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月考试题

2023-11-22 · 7页 · 135.3 K

2022-2023学年度高三历史考试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1.距今四五千年的山西陶寺遗址的大墓中有成套陶礼器与成套乐器等陪葬品,其主要文化因素如彩绘龙纹、三袋足器与燕山以北和河曲地带有关,也有具有大汶口文化的背壶、良渚文化的俎刀。据此可知,当时(   )A.多种文化交流与融合 B.已经迈入阶级社会C.出现国家的初始形态 D.中国境内邦国林立2.班固在《白虎通义》中写道:“圣人治天下,必有刑罚何?所以佐德助治,顺天之度也。故悬爵赏者,示有劝也;设刑罚者,明有所惧也。”这反映了汉代(   )A.礼刑合一、儒法并用的治国策略 B.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C.继承秦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以法为教强化对百姓的思想教化3.从汉武帝重用尚书官开始,国家的大政方针往往由中朝所决定。经过东汉至隋唐的发展,中央最高政治机构起先是尚书台,后来是中书省和门下省,依次由宫廷御用侍从组织发展为国家的出令机关。这一发展趋势体现了(   )A.中枢决策与执行一体化 B.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C.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强化 D.相权机关的时代变迁4.宋太宗时期,提点刑狱司设立并定期巡视州县,监督审判,详录囚徒。凡地方官吏审判违法,轻者,提点刑狱司可以立即处断;重者,上报皇帝裁决。这一举措旨在(   )A.强化司法公正 B.提高行政机关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 D.完善基层治理体系5.明太祖废除宰相后,皇帝一人实难任天下之事,渐次形成的内阁、司礼监成为皇帝的左右手,然而皇帝往往更依赖后者,所谓“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司礼之批红”,宦官势力突破了内廷,向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僚系统渗透。由此可知,明朝的宦官专权(   )A.使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 B.是中枢机构异变的结果C.导致内阁失去了决策权力 D.促使中央权力体制平衡6.明代赋役改革最主要的特征是“一概征银”。这是中国徭役制度由力役向货币替代转变的一次重大变革,使农民与国家的关系从人身依赖关系向物的依赖关系转化。这一转化有利于当时(   )A.农民彻底摆脱对土地的束缚 B.劳动力市场和商人群体的形成C.君主专制制度逐渐走向崩溃 D.土地经营权与所有权彻底分离7.春秋战国时期,农民耕作“百亩之田”可以养活五到九个人,比之前养活的人口多。这使得“五口”到“九口”之家的小农,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百亩之田”和农业生产主力的变化根本上取决于(    )A.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 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C.法家思想已深入人心 D.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8.《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提到:“每当历史上出现外敌入侵之时,中华民族都能够万众--心地抵御外侮;而每当内乱出现之时,人们往往可以在“中华一体”的民族认同的基础上,捐弃前嫌,团结一致,变分为合,化乱为治。”该论述旨在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   )A.强大的凝聚力 B.潜在的创造力 C.持久的生命力 D.特有的包容性9.秦代《睡虎地秦墓竹简》载:子、媳“殴大父母者,黥为城旦舂(注:城旦即筑城,舂即舂米,属秦朝刑罚)”;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载:“子贼杀伤父母……枭其首市”;《唐律疏议》载:直系亲属“诸詈(骂)祖父母、父母者绞,殴者斩”。这些规定反映出中国古代(   )A.法律注重维护家族伦理 B.父权侵犯问题日益凸显C.严刑峻法成为治国思想 D.亲属犯罪直接危及皇权10.中国古代的“族田”是家族公共财产,分为祭田、义田、学田等。族田主要用于招佃收租,学田收入供族内儿童作学费,义田收入用于赈济贫困灾病,祭田收入用于家族祭祀开支。这表明中国古代(   )A.流民问题比较突出 B.土地兼并逐渐加剧C.地方自治不断加强 D.宗族发挥治理作用11.有同学对中国近代先进中国人救国探索之路做了如下梳理∶林则徐∶“师敌之长技以制敌”一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郑观应∶“欲自强,必首振工商。”一梁启超∶“伸民权,设议院。”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前期的救国探索(   )A.以革命的方式作为救国手段 B.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特点C.始终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宗旨 D.以建立民主政治为主要目标12.据统计,辛亥革命后,仅民国元年宣告成立的实业团体就达40余个,到1915年12月,全国实业团体数量为107个。仅1912年,新成立工厂就达2001家,到1916年,全国工厂总数为16957家,并逐步形成了横跨多领域的产业集团。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壮大起来。这表明(   )A.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扫除 B.经济现代化之路成功开启C.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迅速成长 D.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3.1992年下半年至1993年.上半年,我国出现通货膨胀和大量外债的问题,于是中央于1998年6月出台“宏观调控16条”。1994年又提出“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此后通胀问题得以缓解,物价指数逐渐下降。材料现象说明当时我国(   )A.计划经济优势依然存在 B.经济体制改革任重道远C.市场调节能力难以奏效 D.对外开放力度仍需扩大14.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前10年,安特卫普商品交易所的开放还只是间歇性的。从16世纪30年代起,安特卫普交易所变成了长期性的国际交易所,取消了时间限制。这一变化(     )A.由殖民者发现美洲所导致 B.说明欧洲商业革命影响逐渐扩大C.表明欧洲已丧失殖民优势 D.反映出尼德兰成为世界商业霸主15.