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答案

2023-11-22 · 6页 · 43.4 K

辽宁省抚顺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D2.B3.D4.D5.D6.C7.C8.B9.B10.C11.D12.A13.D14.A15.C16.B选择题答案解析:1.答案D项。图案猪嘴较长还具有野猪的特征,家畜饲养在原始社会已经开始,所以体现了野猪驯化到家猪饲养的过程。A项,陶体在原始社会比较珍贵,不可能作为猪食器,此陶体一般认为是祭祀礼器。B项,材料不能体现猪作为生肖的时间。D项,此猪图案形象生动具体,不是抽象画风。2.答案B项。西汉末年民生调做,所以东汉初年要用道家无为思想治理天下。A项,刘秀是东汉时期不是西汉。C项、D项刘秀以道家思想治理天下。3.答案D项。禁止士麻通婚是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物。A项,禁止土庶通婚不是禁止不同民族的通婚,是封建等级压迫,不是民族歧视。B项,禁止士庶通婚保障了士族对政治经济特权的垄断,维护了士族的利益。C项,禁止士麻通婚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4.答案D项。医药措施有利于保障药品质量、人民健康、减轻人民负担,体现民本思想。A项,医药改革即使能增加财政收入,也不是国家主要目的。B项,不能起到人口数量迅速增加的作用。C项,王安石变法医药措施只是题干的一部分,并且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实际上宋代也不可能取消民营医药。5.答案D项。依据材料可知当时契丹实行的是南北面官制。这一制度的实行有利于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故A项排除;“领燕中职事”的胡人汉服,并不是在所有契丹人中推行汉服,故B项排除;C项中的提高效率,材料未体现,故排除;当时契丹是为了适应不同的民族和生产方式,加强和巩固北方的统治,才确立了这种“因俗而治”的行政原则,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故D项正确。6.答案C项。材料反映出城市手工业商业繁荣对当时一些传统观念的冲击,A项“颠覆”一词不准确,故排除:B项“解体”描述不准确,故排除;材料未直接体现政府态度,故排除D。7.答案C项。中国完全池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故排除A;B项的“腐做混乱“一词对近代中国海关制度发展的史实描述不准确: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所获得的这些特权,使中国关税失去了保护本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可能,故〔项正确;早在鸦片战争中三元里人民就曾自发抗击英国侵略,故D项不准确。8.答案B项。依据材料可知题干中“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使辛亥革命的理想落空,“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挽救中国需要更深层次的文化变革,故选B新文化运动(材料来源: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 的新陈代谢》第十九章)。A项,护国运动是针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军事活动,故排除;C.项,文学改良主旨是结束文言文在书面语言中的统治地位,推广白话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国民大革命是发生在1924-1927年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政治运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9.答案B项。1938年为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提议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让步和帮助都是积极的“是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因此B是正确的。A为十年对峙时期的主要思想:C抗日战争时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在爱国人民的范围之内,不包括伪政府等投敌汉奸;D此时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所以主要是为了打击帝国主义,而不是阶级矛盾中的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10.答案C项。三线建设。11.答案D项。三个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代表社会结构的变化,不代表三个产业的产值比重,就业人数的变化受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等因素影响,因此D为正确选项。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少说明了生产力的发展:B计划经济时期是以重工业生产为重点:C经济产值从就业人数上面看不出来。12.答案A项。亚欧大陆文明传播速度高于美洲、非洲,材料显示欧亚的大陆轴线为东西走向,因此相似的纬度、气候更容易推动文明的交流,而美洲和非洲的大陆轴走向为南北,这样气候地理环境温差较大,对于文明传播不利。综上A为正确选项,而B文明没有高低之分,C新航路开辟后才建立全球联系;D材料没有反映,不符合新航路开辟之前的历史史实。3.答案D项。材料信息的核心主旨是中古时期西欧教权与王权之争的相关史实。通过教皇英诺森三世的在位时期(1198-1216)可以判断当时处于中世纪早期,根据教材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王权从属于教权。此外,从“教皇英诺森三世积极干预各国政事,对各国君主指手划脚,其权势已伸张至全欧洲…满纸都是威胁警告之辞“也可以得出此时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故0符合题意:中古时期,西欧各国的政事由国王直接管理,并非教皇直接管理,A项表述错误,故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教会对知识和学术的垄断,B项与材料核心主旨无关,故排除:中古时期西欧并非属于政教合一的政局,C项表述错误,故排除14.答案A项。根据时间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相关史实。英国棉纺织业领域出现的技术革新成果改变了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动力,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效率的迅速提升,故A符合题意;B、C、D三项反映的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或特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15.答案C项。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20世纪初亚非拉地区民族独立运动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20世纪亚非拉地区民族独立运动的继续发展,为其提供了宝贵的斗争经验,故①③④正确。完成了本国的民主革命任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②,故选C项符合题意。16.