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暑期质量调研 语文答案

2023-11-23 · 6页 · 38.8 K

2024届高三年级暑期质量调研语文试卷答案1.答案:C【解析】A项曲解文意,据材料一“他们的精神是相通的”可知,两人“精神追求相左”错误;B项强加因果,选项将原文的并列关系理解为因果关系;D项张冠李戴,“一种有关巫术礼仪的祭神歌舞和音乐”“集体的活动而非个人的创作”是《九歌》等作品而非全部楚辞。2.答案:B【解析】A项逻辑混乱,将误将“富于悲剧的崇高美”这一结果当做目的,“侧重”也于文无据:C项推断错误,“道德教化作用较弱”错,选项:D项推理不当,根据原文“它是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不抓住这一关键,很难真正阐明两汉艺术的根本特征”,“它”指的是“楚汉浪漫主义”,不包含“先秦理性精神”。3.答案:A【解析】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具有浪漫主义色彩。A项班固是东汉人,所以他所说后世包括汉朝,能说明汉对楚文化的继承;B项是说《史记》的创作目标;C项阐述的是《离骚》对象征手法的运用;D项谈的是《离骚》和《史记》各自具有开创性,没有体现出继承性)4.答案:由《屈原列传》可以看出《史记》的文化的烙印,体现出对楚文化的继承:①《屈原列传》写屈原以身殉国,显示出悲剧的崇高美;②司马迁借《屈原列传》寓己悲愤,带有诗的情韵,具有浓郁的抒情性;③《屈原列传》记录屈原忠君爱国事迹,表现出讽兴当世的力量和反传统的精神。【评分细则】4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前面的总论点可以作为要点之一赋分。若有其它答案,只要于文有据,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5.答案:①司马光的审美观有着明显的尚奇倾向,《史记》在取材时喜欢保留怪事轶闻;(2分)②楚汉文化一脉相承;(2分)③楚辞多有奇异的浪漫想象,《史记》继承了这种浪漫主义传统。(2分)【评分细则】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6.答案:A【解析】B项,“非同寻常的特殊背景”不当;C项,“偶像崇拜带来的审美错觉”有误;D项,“回应题旨”和“作为线索串联起”不对。7.答案:D【解析】未进行物质交流。文中“掏出”和“扯下”只是栀子的动作,她并没有和阿炳交流。8.答案:示例一①不同意。瑰宝仅指阿炳本人。(1分)(采分点:态度和观点都必须有才能给分,如果只回不同意,没有说明阿炳是瑰宝这一观点,不给分。)②阿炳才华横溢,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创作了270首乐曲,而且也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家。(2分)(采分点:阿丙才华横溢1分,优秀的作曲家、出色的演奏家,答出任意一个词1分。如果考生能指出阿丙才华表现为“技艺高超”、“技艺精湛”等类似表述的1分)③阿炳安贫乐道,在艰难困窘的生活中从容自若;(2分)(采分点:安贫乐道1分,生活态度从容自若1分。如果考生能指出阿丙的精神品质是“瑰宝”的,如写出他“身处困境仍然坚持音乐梦想”;“恶劣环境仍能弹奏出优美音乐”等相关表述的2分;)④阿炳着装整肃,谦恭有礼,有谦谦君子的风范。(2分)(采分点:谦谦君子风范1分。着装整肃、谦恭有礼1分。如能结合文中“阿丙戴着墨镜和旧礼帽”着装干净整洁等,也可得1分。)⑤阿炳对音乐的执着追求,他不停演奏,无我两忘。(2分)(采分点:概述“对音乐的执着追求”1分,分析“不停演奏,无我两忘”1分。)⑥阿炳待人热情,为了卖肉招待我们,要把琵琶当出去(2分)(采分点:概述“待人热情”1分,分析“把琵琶当出去”1分。)(第①—⑤点,每点2分,人物形象特点1分,分析1分。形象特点正确,分析错误或没有分析得1分,只有分析,没有人物形象特点该点0分。其他答案,有理有据也可酌情给分。任意回答三点给5分,最高不超过5分。)示例二:①不同意。因为文中的“瑰宝”有特定的所指,指的是阿炳创造的音乐。(1分)(采分点:只答不同意不给分,要求说明阿炳创造的音乐是瑰宝,才能给分,如果考生回答“阿炳先生的乐曲是偶然飘落人间的仙音,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至宝”、“阿丙的音乐是精品、极品”、“艺术文化宝物”等类似的表述的1分等相关表述。