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定位考试参考答案

2023-11-23 · 6页 · 37.2 K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材料意在说明中华文明的来源包括了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等,体现了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占据主导”的说法无法体现,排除A项;早期国家雏形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华夏族形成的过程,并不能体现华夏认同观念,排除D项。故选:C。2.答案:A解析:题干“儒者陶潜(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等信息体现了佛儒道“三种思想”和睦相处的局面,体现了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的局面,故A正确;B题干不能体现,排除;题干也没有强调佛教文化影响扩大,故排除C;题干体现的文化的融合,故排除D。故选:A。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得出辽代建立了南北面官制,这是一种因俗而治的行政体制,C项正确;南北面官并不是民族压迫,也不是南北分裂,排除AB;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排除D。故选:C。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明朝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内侍顾问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内阁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反映,A项正确;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已经废除丞相,排除B项;内阁是皇帝的内侍顾问机构,内阁大学士没有决策权,排除C项;内阁是皇帝的内侍顾问机构,没有监察百官的职能,排除D项。故选:A。5.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材料中的“1840—1860年,新增加了12种,这些新著对世界的描绘比较具体、详细”即体现了这种变化。这一变化,有利于中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深化,故D正确。6.答案:C解析:民族危机出现后最初反思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对中国落后的认识,排除A;通过题干“民国初年”可知此时中华民国已经建立,排除B;通过材料中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对东方和西方的认识不同,认为东方的都是落后的,而西方的都是先进的,这种对东方的绝对否定和对西方的绝对肯定与兴化运动时期主流认识一致,故C正确;材料无法看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内涵,排除D。故选:C。7.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2月即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家农村信用社,通过农民协会管理和监督现金使用,开展多项金融服务,说明中共开始了掌握金融自主权的尝试,A项正确;农民阶级最迫切的愿望是获得土地,排除B项;直到1927年8月,中国革命才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尝试办金融,不是对国民革命运动反帝反封建成果的巩固,排除D项。故选A项。8.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历史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作为佐证南京大屠杀的最有力的证据,故D项正确;控诉材料、学者描述、士兵回忆录均为第二手史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故并非可作为佐证南京大屠杀的最有力的证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9.答案:B解析:题干所示为在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希腊——马其顿人,一方面力求保持自己的文化特性,同时还接受了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等先进的文化,这表明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融互鉴,B项正确;“区域间文明具有多元化的特征”符合史实,但和题干主旨以及问题不符,排除A项,亚历山大帝国一方面固守自己的希腊性,同时接受了亚非先进的文化,C项说法中“被东方文明征服”欠妥,排除C项;题干所示为区域间文明互鉴,但不能说明东西方文明呈现开放性,排除D项。故选:B。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对美洲的影响。据“种族之日”到“印第安抵抗日”的变化可知,新航路开辟给美洲带来非常严重的灾祸,故选D项;“印第安抵抗日”强调印第安人的悲惨遭遇,与南美的民族解放运动、美洲族群的混合程度、世界历史的开启无直接联系,排除A、B、C三项。11.答案:B解析: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国家机构之间相互制约,里根的悲叹、国会的困境都体现了在这一体制下,行政效率较低,B正确;A片面解读材料,排除;国会拥有立法权,排除C;D与题无关,排除。故选:B。12.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中的“1873年”是解题的关键信息。此时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得以广泛应用,工厂众多,烟囱林立,城市人口增多,带来了环境问题,此时的伦敦大雾就是工业革命采用机器大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因此A项符合题意。1873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刚起步,尚未形成垄断资本主义,排除B项;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的出现是受两次世界大战等的影响,排除C项;1873年汽车尚未发明,故材料所述环境问题与汽车尾气无关,排除D项。13.答案:C解析:1789年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美国的独立更是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这样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拉美独立运动,故选C项;此时东西方的革命运动并未遥相呼应,排除A项;“摆脱了”说法错误,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是在二战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富农”“农村资本主义分子”等称呼及对“富农”的态度可知,当时苏联允许资本主义发展,由此可见,苏联当时正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材料中出现的现象不符,故A项错误;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苏联政府对待富农的态度是“消灭富农”,故C项错误;国家工业化主要涉及工业方面,而材料强调的是农业,故D项错误。1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应该经过几个州若干年试点后……不能代替实际的尝试”并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此项改革未经充分准备,仓促实行,D项正确;材料“报刊上对改革计划的种种分析”说明赫鲁晓夫的改革是有计划的,排除A项;B、C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6.答案:D解析:当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遭遇危险时,包括苏联在内的很多国家都伸出了援手,这体现了人类可以携手面对危机,D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各国之间的科学合作问题,排除A项;“全面缓和”的表述不正确,排除B项;各国救援是出于人道主义,不是因为美国的国际地位高,排除C项。