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风向卷(一)(教师版)

2023-11-23 · 8页 · 1.2 M

机密启用前 姓名准考证号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风向卷(一)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史实或事实与历史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或事实结论A距今7000—50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当时国家权力的重要象征是青铜器B2019年2月,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包括《诗经》在内的几种古代典籍的失传版本或较早版本汉代儒学研究已达到很高水平C《史记》中对周公的评价是:旦巧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周公制定礼乐制度是为了神化王权D周朝用诗、歌和舞蹈进行典礼,废止了殷商杀掉大量奴隶作为祭品和殉葬品的旧俗尚德是西周文明的一个显著特征A.A B.B C.C D.D【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史实与历史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西周时期实行礼乐制度,这是配合分封制实行的制度。废止杀掉大量奴隶殉葬的旧俗,体现出西周时期尚德的思想,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是商周时期国家权力的重要象征,排除A项;“刘贺墓出土的包括《诗经》”是汉代尊儒的体现,但这并不能说明汉代儒学研究已达到很高水平,排除B项;周公制定礼乐制度是为了加强王权的统治,并不是为了神化王权,排除C项。2.杨恽是西汉中期著名的士大夫,他轻财好义,但也恃才傲物,后被罢免赋闲。不久出现日食天象,有小吏告发说,此晦象乃杨恽所致。汉宣帝下令查证,结果在杨恽家搜出了《报孙会宗书》(其中有对宣帝的诸多怨言),接报后,汉宣帝震怒,将杨恽腰斩于市。据此可知A.新儒学理论成为杨恽悲剧的催化剂B.法家思想在西汉中期再度得以复兴C.汉代的刺史制度有极高的监察效能D.汉宣帝通过打击政治谣言巩固皇权【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这一套思想包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等。材料中把日食天象归结于杨恽本人,这体现天人感应,故A项正确;西汉中期儒家思想是正统,这一时期法家思想并未退出政治舞台,而是一直存在,谈不上“复兴”,只是被吸收和利用,排除B项;材料中“杨恽事件”并不是由刺史查处,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汉宣帝对于谣言的打击,排除D项。3.唐代著名诗人施肩吾曾写过一首《嘲崔嘏》诗,诗云:“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这句诗下特别有注云:“肩吾与嘏元和十五年(820)同第,嘏尝失一目,以珠代之。”(施肩吾诗及注均见《全唐诗》卷八七一)。这一诗句A.侧面反映唐代科举考试录取率较高B.是唐代眼科医学发展史的珍贵旁证C.凸显唐代医学与文学完美碰撞融合D.说明唐代中后期社会秩序渐趋稳定【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唐朝的医学发展。二十九个人及第,应该是五十八只眼睛,诗中却说只有五十七只眼,说明有一只眼是假的。“嘏尝失一目,以珠代之”说明人的眼睛失明可用珠子代替,体现出唐朝时期眼科医学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与原来科举录取率对比,不能说明唐代录取率较高,排除A项;材料中诗句可以佐证唐朝医学的发展,但并未体现医学与文学实现完美融合,排除C项;材料诗句可以证明唐朝医学发展,但不能说明唐代中后期社会秩序渐趋稳定,排除D项。4.李沆(北宋名相)字太初,累加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一夕,(宋真宗)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刘娥:出身寒微)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上述史事体现了北宋A.统治阶级仍未打破门第观念B.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良好C.高级官僚深受理学观念侵染D.皇权受到了“制度性”约束【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宋代皇权受到制度的制约。材料中作为宰相的李沆敢于焚烧皇帝的手诏,结合所学可知,宋真宗的手诏未经过既定程序,不合规范,体现出宋代皇权受到“制度性”约束,故D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皇权受到制度的约束,不是门第观念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中的皇帝手诏显然没有通过三省六部的商议,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理学观念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5.清末编纂的江西《黎川县志》中,凡是在上面留有姓名,有个人传记的都是历代的官员和有功名的读书人,没有一个经商之人。尽管在历史上,江西也曾出现过一些富甲一方,乐善好施,影响深远的商贾,但在县志中难寻他们的踪迹。这种状况折射出A.江西地方士绅把持县志的编纂工作B.地方县志记载不能反映历史真相C.重农抑商观念下商人社会地位不高D.明清时期商业文化没有生存空间【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打压商人。《黎川县志》不录入商人,体现出传统重农抑商的观念下商人社会地位不高,故C项正确;《黎川县志》不录入商人是中国古代社会重农抑商观念的缩影,与地方士绅把持县志编纂工作无关,排除A项;县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真相,排除B项;明清时期商业文化繁荣,比如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出现,排除D项。【关键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现象的解读,据材料中“有个人传记的都是历代的官员和有功名的读书人,没有一个经商之人”“在县志中难寻他们的踪迹”并联系所学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不难得出古代中国商人社会地位不高。6.1866年,由美国传教士创办的广州博济医院又增办了博济医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西医教育机构。1879年,学堂招收了两名女生并最终学成从医,学堂开办46年,共培养了120多名毕业生,孙中山年轻时,也曾在此就读。博济医学堂的发展历程反映出A.西方侵略手段更加隐蔽B.广州市民对西医的认同C.近代文明在华多元传播D.“经世致用”的新学风【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近代文明在中国的发展。博济医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西医教育机构,学堂还招收女生,这一情况反映出近代文明在华多元传播,故C项正确;兴办西医教育机构并不是西方侵略中国的手段,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广州民众对于西医的认同,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西医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经世致用”的新学风,排除D项。