1分)②文中栀子和何汉穿越的目的是寻找丢失的“瑰宝”,也就是阿炳先生能演奏但却未能传世的300多首乐曲。(采分点:瑰宝是阿炳先生能演奏但却未能传世的300多首乐曲1分。分析其稀世可贵特征1分。如果考生能结合文中,指出我和栀子的两次穿越,寻找丢失的未能传世的300多首乐曲等相关表述的1分)③当他们录到了270首乐曲后,他们认为对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采分点:瑰宝是录到的270首乐曲1分,对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分。如果考生结合文本,讲他们第一次穿越录到270首作品,第二次穿越请先生命名等相关表述的1分。)④小说的结束,栀子说:“只要这些音乐能活下去,先生也会含笑九泉的。(采分点:瑰宝是流传下来的音乐《二泉吟月》1分。音乐能活下去(传承意义)1分。如果考生能从主题方面,指出阿炳音乐的传承,是文化艺术的瑰宝等相关表述的1分。)⑤阿炳创造的音乐艺术成就极高,深受人们的喜爱,被栀子评为人间仙音,人类不可多得的瑰宝。(或被认为对人类做出了的很大贡献、几乎都是精品)。(采分点:瑰宝是阿炳创作的所有经典音乐1分,分析其影响效果1分。)(第①—⑤点,每点2分,瑰宝具体所指1分,分析1分。瑰宝具体所指回答正确,分析错误或没有分析得1分,只有分析,没有回答瑰宝具体所指该点0分。其他答案,有理有据也可酌情给分。任意回答三点给5分,最高不超过5分。)示例三:同意。阿炳和他创造的音乐都是“瑰宝”。(1分)(要求考生必须从阿炳和音乐两个方面同时作答,只从一个方便作答,最多给3分。)①“阿炳本人是瑰宝”可参考示例一,观点+分析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②“阿炳音乐也是瑰宝”可参照示例二,观点+分析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9.【参考答案】①让人物形象和时代背景更具真实感,并因此更加打动人心;②让人物活动和人物交流受到限制,从而表现出艺术张力;③让背景设置更有想象力,更有助于表现人们理想中的科技进步和时代变化。[6分。分点赋分,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于文有据、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赋分。]【评分细则】人物形象:更真实(1分);情节:更可信(1分);艺术效果:感染力“打动人心”、张力(1分);读者感受:吸引阅读兴趣(1分);主题:科技进步,时代变化,通过科幻的形式突出保护、尊重瑰宝(2分)。10.答案:C【解析】“反”的对象不是“郭子仪”,而是朝廷,“反”后断开,排除AD;“知”的宾语是“事”,“节度”作“事”的定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句意】安禄山反叛,郭子仪推荐他有才能,下诏任命他代理御史大夫,掌管节度事务。唐肃宗登基,下诏命他率兵赶到灵武去,李光弼率景城、河间的五千军队进入太原。11.答案:A【解析】“摄,担任……在古籍中,表示担任官职的词语还有‘权、署、行’等,‘除’则表免除官职”错,“摄、权、署、行”等都是代理官职,“除”表示任命官职。12.答案:A【解析】“命令众将把军队交给李光弼统领”错,原文“诏众以兵付光弼”是皇帝下诏命令崔众把军队交给李光弼统领。13.(1)答案:崔众犯了罪,已经在这之前收押了,现在只是杀个侍御史。如果使者宣读了诏书,那就是杀御史中丞了。使者把诏书藏着不敢拿出来,于是将崔众斩首示众。(“系”,收押;“但”,只是;“内”,藏着;“徇”,示众。)(2)答案:李日越对他的部下说:“我接受的命令是怎么说的?现只是抓住雍希颢,回去也免不了死。”(“下”,部下;“云何”,怎么说;“顾”,只是;“不免”,免不了。)14.答案:①李日越抓不到李光弼,回去是死路一条,他又怕死,所以只有投降;②高晖才干超过李日越,李日越投降受到宠幸,所以他也想投降。【解析】结合“命将来袭必许以死。希颢无名,不足以为功。日越惧死,不降何待?”可知,李日越抓不到李光弼,回去是死路一条,他又怕死,所以只有投降;结合“高晖才出日越之右,降者见遇,贰者得不思奋乎?”可知,高晖才干超过李日越,李日越投降受到宠幸,所以他也想投降。参考译文:李光弼是营州柳城人。严肃坚毅沉着果断,有出色的谋略。安禄山反叛,郭子仪推荐他有才能,下诏任命他代理御史大夫,掌管节度事务。唐肃宗登基,下诏命他率兵赶到灵武去,李光弼率景城、河间的五千军队进入太原。