做经商的“圣经”的原因。我尽心尽力去恪守孔子之道,不敢偏离一步。(选自[日]涩泽荣一《论语与算盘》,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春秋末期到今天,孔子从平凡而有学问、随和而有道德的文化人,升格为神圣英明的大“圣人”,其地位呈直线上升的状态。B.今天对儒学的教育方法,如果采取科考时知识分子“总动员”和独尊儒学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尚处在社会转型期。C.儒家学说生生不息、代有传承的内在原因,是孔子与其弟子有着真正融洽的师生感情,弟子的歌颂赞誉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D.孔子的文化贡献、治学品格、道德修养均不是寻常人所能轻易达到的,孔子受到弟子的赞誉推崇,也就不算是出格的事情了。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天我们学国学、学孔子、学《论语》,不是为了其他,而是为了开启宏门正,学,重塑价值体系,造就一个礼乐并举的盛世。B.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会转向我们古老的智慧,去寻求能够持久指导我们心灵和行为规范的东西。C.孔门弟子对先师进行美化,是因为只要老师的伟人资格被确认,老师的学问就能被证明,自己继续老师的事业也就理有固宜了。D.涩泽荣一对《论语》的思想有自己的领悟,他以孔子之道作为自己商业行为的指引,置国家利益于个人之上,守德与营利兼顾。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论语别裁》对《论语》义旨及所涉人文掌故生动阐发,受到读者追捧。B.黑格尔认为《论语》没有多大价值,孔子及其学说“毫无出色之点”C.通过让小孩穿汉服、背“四书五经”的方式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D.颜回是最能理解孔子之道的学生,是孔子的知音,孔子对他评价很高。4.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看待孔子其人。(4分)5.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青年应如何从思想和行动两方面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市民的自卫李劼人张老爷自开县征收局长卸下任后,每日必踱到后厨去做他的功课,查点炭烧了好多,油盐用去了好多,早饭吃的小菜还有没有剩的。就是顶细小的地方,也必亲眼看到,只要有半点不对,必要一板三眼地吵半天。他把这功课称为修身齐家的工夫。这一日,他边吃早饭边展着一张报纸浏览长江南北混战的纪事,正打算早饭过后就要去做功课的。猛听见街面上瞠瞠几下锣声。打更匠传锣之后走到张家公馆的门上大喊:“张大老爷!街坊公请到财神庙会议!”原来今天会议,就是因为近来城里滥兵滋扰,官厅方面既然不管,大家便提议想办法自卫……滥兵滋事都在夜里,每晚挨家派一人出来守夜。若是有警,一家打梆,全街齐应,猫儿棍做武器,即使滥兵有家伙,人多势众也不怕他。张家公馆派出去当值守夜的,正是看门的顾老汉。顾老汉今年七十有五,张老爷看见他在路边捡狗屎,不觉起了一点恻隐之心,遂把他叫来看门,每天有两顿停停匀匀的白米饭吃,每月还有一吊钱的工钱,三节还可得些赏赐。张老爷做了这件大功德后,居然就添了两个孙儿,也常自叹“报施不爽!”二更以后,行人都绝,只有一派门灯,同三十来个守夜的专丁。他们都静悄悄地坐在财神庙的大门外,七八个大灯笼,写着某街团防,桌上一座亮纱桌灯,写着严拿奸究。年纪在五十以上的有七八个,都是各家公馆里派出的,十六以下有十几个,都是各家铺子里的学徒。这两种人在白昼都是极辛苦的,而且天明就要起来工作,所以到这时,无论如何是要瞌睡的。