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豫名校联考2023年5月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对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是鲁迅一直非常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他写作《拿来主义》的时候,不少人对文学遗产不敢接触,中国的、外国的旧文化都不要,好像一接触就会被染污、被俘虏过去,不得了。他们也说要成为新人,也说要创造新文艺,可就不懂得:“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鲁迅指责这种人为“孱头”。鲁迅讲过很多话,摆事实,讲道理,希望他们不要再这样的害怕。第一,他认为避忌旧文化,是衰病、无力、缺乏自信的表现;壮健、有魄力、富于自信的人是决不会这样的。他说:“无论从哪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他说像这类人物,如果再不振作,就会更加衰弱下去,因为他终日战战兢兢,自己先已丧失活气了。他又说:“我们吃东西,吃就吃,若是左思右想,吃牛肉怕不消化,喝茶时又要怀疑,那就不行了——老年人才是如此;有力量,有自信力的人是不至于此的。”他说汉唐虽有边患,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凡取用外来事物时,自由驱使,绝不介怀。而一到衰弊陵夷的时刻,神经就衰弱过敏,对外国东西,便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了°我们究竟是甘心当弱者,还是应该努力做强者?第二,他认为文艺上的创新必须择旧,一味害怕,是绝不行的。他说:“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倘若各种顾忌,各种小心,各种唠叨,这么做即违了祖宗,那么做又像了夷狄,终生惴惴如在薄冰上,发抖尚且来不及,怎么会做出好东西来。”他在论新木刻时,又指出有两条路:一条是“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另一条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他认为我们对旧文化,无论是中国遗产中的精华还是外国遗产中的良规,实在都还知道得太少,吸收得太少。第三,他阐明了保存遗产与开创新业的辩证法。他说:“我已经确切地相信:将来的光明,必将证明我们不但是文艺上的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保存当然不同于保古,不是为了复古。保存下来也不是模仿和照搬,而只能是为了择取优点。只有抱着革新的目的,认识到了择旧的重要作用,遗产才会得到大家的重视与爱护。“拿来主义”好得很,因为它有科学性。如果不先拿来,许多有用的东西就被抹杀、毁灭了,还谈得到什么使用与存放?对旧文化,当然需要“批”,这有利于择取。只有首先拿来了,不毁灭掉,才能进行择取。“拿来主义”好得很,因为它同时也有革命性,创新离不开择旧,不先拿来无从创新。(摘编自徐中玉《创新必须择旧——读<拿来主义>札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非常关注文化遗产,为了批判不敢接触旧文化的人,就写了《拿来主义》。B.一些人既害怕被旧文化染污,又不敢创造新文化,鲁迅认为这些人是“孱头”。C.汉唐时能自由使用外来事物,这与国力强大、魄力雄大、人民富有自信有关。D.鲁迅认为,木刻需要将中国的遗产与外国的良规加以融合,才能有新的发展。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针对害怕旧文化的“孱头”,重点阐述批判旧文化与创新的关系。B.文章第二段的论述采用了举例、引用、比喻和对比等论证方法。C.文中从三方面阐述鲁迅的观点,多次引用鲁迅的话来增强说服力。D.作者最后指出“拿来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认可鲁迅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认为,要成为新人,创造新文艺,对待旧文化应用“拿来主义”的态度,而不应害怕旧文化。B.鲁迅认为,文艺上的创新必须择旧,应多知道、多吸收中国遗产中的精华和外国遗产中的良规。C.鲁迅能辩证看待保存遗产与开创新业的关系,并认为我们是遗产的保存者、开拓者和建设者。D.鲁迅认为,对待旧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先“拿”后“批”,“拿”就是为了使用,“批”则有利于择取。(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年间,河洛文化在黄河区域文化演变史中形成厚重积淀。洛阳曾居“天下之中”,是我国古代民族交汇融合的重要地区,河洛文化是根植于黄河中游河洛地区的地域文化,因其所在地域的独特优势,逐步影响了沿黄地区的文化孕育、形成和发展,在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作为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城市,洛阳城市建设需要高度重视文化定位问题。在“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中,要率先建成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人文交往中心,要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出重彩,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体现中华悠久文明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对于黄河流域河洛文化生态保护,自然生态保护固然重要,但人文生态保护同样必不可少。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持续提升的过程中,推进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摘编自《探究中华源守护黄河魂——2020年河洛文化研讨会侧记》)材料二: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批复同意在河南省洛阳市设立“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标志着该保护区建设工作已由省级升格为国家级。作为黄河文化的主脉,河洛文化以“河图”“洛书”为标志,以夏、商、周三代文化为主干,以古都洛阳所凝聚的文化精华为核心,以“河洛郎”南迁为途径,是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洛河交汇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总和,也是联结海内外华人的重要精神纽带。河洛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文化生态完好。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洛阳市行政区域为社会环境依托,以洛、伊、瀍、涧等河流及洛阳盆地一带平原、丘陵、山地复合地貌为自然环境依托,核心保护区为洛阳市城区及孟津区、新安县、洛宁县、偃师区,次核心保护区为洛阳市其他县市。区域内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8项、省级“非遗”项目62项、市级“非遗”项目145项。(摘编自李文哲《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升格为国家级》)材料三: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特点,是以人的活动为载体的活态文化的保护、传承。