答案B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美苏冷战时期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电影创作都攻击和丑化对方社会制度,极力揭露和夸大对方的社会负面问题,这带有明显意识形态对立的色彩。由此可见,当时两国 的电影创作充斥着强烈的冷战思维。故B项符合题意。电影竞争决定美苏冷战胜负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A项;C项表述有误,应该是冷战深刻地影响电影事业的走势,故排除C:电影宣传是冷战的一种重要手段,并非核心手段,故排除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7.(12分)(1)体育活动范围广:体育项目多;体育项目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民俗体育蓬勃发展;体育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等。(每点2分,任答3点)(2)唐代经济繁荣:国家统一稳定:文化开放:民族融合加强:中外交流频繁:统治者的支持等。(每点2分,任答3点)18.(15分)(1)运河运输与海上运输有机结合;得到政府的扶持;具有充分的法律保障;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工业革命后衰落。(6分,任答三点即可)(2)不同之处:设置机构管理;与外国航运公司相竞争;航运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政府采取措施反对垄断。(答对2点给3分)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6分,如有其它答案可酌情给分。)19.(13分)(1)途径:经贸往来,人口迁移,学者游历,国家统一,军事征服。(每点2分,答对3点给5分。)(2)影响:①积极影响:巩固和扩展了文明的区域,推动了东西方经贸的往来,加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加快了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②消极影响:古代帝国的征服战争破坏了人类的物质文化财产,其文化奴役或精神同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被征服地区民族文化传统的损毁或失传,这些不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2分,如有其它答案可酌情给分。)20.(12分)观点:(2分)例如: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生育政策也在改变;国家治理能力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生育政策变迁与我国改革发展紧密相连等。(如有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论证:(8分)史实充分,论述逻辑合理,能够充分论证观点。结论(2分):不是题目的简单复制,能在论述的基础上有所升华。例1观点: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生育政策也在改变论证:建国初期,人口增长较快。主要在于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稳定人民政权、恢复发展生产,当时的国际局势迫使中国选择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提出了人多力量大的口号。也因为建国之后我国政治稳定、实行土地改革和建国后医疗条件不断改善,这些为人口增长提供了条件。1953年至1979年,人口仍旧快速增长。这与当时“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社 会间的矛盾“不相符,为了缓解资源压力,进入”柔性计生“阶段。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仍旧增长较快。1980年至2012年,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生育政策进入到“刚性计生的阶段”。这与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四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时代要求相一致,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2013年至今,人口增长率降低,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资源减少,生育政策有了改变。这一时期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八大之后人口治理理念转变,公民参与意识增强。结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对人口资源的不断提升,生育政策也随之调整。例2:观点:国家治理能力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论证: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来看,政策执行模式从原来的“行政一控制”逐渐向“包容一服务“型转变。在计划经济时代,生产资料是单一的公有制,平均分配,政府无所不管,无所不包。计划生育已经成形了一套执行体系,包括宣传教育、利益引导等柔性措施,也包括行政处罚、经济罚款等硬性措施。政府主要凭借公共权力,采取行政命令、法律规章、计划规范等方式调控人口结构,将其作为计划生育行政管理的主要手段。进入21世纪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生育政策更多地使用利益导向手段,家庭的生育决定更多的是从经济成本和效益、家庭感情等角度考虑,也是政府执政理念的一种重要转变,以人为本,更加灵活化。结论:在社会民主秩序渐趋完备的背景下,政府日益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更加重视公共利益和公民利益,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提升。例3:观点:生育政策变迁与我国改革发展紧密相连论证: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为计划生育工作注入了活力。计划生育政策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政策的目标是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生育观念为“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十四大确立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而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各种物资资源和文化教育资源都相对有限,“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则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但计划生育也带来了老龄化、少子化、人口总数增长减慢,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呈下降的等问题。因此,2013年至今的“优化生育阶段”,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使得生育政策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结论:综上所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生育政策不断调整,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