7.“此人不除之,必为大害……汝可与岳、文密谋勉厉之,穷我财力,必除之。”2014年12月1日,上海公布的从美国回流的康有为致信其女康同璧的罕见手迹显示:1905年秋,康有为在美国曾制定计划谋杀孙中山(最终并未执行)。据此可得出的合理认识是A.这则伪造史料没有学术研究的价值B.康同璧反对父亲采取极端暴力手段C.这一手迹因不断转手已成二手史料D.该史料一定程度反映人民政治立场【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史料研究。康有为和孙中山分属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前者主张保留皇帝以实行君主立宪,后者主张推翻清朝统治以实行民主共和,题干史料一定程度反映两者政治立场的不同,故D项正确;康有为的手迹属于一手史料,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康同璧反对父亲谋杀孙中山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康有为的手迹属于当事人留下的记录,属于一手史料,排除C项。【刷有所得·拓展】史学研究注重史料的使用价值史料按照使用价值可以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一手史料是指通过考古挖掘的遗迹或者遗物,二手史料是指文献史料、文学作品等,使用的时候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要相互印证,遵循“孤证不立”的原则。8.1938年,历史学家蒋廷黻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发出设问:“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的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蒋廷黻之问A.是对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反思B.源起于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C.引起蒋介石对他的强烈不满D.给团结抗战提供了力量源泉【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的近代化发展。中国近代化缓慢,主要是因为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社会性质制约了中国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材料中蒋廷黻之问针对的是中国近代化,不是单纯针对新文化运动,排除A项;反思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没有危及蒋介石的统治,因此不会引起蒋介石的不满,排除C项;反思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障碍与团结抗战无关,排除D项。9.中共中央在陕北的这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中国革命力量从弱到强,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到胜利,从苦难走向辉煌的重要时期,是中共力量大发展、事业大繁荣、思想大解放、人才大荟萃、对外大开放的至关重要的时期。在这十三年中A.反帝反封的革命统一战线得以建立B.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C.延安渐成为抗战大后方的中心城市D.解放战争迎来战略决战的历史时刻【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依据中共中央在陕北的十三年(1935—1948年)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会上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B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革命时期建立的,排除A项;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中共抗日的总后方,并不是抗战大后方的中心城市,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自1948年9月开始,排除D项。【关键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历史事件和时间的搭配记忆属于难点。学生不容易准确记住历史事件与时间的正确搭配。这正是命题专家们设置选项的重要依据。本题中陕北的这十三年是指1935-1948年,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中共七大召开于这一时期。10.1949年10月10日16时18分,一列专车缓缓驶入北京前门火车站。此时,新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亲自来到站台迎候,车门打开,走下火车的是苏联首任驻新中国大使——罗申。他也是新中国接待的第一位履新的外国使节。据此可知A.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对苏外交B.新中国热切期盼得到苏联承认C.“一边倒”政策产生广泛影响D.中苏两国铁路运输已彻底打通【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材料中周恩来接见苏联首任驻新中国大使体现出中国重视对苏外交,故A项正确;材料“苏联首任驻新中国大使”说明中国已经得到苏联承认,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一边倒”政策产生广泛影响,排除C项;此时的中苏两国铁路运输并没有彻底打通,排除D项。11.知识能培养出良好的伦理社会,能使人更亲近神性,培养出近于神性的勇敢、节制、敏锐、荣誉、正义、诚实等美德。一个无知的人容易对社会产生仇视,无知是社会上一切与罪恶有关的根源。上述思想可以概括为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B.知识即美德C.人是城邦的动物D.知识就是力量【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苏格拉底是古代希腊著名的哲学家,针对古代雅典城邦道德沦丧的状况,提出了“知识即美德”的观点。材料“一个无知的人容易对社会产生仇视,无知是社会上一切与罪恶有关的根源”强调了知识就是美德,故B项正确;“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强调真理的作用,排除A项;“人是城邦的动物”强调的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知识就是力量”没有突出知识在道德培养方面的作用,排除D项。12.1517年,马丁·路德的战斗檄文《九十五条论纲》贴出后,仅仅两周时间,便传遍了德意志地区,四周后各种译文传遍全西欧。实际上,当时欧洲的印刷术才使用不久,造价极其高昂。这种不可思议的传播速度主要得益于A.信徒们倾囊相助B.封建君主的支持C.新兴资本的力量D.新教理论的成熟【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思想领域出现资产阶级思想。《九十五条论纲》符合资产阶级新思想,因此传播较快,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信徒的倾囊相助和封建君主的支持,排除A、B两项;宗教改革此时刚刚拉开序幕,新教理论尚未成熟,排除D项。【易错警示】本题容易错选D项。错误的原因是审题失误,导致选择错误。新教理论在宗教改革之后出现,题干问题是宗教改革初期的发展得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