美国独立战争后,人人生而平等、人民主权和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则成为独立运动胜利后拉美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A.拉美人排斥启蒙思想 B.思想文化的差异C.美国有不少外来移民 D.经济基础的不同16.1979年5月,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就任英国首相。在其执政时期,大力推行福利制度革命:将国家支出集中于“最需要帮助的那些人”;强制推行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保险。对英国来说,这些措施(   )A.强化了对经济的干预 B.消除了社会阶级矛盾C.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 D.加剧了“滞涨”现象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17.政府应对国家危机的能力,体现政府的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初诸侯国)大者地跨数郡,其总地盘超出汉朝廷直辖郡县。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于元朔二年(前127年)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此举没有像削藩那样招致反抗,效果异曲同工,“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此后,又颁行“左官律”“附益法”,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又限士人与诸王“附益”交游。——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  安史之乱以后,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地方官员擅立名目摊派,阶级矛盾激化,江南地区出现袁晁、方清、陈庄等人领导的武装起义。“天下之人苦而无告,朝廷负担遽增”。764年,唐代宗下诏:天下户口,由地方官员据当时实在人户,按贫富定等,作为征税及差派徭役的依据。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建议,推行两税法。——据《旧唐书·杨炎传》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应对中央集权面临的威胁而采取了哪些对策。(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德宗推行两税法的原因。(6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明清时期外国银币大量流入福建。“闽中巨室,皆擅海泊之利,西至欧罗巴,东至吕宋,每一舶至,则钱货充翔。”据统计,明代输入福建白银数额5152.26万两,清代输入福建白银数额934.74万两。外国银币样式优美、携带便捷,改变了福建地区的货币结构,官民贸易多以外国银币结算,漳州、泉州、永春等地,外国银币交易比重超过90%,其中墨西哥“鹰洋”、西班牙“双柱”、荷兰“马剑”等流传最广。随银币大量流入,民间资本日益活跃,农副产品“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漳州府市镇由11个增长为69个。——公一兵《试论清代福建的白银货币结构》(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外国银币流入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国银币流入的积极影响。(8分)19.【欧洲城市的兴起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摘编自《世界中古史》材料二人口城市化,即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一方面是工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资本积累和扩张的需要。资本主义工业迅速扩张的能力及其周期性特征,要求有足够的劳动力储备。而在大工业和大工业中心形成以后,还要求这种劳动力集中在城市。这种情况,不仅导致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还导致了城市的大规模失业。马克思把这种“现代工业的中心——工厂、制造厂、冶金厂、矿山等等”存在的失业现象,称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流动形式。工业革命时期或者说工业化早期城市发展的病态,还表现在住宅奇缺方面。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记载: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阶级的贫民窟……马克思指出:“一个工业城市或商业城市的资本积累得越快,可供剥削的人身材料的流入也就越快,为工人安排的临时住所也就越坏。”(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城市卫生状况的恶化,也是早期城市病的重要方面。英国是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不存在组织城市生活的可供借鉴的经验,一切都是自然发展的。而在出现问题的初期,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问题发展到忍无可忍的程度以后,人们才呼吁加以解决,但往往为时已晚。——选摘自高德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病”及其初步治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6分)三、论述题(12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代,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卫生、守纪等文明习惯由铁路沿线辐射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逐渐走向文明。如:火车作为大型交通工具,载客量大、运行时间长,要求乘客必须严格遵守乘车规则。如:1912年,沪宁铁路局就制定详细的章程,即规定乘客要文明乘车、准点乘车,车内保持整洁、禁止吸烟和携带无罩烟火等,这些为人们树立了良好的文明形象,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坐车之精美,招待之周到”,客商“无不赞美”沪宁铁路。乘火车出门远行的人们也遂之把火车里或都市里的文明风尚带到家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摘编自葛玉红《铁路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围绕“铁路与社会变迁”自拟论题,并给予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2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