二、材料题17.答案:(1)问题:参与察举的人员急剧增加;举荐者选官不实、弄虚作假。目的:保证选拔人才的公正公平。(4分)(2)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防止了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位的特权;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把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推动教育的发展。(8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荣路既广,觖望(不满意)难裁”可知,相比汉初的标准单一而言,汉朝中期以后,察举标准逐渐放宽,导致察举人数逐渐增多;材料一“自是窃名伪服,浸(逐渐)以流竞(奔走争逐)。权门贵仕,请谒繁兴”说明察举逐渐流于形式,权贵和豪门地主通过个人请托与举荐者达成共识,导致选官不实和弄虚作假的现象增多;根据材料一“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可知,左雄上书希望察举之前先必须经过官府的考核,以确保察举的公平公正。根据材料二“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可知,科举制相比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更加注重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有利于扩大官吏的来源和封建统治的基础;根据材料二“而且将其制度化”可知,科举制具有严密的制度化约束,有利于打击官僚之间的结党营私和徇私舞弊;根据材料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可知,科举制强调选官的相对公平公正,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对选官的垄断,将选官与任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二“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可知,科举制将考试与做官紧密结合,有利于鼓舞知识分子的个人奋斗精神,客观上推动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官员的个人文化素质。18.答案:(1)不同价值导向:清政府的国歌,为腐朽不堪的王朝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祈祷清帝国金瓯永保;南京临时政府的国歌,谱写了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建立一个资本主义新中国的价值导向。时代变迁:王朝时代(帝制时代)的过去;民主共和时代的到来。(6分)(2)史实: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学习美国的三权分立,也向法国学习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效果:被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废除,责任内阁制也被改为总统制;但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里程碑(或者表达为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8分)解析:(1)第一小问,价值导向:根据材料一“有幸在太平盛世相遇,真谓怡然自得。帝国蒙上苍保佑”可得清政府的国歌,为腐朽不堪的王朝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祈祷清帝国金瓯永保;根据材料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可得谱写了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建立一个资本主义新中国。第二小问,时代变迁:根据材料一“铸成金瓯般的国土,承上天的护佑”体现了帝制时代;根据材料二“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可得代表了民主共和时代。第一小问,如何“揖美追欧”:结合所学知识,即要求说明辛亥革命后实行的建立民主共和的措施,例如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第二小问,评价:对其效果的评价,首先说明其效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被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废除,责任内阁制也被改为总统制;同也要看到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开辟了前人所没有的业绩,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里程碑等。19.答案:(1)史料:历史档案更具有说服力。理由:无论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还是日本军官的证言、阵中日记,都是当时亲历者留下的,具有真实性、客观性。而田中正明由于是日本右翼势力代表,且依据的是没有公开的日记,带有极强的主观因素,并不可信。(6分)(2)类型:文献史料(原始档案资料)、视频资料等。结论:这些史料都是非日本的当事人和亲历者留下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职业和身份、秉持不同的立场,但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录却惊人一致,且各种史料相互印证,具有极强的客观性与证明力。(6分)解析:(1)史料:根据材料中“《松井日记》”“历史档案”可知,材料中的两类史料都属于文献史料,其中又以档案史料价值更高。原因:根据材料“日本甲级战犯松井石根的秘书田中正明”“田中正明以未公开的《松井日记》和200人以上的‘证词’为依据”等信息可知,田中正明是日本右翼势力代表,证词依据的是没有公开的日记,带有极强的主观因素,并不可信;根据材料一“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毁尸灭迹的部分就达15万具”“日本也发现了参与血洗南京的第十六师团中将师团长的阵中日记,其中叙述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等信息可知,无论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还是日本军官的证言、阵中日记,都是亲历者留下的,具有真实性、客观性。(2)史料类型:根据材料中“原德国驻华使馆文书”“日军暴行纪录片”可知,属于文献史料(原始档案资料)、视频资料。结论:根据材料二“其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内容,包括当时留在南京的德国外交官、西门子洋行经理、英国记者、美国牧师目睹的日军暴行”“这部纪录片长达半个多小时,为迄今保存的南京大屠杀唯一的原始动态画面”等信息可知,这些史料都是非日本籍的当事人和亲历者留下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职业和身份、秉持不同的立场,但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录却惊人一致,各种史料相互印证,具有极强的客观性与证明力。20.答案:(1)原因: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伊朗、中国等东方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随着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各国的民族意识增强。(8分)(2)第一种,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或印尼:在印尼共产党领导下,印尼人民掀起了反荷民族大起义。)第二种,亚洲: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或非洲:埃及的华夫脱运动。)第三种,拉丁美洲阿根廷共产党领导的罢工。(或尼加拉瓜桑迪诺领导抗美斗争、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6分)解析:(1)原因:结合所学从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