在这以前,节度使王承业政令松弛错误,侍御史崔众在太原统兵,常侮辱戏耍王承业,李光弼一向不满。到这时,皇帝下诏命崔众将军队交给李光弼。崔众一贯狂妄傲慢,见了李光弼只长揖,不立刻交出军队,李光弼发怒了,将他拿下收押。适逢朝廷使者到了,任命崔众为御史中丞。李光弼说:“崔众犯了罪,已经在这之前收押了,现在只是杀个侍御史。如果使者宣读了诏书,那就是杀御史中丞了。”使者把诏书藏着不敢拿出来,于是将崔众斩首示众,威名震动全军。乾元初年,代替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滑汴节度使许叔冀战败,投降了叛贼,史思明乘胜西进。李光弼督阵慢慢撤退,开往洛阳,对留守韦陟说:“叛贼刚打了胜仗不能和他们硬拼,我想用计谋打败他们。但洛阳没有现成的粮食,破败狭窄难以守御,您认为应该怎样安排?”韦陟说:“增加陕州的军队,您保护潼关,可以长期坚守。”李光弼说:“两边兵力相当,寸土必争。现丢弃五百里地去守潼关,叛军得到领土,势力更大了。不如转移驻守河阳,北边依托泽州、潞州,战胜就出击,战败就退守,内外呼应,叛军不能西进,这是像猿臂样互相配合的态势。”于是命河南道让官吏躲避叛军,城里不要留人,督促军队搬运作战防御的物资。上元元年,他进兵包围了怀州,史思明来救援,李光弼两次打败了他。史思明把军队驻扎在河清,声称渡过黄河切断李光弼军的运粮路。李光弼在野水渡筑营垒,到晚上把军队开了回去,留下牙将雍希颢守营,对他说:“叛军将领高晖、李日越,都是能抵敌万人的人。叛贼一定派他们来抓我。你留在这里,叛军来了不要出战,他们如果投降,你就和他们一起到我这里来。”众将私下对这没根据的话感到奇怪。这天,史思明果然把李日越叫去说:“李光弼驻扎在野外,你率五百名骑兵夜晩去抓住他,抓不到不要回来!”李日越到唐军营垒边,派人问道:“太尉在吗?”回答说:“走了。”又问:“营中军队有多少?”回答说:“一千人。”又问:“将领是谁?”回答说:“雍希颢。”李日越对他的部下说:“我接受的命令是怎么说的?现只是抓住雍希颢,回去也免不了被杀头。”于是请求投降。雍希颢和他一起去拜见,李光弼对他非常好,上表授予他为右金吾大将军。高晖听说后,也投降了。有人问:“你让这两位将领投降怎么这么容易呢?”李光弼说:“史思明两次战败,只遗憾不能和我们在野外作战,听说我驻扎在野外,他一定认为容易抓到,派将领来偷袭,一定用死来提要求。雍希颢没有名气,不值得作为功劳。李日越怕死,不投降怎么办?高晖才干超过李日越,李日越投降受到宠幸,高晖能不想赶上他吗?”宝应元年,李光弼晋封为临淮郡王,赐给他铁券,把名字藏进太庙,在凌烟阁上给他画像。15.答案:B【解析】“写词人志得意满,在杯酒笑谈间建立功勋”错。“酒徒一半取封侯”一句写的是终日畅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而不是自己志得意满建立功勋。16.答案:①开篇描绘词人戎马生涯的图景,可如今还有谁记得。表达词人对于现实的无奈之情;②终日畅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自己却被迫闲置,独作江边渔父,表现出词人壮志未酬的孤愤不平之情;③最后一句借用贺知章的典故,点明皇帝闲置我,而这镜湖山水本就是属于闲人的,谁又需要“官家赐予”。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屑和厌恶之情。【解析】开篇三句词人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描绘出词人戎马生涯的图景。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可如今还有谁能记得?表达词人对于现实的无奈之情。“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己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这两句以“独”字为转折,写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在此时却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表现出词人壮志未酬的孤愤不平之情。末句“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借用贺知章的典故,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唐代诗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