以往学界研究河洛文化,侧重于考古、历史、文献等方面,而河洛地区传承下来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曲艺、体育、医药等河洛文化的元素非常多,存在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河洛文化的活态表现形式,承载着河洛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文化内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一方面可以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避免河洛文化要素的丢失;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河洛文化得到大众的关注、了解与保护,使河洛文化乃至黄河文化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价值情操、人文精神得到继承和弘扬。2023年成功创建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已列入洛阳市“十四五”时期文旅工作目标。随着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推动文化生态高质量保护,是当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创建好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河洛儿女光荣的使命,也是历史的责任。洛阳市将坚持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深入挖掘河洛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充分发挥河洛文化在推动区域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河洛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形成更加生动的“洛阳实践”。(摘编自李冰、栾海宁《保护传承,绘就文化生态新画卷》)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洛文化根植于黄河中游河洛地区,是黄河文化的主脉,积淀厚重,内涵丰富,文化生态完好。B.洛阳城市建设的文化定位既要面向国际,也要抓好黄河文化旅游带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C.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覆盖洛阳市城区及其所辖县市,有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方面依托。D.当下学界研究河洛文化的重点应该是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是考古、历史、文献等方面。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洛文化能够在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根源于其所在地域的独特地理优势,洛阳曾居“天下之中”。B.深入研究河洛文化,就能够全面认识中华文化,也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借此团结海内外华人。C.搞好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能推动区域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彰显河洛文化的魅力,增强洛阳文化的自信。D.只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能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避免文化要素的丢失,传承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6.创建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在阜平孙犁一九三九年春天,我从冀中平原调到阜平一带山地,分配在晋察冀通讯社工作,这是新成立的一个机关,其中的干部,多半是刚刚从抗大毕业的学生。通讯社在城南庄,这是阜平县的大镇。周围除去山,就是河滩沙石,我们住在一家店铺的大宅院里。我的日常工作是做“通讯指导”,每天给各地新发展的通讯员写信,最多可写到七八十封。此外,我编写了一本供通讯员学习的材料,堂皇的题目叫作:《论通讯员及通讯写作诸问题》。不久铅印出版,是当时晋察冀少有的铅印书之一,可惜现在找不到了。在这一时期,我认识了当代一些英才俊彦,抗日风暴把祖国各地各个角落的有志有为的青年,召唤到民族革命战争的前线。每天有成千上万的青年奔向前方,他们是国家一代的精华,蕴藏多年的火种,他们为抗日献出了青春的才力,无数人献出了生命。这个通讯社成立时有十几个人,不到几年,就牺牲了包括陈辉、仓夷、叶烨在内的好几位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①在暴风雨中,他们的歌声,他们跃进的步伐,永不磨灭地存在一个时代和我个人的记忆之中。机关不久就转移到平阳附近的三将台。这是一个建筑在高山坡上,面临一条河滩的,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到这个村子不久,我被派到雁北地区做了一次随军采访,回来就过春节了。这还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过春节,东望硝烟弥漫的冀中平原,心情十分沉重。大年三十晚上,我的房东,端了一个黑粗瓷饭碗,拿了一双荆树条做的筷子,到我住的屋里,恭恭敬敬地放在炕沿上,说:“尝尝吧。”那碗里是一方白豆腐,上面是一撮烂酸菜,再上面是一个窝窝头,还在冒热气。我以极其感动的心情,接受了他的馈送。房东是一个五十来岁的单身汉,他那干黑的脸,迟滞的眼神,带些愁苦的笑容以及暴露粗筋的大手,这在冀中我是见惯了的,一些穷苦的中年人,大都如此。这里的生活,比起冀中来更苦,他们成年累月地吃糠咽菜,每家院子里放着几只高与人齐的大缸,里面泡满了几乎所有可以摘到手的树叶。在我们家乡,荒年时只吃榆树、柳树的嫩叶,他们这里是连杏树、杨树甚至蓖麻的大叶子,都拿回来泡在缸里。上面压上几块大石头,风吹日晒雨淋。吃的时候,切成碎块,拿到河里去淘洗,回来放上一点盐。今天的酸菜是白萝卜的缨子,这是只有过年过节才肯吃的。我们在这村里,编辑一种油印的刊物《文艺通讯》。一位梁同志管刻写。印刷、折叠、装订、发行,我们俩共同做。他是一个中年人,曲阳口音,好像是从区里调来的。他很少说话,没事就拿起烟斗,坐在炕上抽烟。他的铺盖很整齐,离家近的缘故吧,除去被子,还有褥子枕头之类。后来,他要调到别处去,为了纪念我们这一段共事,他把一块铺在身下的油布送给了我,我当然是很需要的,因为我只有一条被子,一直睡在没有席子的炕上。晚上,我还帮助一位姓李的女同志办识字班。她是一位热情、美丽、善良的青年,经过努力,她把新的革命的文化,带给了这个偏僻落后的小村庄,并且因为我们的机关住在这里,它不久就成为边区文化的一个中心。阜平一带,号称穷山恶水。在逢片炮火连天的大地上,随时可以看到:一家农民,住在高高的向阳山坡上,他把房前房后,房左房右,高高低低的,大大小小的,凡是有泥土的地方,都因地制宜,栽上庄稼。到秋天,各处有各处的收获。于是,在他的房顶上面,屋檐下面,门框和窗根上,挂满了红的、黄的粮穗和瓜果。当时,党领导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工作的情形,就是如此
2023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三模(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2023-11-23
·
13页
·
125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