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地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历史参考答案

2023-11-22 · 4页 · 16.9 K

2022-2023学年度吉林地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参考答案】A【解析】由题意,由材料可知,中原夏的文明对古蜀国有很多影响,体现各个文明之间的趋同性,故选择A。材料不是强调金沙文明的属性,排除。C是绝对化表达,D项明显不符合史实。【参考答案】B【解析】由题意,氏族、姓氏的作用变化,可以得出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因此B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处于转型时期,A不符合此时的特征;世袭权力逐渐缩小到皇族为主,是秦朝以后,故C项错误;D项“共识”表述绝对化,故排除。【参考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张骞通西域给西汉带来的政治影响是西北与汉政治联系密切,故而B正确。材料没有表达原因的倾向,故A排除;通婚不一定是归属,设置有效机构管理方可,故C错误;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参考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东晋的黄白籍以及宋代的主客户制度,都是有一部分特权集团,政府政策改变的出发点是扩大国家义务群体,故而B正确。主客户改变不强调民族关系,故A说法错误;C不符合两个时期的史实,排除;D政策主体是增加收入,故排除。【参考答案】A【解析】由表格得知,地方留成为主体,可见地方势力的增强,因此A项正确。材料的信息是钱税、粮税,看不出人头税,故B项排除;C表达过于绝对;地方截留过多,不能得出增加财政收入的结论,D排除。【参考答案】D【解析】宋朝就买卖田宅的法律规定,既是买卖田宅现象增多的结果,也有利于规范交换和保护交换成果,故D项正确。A项“社会成员”的经济平等说法不准确;B项,不是“严格控制”而是规范,因此排除;C表述错误,排除。7.【参考答案】A【解析】由题意,无论从考试的难度平等,还是进士构成,都看出,蒙古政权适应中原文化和民族交融的趋势,故A正确。材料看不出放弃“四等人制”,因此B排除;元朝科举实行不力,因此C排除;民族矛盾是否缓解取决于政府的民族政策,故而D排除。8.【参考答案】D【解析】由题意,改土归流有利于对西南地区的综合统治管理,D正确;A过于绝对,排除;B、C项只表达了一部分作用,不全面,排除。【参考答案】B【解析】由题意,林则徐没有对英国的行为得出正确的结论,故B正确;A、C、D均错误。【参考答案】A【解析】由题意,材料的时间为1894-1914年,符合一战之前的特征,只有运输业较大增长,故A正确。一战前外国在华投资下降,主要是受政策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抵制作用次之,故B排除;运输业增加,不能得出资本输出放缓,C错误;没有贸易总额的数字,得不出D的结论。【参考答案】A【解析】由题意,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思想的活跃,是中国近代化的结果,也是近代化的表现,因此A正确;政治自由知识表象,是假象,故排除B;C只说出马克思主义,不符合各色思潮的题意。材料表述旨在救治社会弊端,故排除D。【参考答案】C【解析】由题意,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共政策,发展经济、加强经济控制,都是为了完成革命任务,因此C正确;A项时间错误;B不全面;D项时间错误。【参考答案】B【解析】由题意,美国支持中国的四强地位,是基于美国的国家战略,为了鼓励中国抗日以减轻他的压力,不是“必然结果”,故A错误;中国成为四强,是中国抗战得到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肯定,使中国在国际合作中有更多的变化话语权,故B正确;此时还没有形成反法西斯同盟,C排除;D不符合事实。【参考答案】C【解析】由题意,材料中的现象是国家具体政策施行过程中带来的问题,故选C。A、D表述错误;通过材料,不能得出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已经建立的结论,故B排除。【参考答案】D【解析】材料呈现的是乒乓外交,是中美关系开始改善的信号,因此D项正确;A时间错误;中美关系改善更多是国家利益、国际局势的影响,B项不符合史实;C错误。【参考答案】C【解析】由题意,关注“1978年5月”等时间信息,我国在当时处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徘徊时期,故而C正确;A“开始”错误;B项时间不符;D“彻底”表述绝对,排除。17.【参考答案】A18.【参考答案】A【解析】由题意,特许状是城市自治的表现,故而A正确;B“奠定基础”夸大作用;C、D项时间不符。【参考答案】C【解析】由题意,种植园的广泛发展促使蔗糖产量增加,因此C正确;A、B项错误、D地区错误,材料中的甘蔗种植园是在中美洲。【参考答案】A【解析】由题意,保留地制度是伴随着西进运动而出现的历史现象,极大促进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时间来看,19世纪前期处于工业革命时期,故A项正确。B、C、D项不是“最重要”,排除。【参考答案】C【解析】由题意,“导致此种消费现象产生的历史事件”,指的是工业革命,因此C项正确;A在20世纪初,排除;B“从众”错误;工业革命的主要影响是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故D项排除。【参考答案】D【解析】由题意,材料表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性别不平等问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生活习俗的根源,因此D正确;A“开始”错误,排除;B项,因果关系不对,且社会动荡主要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法国和外国矛盾所致,排除;C项表达不符合史实,排除。【参考答案】B【解析】由题意,B相对于国家政策概括最全面,因此B项正确;A项片面,排除;C项和D项从法西斯国家的主观因素来论述,排除。【参考答案】B【解析】由题意,材料表达经济现象,体现出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因此B项正确;A项,只是总量或增速,看不出质量,排除;C项金砖国家不是区域合作组织,排除;D项,“形成”表述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25分)(1)核心内容:红四军的建军原则:党对军队的领导还是军事领导优先。(2分)影响:有利于明确红四军的建军原则;为古田会议召开创造条件;进一步确立党的绝对领导,建立新型人民军队;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军事基础。(9分,三点即可)(2)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缺乏建设经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新生政权需要巩固政权;土地改革的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6分,三点即可)实践:土地改革、农业互助、农业合作化(4分,两点即可)(3)认识:坚持发扬党内民主,实现决策科学化;集中统一是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保证;要实事求是,决策符合国情;要走中国式的发展道路;要坚定维护党的领导,实现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要坚定信念,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要开拓创新勇于变革。(每点2分,两点即可,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6.(12分)答案示例:论题:民族主义是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2分)论证:近代中国,伴随着西方国家的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各界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不懈的努力。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不断为国家主权完整而抗争。以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以此为纲领推翻西方统治中国的工具——清王朝,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推动中国革命的不断发展。(4分)二十世纪30年代,伴随着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打下基础。在中华民族的团结努力下,终于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中国的以后独立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分)总之,民族主义是一种民族团结、民族凝聚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不断奋斗、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2分)其他观点,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如:民族主义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民族主义有利于推动欧洲和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民族主义具有整合社会力量、维护本国主权的功能。注意:答案示例仅仅作为评分参考,不作为唯一的答案。需要学生结合中国或者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亦可给分。27.(15分)(1)变化:疆域不断拓展。北方,由长城为界扩展到蒙古高原;西南,西藏纳入中国版图;南方,沿海岛屿以及南海诸岛纳入中国版图。(4分,任意两点即可)原因:统治者重视疆域领土的开拓;统治者采取灵活多样的边疆管理政策(羁縻政策等);加强交通建设,加强经济联系;中央政权的强大;中原文化的先进性带来的吸引力。(2点4分,3点5分)(2)中国:隋朝完成南北朝的统一,需要加强对南方的控制。运河的修建,客观上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带来隋的暴政,使隋朝二世而亡。(3分)外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世界联系密切,为了加强内陆与沿海的交通联系,运河的修建,有利于促进各地经济联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3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