不过他们也并未完全把职务忘记,有时也睁着朦胧的眼睛左右看一看,把手缩到胸前的衣服里,耸耸肩头,把猫儿棍倚在桌子后的壁上。快三更的时候,顾老汉被夜风所袭,头一个便咳呛起来。咳嗽原也可以传染,应声而起的遂有好几个人,他们伸了个懒腰,各把叶子烟模出,凑在竹子的短烟竿上,就团灯的火接燃,聊以消遣一时的岑寂。此时,隔街的木梆声很骇人地敲起,哔哔剥剥的木梆声中又夹着一派大喊“捉住呀!捉住呀!”的人声。财神庙前的瞌睡刚刚告退,本街上的木梆也应声而起。然而满街之上惟闻梆鸣人喊,却连影子也没有看见。财神庙前的老幼两派早骇得各自跑回家去;顾老汉战抖抖地拖着木棒奔到公馆门前时,大门业已关上,推也推不开,叫哩,里面的梆声打得比别家的还响,而且八九个人的声音,喊得似乎连喉呢都快要喊破了。顾老汉只好拿起木棒在大门上一阵打,这更不行,里面的梆声人声闹得越是厉害,其中央杂着张老爷的嘶喊“管他是谁,顶住门!”末后,顾老汉觉得要进公馆躲避是不可能的,而性命又得顾全,他遂回头又向财神庙门前奔去,打算到庙里去躲。但是他走到街心,并不见有什么危险,也没有一个人,都躲了。他慢慢才放大了胆,拖着棒走到街口,只见隔街的街坊都出来了。吵吵嚷嚷有说是滥兵抢人的,有说是捉贼的,到底不晓得为的什么,也不晓得第一下敲梆的是哪家。顾老汉再回身走到本街,梆声已止,拿着猫儿棍出来的人也有了,并且也多了。众人见他从街口走来,遂都好奇地过来把他围着,七嘴八舌地问他到底看见什么。顾老汉本不要撤诳的,却觉得平平淡淡地说出,实在不足以满足众人的心意,于是他就闪烁其词地说道:“怕不是抢人的吗?”一个小孩子插嘴道:“硬是抢人的,我从门缝中亲眼看见三四个滥兵,拖着枪从我们这条街跑过。”“不错,似乎还开了枪来……”四更以后,全街的言语便集合成功,都肯定地说:“滥兵在别街抢人,被主人惊觉打起梆来,四散而逃,其间有三个曾从本街。上跑过,被本街守夜的打了一棒,这一棒是张家公馆的顾大爷打的。并且顾大爷还追了一条街,因为追不上,才回来了……”舆论一成功,大家遂都向着顾老汉恭颂起来,顾老汉即便良心大现,想发一番辩正,说这是由众人心造的,然而亦势不可能。顾老汉行年七十有五,从未在众人之前受过这种光荣,现在遂也不辞不辩,一直到平明时,张家公馆开了大门,他迈步跨进之际,仿佛觉得果是自己曾打了滥兵一棒,而今是凯旋的了。张老爷与张二少爷皆一夜未眠,骇得了不得,及至听见顾老汉把他虚构成的功勋述了一遍之后,张老爷更添了一层证实说:“岂不是真的么!昨夜正打梆时,那般滥兵不是也来打过我们的大门!要不是我早吩咐,将大门顶上,大家在门里呐喊了一阵,怕不大吃其亏!”张二少爷知道昨夜这件大事,恐防传闻失实,于是费了三点钟的工夫,亲自编了一篇市民自卫之纪实。不过二少爷做议论文做惯了,临笔总不免有点渲染过度的地方,比如滥兵三个人,他一定要写十余人;本没有开枪,他一定要写鸣枪十余响,这也是文章的气势使然;要写顾老汉的勇概,就不能不把滥兵的声势格外写大些,所以一写到顾老汉舞棒而前时,那顾老汉的呜咽咤叱,真有廉将军的声色:“连下数棍,皆中要害,滥兵等虽有犀利之武器,亦不得其用,加以阖街之木梆声及人众之呼号,势若山崩,故滥兵等亦只有负创而逃耳!”这篇纪实,再次日便在本城几家报纸上故露出来。不到六天,外处的报纸上也转载了去,还撰了一条时评,说这种自卫法实在是顶好的,若各城市都能采行,“真足以寒匪胆而振民气”,甚至还说“民权之立,其以此为始基乎!”差不多这竟成为风行一时的舆论,而造成这舆论之因子的顾老汉,也得了他相当的报酬:便是张老爷叫账房特提了两吊钱赏他,并免了他值夜的差事。(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顾老汉在张公馆做工,“每天有两顿停停匀匀的白米饭吃”,“停停匀匀”这个词表明顾老汉对这工作的满意与自得。B.“专丁”们要么太老,要么太小,这些人天明就要起来,工作极辛苦,还被派来守夜,让人感到下层百姓的辛酸。C.顾老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